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席慕蓉《鄉愁》教案
《鄉愁》這首詩是由詩人席慕蓉寫于1982年。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席慕蓉《鄉愁》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席慕蓉《鄉愁》教案
教學目的:
1、感知《鄉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讓學生初步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和運用詩歌表達情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結合音畫營造氛圍,讓學生走進自己所不熟悉的鄉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結合,初步學習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方法:聯想法,誦讀法,欣賞法,討論法,比較法,發現法,評價法。
媒體設計:
1、《鄉愁》朗誦帶
2、《歸鄉》、《思鄉曲》音樂比較。
3、席慕蓉《鄉愁》的錄象帶。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教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 上課伊始,放鋼琴曲《思鄉》(配以秋日落葉的畫面)
二、 導入語。聽了這段音樂,你心中有怎樣的感受?你聯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給以肯定)
解說:老師想到了深秋季節,想起了一段寫深秋的千古名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后幾句師生齊聲朗誦)。是啊,深秋是個讓人傷感的季節,總讓人心中涌起一種離愁別緒。無怪乎有些人,在他們人生的秋天,依然遠離故園的時候,會產生濃濃的鄉愁。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詩人的鄉愁世界。
三、 賞析余光中的《鄉愁》
1、 自讀全詩
2、 好的詩歌配以合適的音樂朗誦,會更有感染力。下面請同學們聽兩首曲子,你來選擇一下,余光中的〈鄉愁〉配什么音樂比較好?(畫面配樂,屏幕顯示為背景音樂一、背景音樂二)
3、 評價選擇適合的音樂。(學生迅速選擇出背景音樂二,并說出感受。教師加以肯定。介紹兩首曲子,指出第一首是第二首是馬思聰的小提琴曲〈思鄉曲〉)
4、 請一同學配樂朗讀
5、 放多媒體(畫面及配樂朗誦)。請剛才朗誦的同學比較差異。
6、 學生邊聽錄音邊跟讀。
7、 齊讀。教師作出評價。
8、 模仿著讀出了感覺,對詩歌的理解是屬于感性的,為什么要這樣讀還要由詩的.內容決定。鄉愁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詩中是怎樣體現這種情緒的?
明確: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來表現。將抽象的情緒物化 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詞中有類似的寫法,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說“載不動”,而本詩卻說“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 并且用了“一枚、一張、一方、一彎”等量詞,是不是說明余光中的鄉愁比較淡?
明確:這是正語反說,反襯出思鄉之情的濃烈。
9、 一般來說,詩比較跳躍,讀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補其中的空白,請同學就一、四兩節詩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中所想。從而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學生發言,教師點撥,不斷挖掘詩的內涵,豐富學生的想象)
10、 請同學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每節詩的大意。(屏幕出示板書)
11、 根據板書找出詩的順序。(學生著重于時間順序)
12、 交流其他鄉愁詩。(學生回憶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等詩句,有個學生說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教師提醒這不是鄉愁,而有一種回鄉后的喜悅和感慨。)比較與本詩的不同。經過點撥,學生明白了本詩超越了個人情感,注入了愛國情感。
13、 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四、 1、聽席慕蓉的〈鄉愁〉朗誦帶。
2、齊讀(教師點撥朗讀不到位的地方)
3、看錄象(中秋之夜,海峽兩岸共度佳節的聯歡晚會上,主持人即席朗誦席慕蓉的〈鄉愁〉,提醒同學注意離別大陸多年的觀眾的表情)
4、根據這兩首詩的提示,結合你的課外歷史知識、生活體驗從老人的神情想象他的內心。
五、 我們同學人生走到十五、六,總也體驗了一些酸甜苦辣,請大家用一兩句詩意的話寫自己的鄉愁或其他情緒。盡量用上意象。(出示下水詩句)
六、 學生思考時,播放背景音樂(羅大佑的《鄉愁四韻》)。
七、 學生交流。
八、 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 給席慕蓉的〈鄉愁〉寫教案或賞析文章。
2、 談談你對詩歌這種體裁的理解。
3、 任選一個角度或物象(如:季節、色彩、情緒、校園)寫一首詩。
【席慕蓉《鄉愁》教案】相關文章:
席慕蓉的《鄉愁》08-01
品讀席慕蓉的《鄉愁》09-10
席慕蓉《鄉愁》賞析11-05
席慕蓉的《鄉愁》原文10-02
席慕蓉鄉愁賞析10-03
席慕蓉《鄉愁》寫作背景10-14
《鄉愁》經典教案08-12
鄉愁經典教案07-15
《鄉愁》的教案10-01
《鄉愁》 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