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全詩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詞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下面是課文教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加深體驗。通過課后搜集宋詞,吟誦宋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詩的意思。
3、能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象,能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時體會作者熱愛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根據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進行景物描寫,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知詩人。
1、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大家有信心回答 嗎? 聽好老師的問題: 有這么一位詞人,他曾醉在吳音相媚好,羨慕白發翁媼。有這么一位詞人, 憂國憂民,主張抗金,報國無門,被迫歸隱。有這么一位詞人, 今存詞629首,數量為宋人詞之冠 , 以豪放為主 , 慷慨悲壯,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他就是 ——( 板書:辛棄疾)
2、你能背背他的詞嗎?
3、真厲害 !今天,就讓我們一塊穿越歷史時空,回到 八百 多年前的 南宋 , 與辛棄疾同行吧!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導入新課。課前背誦已學過的詞,復習詞的知識。這一個學習活動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醒學生心中對于古詩詞的沉淀,在詞的情境中陶醉,讓學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誦中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介紹由來,解詩題。
1、板書:《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 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西江月”詞牌名 “夜行黃沙道中”是詞名 “夜”是時間 “黃沙道”是地點)
2、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誰能說說你對“黃沙道”的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課前查找資料進行預習,是很不錯的學習方法。謝謝你為大家推薦了這樣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齊讀課題。注意:詞牌名和詞題中間有個點兒,讀時要有停頓。(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讓我們相伴辛棄疾,與他一同走進那個月光如水的夏夜。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三)初讀,感悟詩情。
1. 大家自由讀詞, 要讀得字正腔圓、通順、 有 節奏。讀的時候,還要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注釋 。 自由讀,開始。
2. 好,哪個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3. 讀的時候,你覺得哪 個 字的讀音需要提醒同學們一下呢? 你怎么知道最后一句的最后一個字就讀xian呢?這個字還有哪句詩里也這樣讀?(出示: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個字在古代有“顯現”的意思。 經過大家的提醒,咱們再來讀這首詞就簡單多了。詞一般分上闕和下闕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
4.再請一位同學讀。
5.讀得正確,流利,非常好 。 這首 詞 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6.老師 對 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覺, 我 想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朗讀,走進那個山野夏夜 。
7.同學們,睜開眼睛 。在老師讀的過程中, 你 們 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8.很好,詩中的景物很多人都看到過,但是作者卻能將這些景物寫成了千古傳唱的名篇,這是因為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到了這些景物中去了。那么你們能用一個字來 表達詩人 的 內心感情 嗎? 對了, “ 喜 ”。(板書:喜) 我們遍觀全 詞 , 其中 有“喜”字,為什么我們能感受到 詞 人心中的喜悅呢? 請大家帶著這個“喜”字再次品讀課文, 找出你認為能體現“喜”的詞句。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創設情境,把握整首詞的感情基調,感受詞的節奏美,韻律美。)
(四) 品讀,
你從哪里讀出詞人的“喜”?
1、(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誰來說說第一句 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樹枝、烏鵲、清風、鳴蟬)
2、月是什么樣的月?風是什么樣的風?
多么晴朗的夏夜啊! 此 時 ,你就是辛棄疾。 炎熱的夏夜 ,你 漫 步 在綠樹環繞的山路上 , 遙望漸漸升高的明月,你會發現“明月 ———— ”(引讀:“別枝驚鵲”)“別枝驚鵲”是說喜鵲怎么樣?(明月升起來,月光驚動了烏鵲。)喜鵲被驚動會怎么樣呢?(扇動翅膀離開樹枝驚叫)“明月 ———— ”(引讀:“別枝驚鵲”)不寫“啼”而啼自現,這真是“此句無聲勝有聲啊!月光驚醒了睡夢中的喜鵲,使它離開樹枝,那么這里的“別”又是一種什么樣的 “別”呢?好一個依依不舍的“別”啊!“明月 ———— ”(引讀:“別枝驚鵲”)好一幅有景、有聲,更有情的畫面啊!
