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通用10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全詞用語明白如話,而又靈活多變,更好地表現輕快活潑的情調。下面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歡迎閱讀。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1
引入:
(播放錄像)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我是來自宣化區東二道巷小學的教師郭薇嬌。您剛才看到的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選自我校校本教材中的課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古詩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不但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2005年我校承擔了《古詩文教學方法的研究》這一市級課題,并策劃編寫了這套校本教材—《魅力經典叢書》(課件:校本教材封面),開設了古詩詞課,從此,我們的學生就和古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年間,這套教材幾易其稿,而大家熟知的這首宋詞卻一直得以保留,其主要原因在于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幾十個字,卻為我們營造出一個清新可人的夏夜無眠的意境。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田園詩作之一。它語言自然樸素,一改辛詞豪放不羈,金戈鐵馬的氣勢,以清新、帶著泥土的芳香,讓我們看到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閑適心情,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學情分析: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祖先留下的高貴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詩詞名篇,以精煉的語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有豐富的想象力。而這對于對本詞來說,面對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著工業文明的成果長大的孩子們,在理解上會有一定的難度。我想,引導孩子充分想想詩詞的意境,為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誦讀中“看見”另一片天空,進而理解詩句的仿佛內涵,體味其中深刻的思想感情,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重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懷。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概括起來為三個字,即:讀、品、悟
從教學目標的三維目標形式來說,即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說教法學法:
記得一位教育名家曾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情境教學法,閱讀法,指導品讀法的教學,選擇想象閱讀法、朗讀體的學法組織教學。
說教學設計理念:
舉象顯情、借象悟情,實現古詩詞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詩詞,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意蘊,應該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古詩詞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說教學過程:
簡介教學流程:
一、 引讀——與學生對話
1. 復習《清平樂》,了解作者
2. 破題,理解題目。
二、 初讀——與文本對話
1. 讀正確,讀流利
2. 讀出節奏
解題初讀,這是學習詩詞的基礎階段。學生從一年級就已開始接觸宋詞,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了解題目的組成部分以及題目的意思,交流作者的經歷。例如,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時間:夜。地點:黃沙道。事情:行(辛棄疾是這樣向我們介紹黃沙嶺的),這對學生來說很是容易。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出示這首詞,讓學生讀準讀通這首詞。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糾正“見”的讀音,指導學生正確把握這首詞的節奏,感受詞的節奏美,韻律美。
三、 品讀——與作者對話
1. 站在作者的身邊,你同辛棄疾都從詞作中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聞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引導學生交流體會,并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是詩歌的生命,解讀該詞之難,難在一個“情”字。感悟詩人之情,需要讀懂詩詞的景。這一問題統領課堂,讓學生充分感知、體會和領悟。通過問題的創設,詞人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自然地從詞句中涌現,思路層層深入,詞的意境似乎就在學生眼前。點撥學生透過詞句體會詞人的情感,鮮明地感受到詞人的喜悅之情。此情此景,讓學生感同身受、切己體察。激情誦讀,讓學生感同身受,對詩詞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
四、 擴讀——與宋詞對話
1.拓展辛棄疾的其他詞作
2. 介紹相關網站
從以辛棄疾的《清平樂》導入開始,到學習他的《西江月》,體會他在詞中的思想感情,詞人辛棄疾是貫穿這節課設計的主線。因此在教學的最后拓展環節,仍以欣賞他的詞作為契機,介紹相關網站,帶領學生感受宋詞的魅力。
詳談教學過程及特點:
現在結合我的教學過程,我說說這節課的幾個特點:
一、 注重個性培養,處處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1.尊重每個學生的朗讀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曾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規定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為出發點與歸宿,強調“閱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
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內容的體會即使一樣,表達出來也有所差異。因此,在這節課的朗讀指導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允許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角度去體會。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視頻:
(播放視頻)
“你從詞中感受到了什么?用你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表達。”這個問題貫穿于品讀詞作的環節始終。學生只有口誦文字,心入其境,并賦予形象的體態語言,這時,他們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才能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才可能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思想。
2.作業安排賦予學生選擇權
校本教材內容的講授刻意淡化了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學習,更多的是激發并保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學最后,我讓學生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業,可以自己嘗試再創作一首《西江月》,也可以再去學辛棄疾的其他詩詞或其他宋詞作品,還可用為這首詞配上畫,再現黃沙嶺美麗的夜景???
