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汪曾祺《鑒賞家》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汪曾祺鑒賞家教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汪曾祺《鑒賞家》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了解汪曾祺小說的風格
2、把握葉三這一人物的獨特形象
3、賞析本小說散文化的特點
教學重點
1、細讀文本,通過語言、動作、環境等,把握葉三這一人物的獨特形象
2、 了解散文化的小說與一般小說的區別
教學難點
鑒賞小說中蘊含的真、善、美
教學方法
閱讀與探討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文學是人學,真、善、美是文學桂冠上的三顆明珠,文學創作者應該是真、善、美的追求者汪曾祺就是這樣一位美的追求者和創造者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審美的眼光走進他的《鑒賞家》!
二、 品讀與探討
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探討如下問題
(一)探討本文情節結構
1、小說的主人公葉三是一個“賣果子的”,作者為什么以“鑒賞家”作為小說的題目?
明確:小說這樣開篇:“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匋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葉三雖是個地位卑微的果販,卻憑著對生活的樸素理解、對繪畫的真心喜愛,被大畫家季匋民視作真懂畫的人名士的高談闊論往往只是“道聽途說,似通不通”;而葉三從心里喜歡畫,用本真的眼睛和心靈欣賞畫,用最簡單直接的語言評畫,卻常常能“一句話說出好在處”這樣的鑒賞家才是真正的鑒賞家——用眼睛,更用心靈品味美,遠勝于那些高談闊論、似通不通的所謂鑒賞家小說以“鑒賞家”為題,既點出了主人公,也點出了小說主題;對美的鑒賞
2、 小說從哪里開始進入所謂的“正題”?之前的敘述是否跑題了?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確:(1)小說開篇之后,就開始敘述葉三賣果子的故事寫到近一半時,才進入正題:“他真是為了季匋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匋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
(2)之前的敘述沒有跑題這些內容似乎和“”鑒賞家沒有直接關系,但葉三作為“鑒賞家”對畫獨具的敏感,恰恰是源于賣果子時對生活中的美的敏感他喜歡到各地去找好果子,送到買家的果子都有可以入畫的美麗;而到處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鄉風”,葉三的見識和鑒賞力,正是在這樣的生活中逐漸獲得和養成的熱愛生活,時刻注意發現和欣賞新鮮活潑的生機,才能從紫藤的亂花里看出風來,才會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頑皮,才會知道“紅花蓮子白花藕”我們從葉三身上讀到的,是對美的純粹深沉、不涉功利的愛這,才是一個真正的鑒賞家之本質所在
(3)而這些都構成了一個豐富、獨特、真實的人物形象,他具有鮮明而飽滿的、不同于他人的獨特性格對美的純真的熱愛,對人的深厚的情誼,都蘊含在這些跟“果子”有關的故事中,從而使一個“神全氣足”的人物躍然紙上
3、小說寫了葉三是鑒賞家,寫了四層,按照下面的示例,對其他三層進行概括
①示例:葉三看畫② 葉三懂畫 ③葉三評畫 ④ 葉三藏畫
4、小說多處地方寫到了葉三賞畫的情節,這些情節對刻畫人物形象的意義何在?
明確:語言、神態、動作描寫,刻畫了一個有樸素生活經驗的、不諂媚、不奉承、不賣弄、真心愛畫、真正懂畫的果販葉三;刻畫了一個平易近人、從善如流的畫家季匋民;賞畫的情節寫出了二人彼此欣賞和樸素情誼
5、把本文與《項鏈》作比較,說說這篇小說讀起來和一般的小說有什么不同?你喜歡這種不同嗎?