3、辛棄疾除了聽到烏鵲受驚拍打翅膀的聲音和不安的驚叫,還聽到了什么聲音?徐徐涼風伴著這種叫聲又給你什么樣的感覺?這真是恬靜的山野夏夜啊!看到這明月漸升、喜鵲翻飛,聽到蟬唱聲聲,怎么不讓夜行山道的詞人為這份恬靜優美心喜呢?讓我們讀出詞人的行在美景中的喜吧!(齊讀一、二句。)
4、聽著蟬叫蟲唱,感受迎面吹來的徐徐涼風,多么的愜意啊! 你深深地吸上一口氣 ,聞到了什么?(出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5、自由讀這兩句,你讀出了什么?(稻子揚花飄香。很多青蛙都在叫。 快要豐收了。)稻花飄香,豐收在望,這真是讓人心喜的事兒啊!誰能來讀出這種豐收的喜悅?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讀了這兩句,你有什么問題?(“說豐年”?都有誰在說豐年?他們又在對誰說豐年?)出示:說話訓練。指名完成對話。讀這兩句。人人都展望著豐收,都流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悅。帶著這種喜悅,我們6、讀讀三四句。
辛棄疾走上幽靜的山路上,任明月相伴,感微風清涼,聞稻花飄香,聽蛙鳴豐年,這是多么令人喜悅的夏夜山路行啊!讓我們齊讀上闋,讀出詞人的一喜再喜吧!(齊讀上闋。)
7、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常識,在水稻揚花的時候來一場及時雨是再好不過了!瞧,天變了。(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天怎么變了?剛才還是月明星稀、清風徐徐,現在卻只有“七八個星”,說明什么?(飛來幾片烏云遮住了天空,星少了,天氣變化快。)是啊,夏天的烏云飄到哪兒,哪兒就很快地會下暴雨。那么,“兩三點雨”又是什么樣的雨呢?
8、天要下大雨了,正在山路上的辛棄疾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他應該怎么辦?(出示: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你從這兩句中知道了什么?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時候,舊時的茅店出現在他的面前,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還用擔心淋雨嗎?真是想什么來什么啊!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來讀這兩句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用語言描繪明月無言,清風無聲的情景,體會黃沙嶺的夜晚是寂靜中的熱鬧。)
( 五 )指導吟誦。
1.同學們,《 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 》品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無邊的歡樂,那么你們能連起來讀一讀嗎?
2.聽得出,你們已經陶醉在 恬美幽靜 的意境之中了,你們的思緒也隨著那 皎皎 的 月光飛 到了 迷人的黃沙道 中了。
看,明月高懸 , 綠樹環繞 。 烏鵲翻飛 , 蟬兒輕叫 。 辛棄疾夜行山道 ,不禁高興地 吟 道――全 詞 (學生齊讀)
聞 , 稻香撲鼻 , 豐收在即 ;聽, 蛙鳴齊唱 , 喜訊遠傳 。 辛棄疾夜行山道 ,不禁歡快地唱道――全 詞 (學生齊讀)
順也!遂也!驟雨將至,茅店立見,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棄疾夜行山道,不禁興奮地唱道 —— 全詞(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再次升華情感。)
(六)課外拓展
這就是 夜行山道中那 喜悅的 辛棄疾 ,這就是 夜行山道中辛棄疾 的喜悅。
1、 辛棄疾 一生 向往著國家統一 ,垂暮之年自薦備戰 ——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 辛棄疾空懷一身將相之才,報國無門百折不回 ——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3、 辛棄疾一腔壯志難以酬, 被迫隱居無奈閑適 —— 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4、 辛棄疾一生注重安定民生,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 可是國已破啊! 目睹了北方戰亂之苦的辛棄疾,此時此刻最渴望的是什么?(要是北方的老百姓 能夠像南方一樣,人人都能生活得如此安定恬美多好啊!要是處處都能這樣稻香蛙鳴多好啊!)走在山道上的他還能為北方的老百姓做些什么嗎?( 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 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 。)
5、 看來,這山野的閑適并不是他想要的真正的閑適。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報國之路會像這舊時茅店一樣,路轉溪橋 —— (忽見)。他多么希望國家的安寧也會像這舊時茅店一樣,路轉溪橋 —— (忽見)。 此時此刻,你們能讀出愛國詞人對 喜訊 的那一份 希望與期待 嗎?
