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歌文天祥鑒賞
《正氣歌》是南宋詩人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首五言古詩。詩的開頭即點出浩然正氣存乎天地之間,至時窮之際,必然會顯示出來。分享了正氣歌的鑒賞,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譯文
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為各種體形。
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辰星。
在人間被稱為浩然之氣,它充滿了天地和寰宇。
國運清明太平的時候,它呈現為祥和的氣氛和開明的朝廷。
時運艱危的時刻義士就會出現,他們的光輝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齊國有舍命記史的太史簡,在晉國有堅持正義的董狐筆。
在秦朝有為民除暴的張良椎,在漢朝有赤膽忠心的蘇武節。
它還表現為寧死不降的嚴將軍的頭,表現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現為張睢陽誓師殺敵而咬碎的齒,表現為顏常山仗義罵賊而被割的舌。
有時又表現為避亂遼東喜歡戴白帽的管寧,他那高潔的品格勝過了冰雪。
有時又表現為寫出《出師表》的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讓鬼神感泣。
有時表現為祖逖渡江北伐時的楫,激昂慷慨發誓要吞滅胡羯。
有時表現為段秀實痛擊奸人的笏,逆賊的頭顱頓時破裂。
這種浩然之氣充塞于宇宙乾坤,正義凜然不可侵犯而萬古長存。
當這種正氣直沖霄漢貫通日月之時,活著或死去根本用不著去談論!
大地靠著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著它才得以支撐。
三綱靠著它才能維持生命,道義靠著它才有了根本。
可嘆的是我遭遇了國難的時刻,實在是無力去安國殺賊。
穿著朝服卻成了階下囚,被人用驛車送到了窮北。
如受鼎鑊之刑對我來說就像喝糖水,為國捐軀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內閃著點點鬼火一片靜謐,春院里的門直到天黑都始終緊閉。
老牛和駿馬被關在一起共用一槽,鳳凰住在雞窩里像雞一樣飲食起居。
一旦受了風寒染上了疾病,那溝壑定會是我的葬身之地,如果能這樣再經歷兩個寒暑,各種各樣的疾病就自當退避。
可嘆的是如此陰暗低濕的處所,競成了我安身立命的樂土住地。
這其中難道有什么奧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傷害我的身體。
因為我胸中一顆丹心永遠存在,功名富貴對于我如同天邊的浮云。
我心中的憂痛深廣無邊,請問蒼天何時才會有終極。
先賢們一個個已離我遠去,他們的榜樣已經銘記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著清風展開書來讀,古人的光輝將照耀我堅定地走下去。
鑒賞
正氣歌創作于1278年,當時他被出賣而成為元軍的俘虜,但對元軍的威逼利誘他毫不動搖,于是在死前1年寫下了這首正氣歌。
詩歌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我被關押在一間土屋內,低矮的門,短小的窗,陰冷而潮濕。夏天聚集了各種臭味:雨水流進屋里,甚至把床都浮了起來;沒有陽光,屋里臭氣熏天;酷熱的時候又不通風;有人燒柴做飯時,加劇了酷熱的天氣;倉庫里腐爛的食物霉味;囚禁在屋里的人散發出來的汗味;還有糞便、腐臭的穢氣。無數的氣味形成瘟疫,不少人遭殃。我拖著孱弱的身體在這種環境下茍延殘喘,歷時2年,卻未得病,也許是我的修養抵御了這些污穢之物吧。孟子說:浩然之氣在我心中培養。所以我的浩然之氣把那些污穢之氣比了下去。況且天地間自有他的大義凜然。
文天祥至死都在與元兵做抗爭,他的愛國之志和文學作品,成為了后世的寶貴財富。看了這些英雄事跡,也許我們對那兩句詩句有更深的體會。千秋絕唱,激勵著后代的我們為正義事業獻身。
濟世報國,堅守道義。作為生活于南宋的封建士大夫和知識分子,儒家的激濁揚清、去惡向善、成仁取義成就了文天祥濟世報國、積極進取的人生信念。文天祥吸取了孟子“浩然之氣”說的思想,認為天地正氣流布在人身上,直接體現為“浩然正氣”。浩然正氣要用道義去培養,而“道義”就是為國為民。因此,文天祥的正氣主要是民族氣節,忠君報國。正是懷著這一滿腔濟世報國之志,他在國家遭逢危難的關頭,竭忠效誠,力挽國運。1274年,元軍大肆南侵,文天祥捐產勤王。1276年2月,臨危受命出使元營,以凜然正氣震懾了元人。被拘逃脫后,輾轉回到福建重組義軍,堅持抗元直至被俘。在系囚燕獄的歲月里,他持志守一,即使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仍嚴辭拒絕。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列舉出歷史上12位忠義之士的烈功殊勛,稱贊他們“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展現出震鑠古今的偉大人格力量和崇高民族氣節。正氣從來貫穿于國人的血脈和精魂,鑄就了民族的脊梁,開拓著中國的希望。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幸福,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浩然正氣之歌。今天,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和平環境里,共產黨人的正氣就是時刻保持堅定的黨魂,時刻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盡忠報國的道德操守。