明確:《項鏈》這篇小說以“項鏈”為線索,始終扣住“借、失、賠、議”這些情節來刻畫人物形象,情節的發展環環相扣,天衣無縫而這篇小說我們很難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說所具有的清楚的的線索、強烈的沖突緊湊的情節,很難概括出一個故事梗概作者以散文化的筆法,以一種更貼近生活常態、更親切自然的方式敘述身邊的人和事,人們稱這種小說為“散文化小說”
(二)賞析本文中蘊含的“美”
1、情誼美
明確:我們再來看葉三這個人物,的確不是一個典型的果販;甚至可以說天底下這樣的果販幾乎不會再有第二個;他是為了自己喜愛的畫家賣果子的;畫家死后,他不賣果子了,但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墳上供一供;畫家送給他的畫,他一張不賣,最后這些畫陪著他安眠于黃土中,真可謂“生死相隨” 正如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脈相承的正是因為與眾不同,他身上有吸引我們的地方:對美的純真的熱愛,對人的.深厚的情誼,這些不同于一般小販的性情、品質,引發我們由衷的喜愛和尊敬
2、風俗美
明確:汪曾祺是位懂畫、能畫的作家他的小說也充滿著畫意在小說敘事中插入一些風俗軼事的片斷,一地一景、一人一事,娓娓到來作者就是通過這種繪畫的手法在小說中,把那些舊社會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故鄉那司空見慣的風俗人情,再經過自己的匠心獨述,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風俗畫,以及一卷卷清新淡雅的南方水鄉的風景畫,鮮明、具體、逼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又將朦朧、含蓄、豐富的底蘊留在讀者的想象中,因而讀汪曾祺的小說就有一種如同賞畫般歷久彌新的審美感受力在文本里寫到賣水果的葉三這個人物時,作者巧妙地通過他所賣的水果,簡簡單單地幾筆,就勾畫出了當地的一幅物產風俗圖:
立春前后,賣青蘿卜“棒打蘿卜”,摔在地上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密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這樣,用水果標示一年的光景,將四季時節與水果聯系起來,從冬到夏,從春到秋,好像把當地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風情畫一幅幅地在小說中展現給讀者看:冷暖相關的氣候、美麗的景色以及豐富而誘人的特產
3、人性美
明確:文本中處處體現了人性之美、人性之善,如:葉三賣果子從不說價……道一聲“得罪”就走了再如:這年是葉三五十歲整生日……做兒子的心里不安其實這樣的人性之美處處體現在汪曾祺的文章中,在他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我十七歲初戀,暑假里,在家寫情書,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幾歲就學會了抽煙喝酒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煙,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我們的這種關系,他人或以為怪父親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4、語言美
明確:汪曾祺說:“散文化小說的作者十分潛心于語言他們深知,除了語言,小說就不存在他們希望自己的語言雅致、精確、平易”在《小說筆談》中,他強調“語言的惟一標準,是準確”
提問:這篇小說的語言很有味兒,你最欣賞小說的什么地方,并說出它的好處
(1)葉三家老二賣布:“量布、撕布(撕布不用剪子開口,兩手的兩個指頭夾著,借一點巧勁,嗤——的一聲,布就撕到頭了),干凈利落”語言和他所描寫的動作一樣,準確、干凈、利落
(2)“立春前后,賣青蘿卜……”一段,充滿了植物的清香,更可以讓人想像時序更迭、草木蔥蘢之美下文說:“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在是什么節令了的”可以說,是葉三把四季帶到了許多深宅之中,也帶到了很多看后的讀者眼前,我們似乎能看見那些美麗的果子,聞到那撲鼻的香氣
(3)“棒打蘿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可以想見其飽滿脆嫩香白杏,顧名思義,一定是又香又白,“白得像一團雪”還有“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的櫻桃,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粗如小兒臂”的山藥,“大如拳”的百合……這些準確生動的文字,組成了鮮明美麗的畫面,文字中有畫,也有詩
三、小結
問題設計:小說這樣結尾——“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匋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在棺材里,埋了”這似乎是一個平淡到了極點的結尾你喜歡這個結尾嗎?為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會設計一個怎樣的結尾?(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怎樣回答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體現自己的獨特認識與想象力)
(1)提供兩種不同的思考與分析:
1、喜歡這是一個平淡到了極點的結尾,也是一個自然到了極點的結尾這是人的必然結局:死了,埋了幾個字,由生轉到死,收尾干凈利落,無盡感概盡在不言中這也符合人物的性格:葉三視這些為生命,無論生死,都要與它們相伴左右也符合作品的整體風格:平淡樸素中的深長韻味
2、不喜歡可以寫得更有波瀾,更有余味
(2)結尾的不同設計:
捐贈給博物館,供大家一起欣賞
世事無常,家道中落,兒子們無奈變賣了這些畫
這些畫被凱覦已久的人掘墓盜去,流落四方
教師總結:總之,葉三是一個好的鑒賞家,他在鑒賞畫家的作品,畫家卻在鑒賞他的人品;他不經意間走進了藝術的殿堂,藝術卻伴隨他走進天堂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希望大家煉就一雙這樣的慧眼
四、布置作業
1、完成品讀與探討
2、課外拓展閱讀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附板書設計:
鑒賞家
汪曾祺
(一) 探討本文情節結構
(二) 賞析本文中蘊含的“美”
1、情誼美
2、風俗美
3、人性美
4、語言美
汪曾祺《鑒賞家》教案 2
一.課題:鑒賞家
1、初讀文本,把握小說故事情節。
2、細讀文本,通過語言、動作、環境等,把握葉三這一人物形象,并了解“鑒賞家”的真正含義。
3、賞析汪曾祺小說中的“味”。
二.學習重點與難點
重點:把握葉三這一人物的獨特形象,并了解“鑒賞家”的真正含義。
難點:賞析汪曾祺小說中的“味”
三.學習方法
閱讀與探討
四.活動過程
活動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在你的印象中,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鑒賞家?一般意義上,能稱得上是鑒賞家的人,既要有淵博的學識,又要有高雅的品位,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鑒賞家”,那么,汪曾祺筆下的“鑒賞家”是否和我們的理解是一致的呢?
