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值雨》 溫庭筠
溫庭筠的《咸陽值雨》風格明快,意象縹緲,在時空的跳躍中展現了一幅清曠迷離而富于動感的山水圖景。
咸陽值雨⑴
咸陽橋上雨如懸⑵,萬點空濛隔釣船⑶。
還似洞庭春水色⑷,曉云將入岳陽天⑸。
【注釋】
⑴咸陽:唐京兆府屬縣,治所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值:遇到,逢著。
⑵咸陽橋:即西渭橋。漢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與長安城便門相對,也稱便橋或便門橋。故址在今咸陽市南。唐代稱咸陽橋,當時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別。唐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細雨迷茫的樣子。唐杜甫《渼陂西南臺》:“空濛辨漁艇。”釣船:漁船。宋黃庭堅《次韻張仲謀過酺池寺齋》:“我夢江湖去,釣船刺蘆花。”“萬點”全句謂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煙霧隔斷視線,看不見渭河對岸的釣船。
⑷還:一作“絕”。洞庭:指洞庭湖。
⑸將:攜帶。岳陽天:岳陽樓在洞庭湖邊,可俯瞰洞庭春色。
【白話譯文】
在咸陽橋上遇雨了,那牛毛細雨隨風飄搖不定,宛如懸在空中的水晶帷簾;渭河對岸那泊著的釣魚船被這連綿的水晶帷簾阻隔,如煙如畫。
眼前這煙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時節洞庭湖上那煙波浩渺的景致;還有那沉沉的暮靄,好像正馱載著水氣緩緩地向岳陽城的上空飄去,真是美極了。
【創作背景】
此詩寫于咸陽,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經歷。溫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聯),《咸陽值雨》當在其后作。
【賞析】
這是一首對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蕩,意象綿渺,別具特色。咸陽橋在長安北門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來,有多少悲歡離合、興廢存亡的歷史在這里幕啟幕落。然而詩人此番雨中徜徉,卻意度閑適,并無愁眉鎖眼之態,筆墨染出,是一派清曠迷離的山水圖景。
首句入題。“咸陽橋”點地,“雨”點景,皆直陳景物,用語質樸。句末煉出一個“懸”字,便將一種雨腳綿延如簾箔之虛懸空際的質感,形象生動地傳出,健捷而有氣勢,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詩人把觀察點從橋頭推向遠處的水面,從廣闊的空間來描寫這茫茫雨色。這是一種挺接密銜的手法。“萬點”言雨陣之密注。“空濛”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氣蒸薄的特殊氛圍,點出這場春雨所引起的周圍環境的色調變化來。用筆很像國畫家的暈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無限清蔚的佳致。這種煙雨霏霏的景象類似江南水鄉的天氣,是詩人著力刻畫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聯翩浮想,為一篇轉換之關鍵。“釣船”是詩中實景,詩人用一個“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煙雨之外,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像是要溶化在設色清淡的畫面里一樣,有超于象外的遠致。
前兩句一起一承,圍繞眼前景物生發,第三句縱筆遠揚,轉身虛際,出人意外地從咸陽的雨景,一下轉到了洞庭的春色。論地域,天遠地隔;論景致,晴雨不侔。實現這兩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圖畫的聯結轉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間的某種共同點—即上面提到的煙水空蒙的景色。這在渭水關中也許是難得一見的雨中奇觀,但在洞庭澤國,卻是一種常見的色調。詩人敏感地抓住這一點,發揮藝術的想象,利用“還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轉,就把它們巧妙在聯到一起,描繪出一幅壯闊飛動、無比清奇的圖畫來。洞庭湖為海內巨浸,氣蒸波撼,吞天無際。在詩人看來,濕漉的曉云好像是馱載著接天的水氣飄進了岳陽古城的上空。這是極其壯觀的景象。“將入”二字,可說是筆挾云濤。
作者著意描寫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來烘托咸陽的雨景,使它更為突出。這是一種借助聯想,以虛間實,因賓見主的借形之法,將兩種似乎無關的景物,從空間上加以聯系,構成了此詩在藝術上的特色。
拓展閱讀:溫庭筠生平事跡
才華橫溢
關于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溫庭筠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云生于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于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幼好學,苦心研習,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于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詞有《握蘭集》、《金荃集》,今不傳。唯《花間集》中尚存有其詞六十六首。孫光憲《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在中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像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極為罕見,實在令人驚嘆之至!
考場救人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舉進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溫庭筠將近40歲時開始應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政治斗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莊恪太子李永左右數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后莊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溫庭筠被卷進這起政治斗爭中,沒受災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士。在他步入科場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后,溫庭筠在鄠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溫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溫庭筠8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溫庭筠又去應試。這次應試是沈詢主春闈,溫庭筠卻由于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事件的起因,是溫庭筠有“救數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于簾前試之。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擾亂了科場。據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里可看出溫庭筠的才能。
同考場救人一樣,溫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绹的忙。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令狐绹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绹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學。唐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溫庭筠以“玉條脫”對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绹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并且說,《南華經》并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绹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绹無學。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不高,皆因當權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
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溫庭筠攪擾場屋后,貶隋州隋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鎮襄陽,辟為巡官,此時溫庭筠已45歲。在襄陽,溫庭筠與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陽待了幾年時間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詔征赴闕,溫庭筠隨后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49歲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時的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誠、令狐滈等博飲狎昵。當時令狐绹出鎮淮南,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
咸通四年(863年),溫庭筠因窮迫乞于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丑跡。因此有關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51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并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后即居于京師。
【《咸陽值雨》 溫庭筠】相關文章:
溫庭筠 《咸陽值雨》04-17
《咸陽值雨》溫庭筠03-08
溫庭筠《咸陽值雨》12-26
溫庭筠《咸陽值雨》練習05-09
溫庭筠《咸陽值雨》賞析04-27
溫庭筠《咸陽值雨》閱讀練習12-01
溫庭筠《咸陽值雨》閱讀答案11-29
《咸陽值雨》溫庭筠的唐詩鑒賞10-29
咸陽值雨_溫庭筠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