這些作業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作業,他在完成的過程中會實現又一次提升。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讓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在古詩詞的浸潤中得以提升。
二、 以誦讀代解析,感受全詞意境美。
詩詞的意境是指“詩詞創作所達到的情景交融的思想和藝術境界,是通過對富于特征的事物的描繪,與詩人內在的情意有機地結合而創造出來的情境交融,含義深遠的生活畫面。”“境”是詩詞中所描繪的景物或生活畫面,“意”則是這些物景或生活畫面中所蘊藏著的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將其分為 “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意境美是一首詩詞在藝術上成熟的標志。如何才能去領略唐詩宋詞的意境美呢?我認為,在小學階段,我們可以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去品詩詞,畫詩詞,進而進入個性化的意境世界里,領略到“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美。
于是我充分借助各種教學手段補充資料注重形象感悟,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感悟,深入研讀思考,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引聯想畫面入情入境朗讀。從而把學生對文本的粗略感受轉變為細膩的體會,并通過創設情境,把文章中負載的情感真切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而音樂卻能以特有的旋律、節奏,塑造出音樂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進而升華情感。
三、 多媒體,使古詩詞教學盡顯詩情畫意
在古詩教學中,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作用,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為動態,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更好地開發,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使 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滿足,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從而對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起到極好的促進作用。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具體表現在兩個環節:
1. 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突破節奏中的難點
讀好宋詞的節奏是感悟宋詞魅力的前提。在本課的“讀出這首詞的節奏”環節中,有這樣一處難點(播課件)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這一句的節奏劃分與前幾句是不同的,而學生很容易混為一體。這時,多媒體課件的出現便成功地解決了這個節奏問題。
2.運用多媒體創設詩詞情境
音樂是開啟人感情閘門的鑰匙。古詩詞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留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系。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樂溝通起來,盡可能的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于聽覺的旋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如
A、教學伊始,我選用了充滿古韻的《琵琶曲》,那舒緩、悠揚的旋律帶領學生走進古詩詞的天地。
B 、學生朗讀時的配樂我選取了古曲《西江月》,來自古;
C、品讀詩詞之后,一個《西江月》FLASH播放使用;從這幾方面來看,多媒體的運用無疑給本節課的古詩詞;
四、以點帶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有人說,沒有見識過的世界,學生總是充滿了好奇;
1.哀怨與惆悵的《丑奴兒》;
2.雄壯豪邁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3.清新婉約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4.介紹相關網站;說教學評價
B、學生朗讀時的配樂我選取了古曲《西江月》,來自古琴的樂音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那深情的樂曲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一千多年前的作者身畔。
C、品讀詩詞之后,一個《西江月》FLASH播放使用,使得學生切實感受到宋詞真的是可以唱的,不禁跟著歌聲哼唱起來,而且唱得還極有韻味。
從這幾方面來看,多媒體的運用無疑給本節課的古詩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而使古詩詞的教學盡顯詩情畫意,充滿靈動與精彩。
五、 以點帶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有人說,沒有見識過的世界,學生總是充滿了好奇。我倒是覺得,窺見一斑的美好更想觀其全貌。順應這樣的心理,擴充辛棄疾的其他作品,帶學生走進遙遠的宋朝,在似真似幻中,在反復讀題中再次感受詞中所蘊含的意境,更激起學生學詩詞的熱情。
1. 哀怨與惆悵的《丑奴兒》
2. 雄壯豪邁的《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
3. 清新婉約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4. 介紹相關網站
說教學評價及效果:
《新課程標準》說: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應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因此,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形成性評價,分別采用了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點評等方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誦讀表現給予及時、多元的評價。“你認為自己讀得怎么樣?”“他讀得好嗎?好在哪里?”這樣的語言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及誦讀能力,加深了對這首詞的領悟。
教學效果:
縱觀整節課,我通過創設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可感的畫面,引導學生一起穿越時空,和詩詞作者同悲喜共情感,讓詩詞
意境中的“畫卷美”“音韻美”的到較為淋漓盡致的表現。
但仍有這樣的困惑:如何準確地明確古詩詞教學在課堂教學及校本教研過程中的區別,把握古詩詞的重點,仍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探討。
說板書:
根據板書的科學性、直觀性、藝術性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此設計內容精煉,條理分明,既顯示了課文的結構,展示了課文主要內容,又主題突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景(美)