2.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現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老師沈從文的影響。短篇《受戒》和《大淖記事》是他的獲獎小說。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
他以散文筆調寫小說,寫出了家鄉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在小說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
3.初讀文本,以葉三為線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
1、葉三賣果子
2、葉三給季匋民賣果子
3、葉三看畫
4、葉三埋了季匋民的畫(葉三藏畫)
活動二:自主研習
1.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但是作者在文章開篇卻說全縣“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你贊同這樣的看法嗎?哪些細節體現出葉三是“第一個鑒賞家”這個說法的?(變相提問:是不是鑒賞家,那是要用能力說話的,文章中哪些事實可以證明葉三就是一個鑒賞家?)
(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參考:①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筆。(能看懂季匋民的得意之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葉三能看明白季匋民的得意之筆,所以可以稱得上是鑒賞家) ②葉三能夠辯認李復堂的畫,具有一雙慧眼。 ③判定“紫藤有風”; ④判定燈臺上的老鼠是“小老鼠”; ⑤ 依據“紅花蓮子白花藕”指出季匋民繪畫錯誤。
2.葉三能從細節中準確地判定畫家的`畫,并且話語極少,但是字字是金,擊中要害,甚至還能夠挑選出畫家畫中的不足,看來他真的是一個鑒賞家。這些情節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提示鑒賞人物的方法,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其生活的環境入手)
明確:刻畫了一個有敏感觀察力和豐富生活經驗的,不諂媚,不賣弄,不假充內行(不像季匋民在家看見的那些假名士,寫假名士是為將季對那些人的態度和對葉三的態度進行對比)、真正懂畫、真心愛畫的果販葉三(他對畫的愛是不涉及功利的,就是因為愛,所以愛。“季匋民死后葉三就不買果了,但四季八節,他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匋民的墳上供一供,并且對季給他的畫一幅也不賣而是裝在自己的棺材里埋了,生死相隨,死了都要愛)。
3.下面看第2—16節,不少同學說這部分用了較大的篇幅敘述葉三賣果子的故事,看上去好像與“鑒賞家”沒什么關系,到底有沒有跑題呢?(請先瀏覽第2—5節,結合文章內容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參考:敘述沒有跑題。表面上看,和題目沒有直接關系。
第2—5節沒跑題。在這幾節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葉三——
①勤快:“看門的和狗都認識他”“喜歡到處跑”。
②誠實守信:“宅門主人有時就隔著門說話”“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
③為人憨厚:“葉三賣果子從不說價格”“他的果子全都從他的手里過過”“他的果子都是原裝,有些是直接到產地采辦來”
④生活閱歷豐富:“四鄉八鎮,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
⑤熱愛生活,生活“精致”:“金絲篾籃,籃上插一把小秤”“能看好多景致,知道各地鄉風,可資談助”“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賣果子賣得很雅)(說實話,堅持三十多年這樣跑是難得的,更難得是,他懂得在艱辛的生活中積累經驗,尋找快樂,發現美好。這樣的生活確實精致。可以想見當他發現一顆好果樹上掛著好看的果子時,他會多么欣喜!)
總結:實際上這幾節與后半部分構成因果關系。 葉三能成為一名鑒賞家,一方面源于賣果子時的豐富的生活閱歷,源于在平凡生活、在生活細節中找到美感,源于他對生活的熱愛。( 正是因為這,他
才能夠從紫藤的亂里看出風來,才會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頑皮,才會懂得“紅花蓮子白花藕”。)
另一方面,他作為“鑒賞家” 的對藝術的純粹深沉、不涉功利的愛,正是賣果子生活中勤快、憨厚、誠實和重情義的人生態度的反映。
4、討論到這里,一個“販夫鑒賞家”的形象欣賞也就基本完成。我想大家也能明白作者以“鑒賞家”為題而不以“果販葉三”為題的用意了,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鑒賞家?(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和假名士作比較)
參考:假名士:高談闊論、道聽途說,似通非通
真正的鑒賞家:用本真的眼睛和心靈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
用簡單直接發自肺腑的語言去表達藝術中的美;
用執著且不涉任何功利色彩的熱情去追求美。
(與職業的高低、身份的貴賤無關。)
活動三:合作探究
