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經典教學案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作品在構思上頗有特點,上下兩闕分別抓住特點描寫了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物。下面是經典教學案例,希望你能喜歡。
教學要求:
1、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大意,了解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2、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培養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感情。
一、詩句導入
師:有些詩句,人們也許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眾里尋她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師:你們能說出以上詩句是出自誰的筆下嗎?
二、破題讀詞
1、師:板書課題。“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討論題意。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
(2)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
2、請大家放聲朗讀這首詞,把音讀準了,注意停頓。
3、指名讀一讀。
(1) 糾正讀音:見:
4、范讀:七八個星 天外,兩三點雨 山前
師: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5、齊讀。
三、學習上闋
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詩人想透過這短短五十個字,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呢?讀讀這首詞的上闋,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自己讀上闋。
上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交流:
看到的:明月 驚鵲
聽到的:鳴蟬 蛙聲
適時指出:現在你知道這首詞描繪的`是什么季節?
你能把這個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嗎?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句話:“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說豐年?”誰在說?說給誰聽?
生交流:
生齊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介紹“稼軒”一詞的來歷。(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
讀到這里,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感情呢?
師:誰能把詩人的這種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
指讀。
范讀。
師:無論是月亮、鵲兒,還是清風、蟬鳴、蛙聲,都是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的巧妙組合,就顯得很不平常了。我們再來讀。
四、學習下闋
下闋: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師:讀讀下闋,你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畫面?
師:找到“茅店”,他的心情怎樣?
這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詩: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這個“茅店“,詩人曾經來過,你讀出來了嗎?哪個詞?(舊時)
五、涵詠全詞
師:“忽見”什么意思?
師:現在老師有一問,不知大家能否幫我解疑?
辛棄疾曾兩次罷官,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后將近二十年。黃沙嶺這一帶的路他應該非常熟悉。怎么會對已經近在眼前的“茅店”說“忽見”呢?
完整地讀讀這首詞,想想,是什么影響了他?
生交流感受。
師:(板書:企盼豐年)
這種內心之喜,你能讀出來嗎?
指讀。一起讀。
六、感悟延伸
師:同學們,這一幅豐收在望的景象,在現在的農村,似乎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為什么在辛棄疾的眼里,卻是如此不同尋常,為什么?
生交流。
(出示)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師介紹辛棄疾:他的詞留下來共有600多首,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今天我們所學的這首詞就是他閑居在江西上饒時的作品。他報國無門,壯志難酬,難怪看到眼前所景,忍不住要“說豐年“呢。
師:齊讀這首詞。
師:回憶另一首描寫農村閑適生活的詞《清平樂 村居》
師:同學們,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與語言的完美結合。
全體起立:一起背誦《西江月》。
七、課外推薦
辛棄疾的《水龍吟》 《丑奴兒》 《南鄉子》
拓展閱讀:課文分析
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作者筆下這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樂。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詞,讀后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生活美。
詞的上片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聲音,展現了山村鄉野特有的情趣。詞的下片以輕云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游之地的突然出現,表現夜行鄉間的樂趣。
全詩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詞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傍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卻把這形象巧妙的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的路徑盡管很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人玩味無窮。
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里熱鬧氣氛和歡樂。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頭,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后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后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經典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案例04-07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03-24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04-19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實錄09-15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經典教學設計04-18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04-19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要求03-24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案04-19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案例03-28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的賞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