- 相關推薦
王維的生平軼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生平軼事
我們現代人眼中的王維,可能是一個永遠居住在輞川的王維,是一個寬衣博袖不食人間煙火的王維,是淡然看辛夷花開落的王維,是披一身月光在幽篁中長嘯的王維。或許還有未出陽關的美酒,或許還有重陽佳節的茱萸,以及明月驚鳥,以及石上清泉。然而,這些都只能是管窺長虹,碎波映月,真正的王維,完整的王維,絕非這么簡單。我們再從王維生平軼事的點點滴滴,來進一步看一個真實的王維。
王維巧嘆“息夫人”
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人,能詩善畫,多才多藝。少年時就和弟弟王縉離開家鄉,到當時的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等地客居。由于他很有詩名,所以備受王公貴權的器重,經常有機會出入王侯之家。和豪門貴族接觸多了,勢必就會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引起一些感慨。據說,王維有一次來到寧王李憲的府上。李憲興高采烈地告訴他,最近自己又娶了一妾,而且花容月貌,姿色無比。王維心想,李憲家里養著幾十個色藝俱佳的寵妓,成天迷戀于酒色,過著奢華而荒淫的生活。他心中還不滿足,又娶什么妾,不知誰家之女又被他糟蹋了。
原來,寧王一天出游歸來,忽然在街上一家面餅鋪里,看見一位絕色的女子,正在幫著丈夫做面餅。李憲一見垂涎三尺,回來后立即打發人去做媒。人家不是已有丈夫了嗎?但是寧王看中了,誰敢說個不字?不多久,面餅師傅的妻子就被他霸占過去了。
冬去春來,轉眼已過了年。那女子總是雙眉緊鎖,從來沒有一絲笑意。這天,李憲喝了幾杯悶酒,來到她身邊,問她想不想那個做面餅的丈夫。那女子悲苦萬狀,默不作聲。寧王見她不說話,就派人把她丈夫叫來。雖然見到了自己的丈夫,但寧王在場,“咫尺天涯”,她有話不敢說,想哭哭不出。當時王維也在場,見此情景,心里暗罵寧王奪人所好,拆散了恩愛夫妻,真是喪盡天良,但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人面獸心的寧王,見他們夫婦相見,猶如路人,相對無語,唯有痛苦流淚,不覺放聲大笑起來。還要叫王維以此為題,賦詩吟詠。王維心想,何不趁機譏嘲他幾句,或許他良心真有發現,放了這良家女子。想到此,他啟動詩才,片刻之間便以息夫人為題,揮筆寫就了五絕一首: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時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語!
這分明是一首借古喻今之作。息夫人是春秋時期息 侯的夫人,楚文王滅了息國,就霸占了息夫人。息夫人到楚國后雖然生了兩個兒子,但她一直不開口說話。楚文王問她為什么不講話?息夫人深深地嘆了口氣,終于開口說道:“我是一個婦人,服侍兩個男人,不能殉節,還有什么可說的?”這位面餅師傅的妻子和當初息夫人的遭遇相似,于是王維就大膽地將息夫人的故事借來諷諭寧王奪人妻室之事。不僅巧妙恰當,揭露了寧王的丑惡行徑,同時也表達了對民女的同情。
憑著王維當時的情況,他只能以筆代情來做武器,嘲諷王公貴族,抒發情志,這種機智敏捷便成了詩人王維的靈魂。
賣藥姑娘巧對王維
王維在居士山隱讀時,一天偶患小病,去一個藥店買藥,見柜臺里是一位衣著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買藥的機會,試試這少女的才氣。
王維開口說:“我要買宴罷客何為?”
少女微微一笑說:“宴罷酒酣客‘當歸’,請問您抓幾錢?”
王維說:“且慢,我二買黑夜不迷途。”
少女說:“‘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藥本店有的是。”
話音剛落,王維說:“三買艷陽牡丹妹。”
少女笑著說:“牡丹花妹是‘芍藥’,芍藥紅今天方到。”
王維聽后心中暗喜,佩服這少女才思敏捷,對答如流。
便繼續問:“四買出征萬里。”少女說:“萬里戍邊疆是‘遠志’。”
“五買百年美貂裘。”少女說:“百年貂裘是‘陳皮’”。
“六買八月花吐蕊。”少女說:“秋花朵朵點‘桂枝’。”
“七買蝴蝶穿花飛。”少女說:“蝴蝶雙雙歸‘香附’。”
對少女這一連串的回答,王維連聲稱贊:“妙!妙!實在妙!”