情(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2
一、說教材
這首詞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六單元中的一首詞,作者是宋代詩人辛棄疾的田園詩作之一。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幾十個字,卻為我們營造出一個清新可人的夏夜無眠的意境。它語言自然樸素,一改辛詞豪放不羈,金戈鐵馬的氣勢,以清新、帶著泥土的芳香,讓我們看到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西江越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閑適心情,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設計理念
舉象顯情、借象悟情,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意蘊,應該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二)、能力目標
1、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3、背誦詞、默寫詞
(三)、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善于感悟大自然的美,熱愛大自然。
2、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
四、說教法:
創設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五、說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相信你們也積累了不少,老師來考考大家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生:學生會異口同聲“愿意”。
師:留連戲蝶時時舞——,幾處早鶯爭暖樹——,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水護田將綠繞——(學生回答下半句)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的古詩詞還真不少,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讀通詞
1、學生自讀詞。
(1)、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 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2)、簡介詩人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這首《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是作者罷官回鄉時所作。
(3)、交流討論:說說詞中描寫了那些事物?
2、學生帶著情感再齊讀詞。
(三)、讀懂詞
1、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B:聞到的:稻花香 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3)、你的腦海里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4)、多媒體煽情:媒體展示夏日夜景。
(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2、品讀下闋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3)、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么找不到了呢?
引導想象:
(1)道路非常的彎曲、林木茂盛;
(2)更是因為詞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人,聽取哇聲一片”的愉悅心境之中。
(3)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后來路轉溪橋后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四)、讀透詞
1、齊讀詞
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感悟作者的情感。
3、背誦詞。
(五)、拓展訓練
1、選詞中的一句話,用畫筆畫出來。
2、積累其他田園詩或辛棄疾的其它詞
(六)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景:以動襯靜(迷人)熱愛大自然
情:說豐年(喜悅)關心農民生活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3
一、說教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詞。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本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選編此文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閑居的喜悅、內心的寧靜,激發學生親近自然。
根據文本特點,依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本單元“觸摸自然”的單元主題,“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語文要素。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能借助注釋和插圖,展開想象,理解詩意,感悟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3、結合詩句,聯系生活實際想開去,體會作者閑居鄉村喜悅和內心的寧靜。
教學重點:能借助注釋和插圖,想象畫面,理解詩意,感悟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結合詩句,聯系生活實際想開去,體會作者閑居鄉村的喜悅和內心的寧靜。
二、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教學中我采用講授法、談話法、情境創設法、品讀感悟法。講授法便于教師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談話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現在的學生很少有用心觸摸自然地機會,基于這一點,我巧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學生走進詩歌米描繪的美麗意境,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
三、說學法
《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央。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采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借助插圖注釋,大膽想象等學法,理解詞意感悟詞的意境美,體會詞人表達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走進作者。
本環節旨在檢查學生對前兩首古詩的背誦情況,因勢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出示作者資料,讓學生快速閱讀提取有效信息,了解寫作背景,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古詩,讀出詩韻。