1.有同學預習完這篇小說后最鮮明的印象是這篇小說與別的小說很不同,淡淡的,但很有味,越看越有味。我想說這些同學眼光很厲害,但是這種淡而有味體現在哪些方面呢?請探究一下,可從情節、結構、人物和語言等方面來思考。 明確:①情節和結構設置淡而有味。
沒有一般小說所有的清楚的線索、強烈的沖突、緊湊的情節,也很難概括出故事梗概,只是寫了一個愛畫的人,寫了他的生活,有些與畫有關,有些似乎只是閑筆,但又是苦心經營的。這很類似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寫法,因而他的小說被稱為“散文化”小說。 ②人物形象塑造淡而有味。
葉三這個人物,沒有什么名垂千古的功績,也的確“和別的賣果子的不一樣”;甚至可以說天底下像這樣的果販幾乎不會再有第二個:他是為了自己喜愛的畫家賣果子的;畫家死后,他不賣果子了;但四季八節,還尋覓鮮果到墳上供供;畫家送給他的畫,一張不賣,最后這些畫陪著他安眠于黃土中。但正是因為這些不同于一般小販的性情、品質,讓我們喜愛和尊敬。 ③語言使用淡而有味。
他認為小說語言要準確,樸素和精煉。“辭達而已矣”。遠離所謂的華麗辭藻,使他的語言干凈自然,在平淡中顯出不平常。
2.(朗讀第3節)一起領略葉三的勞動成果,作者寫得平淡很精致,具體說說這段文字的好處。
明確:“立春前后,賣青蘿卜??”一段,充滿了植物的清香,更可以讓人想像時序更迭、草木蔥蘢之美下文說:“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在是什么節令了的”可以說,是葉三把四季帶到了許多深宅之中,也帶到了很多看后的讀者眼前,我們似乎能看見那些美麗的果子,聞到那撲鼻的香氣。
“棒打蘿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可以想見其飽滿脆嫩香白杏,顧名思義,一定是又香又白,“白得像一團雪”還有“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的櫻桃,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粗如小兒臂”的山藥,“大如拳”的百合??這些準確生動的文字,組成了鮮明美麗的畫面,文字中有畫,也有詩。
通過他所賣的水果,以時間為序,運用視覺和嗅覺描寫,有概述,有具體描述,簡簡單單地幾筆,把當地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風情畫一幅幅地展現出來:我們能由此看到冷暖相關的氣候、美麗的景色以及豐富而誘人的特產,還有辛勤忙碌而又懂得生活的葉三的身影,很有詩情畫意和民俗風情。
總結:淡而有味就是汪散文化小說的鮮明特點。汪曾祺的小說確乎如此,什么都平平淡淡,但讀完之后,你卻不能平靜,內心深處總會有一種隱隱地激動。鋪開一幅幅清新淡泊、意蘊高遠、韻味無窮的水墨畫。
3.有同學認為結尾葉三把畫帶進棺材的處理有損葉三形象,也有同學喜歡這個結尾。你怎么看?為什么?(言之有理,自圓其說)
觀點一:是文化痼疾之一:自私。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樣,死后將《蘭亭集序》帶進墳墓,這只滿足了他個人私欲,卻讓作品不能遺惠后人。
觀點二:體現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重友誼、重知己。君不見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乎?這樣處理是對文章的升華。
小結:沒有了葉三,果子和季匋民都會寂寞!
課堂總結:
他總是用最平凡的字眼,組成最平凡的句子,說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他正是用這純粹的語言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汪曾祺的世界。
汪曾祺《鑒賞家》教案 3
教學目標:
一、掌握“別扭 恪守 埋怨 綽號 干癟 窺視”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二、了解汪曾祺小說的風格
三、把握小說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四、賞析“融畫入文”的敘事手法
教學重難點:
一、把握小說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二、賞析“融畫入文”的敘事手法
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小組合作,課堂交流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識記字音
親(qìng)家蘿卜(bo)
親(qīn)屬占(bǔ)卜
遺(yí)囑奔(bēn)放
厚遺(wèi)投奔(bèn)
裝模(mú)作樣
模(mó)范典型
2.識記字形
絲篾笨拙
誣蔑相形見絀
抻紙諂媚
伸展露餡
凝重飄逸
疑慮漂泊
悵然一炷香
賬單頂梁柱
3.詞語辨析
【遲鈍愚鈍】二者都有“不靈活”的意思。不同的是:“遲鈍”是指反應慢,思想、行動不靈活,如“他現在老了,反應有些遲鈍”;“愚鈍”是指愚笨,不伶俐,語義較“遲鈍”重,如“他為愚鈍”。
【景色景致風景】三者都含有“風景”的意思。不同的是:“景色”和“景致”在句子中一般只用作主語和賓語,而“風景”除了用作主語、賓語外,還可以用作定語,如“風景區”“風景畫”“風景照片”等,這些定語都不能換作“景致”“景色”。另外“風景”還有比喻用法,如“煞風景”,而“景色”“景致”沒有這種用法。
熟語辨析
【眉清目秀美如冠玉】二者都形容貌美。其區別是:“眉清目秀”形容美而不俗氣,男女都可用,如“好一位眉清水秀的漂亮姑娘”;“美如冠玉”含有比喻成分,比喻極美,限用于男子,如“只見他美如冠玉,一身帥氣”。
【高談闊論高談雄辯】二者都有大發議論的意思。其區別是:“高談闊論”可指空泛地大發議論,也可指言談高妙,可直接帶賓語,如“這位演講者一番高談闊論,很快就吊起了與會者的胃口”;“高談雄辯”指能言善辯,長于說理,如“這個律師所”的律師個個高談雄辯,身手不凡“。
