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作者余光中
《鄉愁》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后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作者余光中吧。
余光中簡介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碩士。先后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余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
朱炳仁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詩與藝術的橋梁關系——“把藝術當做詩來做,把詩當做藝術來做”。他認為,好的詩與好的藝術是相通的,都是美的表達,都是真情實感的展現。”謝冕教授也表示,“朱先生銅玩得很好,你會驚詫于他將冰冷堅硬的銅以一種柔軟溫情的感覺展現在你的面前,這是他至高的人文主義情懷和真性情的體現,而這種情懷,也是詩歌所需要的。(朱炳仁)
余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寫作風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中國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后回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棲主義者”。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鐘乳石》、《萬圣節》、《蓮的聯想》、《五陵少年》、《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種。其中最著名有《鄉愁》。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他是中國文壇杰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他仍在“與永恒拔河”。呼吸在當今,卻已經進入了歷史,他的名字已經顯目地鏤刻在中國新文學的史冊上。
余光中人物評價
余光中在臺灣與海外及祖國大陸文學界享有盛譽。他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 獎》等臺灣所有重要獎項。多次赴歐美參加國際筆會及其他文學會議并發表演講。也多次來祖國大陸講學。如1992年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邀演講《龔自珍與雪萊》;1997年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其詩歌散文選集共7冊,他應邀前往長春、沈陽、 哈爾濱、大連、北京五大城市為讀者簽名。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頒贈客座教授名銜。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曾朗誦演出他的名詩《鄉愁》,此外,中央電視臺《讀書時 間》、《東方之子》等欄目專題也曾向國內觀眾連續推薦報導余光中先生,影響很大。
海內外對余光中作品的評論文章,大約在一千篇左右。專論余光中的書籍,有黃耀梁主編,分別由臺灣純 文學出版社與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鳳凰》、《璀燦的五彩筆》;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選釋)等5種。傳記有臺灣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出版, 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其詩集《蓮的聯想》,1971年由德國學者譯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詩文被譯成外文在 海外出版。
余光中經典語錄
1.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
2. 實境何如意境,心明遠勝目明。
3. 一切都是忙出來的,惟有文化,是閑出來的。
4. 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我對朋友這么說過。大陸是母親,不用多說。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一片后土。那無窮無盡的故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
5. 盡管譯者的`名氣難比作家,地位不及學者,還要面對這么多委屈和難題,翻譯仍是最從容、最精細、最親切的讀書之道,不但所讀皆為杰作,而且成績指日可待。翻譯一部名著的幾個月甚至幾年之間,幸福的譯者得與一個宏美靈魂朝夕相對,按其脈搏,聽其心跳,真正是一大特權。
6. 就如此,中年以后已成為,我百餮不厭的第一道早餐。和赤霞金曦一起盛在,白玉為底的青花瓷盤。北半球挖空了還有南半,而剩下的甘瀝,涓涓滴滴,統統擠入了碗里,只等我,貪婪地仰天一吸。《你是那虹》
7. 旅行的意義并不是告訴別人“這里我來過”,而是一種改變。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8. 你要明白朋友終會離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身邊,聽你傾談,傾談給你聽,就應該感激。
9. 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里。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10. 人如果太絕情,老是理性地慧劍斬情絲,未免太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導體;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發生愛情就鬧得天翻地覆,釀成悲劇,又太天真了。愛和美不一樣,愛發生于實際生活,美卻要靠恰好的距離。水中倒影總比岸上的實景令人著迷。
11. 堅信一首詩的沉默比所有的擴音器加起來更清晰,比機槍的口才野炮的雄辯更持久。堅信文字的冰庫能冷藏最燙的激情最新鮮的想象。時間,你帶得走歌者帶不走歌。《青青邊愁》
12. 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我常說,婚姻是一對一的自由,一對一的民主。
13. 我的一生,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有無窮無盡的笑聲,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蕩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曉得,我都記得。《今世今生》
14. 童年,我們聽英雄故事,并不是一定要成為英雄,而是希望具有純正的品格。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理想,要求自己習慣無人欣賞,學會與他人不同。
15.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尋李白》
16. 鹽水剛剛浸過,而發出最大的誘惑,對喉舌,和最小的抵抗,對牙齒,刷地一口咬下,勢如破竹,滿嘴爽脆的清香,不膩,不黏。細細地嚼吧,慢慢地咽,莫錯過這一季幸運的春天,泥土的恩情,陽光的眷顧和一雙糙手日夜的愛撫。《你是那虹》
17. 完美的人生應該兼有猛虎和薔薇兩種境界。一個人到了這種境界,他能動也能靜,能曲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復雜也能純真。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18. 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19. 世界上高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級又有趣的人卻少之又少。高級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歡,又高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親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余光中散文》
20. 你有亂寫的自由,人家就有不看的自由。
【鄉愁作者余光中】相關文章:
鄉愁余光中詩歌09-25
余光中《鄉愁》詩歌07-18
鄉愁余光中詩句10-31
余光中鄉愁散文10-27
余光中詩歌鄉愁10-25
余光中《鄉愁》閱讀10-25
鄉愁 余光中 說課稿06-13
余光中《鄉愁》說課稿06-01
鄉愁余光中 賞析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