正確流利地朗讀是讀懂古詩的前提,本環節我先請學生自讀,讀正確讀流暢,讀準節奏、讀出詩的節奏。教師隨機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示范,為深入學文掃清障礙。隨機出示有關通假字的詩句,深化學生對這一語言現象的了解,突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三)研讀古詩,解意悟情。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在本環節我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闕,借助注釋和插圖,展開想象,理解詩意。結合詩句想一想: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解讀古詩動靜相襯,聲色相襯的寫作密碼,感受鄉村夏夜景色之美,在朗讀品味中體會作者偶遇喜鵲的驚喜與展望豐收的喜悅及內心的寧靜。學習下闕時我讓學生先借助注釋和插圖,展開想象,理解詩意。再聯系生活實際想開去,說說:詞人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抓詞扣句,推己及人,走進詞人的內心,感受詞人由最初的喜悅,到山雨降臨無處躲雨的焦急,再到峰回路轉茅店忽現的喜悅的心路變化過程,體會作者夜游山林之趣。閱讀時結合課文內容想開去、聯系生活實際想開去的學習方法得以踐行。“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單元語文要素得以體現。
(四)對比閱讀,體會情感
本環節我引導學生將本詞與《宿建德江》對比閱讀,發現其異同,并適時引入有關“月”的詩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深化學生對“月”這一意象的了解,感受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
(五)拓展延伸。
身為師者一定要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詩教學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課堂界限,引入了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以詞帶詞,拓寬學生的知識積淀,感受詞人的愛國情懷與壯志難酬的無奈,讓學生對詞人有更全面的了解,激發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本節課我設計作業是:
1、背誦并默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結合課文展開想象,將本詞改編為一篇小短文。
3、搜集并積累辛棄疾的詩詞。讀寫結合,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七)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應該是袖珍版的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濃縮。因此在板書時我只出示了詩歌的核心內容及詩人的思想感情。力求清晰明了呈現課堂內容,深化課堂所學,便于學生記憶。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正確書寫“鵲”字,背誦這首詞。
2、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理解詞的意思。品味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誦讀、品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詞人情感。
教學難點:
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詞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詩詞、辛棄疾的資料等,完成課前預習學案。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由詞引入,自主解題
1、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唐詩宋詞又是其中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板書課題),指名學生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二、初讀全詞,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詞。
2、指名朗讀,學生評價,教師評價。
教師小結:我們讀詩詞的時候要稍加停頓,抑揚頓挫,那就會讀出節奏和韻味來。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標注的停頓再讀一讀。(課件出示全詞,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朗讀、教師范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配合讀。
過渡: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著讀著我們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了一些畫面呢?那就讓我們帶著豐富的想象來品讀詞的上闋吧!
三、解詞品悟,課上研討
(例中學)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想象畫面,試著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大膽的說一說。
2、全班展示匯報。
學生自主發言。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描繪得真美啊!作者幾乎動用了所有的感官描繪了黃沙嶺的夜景,大家來說一說有哪些感官呢。(教師板書:看--明月別枝;聽--鵲啼蟬鳴蛙聲說豐年;嗅--稻花香)你覺得這樣的夜景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想象會產生美麗,我們在品味詩詞之美的時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
3、提問:是什么驚動了棲息在樹上的喜鵲呢?
學生自主發言。
4、提問:是誰在說豐年?又是怎么說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這明月、清風,這鵲啼、蟬鳴、蛙聲,還有這彌漫著的稻花香,使得黃沙嶺的夜晚是那樣的清幽、靜謐和美好,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歸納板書: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此時,作者行走在這樣的夜晚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自由發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以譯文的形式帶著大家再次重溫上闋的內容。(課件出示上闋詞義,讀給學生聽)
5、指名讀。
教師小結:我們來總結一下剛才學習上闋的方法:先是想象畫面,然后是抓關鍵詞語理解詞義、體會情感,最后是串聯整個詞義,讀中悟情。
(實踐悟)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習的方法,品讀下闋。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6、全班展示匯報。
過渡:多么美的月夜啊!仿佛畫卷一般。詞人就這樣滿懷喜悅地行走在路上,之后怎么樣了?誰來描繪一下下闋的畫面?