【道聽途說捕風捉影】二者都有“毫無事實根據”的意思。其區別是:“道聽途說”側重于根據不足,多指不做深入、細致的調查,輕率地把聽到的無根據的傳聞,當作議論、辦事的根據,“這些道聽途說,沒有任何事實根據”;“捕風捉影”側重于沒有絲毫的事實根據,多指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而信以為真,于是胡說八道或胡亂行動,語義較“道聽途說”重,如“他們捕風捉影,夸大其辭,唯恐天下不亂”。
4.熟語釋義
意在筆先:指寫字畫畫,先構思成熟,然后下筆。
情不自禁: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另眼相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指看待某個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視的人得到重視。
裝模作樣: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樣:模樣、姿態。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現、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1943年大學畢業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學國文教員和歷史博物館職員。1946年起在《文學雜志》、《文藝復興》和《文藝春秋》上發表《戴車匠》、《復仇》、《綠貓》、《雞鴨名家》等短篇小說,引起文壇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工作,編輯《北京文藝》和《民間文學》等刊物。1962年調北京京劇團(后改北京京劇院)任編劇。著有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寂寞與溫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以及《汪曾祺自選集》等。另有一些京劇劇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記事》是他的獲獎小說。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他以散文筆調寫小說,寫出了家鄉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三、主旨探討
在小說中作者只是寫了一個愛畫的人葉三,他的確不是一個典型的果販,他是為了自己喜愛的畫家賣果子的;畫家死后,他不賣果子了,但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墳上供一供;畫家送給他的畫,他一張不賣,最后這些畫陪著他安眠于黃土中,真可謂“生死相隨”。他身上有著對美的純真的熱愛,對人的深厚的情誼,引發我們由衷地喜愛和尊敬。
四、藝術技巧
從情節和結構而言,讀者很難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說中那種清晰的線索、強烈的沖突、波瀾起伏的情節,甚至很難概括出一個故事梗概。它只是寫了一個愛畫的人,寫了他的生活,有些和畫有關,有些似乎只是閑筆。細細想來,作品其實只是寫了一個字:“美”。而這頗合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再看人物。我們的文學批評一度過分強調所謂“典型人物”,要求人物是典型化的,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葉三這個人物,的確不是一個典型的果販;甚至可以說天底下像這樣的果販幾乎不會再有第二個:他是為了自己喜愛的畫家賣果子的;畫家死后,他不賣果子了,但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墳上供一供;畫家送給他的畫,他一張不賣,最后這些畫陪著他安眠于黃土中,真可謂“生死相隨”。但正是因為與眾不同,他身上又如此吸引我們的地方:對美的純真的熱愛,對人的深厚的情誼,這些不同于一般小販的性情、品質,引發我們由衷地喜愛和尊敬。可以說正是人物的“不典型”,因此才更有價值,因為他是獨特而真實的“這一個”,而非概括提煉的“那一個”。
語言準確、樸素、精練。遠離所謂的華麗詞藻,使他的語言干凈自然,在平常中見出不平常。前文提到的“立春前后”一段中那種溢于紙面的清香,正源于語言那樸素的清香。再比如他寫葉三家老二賣布:“量布、撕布(撕布不用剪子開口,兩手的兩個指頭夾著,借一點巧勁,嗤——的一聲,布就撕到頭了),干凈利落。”語言和他所描寫的動作一樣,準確,干凈,利落。
風俗畫。有不少評論者注意到汪曾祺小說里有風俗畫,他自己也說到對與風俗的興趣。讀《鑒賞家》,故鄉的風物如在眼前,而且成為人物活動不可缺少的背景,甚至就是人本身。比如寫葉三四處走,了解各地鄉風;寫一年四季、不同節令的鮮果;寫布店種種看似和小說主題毫無關聯的細節,都如風俗畫一般,鋪展開故鄉風物的畫卷,而人在其中,甚至可以說處處有人。但作者并不是有意地在小說里加進風俗畫,他說自己原是無意的。只是因為他的相當一部分小說都是寫家鄉,寫小城的生活,平常的人事,每天都在發生、舉目可見的小小的悲歡,這樣,寫進一點風俗,便是很自然的事了。“人情”和“風土”,原是緊密關聯的。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汪曾祺小說中的風俗,其實往往是對故土的追懷;人到了暮年,懷鄉懷舊,如朝花夕拾,如秋水黃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惆悵和凄涼。
五、合作討論
1.小說以“鑒賞家”為題,有什么作用?
