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思鄉的古詩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維思鄉的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送別 下馬飲君酒詩: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賞析: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起來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里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2、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
夜靜群動息,蟪蛄聲悠悠。
庭槐北風響,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當云浮。
吾生將白首,歲晏思滄州。
高足在旦暮,肯為南畝儔。
賞析:
《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作者是王維,是一首唐朝時期的詩詞。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
寫游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4、雜詩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賞析: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
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應知”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于“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鄉是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和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征。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于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王維思鄉的古詩】相關文章:
王維思鄉的詩句09-30
王維的古詩07-20
王維寫的古詩07-11
王維的經典古詩大全04-22
相思王維的古詩01-28
有關王維的古詩01-31
古詩鹿柴王維04-22
思鄉的古詩06-12
王維的著名古詩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