與裴迪的深厚情誼
裴迪是與王維來往最多的山水田園詩人。他是張九齡荊州幕府,后到長安,曾隱于終南山。裴迪在《青雀歌》中寫道:“動息自適性,不曾妄與燕雀群。幸忝鹓鸞早相識,何時提攜致青云。”他何嘗不想致身青云,但又潔身自好,不妄與燕雀同群,這或許就是裴迪仕途失志、只能和王維一樣歸隱的一個主要原因吧。后來王維得到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布著若干館舍。天寶三年臘月末,王維在輞川別業頗有孤獨之感,便寫了一封信給裴迪,約請他明年春天來這里與他同游,這封信就是那篇非常有影響的著名散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裴迪應邀赴約,兩人心志相合住在一起,悠閑自在,常常飲酒賦詩為樂。“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他們以佯狂遁世的態度過著隱逸的生活,一起共享著世外桃源的人間樂事。在王維與裴迪唱和的詩中,多稱裴迪為秀才,時間久了有時兩人甚至還不忘輕松互相戲謔一番。裴迪吟詩聲調怪怪的,王維以巫峽的猿啼比之,幽好友一默。“猿吟一何苦,愁朝復悲夕。莫作巫峽聲,愁斷秋江客”。二人分離的時侯,就像親人那樣常思常念:“相億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素知王維才華,強迫他作偽給事中。王維便服藥,造成口啞不能說話,被遣送洛陽,拘禁于菩提寺內。裴迪冒險來探望,王維為此非常感動,這可看出他們之間互相關心、患難與共的關系。王維和裴迪的這種關系,是以兩人的思想、志趣相合作為基礎的,用王維贈裴迪的話來說,就是攜手本同心。在菩提寺裴迪向王維說及樂工在凝碧池流淚為安祿山演奏之事,王維作了一首《凝碧池》詩,念與裴迪聽: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這首詩表明了王維不愿作偽官的心跡。后來這首詩傳唱到宮廷被唐肅宗稱許,竟成了王維的一首救命詩。
裴迪今存詩只二十八首,都是同王維的贈答、同詠之作;而王維集中同裴迪的贈答、同詠之作,則達三十余篇,其數量超過王維與其他任何一個作者的這類作品,由此可見兩人之間交往的密切。由此我們可以說王維與裴迪是患難知己,由裴迪相陪,山中賞景,皆不孤單。
王維與神會
王維一生遍訪名僧大德,“以玄談為樂”,頗有所證悟。據《神會語錄》記,神會住在南陽時,王維曾以修道解脫之事相問,神會答曰:“眾生本自心凈,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脫。”不假方便,直指心性妙圓。王維聽后很是吃驚,嘆言:“大奇!”并說:“曾聞大德,皆未有作如此說。”便與神會禪師“語經數日”,反復參究,深膺其旨,嘆曰:“此南陽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議!”王維在與眾多僧人的接觸中,得到了宗教和審美的體驗,實現了理性愉悅和感性的滿足,正是通過這二者的結合,獲得了解脫與自由,從而使生命得以超越。
神會是荷澤宗的第一代祖師。禪師曾經在開元八年被敕住南陽龍興寺,所以有南陽和尚之稱。此外,玄宗天寶四年左右,禪師亦曾在洛陽荷澤寺力弘曹溪頓法,故后世以荷澤禪師來稱呼他,而他所開演出來的宗派就被稱為荷澤宗。王維受神會之托,作《六祖能禪師碑銘》,極力稱揚六祖大師:“世之至人,有證于此,得無漏不盡漏,度有為非無為者,其惟我曹溪禪師乎。”碑銘中還談到神會北上傳法,因世人未識而遭受波折,尤多抱玉之悲的無奈。由此可見王維之于禪宗已獨膺曹溪頓悟之旨,且妙解契道,頗得神會之認許。
王維受禪師所托,作的《六祖能禪師碑銘》,成為后來研究禪宗史的重要史料。
【王維的生平軼事】相關文章:
王維生平介紹06-12
風流秦觀的軼事01-11
王昌齡軼事典故11-25
柳宗元的軼事典故03-31
王安石軼事典故06-17
王維是哪個朝代的,王維的主要作品07-29
王安石清廉軼事12-02
黃庭堅典故軼事及簡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