(設計意圖:了解時代背景,體會詩歌中包含的情感。)
(七)作業:
1、改寫詩歌:
觀察課文插圖,想象自己是詩人,把詩歌改寫成一篇短文
2、搜集辛棄疾的詩詞,并積累名句
(設計意圖:用自己的視角去解讀這首詞。積累古詩詞。)
【板書設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熱愛大自然
喜 企盼豐年
關心人民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實踐的過程中我覺得有這些可喜之處:
1、我讓學生通過讀、交流、討論與作者建構對話的空間,在此基礎上感受、體驗黃沙嶺的美妙夜色,并由此感悟詞人的心境,使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思想啟迪,得到情感熏陶。
2、在讀懂詞的環節上,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新方式。
3、讀透詩詞。這不僅可以引領學生去領略古詩詞中所展現的無限風光,又可以使學生徜徉在這種濃濃的古詩詞的氛圍中,與時空對話。甚至是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歷史,走進詩詞人,走進他們的心靈。把詩詞內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
感覺每個學生對詩詞都有了自己不同程度上的新的收獲,但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之處:
1、在本節課上學生基本上能對詩詞讀得入情入境,但是在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美的文章時,有一些同學能想象到,卻表達不出來,或表達得不好。
2、教學時間顯得緊張,總覺得有太多的東西要探究,課上的時間又不能讓我們面面俱到。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協調、解決好這個問題。
拓展閱讀:辛棄疾簡介
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生平: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這是刻在鉛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陽原山辛棄疾墓前郭沫若對他評價的楹聯。在中國文學史上,辛棄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1161年,辛棄疾自22歲率領2000多家鄉父老兄弟起義抗金,便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20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卻屢屢蒙受讒劾,賦閑20年,直至憂憤而死。從1181年到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饒帶湖和鉛山瓢泉過著閑居的生活,其間有6年時間被起用又被罷官,來往于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任上和帶湖、瓢泉之間;而居帶湖亦時往瓢泉小住。瓢泉,是這位愛國詞人南渡后的最后歸宿地。
1180年,41歲的辛棄疾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辛棄疾來到上饒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辟田”的莊園格局,并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并以此自號“稼軒居士”。當年農歷十一月,由于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閑居生活。
鵝湖山、靈山、博山等地,都是辛棄疾常去尋古覓幽的地方。鵝湖山下的鵝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驛站旁。1175年農歷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在鵝湖寺舉行了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第一次鵝湖之會)。鵝湖因而成了文化勝地。辛棄疾常去鵝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陳亮寫信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到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但后來,朱熹因故推辭了這次鉛山之會。這年冬,到了相約之期,辛棄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養息等待陳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輝映白雪皚皚的大地,辛棄疾在瓢泉別墅扶欄遠眺,一眼看見期思村前驛道上騎著大紅馬而來的陳亮,大喜過望,病痛消散,下樓策馬相迎。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感慨萬端;佇立石橋,沐浴著雪后初晴的夕陽,縱談國事,為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愛國之情洶涌澎湃于胸,拔劍斬坐騎,盟誓為統一祖國奮斗不止。辛棄疾在與陳亮別后寫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正是這種豪情壯志的寫照。
辛棄疾和陳亮這次會晤,瓢泉共酌,鵝湖同游,長歌相答,極論世事,逗留彌旬乃別,成為文壇佳話。后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愛國志士,將這次會晤稱為第二次“鵝湖之會”,將期思村前的石橋稱為“斬馬橋”,并在橋旁建了斬馬亭。至今,當地還流傳辛棄疾和陳亮“斬馬盟誓”的故事。斬馬亭還在,雖經歷風雨,仍有不少刻有“斬馬亭”字樣的釉瓦覆蓋其上,為鉛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1194年夏,辛棄疾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對小窗橫”(《浣溪沙·瓢泉偶作》),瓢泉園林式莊園建成。
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棄疾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全部被朝廷削奪得干干凈凈,在瓢泉過著游山逛水、飲酒賦詩、閑云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玉樓春戲賦云山》等等,都是辛詞中描寫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邑中園亭》)。這些詞句表現了辛棄疾對瓢泉山水風物一往情深。
1203年,辛棄疾先后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1205年秋,又被罷官,辛棄疾懷著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這年農歷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案】相關文章: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案03-29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3-2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3-24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4-07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教案04-1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經典教案04-12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案04-1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完整教案03-28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