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通用7篇)
王之渙生活于盛唐時期,是著名的邊塞詩人,擅長寫五言絕句,作品以邊塞詩最為著名。王之渙性格放蕩不羈,隨心所欲,是一個浪漫主義型的詩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人王之渙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 1
王之渙不僅蜚聲詩壇,而且也是一位清官。他在河北文安縣當官期間,秉公辦案,為民除害;光明磊落,毫無媚骨;還動員縣城財主,集資辦學,興教育人,興建了一座四梁八柱,十間大瓦房的“義學堂”,至今傳為佳話。
王之渙在文安縣做官時,受理過這樣一個案子。30多歲的民婦劉月娥哭訴:“公婆下世早,丈夫長年在外經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晚,我去鄰家推碾,小姑在家縫補,我推碾回來剛進門,聽著小姑喊救命,我急忙向屋里跑,在屋門口撞上個男人,廝打起來,抓了他幾下,但我不是他的對手,讓他跑掉了。進屋掌燈一看,小姑胸口扎著一把剪刀,已經斷氣。”王之渙問:“那人長的什么樣子?”劉月娥說:“天很黑,沒看清模樣,只知他身高力大,上身光著。” “當時你家院里還有別人嗎?”之渙又問。“除了黃狗,家里沒有喘氣的了。”劉月娥答道。 “你家養的.狗?”“已經養3年了。” “那天晚上回家,你沒聽見狗叫嗎?” “沒有。” 這天下午,縣衙差役在各鄉貼出告示,縣官明天要在城隍廟審黃狗。第二天,好奇的人們蜂擁而來,將廟里擠了個水泄不通。王之渙見人進得差不多了,喝令關上廟門,然后命差役先把小孩、婦女、老頭轟出廟去。廟里只剩一百多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王之渙命令他們脫掉上衣,面對著墻站好。然后逐一查看,發現一個人的脊背上有兩道紅印子,經訊問,是劉月娥的街坊李二狗,正是他行兇殺人。
王之渙這次破案與審狗有什么關系呢?王之渙聽到劉月娥說家里有條黃狗,晚上又沒叫,從而斷定兇手必是她家熟人;聽了劉所說與兇手廝打的經過,進一步肯定兇手是個高個子,背上有抓痕。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 2
王之渙出身于太原王家,為當時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為后魏絳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絳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請大夫、著作郎,入唐為安邑縣令。從曾祖到父親,皆為官,但均為小官。王之渙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他從小就很講究義氣,喜歡幫助弱小,時常和豪俠子弟交往,一邊飲酒一邊談論劍術,青史上記載的許多俠客,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整天和權貴子弟縱酒談樂,擊劍悲歌,這樣的`生活持續一段時日,才悔悟先前的頹廢無知,從此立志向學,專心于文章寫作。他有兩個文章寫得很出色的哥哥,王之咸、王之賁,在他們的指導下,王之渙很快掌握了讀書學習的方法,作起文章也不輸兩位兄長,令人刮目。由于天性豪邁,對于參加科場考試一點興趣也沒有。而到處拜訪名人精研文章,窮經典之奧。在十余年間,詩名大振,與王昌齡、高適等相唱和。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 3
王之渙飽學詩書,然仕途不濟。開元初,當他二十五六歲時,才以門子調補冀州衡水縣主簿。王之渙任冀州衡水主簿時,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王之渙與李氏的婚姻,可能還有一段羅曼史。開元十年(722)兩人結婚時,王之渙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歲,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渙小17歲,正是妙齡女子。縣令的千金,嫁給父親部屬——35歲又已婚的'小小縣尉,頗耐人尋味。這應該是為王之渙的才華所傾倒吧。李氏嫁給王之渙后,兩人恩愛。王之渙在家賦閑期間,李氏安貧樂素,跟他過著清苦的生活。王之渙再入宦場,生活剛有了轉機,卻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歲而守寡。王之渙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渙有前妻,兩人竟不能合葬。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 4
王之渙的詩詞流傳下來的甚少,今可見者只有六首,而此六首,足使王之渙詩名與宇宙共存。王之渙詩名,不但后世萬分景仰,他在世時,便已聲震海內。他常與王昌齡、高適、崔國輔、暢當等名詩人交游,所作之詩“傳乎樂章,布在人口”。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薛用弱《集異記》所載“旗亭畫壁”故事,便可說明當時人們對王之渙詩名的崇拜。開元中,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齊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來旗亭小飲,正好有10多個梨園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來此會宴,他們三人便在旁邊一面烤火一面觀看。王昌齡提議說,我們各擅詩名,究竟誰勝于誰,今天我們可看她們所唱誰的詩多,誰便為優者。第一個歌妓唱的是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在壁上為自己畫了一道。第二個唱的是高適的“開篋淚沾臆”,高適也為自己畫了一道。隨后王昌齡又添得一道。王之渙說,這幾位為普通歌妓,應看那位最佳的歌妓唱的`是誰的詩。若唱的不是我詩,則終身不敢與你們二位爭衡了。待那名妓唱時,果然為王之渙之詩,三人不覺開心笑起來。諸伶因他們大笑而見問,知是王之渙等,非常高興,即拜請他們入席。旗亭畫壁,遂成典故。元人還編成雜劇上演。由此可見當時王之渙詩名之盛。他的詩雖只流傳下六首,但這寥寥數首,確為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 5
