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相思》鑒賞
王維《相思》鑒賞1
相思
【原文】
紅豆生南國①,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②,此物最相思。
【注釋】
①南國:古代指江漢一帶的諸侯國。《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后來也用來泛指我國南方。
②采擷:摘取。
【譯文】
紅豆生長在南方,春天到了又發了幾枝新芽。希望你多多采摘,這紅豆最能寄托相思。
【賞析】
這首絕句語詞清淺動人。早在唐朝時期,就被譜成歌曲廣為流傳。據說天寶之亂后,王維在江南遇到著名的樂人李龜年,心中感傷而作此詩。后來李龜年在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很多人聽到這首詩,追思往事,唏噓不已。
紅豆產于南方,大約在9~10月結果,果實鮮紅渾圓,可以串起來作裝飾品。為什么說紅豆能夠寄托相思呢?相傳,漢朝時期的閩越國,有一個男子被強征戍邊,妻子每日每夜地盼望他歸來。后來,同行的那些鄉鄰陸續歸來,唯獨她的丈夫久久未歸。妻子更加思念丈夫,終日在村口的樹下等待,最后哭斷柔腸,流出的汩汩血淚,淌入泥土。此后,樹上開始生長出一種奇異的小果子,質地堅硬,色澤鮮紅如血,晶瑩剔透,就被稱為“相思子”,也就是現在的紅豆。奇怪的是,雖然有這樣的`傳說,但現在的典籍中沒有記載,唐朝以前的人也沒有吟詠紅豆寄托相思的詩句,可能只是一時流行的一種傳說,所以記載并不確切。但隨著王維這首詩歌的流傳,“紅豆”這一物象與相思之情緊密關聯。人們見到紅豆,讀到與紅豆有關的詩句,往往會思念朋友親人,但紅豆背后的傳說,反而少有人知。或許這就是詩歌的力量。
詩人與朋友在南方相遇,“紅豆生南國”似是隨意選了一樣東西,隨口講述其生長的自然之理。“春來發幾枝”也只是隨口一問,將人代入一片安靜祥和的景物中。第三句希望朋友“多采擷”紅豆,似乎也是自然而然之事。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引得全詩都是相思之情。枝葉繁茂的紅豆樹,是寄托相思的地方。朋友采擷得多多的紅豆,卻顆顆都是思念之意,采不完,數不盡。
就寫作手法而言,漢代古詩《采芙蓉》與此相近:“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何物能夠寄托相思呢?人的心中有相思之意,手中所采,目中所見,都會引起人的相思之情,都會讓千載以后的讀者為之動容。
因為這首詩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類似于流行歌曲的存在,在傳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詞句的變化。有“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勸君休采擷,此物最相思”等不同的版本。哪個版本最好呢?最能打動人心的,就是最好的。
王維《相思》鑒賞2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勸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題解
此詩創作年代不詳,但可以肯定作于公元755 年安史之亂前。
題曰“相思”,在古代,相思并不限于男女情愛的范疇,朋友之間也有“相思”之情,如相傳為漢代李陵贈蘇武的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這首詩的另一個標題為《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宮廷樂師,也是詩人的多年好友。所以本詩所抒寫的是朋友間的深切思念之情。
句解
紅豆生南國
“紅豆”,顧名思義,它的果實鮮紅渾圓,而且晶瑩剔透,人們常常用它作裝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丈夫死在邊疆,她知道消息后,在家鄉他們分手的樹下日日哭泣,淚盡而亡,化為紅豆,于是人們又把紅豆稱作“相思子”。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們常常用紅豆寄托相思之意。
“南國”是紅豆的生長地,也是朋友所在之地。簡單平實的第一句,暗含著深意。接下來,便是詩人親切的問語:
春來發幾枝
詩人記掛著,春天到了,南國的紅豆又新發了多少?詩人為何如此關心紅豆?紅豆不是無情物。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是詩人們常用的手法。“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是王維的另一首思鄉之詩。詩人面對從家鄉來的人,最急切想知道的是窗前寒梅開花了沒有。這株寒梅已非自然之物,在詩人情思中,它已被提煉成故鄉的象征,它代表著家鄉美好的一切。同樣,在這首詩中,紅豆是赤誠友愛的象征。
勸君多采擷
詩人叮嚀遠在南國的友人,要多多地采摘些紅豆。古代詩歌中常有采摘植物的描寫。漢代有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位詩人無盡悵然:我趟過江水去采摘芙蓉,卻不知道該送給誰,因為我思念的人兒在遠方。詩人在采摘植物,也在宣泄著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王維卻緣何要友人多多采擷紅豆呢?
此物最相思
只因紅豆是最能表達相思之物。中國人常說,睹物思人。這“物”可能是他吃過的、穿過的,也可能是他看過的、聽過的;可能是他喜歡的,也可能是他厭惡的。只要是與他有關系的,哪怕只有一絲關聯,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經。詩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見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紅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從詩人對朋友的深切叮嚀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詩人對朋友的滿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這種方式表露情懷,語意高妙,深摯動人。
宋人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勸君多采擷”的“多”字寫作“休”字。“休”是“不要”的意思,“不要”是因為“不愿”,“不敢”,“不忍”。因為相思,反怕相思,用“休”字說的是相思苦,哀婉低沉。而“多”字體現出的是執著、熱烈與飽滿,熱情高昂。兩個字,兩種情愫,兩種境界。唐人豪放,宋人巧思,這可能與時代風氣有關。
評解
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常的素材,提煉樸素自然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意外有意,神韻悠長。這首《相思》就是如此。題為相思,句句不離紅豆,滿腹情思不曾直露,思念之情卻充盈全詩。語言自然明快,卻又委婉含蓄。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的這首《相思》也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歌詞之一。相傳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民間,在一次筵席上再度唱起了這首《相思》,還有王維的另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唱罷,遂昏倒在地,四天后方蘇醒過來。一番人事全非后,李龜年重新吟唱友人的詩作,自然難免對王維的一份相思之意,更多的,還是對他們共同經歷過的開元、天寶盛世的無窮追憶與眷念。
【王維《相思》鑒賞】相關文章:
王維《相思》鑒賞04-20
《相思》王維唐詩鑒賞08-10
王維《相思》08-09
《相思》王維古詩04-01
王維的《相思》詩句04-12
相思王維的古詩01-28
王維詩歌鑒賞12-07
王維《山中》鑒賞05-11
王維《送別》鑒賞11-16
王維《相思》譯文及注釋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