提示:小說以“鑒賞家”為題,寫的卻并非那些學識淵博、品味高雅的鑒賞家,只是一個“賣果子”的小販;憑著對生活的樸素理解、對繪畫的真心喜愛,這位果販被大畫家季匋民視作真懂畫的人。名士的高談闊論往往只是“道聽途說,似通非通”;而一個從心里喜歡畫的果販,用本真的眼睛和心靈欣賞畫,用最簡單直接的語言評畫,卻常常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葉三鑒賞的并非只是畫;他對畫的美感的捕捉,恰恰是來源于對生活中的美感的捕捉。他喜歡到各地去找好果子,送到買家的'果子都有可以入畫的美麗:“立春前后,賣青蘿卜……”一段,充滿了植物的清香,更可以讓人想象時序更迭、草木蔥蘢之美。——“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在是什么節令了的。”可以說,是葉三把四季帶到了許多深宅之中。而到處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鄉風”,葉三的見識和鑒賞力,正是在這樣的生活中逐漸獲得和養成的。熱愛生活,時刻注意發現和欣賞新鮮活潑的生意,才能從紫藤的亂花里看出風來,才會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頑皮,才會知道“紅花蓮子白花藕”。我們從葉三身上讀到的,是對美的純粹深沉、不涉功利的愛。這,才是一個真正的鑒賞家之本質所在。
2.作者在小說的創作中善用“融畫入文”的敘事手法,結合本文的具體情節試作簡要分析。
提示:汪曾祺是位懂畫、能畫的作家。他的小說也充滿著畫意。在小說敘事中插入一些風俗軼事的片斷,一地一景、一人一事,娓娓到來。作者就是通過這種繪畫的手法在小說中,把那些舊社會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故鄉那司空見慣的風俗人情,再經過自己的匠心獨述,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風俗畫,以及一卷卷清新淡雅的南方水鄉的風景畫,鮮明、具體、逼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又將朦朧、含蓄、豐富的底蘊留在讀者的想象中,因而讀汪曾祺的小說就有一種如同賞畫般歷久彌新的審美感受力。
在《鑒賞家》里寫到賣水果的葉三這個人物時,作者巧妙地通過他所賣的水果,簡簡單單地幾筆,就勾畫出了當地的一幅物產風俗圖:
立春前后,賣青蘿卜。“棒打蘿卜”,摔在地上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密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
這樣,用水果標示一年的光景,將四季時節與水果聯系起來,從冬到夏,從春到秋,好像把當地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風情畫一幅幅地在小說中展現給讀者看:冷暖相關的氣候、美麗的景色以及豐富而誘人的特產。
六、隨堂作業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A.親(qìn)家抻(shēn)紙時髦(máo)畫軸(zhóu)
B.蘿卜(bū)諂(chǎn)媚枇杷(pá)悵(chàng)然
C.規矩(jǔ)虔(qián)誠模(mú)樣荷梗(gěng)
D.裱(biǎo)畫珊(shān)瑚檀(dán)香五行(xíng)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遲鈍帳房一柱香筆致疏朗
B.笨拙提詞金絲篾深居簡出
C.飄逸肺腑大寫意眉青目秀
D.蜜橘恣悍敲竹杠專心致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味精都不宜多用,因為鈉吃多了會影響健康,時間長了還會使味覺變得_____。
②家住黃鶴樓小區的黃先生給我們打來電話說,如果在黃鶴樓上看_____,第一眼看到是樓下的垃圾堆。
③因為季匋民是大畫家,這些名士就特別愛在他面前評書論畫,借以_____自己高雅博學。
A.遲鈍景致玩弄B.遲鈍風景賣弄
C.愚鈍風景玩弄D.愚鈍景致賣弄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的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季匋民畫的時候,葉三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
B.季匋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認為一些假名士的議論全都是道聽途說,似通非通。
C.在我們周圍,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經濟學家關于房地產行業的高談闊論,卻很少有購房者的聲音和觀點。
D.韓國藝人河莉秀原名李景葉,原是一名唇紅齒白的帥哥,后經變性手術后,成了一名美如冠玉的美女。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人們的悲哀在于,應該珍惜的時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時候卻失去了珍惜的機會。
B.這次外出比賽,我一定說服老師和你一起去,這樣你就不會太緊張了,可以發揮得更好。
C.“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要由傳統的“滿堂灌”向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促進者轉變。
D.很多人利用長假出游,怎樣才能避免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有關部門對此作了相關提示。
6.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對中學生加強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教育呢?還要不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尊師守紀、熱愛勞動的教育呢?_______________。
A.從全面發展的觀點看,我們認為這樣做是不恰當的
B.為了讓學生成為“四有”新人,我們的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C.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認識德育與智育的關系,在實際工作中就會做出錯誤的解答
D.只要認真地考慮一下培養目標,我們的回答應該是否定的。
汪曾祺《鑒賞家》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汪曾祺小說的風格特點。
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人物形象。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文本,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小說中所蘊含的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感受普通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和對美的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分析葉三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理解小說中“鑒賞家”的內涵。
2. 教學難點
領悟小說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及散文化的語言風格。
三、教學方法
1. 講授法:講解小說的背景知識、情節結構和重點難點。
2.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人物形象、主題等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
3. 閱讀指導法: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品味語言,理解文意。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展示一些中國傳統繪畫作品,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等,讓學生談談對這些作品的感受。
2. 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鑒賞家》,將帶我們走進一個與藝術相關的故事,看看小說中的鑒賞家是如何鑒賞藝術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1. 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0 - 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作品風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散文集《蒲橋集》等。