學生自主發言。
7、教師小結:剛才還是明月高懸,一片明朗,轉眼就變得昏暗只看得見幾顆星星了,雨點也飄落下來。此時作者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想到什么?(教師板書:思避雨)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路轉溪橋忽然看見了茅店,作者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自由發言)在山野中夜行遇雨,倉皇之間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可以想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何等欣慰!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帶著大家再次重溫下闋的內容。(課件出示下闋詞義,讀給學生聽)
8、指名讀。
教師小結:就是這后兩句點名了詞人的身份--行人。也讓我們理解了題目“夜行黃山道中”,原來明月別枝是行人所見,鵲啼、鳴蟬、蛙聲、說豐年是行人所聞,遇雨急尋茅店是行人所思。整首詞都沒有離開“夜行”二字!既寫出了賞景之美,又寫出了避雨之趣。讓我們充滿情感的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吧!
四、整體感悟,盤點收獲
1、學生再讀全詞,回歸整體,嘗試背誦。
2、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并會默寫本首詞。
2、(遷移用)請同學們運用以上學習的方法,閱讀李清照的《如夢令》,也可閱讀辛棄疾或其他詞人的詞作。
以下任選一個完成:
3、結合本首詞的意境寫一篇短文,字數不少于200字。
4、結合本首詞的意境畫一幅畫。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5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3、根據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4、通過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閱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悠悠中華文明五千年,古代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幾千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多讀一些古詩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而且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素養。
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古詩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自由背誦。
看來,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今天這節課讓我們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
先來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棄疾的圖片)這是誰?
對,那誰能談談你知道的辛棄疾?
辛棄疾,他出生時家鄉已被今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國家,他曾遭貶閑居江蘇上饒多年,今晚,月光如水,清風拂面,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詞——
齊讀,板書課題。
讀了這個題目,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二)初讀感悟。
請大家自讀,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抑揚頓挫。
指名讀。
看來大家都預習的很充分,詞讀的那么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嗎?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把你讀懂的地方跟大家說一說,不懂的地方請教一下周圍的同學。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結合對字詞的理解,把整首詞的意思說一說?
(三)再讀感悟。
你喜歡作者描繪出來的畫面嗎?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結合相關詩句和你的想象談談想法。
是什么人在說豐年?會說些什么?豐年與稻花香、蛙聲有什么關系?是什么樣的心情?
作者看到“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會怎樣想?怎么做?
從“舊時茅店社林邊”和“路轉溪橋忽見”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這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當時心情怎樣?
請你帶著你的這種心情讀一讀這兩句。
(四)拓展延伸。
詞人用自然樸素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幾幅漂亮的圖片,請你們來給配一配詩句,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有信心嗎?
