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泡茶館 汪曾祺
引導語:汪曾祺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道地的美食家。無論是家常小食,還是地方風味,甚至于生活里最平淡無奇的一碗熱湯,在汪曾祺的筆下都添了一分文化意蘊,多了一筆閑情雅致。下文是他的《泡茶館》,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泡茶館”是聯大學生特有的語言。本地原來似無此說法,本地人只說“坐茶館”。“泡”是北京話。其含義很難準確地解釋清楚。勉強解釋,只能說是持續長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窮泡”,都有長久的意思。北京的學生把北京的“泡”字帶到了昆明,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便創造出一個新的語匯。“泡茶館”,即長時間地在茶館里坐著。本地的“坐茶館”也含有時間較長的意思。到茶館里去,首先是坐,其次才是喝茶(云南叫吃茶)。不過聯大的學生在茶館里坐的時間往往比本地人長,長得多,故謂之“泡”。
有一個姓陸的同學,是一怪人,曾經徒步旅行半個中國。這人真是一個泡茶館的冠軍。他有一個時期,整天在一家熟識的茶館里泡著。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這家茶館里。一起來就到茶館里去洗臉刷牙,然后坐下來,泡一碗茶,吃兩個燒餅,看書。一直到中午,起身出去吃午飯。吃了飯,又是一碗茶,直到吃晚飯。晚飯后,又是一碗,直到街上燈火闌珊,才夾著一本很厚的書回宿舍睡覺。
昆明的茶館共分幾類,我不知道。大別起來,只能分為兩類,一類是大茶館,一類是小茶館。
正義路原先有一家很大的茶館,樓上樓下,有幾十張桌子。都是荸薺紫漆的八仙桌,很鮮亮。因為在熱鬧地區,坐客常滿,人聲嘈雜。所有的柱子上都貼著一張很醒目的字條:“莫談國事”。時常進來一個看相的術士,一手捧一個六寸來高的硬紙片,上書該術士的大名(只能叫做大名,因為往往不帶姓,不能叫“姓名”;又不能叫“法名”、“藝名”,因為他并未出家,也不唱戲),一只手捏著一根紙媒子,在茶桌間繞來繞去,嘴里念說著“送看手相不要錢”!“送看手相不要錢”——他手里這根媒子即是看手相時用來指示手紋的。
這種大茶館有時唱圍鼓。圍鼓即由演員或票友清唱。我很喜歡“圍鼓”這個詞。唱圍鼓的演員、票友好像不是取報酬的。只是一群有同好的閑人聚攏來唱著玩。但茶館卻可借來招攬顧客,所以茶館便于鬧市張貼告條:“某月日圍鼓”。到這樣的茶館里來一邊聽圍鼓,一邊吃茶,也就叫做“吃圍鼓茶”。“圍鼓”這個詞大概是從四川來的,但昆明的圍鼓似多唱滇劇。我在昆明七年,對滇劇始終沒有入門。只記得不知什么戲里有一句唱詞“孤王頭上長青苔”。孤王的頭上如何會長青苔呢?這個設想實在是奇,因此一聽就永不能忘。
我要說的不是那種“大茶館”。這類大茶館我很少涉足,而且有些大茶館,包括正義路那家興隆鼎盛的大茶館,后來大都陸續停閉了。我所說的是聯大附近的茶館。
從西南聯大新校舍出來,有兩條街,鳳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長。這兩條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館。
從聯大新校舍,往東,折向南,進一座磚砌的小牌樓式的街門,便是鳳翥街。街角右手第一家便是一家茶館。這是一家小茶館,只有三張茶桌,而且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茶具也是比較粗糙的,隨意畫了幾筆蘭花的蓋碗。除了賣茶,檐下掛著大串大串的草鞋和地瓜(即湖南人所謂的涼薯),這也是賣的。張羅茶座的是一個女人。這女人長得很強壯,皮色也頗白凈。她生了好些孩子。身邊常有兩個孩子圍著她轉,手里還抱著一個孩子。她經常敞著懷,一邊奶著那個早該斷奶的孩子,一邊為客人沖茶。她的丈夫,比她大得多,狀如猿猴,而目光銳利如鷹。他什么事情也不管,但是每天下午卻捧了一個大碗喝牛奶。這個男人是一頭種畜。這情況使我們頗為不解。這個白皙強壯的婦人,只憑一天賣幾碗茶,賣一點草鞋、地瓜,怎么能喂飽了這么多張嘴,還能供應一個懶惰的丈夫每天喝牛奶呢?怪事!中國的婦女似乎有一種天授的驚人的耐力,多大的負擔也壓不垮。
由這家往前走幾步,斜對面,曾經開過一家專門招徠大學生的新式茶館。這家茶館的桌椅都是新打的,涂了黑漆。堂倌系著白圍裙。賣茶用細白瓷壺,不用蓋碗(昆明茶館賣茶一般都用蓋碗)。除了清茶,還賣沱茶、香片、龍井。本地茶客從門外過,伸頭看看這茶館的局面,再看看里面坐得滿滿的大學生,就會挪步另走一家了。這家茶館沒有什么值得一記的事,而且開了不久就關了。聯大學生至今還記得這家茶館是因為隔壁有一家賣花生米的。這家似乎沒有男人,站柜賣貨是姑嫂兩人,都還年輕,成天涂脂抹粉。尤其是那個小姑子,見人走過,輒作媚笑。聯大學生叫她花生西施。這西施賣花生米是看人行事的。好看的來買,就給得多。難看的給得少。因此我們每次買花生米都推選一個挺拔英俊的“小生”去。
再往前幾步,路東,是一個紹興人開的茶館。這位紹興老板不知怎么會跑到昆明來,又不知為什么在這條小小的鳳翥街上來開一爿茶館。他至今鄉音未改。大概他有一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情緒,所以對待從外地來的聯大學生異常親熱。他這茶館里除了賣清茶,還賣一點芙蓉糕、薩其瑪、月餅、桃酥,都裝在一個玻璃匣子里。我們有時覺得肚子里有點缺空而又不到吃飯的時候,便到他這里一邊喝茶一邊吃兩塊點心。有一個善于吹口琴的姓王的同學經常在紹興人茶館喝茶。他喝茶,可以欠賬。不但喝茶可以欠賬,我們有時想看電影而沒有錢,就由這位口琴專家出面向紹興老板借一點。紹興老板每次都是欣然地打開錢柜,拿出我們需要的數目。我們于是歡欣鼓舞,興高采烈,邁開大步,直奔南屏電影院。
【泡茶館 汪曾祺】相關文章:
汪曾祺散文泡茶館原文09-25
汪曾祺《尋味:汪曾祺談吃》簡介08-25
汪曾祺的詩歌07-16
汪曾祺的語調07-29
《求雨》汪曾祺的06-11
汪曾祺的語錄07-02
汪曾祺介紹09-09
汪曾祺的介紹10-29
汪曾祺的散文05-23
汪曾祺好句摘抄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