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翻譯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句解
明月別枝驚鵲 , 清風半夜鳴蟬。
詞的前兩句,由六個名詞詞組組成,描繪出了一幅清新的鄉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烏鵲;夜半時分,清風徐徐吹來,把蟬的鳴叫聲也送了過來。以動襯靜,表現了鄉村夏夜的寧靜和優美。
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常會被月光驚起,亂飛亂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杭州牡丹》有“月明驚鵲未安枝”.
首句中“別枝”之意,一直眾說紛紜。有解作“遠枝”;有解作“斜伸的樹枝”;有解為“烏鵲要離開樹枝飛走”;有解為“烏鵲揀選樹枝”;還有人解為“月亮離別了樹枝”.雖然難有定論,但從一二兩句對偶考慮,“別枝”對應“半夜”,“別”字當是形容、修飾“枝”的,故解釋為“遠枝”或“斜伸的樹枝”似乎更為恰當。
詞人雖是夜行,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我們仿佛看見他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會兒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會兒聽鳥啼蟬鳴,悠閑自得。此時的他,沒有需要快馬加鞭的緊急公務要處理,也不用為他人的指責、誹謗而徹夜難眠。雖然遭彈劾免職,胸中還有諸多憤懣愁苦,但美麗的自然和恬淡的鄉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憤激之情。所以,在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寧靜的山間小路上,他已經完全沉浸于清風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飄香,預告著又一個豐年的到來。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陣陣叫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寫出作者熱愛自然,夏天的生機勃勃。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月光下,嗅著稻花的香味,聽著蟬鳴蛙叫,輕松愉快的詞人繼續信步前行。抬頭望空,“七八個星”掛在天邊,稀稀落落,原來星星們都叫烏云給遮擋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來,“兩三點雨”滴落到了詞人身上。
這一來,剛才還閑情逸致的詞人不禁有些著急了。夏日的天,說變就變,也許一場傾盆大雨就會繼之而來呢?他加快了腳步,趕著尋找避雨之所。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從山嶺小路轉過彎,過了一座溪橋,就在土地廟旁的樹林外,一座茅屋現在詞人眼前。高興的他細細一看,竟然就是從前落過腳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拓展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辛棄疾閑居上饒帶湖期間。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縣西,風景優美,所謂“溪山一片畫圖開”(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辛棄疾在其附近建有書堂,經常往來于黃沙道中。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終于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在任湖南轉運副使期間,他曾奏進《論盜賊札子》,為民請命,歷數百姓“嗷嗷痛苦之狀”,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實,大聲疾呼朝廷要“以惠養元元為意”。他在罷官閑居以前就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遂以稼軒名,自號稼軒居士。
而長期的農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以至農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因而他對農民的疾苦很關切:“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浣溪沙》) 風調雨順,老百姓不致餓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興。在這些農村詞中,辛棄疾是把和平寧靜的農村同污濁傾軋的“市朝”對立起來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樂·題上盧橋》)他在官場里遭受排擠迫害,而在農村可以得到暫時的慰藉,尋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陸游說的那樣:“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岳池農家》)。正是在這種復雜感情的促使下,辛棄疾才寫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也只有聯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負,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類詞的妙處。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我們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相關文章: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11-08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翻譯09-13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翻譯03-2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7-22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與賞析09-08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及翻譯賞析09-10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賞析及翻譯01-28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及翻譯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