四、教學反思。
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寫的是作者在夏夜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色,表達了此人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熱愛農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讓人不僅看到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而且產生一種身歷其境的美妙感覺。
在這一課中,我設計了方法引導,理解詩意,體會意境,拓展延伸幾個教學環節,希望引導學生在疏通、理解古詞意思的基礎上,結合課下搜集整理的資料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在理解古詞意思時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一環節基本上完成了預設,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學生基本上理解了詞的意思。但在理解“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我沒能及時指出這里的七八個,兩三點都是虛指,造成了錯誤,在課后也及時進行了糾正。體會意境這一環節本想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談談自己有沒有過詞人那種“路轉溪橋忽見”的感受,可是因為前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上課時就把這部分給略過了,造成了這點沒有講透。
新課標規定,對詩詞的學習應該是由誦讀開始,到體會意境,最后在落實到誦讀,但整堂課我只在第一個環節扎實了誦讀,沒有進行誦讀的指導,還是讀得不夠。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點反思,今后我會繼續學習怎樣進行古詩詞的教學,爭取講好每一首古詩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6
一、說教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上饒時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
我對這節課的定位是:以誦讀來“幫助”解析。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概括起來為三個字,即:讀、品、悟
從教學目標的三維目標形式來說,即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三、說重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懷。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對六年級學習詩詞的要求:“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想象等來體現作品的內容和感情。”考慮到本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把“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課堂活動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品讀詞文,通過想象,把平面的詞句想象成為一幅鮮活的畫面,一幕立體的場景,進而理解詞句的內涵,體會詞中的情感。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五、說教學過程:
結合《課標》要求、我設想了五字課堂教學模式。
1、導
通過曲調《破陣子》和《西江月》的對比,使學生了解詞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選擇什么樣的詞牌名就決定了詞的風格。
2、讀
讓學生在誦讀中“看見”另一片天空,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實現對古詩詞大意的把握。另外,悟詩人之情,要讀懂詩詞的景,詞的.意境就呈現在眼前了。
3、賞
賞析古詩詞,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趣和意蘊。以誦讀想象來“幫助”賞析,帶學生感受詞的意境美。
4、悟
在賞析中,體會此人對景的喜愛之情和期盼豐年的喜悅之情。
5、寫
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做到文景合一,身臨其境。
六、說板書:
根據板書的科學性、直觀性、藝術性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此設計內容精煉,條理分明,既顯示了課文的結構,展示了課文主要內容,又主題突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景(美)情(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首先,我要說的是教材:
本文是西師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以簡潔、樸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他夜行黃沙嶺所看到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本文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多角度、探究性閱讀的精神。結合“三維”目標及本文內容,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的意境美;
2、 結合注釋,了解作者夜行黃沙嶺所看到的'美景;
3、 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其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的意境美”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為了完成暨定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卓越課堂以及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我將與學生采用以下教與學的方法:
1、 教學中注重“溶情”;
2、 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3、 給孩子一個“感悟的課堂”;
4、 引領學生去讀書。
基于以上認識,現在,我該帶著學生走進課堂,走向文本了。
一、 開門見山 直奔主題(用時約2分鐘)
本節課的導入,我要做到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就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所了解,做好思想準備。我可以這樣教學: 今天,我們學習第29課詩詞兩首中的第一首: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板書: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并且這樣的設計還可將學生很快引入文本。
二、 細讀課文 品味情感(用時約32分鐘)
1、出示多媒體課件,觀察圖畫,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如果你就在這幅畫中,會說什么?把多媒體引入課堂,意在把現代教育教學手段與教學相結合,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這樣的安排,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接下來,就要找出課文中有關圖畫的描寫。
學生通過自讀,不難發現詞的上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對這部分的教學,可采用“三讀”。一讀:找出句中寫景的詞;二讀:體會詩的意境美;三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三讀”可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方法,在讀書中體會作者寫景的方法,在讀書中領悟情感,還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一個“書聲瑯瑯的課堂”。我讓學生自學,這也是高年級學生應訓練的一種能力吧!
接下來,多媒體出示詞的下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讀一讀,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于是,我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在分小組朗讀中體會,也可讓學生與老師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還可讓學生結合注釋與文本對話,再還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當教學“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時,我通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閱讀,結合上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抓住“忽見”一詞深刻領悟。一個“忽見”道出了作者在“兩三點雨山前”后見到茅店時的欣喜若狂。
三、升華情感,拓展延伸(用時約2分鐘)
是啊,作者夜行黃沙嶺看到了如此美景(板書:夜行——→黃沙 “美”置于箭頭上方),雖然中間遇到了一段小插曲,但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驚喜(同時將“喜”板書于箭頭下方),因為“路轉溪橋忽見”嘛!作者如此,你呢?請趕快與同學分享一下你所看到的美景吧!
