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溫庭筠《更漏子》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觸古詩詞的賞析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溫庭筠《更漏子》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溫庭筠《更漏子》賞析 1
更漏子·玉爐香
作者: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更漏子》賞析
溫庭筠共寫過六首內容相仿的《更漏子》。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詠婦女相思情事,詞從夜晚寫到天明。
開頭三個字,表面看是景語,不像后來李清照《醉花陰·重陽》的“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含有以爐煙裊裊來表示愁思無限的意思。次句“紅蠟淚”就不同了:夜間燃燭,用以照明,但多了一個“淚”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說“玉爐”,既見其精美,又見其色潔;“紅蠟”則透出色澤的艷麗而撩人情思,而閨中的寂寞也隱隱流露出來了。“畫堂”,寫居室之美,與“玉爐”、“紅蠟”相映襯。這句緊承上句,說紅蠟所映照是畫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紅蠟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卻執拗地強調“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這一來,將室內的華美陳設與人的感情,巧妙地聯系起來了。此刻,在這美麗的畫堂中,冷清寂靜,只有玉爐之香,紅蠟之淚,與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們是有意、無意,但在她看來,卻是“偏照”。至此,是蠟在流淚,抑或人在流淚,渾融一體,更反襯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襯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強烈,女主人公的愁腸百結,呼之而出了。陳匪石云:“詞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須融情入景,由景見情。”(《舊時月色齋詞譚》)這里“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噴涌而出。
“眉翠薄,鬢云殘”,兩句寫人。以翠黛描眉,見其眉之美。鬢云,是形容美發如云,可知其人之美。但緊接著用了一個“薄”字,一個“殘”字,景況便完全不同了。“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殘”字描繪鬢發不整。這兩個字反映出她輾轉反側、無法入睡的情態,不僅寫外貌,也同時寫出了她內心難言的苦悶。“夜長衾枕寒”,繼續寫思婦獨處無眠的感受,它不僅點明了時間:長夜漫漫;寫出了人的感覺: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懷念外出丈夫時的“半夜涼初透”。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長不寐之人目之所見,身之所感。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這條線把它們串了起來。
上闋寫畫堂中人所見,下闋從室內轉到室外,寫人的所聞。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之苦沒有人可以理解。它與“偏照畫堂秋思”呼應,可見“秋思”即是離情。下面再作具體描述:“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瀟瀟秋雨不理會閨中少婦深夜懷人的苦情,只管讓雨珠灑在一張張梧桐葉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階上,一直滴到天明,還沒有休止。秋雨連綿不停,正如她的離情連綿無盡。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由玉爐生香、紅蠟滴淚的傍晚,到聞“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徹夜不眠,當然更非“一個愁字了得”了。
這首詞通首寫畫堂人的“秋思”“離情”,上闋的意境,在《花間集》中頗常見,下闋的寫法則獨辟蹊徑。陳廷焯說“梧桐樹”數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文章之厚。其實,“用筆快”如果一瀉千里,言盡意止,固然不好;但這里并非如此。譚獻說“梧桐樹”以下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書法中的所謂“垂”,指豎筆;在作豎筆時,最后須往上逆縮一下,使字體不失其氣勢。比之于詞,即是看似直率,縱筆而下,但須頓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實紆也。《更漏子》下闋,寫梧桐夜語,正有此特色。這里直接寫雨聲,間接寫思婦,亦是“夜長衾枕寒”的進一步說明;但整夜不眠卻仍用暗示,始終未曾點破,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處。所以說此詞深得書家 “無垂不縮”之法,即是指它“直說”中仍適當地配合以“含蓄”,否則便會使人有一覽無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聶勝瓊《鷓鴣天·別情》詞有句云:“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當是從此詞脫胎而來,寫得語淺情深;但全詞并不像此詞上下片濃淡相間,又缺乏轉折變化,相較之下,韻味亦是略遜一籌。
譯文
玉爐散發著爐香煙,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出華麗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顏色已褪,鬢發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內的她正為別離傷心。一滴一滴的雨點,正凄厲地敲打著一葉一葉的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一直到天明。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溫庭筠《更漏子》賞析 2
更漏子·柳絲長
溫庭筠〔唐代〕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賞析
這首詞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戀。
上片寫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寫春雨綿綿灑在柳絲上,灑在花木叢中的情形。獨處空閨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觸動其心緒,何況是在萬籟俱寂的春夜。因此,當她聽到從花木上掉下來的雨滴之聲,猶誤以為是遠方傳來的計時漏聲。可以想象,思婦由于對遠人的眷念時刻縈系在心,無法釋然。故而心緒不寧,度日如年。那雨滴之聲就像是放大了的漏聲,對她來講就格外地刺耳。柳絲、春雨等本是濃麗之景。但在這里只是用來暗示思婦凄涼的心境,增強對比的'效果。“驚塞雁”三句則進一步渲染思婦的這種心理感覺。人忍受不了這夜雨之聲的侵擾,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婦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烏鴉,甚至是畫屏上之鷓鴣也必定會聞聲而驚起,不安地抖動其翅翼。這幾句是移情于物的寫法,以驚飛的鳥來暗示思婦不安的心情。“畫屏金鷓鴣”乍一看似突亍鏗由室外移至室內,由聽覺變成了視覺。其實,描寫靜止的鷓鴣慢慢變得靈動起來,這種錯覺正好襯出思婦胸中難言之痛苦。
下片描寫思婦所居之室內情形。在蘭室之內,爐香即將燃盡.香霧漸漸消散,但卻依然能透過層層的帷帳。在這樣精致雅潔的環境里,思婦的心態卻只能以“惆悵”兩字來概括,可見其凄苦。這里“謝家池閣”泛指思婦居處。由于這些華堂美室曾經是思婦與離人共同歡樂的地方。現今獨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覺就迥然不同。“紅燭背”三句則進一步描繪了在這孤寐無伴的夜晚。百無聊賴的環境下思婦之情狀。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綿綿不絕的離情,如何才能尋覓離人的蹤影。只有吹熄紅燭,放下帳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擾,進入夢鄉。然而“夢長君不知”,這又是一種多么可悲可嘆的情景。
全詞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婦寂寞凄涼的心理狀態,深沉細膩的感情世界,幾乎都是從具體的物象中反映出來的。
【溫庭筠《更漏子》賞析】相關文章:
溫庭筠《更漏子·星斗稀》全文及鑒賞07-25
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全文及鑒賞07-26
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全文及鑒賞10-15
溫庭筠詩詞賞析09-27
溫庭筠《蘇武廟》賞析05-29
溫庭筠《送人東游》賞析02-22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07-04
溫庭筠《蘇武廟》的賞析12-01
溫庭筠《菩薩蠻》賞析推薦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