2. 背景介紹
《鑒賞家》寫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社會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小說以一個小鎮為背景,展現了那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以及他們對美和藝術的追求。
(三)整體感知
1. 學生默讀課文,要求:
標注自然段序號,圈出生字詞。
簡要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
2. 檢查生字詞
認讀生字詞,如:季匋民、葉三、果子等。
解釋重點詞語,如:抻紙、鈐印、罩子等。
3. 梳理情節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完善。
小說主要情節:葉三是個賣果子的小販,他熱愛生活,善于欣賞美。他與畫家季匋民相識,成為知己。葉三對季匋民的畫有著獨特的鑒賞力,能看出別人看不出的妙處。季匋民作畫時,葉三常常在一旁觀看,提出自己的見解。季匋民很看重葉三的意見,兩人的關系越發親密。后來,季匋民去世,葉三信守承諾,不賣他的畫,而是將其裝裱好,精心保存。
(四)人物形象分析
1. 小組討論:葉三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 學生發言,教師引導分析
熱愛生活:
文中描寫葉三賣果子,“他的果子都是原裝,有些是直接到產地采辦來的”,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生意很用心,注重品質,這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
他走街串巷賣果子,熟悉小鎮的每一個角落,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有鑒賞力:
葉三能看出季匋民畫中的妙處,如“紫藤里有風”“這是一只小老鼠”等,他的鑒賞不是空洞的贊美,而是基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對藝術的獨特理解。
他對季匋民的畫了如指掌,甚至能記住每一幅畫的細節,這說明他在鑒賞方面下了功夫,有真本事。
重情重義:
葉三與季匋民是知己,他不僅欣賞季匋民的畫,更理解他的為人。季匋民作畫時,他默默陪伴,從不打擾。
季匋民去世后,葉三信守承諾,不賣他的畫,而是將其視為珍寶,妥善保存,這份情誼令人感動。
3. 教師總結:葉三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但他有著高尚的品質和獨特的藝術鑒賞力。他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美,對朋友重情重義,是一個真正的鑒賞家。
(五)主題探討
1. 思考:小說以“鑒賞家”為題,有什么深刻含義?
2.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鑒賞家”不僅僅指葉三對繪畫作品的鑒賞能力,更代表了一種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和尊重。葉三雖然身份卑微,但他有著敏銳的審美感知和對美的執著追求,他能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藝術的價值,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小說通過葉三這個人物,表達了對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珍視,以及對普通人美好品質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對人性的關懷。
3. 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鑒賞家”?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我們要學會用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好。要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提高對藝術和文化的鑒賞水平。同時,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和藝術創造,珍惜身邊的美好事物。
(六)語言賞析
1. 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朗讀并賞析。
2. 教師示例
“季匋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
賞析:這段描寫通過動作和神態描寫,生動地表現了葉三在觀看季匋民作畫時的專注和投入,以及他對藝術的熱愛和敬畏之情。“入神”“專心致意”“大氣都不出”等詞語,形象地刻畫出葉三的專注神態;“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小聲地驚呼起來”則表現了他被畫作深深吸引時的激動心情。
3. 學生分組交流賞析,教師巡視指導。
4. 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的賞析成果。
(七)課堂小結
1. 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作者、情節、人物形象、主題和語言特點等。
2. 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汪曾祺的小說《鑒賞家》,認識了葉三這個獨特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他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小說以小見大,通過一個平凡人物的故事,展現了民間藝術的魅力和人性的美好。同時,我們也欣賞了汪曾祺散文化的語言風格,體會到了他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描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葉三一樣,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做一個生活的“鑒賞家”。
(八)布置作業
1. 完成課后練習題。
2. 閱讀汪曾祺的其他小說作品,如《受戒》《大淖記事》等,寫一篇讀后感。
汪曾祺《鑒賞家》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 深入理解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意義。
2. 探究小說的藝術特色,包括情節安排、語言表達和主題呈現方式。
3. 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美與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剖析葉三與季匋民之間的關系,理解其對展現小說主題的作用。
品味小說散文化的語言風格,體會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2. 教學難點
解讀小說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理解其如何通過平凡人物和小事反映深刻的社會主題。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傳承和弘揚對美與藝術的鑒賞精神。
三、教學方法
1. 問題引導法:通過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小說的人物、情節、主題等方面。
2. 小組合作探究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共同探究小說中的疑難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 比較分析法:將小說與其他同類型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其異同,加深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提問:小說《鑒賞家》的主要情節是什么?葉三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 請學生簡要回答,教師進行點評和補充。
3. 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今天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探究小說的藝術特色和主題內涵。
(二)人物關系分析
1. 提問:葉三與季匋民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請從文中找出相關依據進行分析。