我還結合不同層面的學生安排了課外練習: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搜集所學過的其它的詞并讀一讀。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再次敬禮)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8
引入: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我是來自東流完小的徐海兵。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它是選自西師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首詞。
一、說教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上饒時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
我對這節課的定位是:以誦讀來“幫助”解析。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概括起來為三個字,即:讀、品、悟從教學目標的目標形式來說,即為:
1、讀準字音、讀通詞句,讀出節奏。
2、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品味詞的意境。
3、通過反復誦讀和背景資料,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并會背誦。
三、說教學設計理念:
考慮到本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把“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課堂活動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品讀詞文,通過想象,把平面的詞句想象成為一幅鮮活的畫面,一幕立體的場景,進而理解詞句的內涵,體會詞中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結合臺階式備課要求、我們設立了三個落點教學模式。落點一:初讀詞,感知音律。
活動1:通過課前活動,讓學生背誦已學過的古詩,來導入新課,同時為后面介紹詞埋下伏筆。再請同學們觀察題目,看和以往的古詩題目有什么不同,從而給學生介紹詞有詞牌名、題目,并理解課題意思,
然后簡介作者。
活動2:在活動1基礎上再出示這首詞,讓學生讀準讀通這首詞。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糾正“見”xiàn的`讀音,并通過出示帶有節奏劃分和押an韻字的PPT,來指導學生正確把握這首詞的節奏,從而感受詞的節奏美,韻律美。
落點二:理解詞,讀中入境。
活動1:通過播放配樂的朗誦,讓學生初談感受,并從景物引導出詞人的喜悅之情。
活動2:出示上下闋,分別理解詞句的意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努力的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讓學生互助交流,大膽發言,師生合作,在交流中不斷的去深化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感受詞中的意境美。如在交流“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時引導學生感受畫面的美感,感受詞人舒適愉悅的心情。讀出夏夜的清幽;在交流“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句時,讓學生明白是青蛙在“稻花香里說豐年”,感受詞人看到豐收在望的喜悅和驚人的想象力。在“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時,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數字入詞的韻味,“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句則讓學生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體會詞人的驚喜,讀出詞人的心情。活動3:通過古今對譯讀,去感受詞中描繪的意境。
落點三:誦讀詞,境中悟情。在這個環節,學生已理解詞意,進入意境,我們再帶著詞人的那份驚喜,播放帶有意境的背景音樂,反復吟誦,從而體會詞人的喜悅。
然后在出示這首詞的創作背景,讓學生體會到辛棄疾是一個一直關心人民疾苦,常常因農民的豐收而喜悅,也為百姓的疾苦而傷懷的人,他被迫罷官,但還心系天下,他想為老百姓謀幸福,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種無奈心情。
最后,讀一讀辛棄疾的另一首詞《菩薩蠻.稼軒日向兒童說》,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熱情。
結束:我的說課完畢!歡迎各位評委、老師們提出質疑意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圖畫,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學會邊讀邊想,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寫成一段話。
4、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詞中表現地自然美,培養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詞的大概意思。
2、背誦課文。
3、想象這首詞描繪的情景,并寫成一段話。
教學準備:
含有這首詞的投影片。
擬訂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讀通詞句,理解詞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1、板書課題。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⑴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
⑶簡介作者。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已被金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國家。他曾遭貶閑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沙嶺較熟悉。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詞意。
1、默讀課文,思考:每句話的'意思,實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說說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說說還不明白的地方。
參考:①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里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②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著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③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后也忽然見到。
4、投影出示: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⑴指名說:誰“聽取蛙聲一片”?又是誰“稻花香里說豐年”?