淡泊名利,扶正祛邪。文天祥生性剛介正潔,嫉惡如仇。在《正氣歌》中,他歌頌了古代兩位秉筆直書,寧死不屈的史官:“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而他自己也因維護正義,不惜開罪于權貴。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9月,他因乞斬勸說皇帝逃跑的宦官董宋臣未果,憤而棄官。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他又因痛斥窮兇極惡、專權誤國的宰相賈似道而被罷官。事后,文天祥說:“仆何所謂得罪于人?乃知剛介正潔,固取危之道。”可見,為了胸中的“道義”,他“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視名利為浮云,雖屢遭彈劾,仍矢志不渝。文天祥這種淡泊名利,勇斗邪惡的精神,今天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現代社會弘揚正氣就是要敢于堅持真理,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不僅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堅守共產黨員的道德操守,堅守思想防線,更要帶頭弘揚正氣,對于不正之風和錯誤行為,要不懼風險,理直氣壯地與之作斗爭,樹立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從而贏得民心、鞏固政權。
執政為民,勤政愛民。深受孟子“浩然之氣”說的影響,文天祥事事從仁愛之心出發,濟世拯民。德元年以前,文天祥曾幾度外放出任地方官,每到一處,必造福一方。知瑞州時,他憐惜百姓疾苦,整飭社會秩序,使百廢俱興,社會安定;知寧國府,為改善民困狀況,他奏請朝廷,減免民間賦稅,獎勵農桑。文天祥執政常懷愛民之心,用行動踐行了正氣的根本――“道義”,并使之轉化為“至大至剛”的精神志節。這與我黨的宗旨是不謀而合的。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每位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和根本的人生價值觀,也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發揚的最大的正氣。共產黨員講正氣,就需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愛民親民為民,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經受得住復雜社會環境的考驗,才能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文天祥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座雄偉的愛國主義豐碑,是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杰出代表。他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奮不顧身、百折不回,面對敵人的利誘舍生取義,從容赴死。700多年來,其崇高的愛國精神和堅貞的民族氣節貫穿古今,輝映當代,永遠激勵著中華優秀兒女浴血奮斗、勇往直前!
創作背景:
文天祥于宋帝昺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在潮陽五坡嶺兵敗被俘,次年十月解達元都燕京。囚系土室,環境污濁,艱苦備嘗,而毅然拒絕了元統治者多番的利誘威脅。作者認為支持他堅持不屈的精神力量就是正氣,也就是孟子所說的充塞于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因而以“正氣”為題,以正氣發端,作成此歌。作歌時間是在被囚二年之后,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的夏天。“養氣”之說源于孟子。孟子所說的“氣”,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性的正氣。“氣”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范疇。在宋代理學中,更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張載便以“氣”作為宇宙的本體,主張“氣一元論”。朱熹以“理”為世界本原,但又強調“氣”化育萬物的作用,在他看來,氣是理與萬物的媒介。文天祥在這首五言古詩中關于正氣的鋪寫,與上述思想有一定關系。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寶祐四年(1256)進士第一。歷知瑞、贛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東下,他在贛州組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軍議和,被扣留。后脫逃到溫州。端宗景炎二年(1277)進兵江西,收復州縣多處。不久敗退廣東。次年在五坡嶺(在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拒絕元將誘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屢經威逼利誘,誓死不屈。編《指南錄》,作《正氣歌》,大義凜然,終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正氣歌文天祥鑒賞】相關文章:
文天祥正氣歌原文及鑒賞06-08
正氣歌文天祥原文及鑒賞08-09
文天祥正氣歌的原文及鑒賞總結06-09
正氣歌 文天祥06-05
文天祥的《正氣歌》06-08
正氣歌 文天祥06-21
文天祥 正氣歌06-12
文天祥正氣歌06-12
文天祥的正氣歌06-13
文天祥的正氣歌全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