2.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問題,然后小組討論。
3.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總結
知己關系:
葉三懂季匋民的畫,能看出畫中的精妙之處,季匋民也認可葉三的鑒賞力,兩人在藝術上有共同的語言和理解。例如,葉三能說出“紫藤里有風”“這是一只小老鼠”等別人看不出的細節,季匋民對他的評價是“真懂畫”。
他們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關于畫的買賣,更是一種心靈的契合和藝術的探討。季匋民作畫時,葉三在旁默默欣賞,這種默契體現了他們之間的知己之情。
朋友關系:
葉三與季匋民在生活中也有交往,葉三會給季匋民送果子,季匋民也會請葉三喝酒。他們的關系超越了買賣關系,更像是朋友之間的往來。
在季匋民去世后,葉三信守承諾,不賣他的畫,這份對朋友的情誼和尊重更加深了他們之間朋友關系的內涵。
4. 教師提問:這種人物關系的塑造對小說主題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5.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葉三與季匋民之間的關系是小說的核心線索之一,通過他們之間的知己情和朋友誼,展現了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真摯情感的.追求。這種關系突出了小說的主題,即藝術與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是相互交融的,真正的鑒賞家不僅要有敏銳的藝術眼光,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和真摯的情感。
(三)藝術特色探究
1. 情節安排
提問:小說的情節有什么特點?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分析:小說情節平淡而自然,沒有跌宕起伏的大起大落,但卻充滿了生活的韻味。作者以葉三賣果子和鑒賞季匋民的畫為主要情節線索,穿插了兩人之間的交往細節,如送果子、喝酒、談論畫等,情節簡單而真實。這種情節安排的好處是貼近生活實際,讓讀者感受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同時也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感世界,使小說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2. 語言風格
讓學生找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語句,朗讀并體會其語言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小說語言的散文化風格:
語言簡潔明快,如“葉三賣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簡單的幾句話,就勾勒出葉三的職業和他果子的特點。
描寫細膩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如“立春前后,賣青蘿卜。‘棒打蘿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通過對各種水果的細致描寫,展現了生活的豐富多彩。
運用口語化的表達,使小說更貼近讀者,如“四開,一張片子四個。他給季匋民送果子,一來就是半天。他給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綠、抻紙。”這些口語化的詞語讓讀者感覺親切自然,仿佛置身于小說所描繪的場景之中。
提問:這種散文化的語言風格對小說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散文化的語言風格使小說具有一種清新自然、質樸純真的美感,更能體現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和可讀性。同時,也與小說所描繪的小鎮生活氛圍相契合,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主題呈現方式
小組討論:小說是如何通過平凡的人物和小事來呈現深刻的主題的?
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以葉三這個普通的賣果子小販為主要人物,通過他對季匋民畫的鑒賞和與季匋民的交往,展現了他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葉三雖然身份平凡,但他有著獨特的審美眼光和高尚的品德,他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尊重,使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鑒賞家。這種以平凡人物展現深刻主題的方式,讓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和藝術,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
小說中的事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賣果子、送畫、談論畫等,但這些小事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會意義。通過這些小事,作者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對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贊美以及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這種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使小說具有了更廣泛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內涵,讓讀者在平凡的故事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諦。
(四)拓展延伸
1. 思考討論: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弘揚對美與藝術的鑒賞精神?
2. 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
3. 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并結合現實生活進行引導:在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往往容易忽略對美與藝術的欣賞和追求。我們應該學習葉三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可以通過參觀藝術展覽、閱讀文學作品、欣賞音樂舞蹈等方式,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同時,也要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將對美與藝術的鑒賞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課堂小結
1.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人物關系分析、藝術特色探究和拓展延伸等方面。
2. 強調小說《鑒賞家》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了平凡生活中的美與藝術,以及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小說,能夠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更加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
1. 選擇小說中你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寫一篇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500字。
2. 收集一些關于藝術鑒賞的資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篇關于如何提高藝術鑒賞力的心得體會,不少于600字。
【汪曾祺《鑒賞家》教案】相關文章:
汪曾祺鑒賞家賞析06-06
鑒賞家汪曾祺課件04-18
汪曾祺鑒賞家全文概括08-02
汪曾祺小說《鑒賞家》的深層解讀05-29
汪曾祺《五味》教案05-20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案04-14
胡同文化汪曾祺教案04-15
胡同文化教案 汪曾祺04-16
汪曾祺的散文05-23
汪曾祺的語調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