⑵討論: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清風送來一陣陣稻花的清香,傳來一片青蛙的叫聲,仿佛是爭說豐年。
5、試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一遍,如有說不清的,可問同學或老師。
五、齊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自己的話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能借助圖畫,想象詞所描述的情景,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解釋帶點的詞語,再說說句子的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二、精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指導朗讀。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⑴詞中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
⑵詞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指名說。
3、指導朗讀。
⑴輕聲朗讀,用心體會作者感情,用“/”標出停頓處,用“·”標出重音。
⑵投影出示:
明月/別枝/驚鵲,七八個星/天外。
清風/半夜/鳴蟬。兩三點雨/山前。
稻花香里/說豐年,舊時/茅店/社林邊,
聽取/蛙聲/一片,路轉/溪橋/忽見。
自由練讀,指名讀。
4、背誦。(練背,指名背,齊背。)
三、觀察圖畫,想象情景。
1、出示掛圖,指導看圖。
⑴指名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
⑵回想課文,把作者聽到的、想到的、感到的補進去。
2、指名說。
3、用一段話寫成短文。
4、指名讀,評議。
5、修改。
五、作業。
1、熟背并默寫這首詞。
2、繼續修改小短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 10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以讀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想象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后鏈接辛詞,課外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4、通過學習課文掌握學習詩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對“詞”的認識
2、詩詞對對碰
過渡:你們真是學習上的有心人,這節課我們再走如一首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
3、出示題目,師讀。學生說說老師為什么停頓。
4、師生一起板書課題。說說你在題目中獲取了什么信息?
5、詩人猜猜猜(詩人介紹)
過渡: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就是辛棄疾的作品,選自與他的《稼軒長短句》。
二、制定學習目標
1、學生自己制定
過渡:古人說“三分詩,七分讀”可見“讀”是學習詩詞最好的途徑,為此老師制定了一個“四步讀書法”
2、出示讀書方法
三、品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一)讀準音
1、自由讀,字正腔圓
2、指名讀
3、強調“見”
4、齊讀
(二)讀韻味
1、自由讀,找韻腳
過渡:詩詞有了韻腳我們讀起來才會朗朗上口,有了平仄音就有了聲音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現在我們聽聽名家朗讀,體會一下詩的韻味。大家邊聽邊畫節奏。
2、視頻朗讀
3、指名讀
4、指導朗讀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5、師生配合讀
過渡:古人讀書的方法有很多,你知道哪些?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6、指名讀
7、師吟誦
過渡:不知不覺我們又讀了幾遍,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現在穿越到辛棄疾的身邊,做他的同行者,把自己看到的,聽得到,想到的大膽說說。
(三)想畫面
1、自由讀,邊讀邊想。(提示:匯報時用上讀著讀著……)
2、學生匯報
過渡: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為我們描述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可見想象可以產生美。詞就像一杯咖啡,需要細細品味,這樣才能走人畫面,走人詩人心里。
(四)讀情感
品上闕
1、學生讀上闕,品“驚鵲”
2、想想鵲兒被什么而驚
過渡:這么輕微的聲音竟然能驚動樹枝上的鳥兒,黃沙嶺的夜晚真靜啊!這種寫法就叫“以動寫靜”我們之前也學習過不少,老師舉兩個例子,同學們讀讀
3、寫法分析
4、想一想,說一說
過渡:是啊,詩人多么期盼有一個豐收年啊,多么希望農民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啊。
讀下闕
1、六月的天,猴子的臉,說變就變。正在大家津津樂道,展望未來的時候天氣發生了變化(讀)這時詩人的心情怎樣(著急)他會怎樣做(避雨)結果呢?(讀)這時他的心情怎樣?(喜出望外)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質疑:“點”意趣所在
3、齊讀
四、閱讀鏈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齊讀題目,說說題目的意思
2、小組自由學習
3、匯報(音,韻,畫,情)相機指導朗讀
4、情感總結
5、對比這兩首詞有什么不同?
總結:同學們感受真深。同一個人寫出的詞風格迥然不同,他不愧為人中 之杰,詞中之龍。他一生征戰沙場多年但一直熱愛大自然心系人民,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
五、布置作業
1、選擇其中一首編成小故事。
2、閱讀更多辛棄疾的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相關文章:
課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講稿10-10
課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講稿10-03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資料05-15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分析08-08
課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08-07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講稿與教學反思09-10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教學09-08
課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講課稿07-14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分析與練習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