王之渙旗亭畫壁
唐玄宗開元年間,有一年冬天,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人在長安閑居時。在一個飄著小雪天氣里,三人一塊到旗亭飲酒。當時酒樓里有梨園班子在演唱,演唱到高潮時,出來四個年輕漂亮的姑娘開始演唱當時著名詩人的詩歌。三個人邊喝酒,邊在旁邊觀看。高適突然說:“我們三個在詩壇上也算有點名氣,平時從來沒有分出高低來。今天我們打個賭,看這四個姑娘唱誰的詩多,就算誰贏。”三人紛紛表示贊同。第一個姑娘出場就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高興地說:“是我的。”第二個姑娘接著唱到“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也高興地說道:“這是我的絕句。”第三個姑娘又唱道:“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十分得意地說道:“又是我的。”王之渙這下真急了,負氣地說:“這三個唱歌的姑娘長相也不怎么漂亮,唱的`詩也沒什么高明之處。”他接著指著四個姑娘中最漂亮的一個說:“這個穿紅色衣服最漂亮的姑娘,如果再不唱我的詩,我這一輩子就不再寫詩了!”不一會兒,那個姑娘果然出場唱道:“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正是王之渙的七絕《涼州詞》。三人一聽,哈哈大笑。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 6
王之渙憤然辭官
不知何故,王之渙未走科舉之途,而以門子調補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時,王之渙父母均已去世,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王之渙才高氣盛,不愿為了衡水主薄的卑職而折腰,加上有人誣陷攻擊,他便憤然辭官而去,“遂化游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里,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珪爵,酷嗜閑放。”在家過了15年閑散自由的`生活。后來他的親朋好友覺得他這樣一直沉于下層,不是辦法,便勸他入仕。后來補文安郡文安縣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職。他在職官風以清白著稱,理民以公平著稱,頗受當地百姓稱道。誰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歲之壯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陽。
如此有才華之人,可惜終不見用,天也不假其年。這也是諸多有才華的正直知識分子的常見結局。他的詩雖只流傳下六首,但這寥寥數首,確為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也為眾多學子提供了參考。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 7
王之渙慈禧嘉賞
清代,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歡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有一天,她讓一個書法很好的大臣把王之渙的《涼州詞》為她題寫在一把扇面上,這個大臣不敢怠慢,一筆一畫精心書寫,哪知道他過于緊張,一不小心漏掉了一個“間”字。慈禧拿到寫好的扇面一看,勃然大怒:“你欺負我沒有讀過王之渙的《涼州詞》,怎么少寫了一個“間”字?”這個大臣當時嚇得冷汗直冒,因為這是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這個大臣突然靈感一閃,急中生智,慌忙地奏道:“老佛爺,我哪敢漏掉了一個“間”字啊,只是覺得王之渙的這首改成了一首詞,其意境和韻味會大大增加。”于是,他連忙給慈禧太后讀到: 黃河遠上, 白云一片, 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 楊柳春風, 不度玉門關。 慈禧接過扇子反復誦讀了幾遍,野覺得別有一番風味,于是轉怒為喜,重重地賞賜了這位大臣。由此可見,王之渙這首《涼州詞》的藝術魅力。
【詩人王之渙的故事】相關文章:
詩人王之渙的生平06-13
詩人王之渙的簡介03-22
詩人王之渙的詩集05-31
詩人王之渙簡介04-07
有關詩人王之渙的詩集05-31
迷霧重重的著名詩人王之渙06-13
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譯文評析01-04
王之渙涼州詞的故事11-25
馬藺草與王之渙的故事10-23
詩人劉禹錫的故事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