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席慕容鄉愁的賞析
席慕蓉相信大家對其都不陌生,亦有很多人看過席慕蓉的《鄉愁》,那么要如何賞析席慕蓉的《鄉愁》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席慕容鄉愁的賞析,歡迎閱讀!
鄉愁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詩歌賞析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僅此兩句,已經能使人想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這是多么心動的感覺。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最初對這兩句詩歌的理解比較幼稚和片面,也沒有過多地思索作者為何說“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后來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的認識,也進一步認識到“模糊”是因為別離時間太久,又因為種種原因這種“模糊”變成了“悵惘”,了解詩人的境況,對解讀這樣的詩句很有幫助。
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詩歌最后小節將“鄉愁”凝結在一棵沒有年輪的樹上,充分表達“思鄉之情”不會因為人的老去而漸失,而是永遠鮮活。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廓,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而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年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是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
作者亦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自己對故鄉的不舍。“一種模糊的惆悵”來體現出了作者應是較早地就離開了故鄉,也很少去看望自己的故鄉,才會以至于作者都記不清故鄉的模樣了
創作背景
此詩寫于20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臺灣與大陸之間仍不能公開往來。但是很多臺灣人,包括海外的游子,卻身在海外,心系大陸。而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恒的主題,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這首《鄉愁》。
名家點評
中國作協第五、六屆全委會委員周政保:寥寥數語,卻寫出了“鄉愁”的形態與方式。這是席慕蓉作詩的好處。她那纖細的情感總是有所發現、有所抽象,特別是“故鄉的面貌”、“霧里的揮手離別”。而“鄉愁”是什么呢?詩人從自己的經驗世界中撈出了絕妙的回答這回答只屬于詩。它突現了浸泡在鄉愁中的人們普遍感受到了的、但又難以言表的心境。這詩易記而動人。可見,精短且富有意味也是詩之所以煥發魅力的原因之一。(《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鑒賞大系》)
現代詩人毛翰:“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既然掙不脫古人鄉愁詩境的籠罩,就索性從這里出發,再圖拓展。而當“一棵沒有年輪的樹”在月夜笛聲中拔地而起時,一個全新的創造便完成了。(《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鑒賞大系》)
當代作家陸梅:紙上的故鄉,心里的鄉愁。在席慕蓉的詩、文里,鄉愁是一首唱了再唱的出塞曲:黃河岸,陰山旁,草原千里閃金光。(《滿目星辰》)
作品影響
《鄉愁》后被選為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三冊》、高教版《大學語文》等教材中的課文。
作者簡介
席慕蓉,1943年9月出生。四川重慶人。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女詩人。筆名肖瑞、漠蓉、穆論、千華、席連勃等。1949年遷至香港。1954年自香港赴臺。14歲入臺北師范大學藝術系,正式開始習畫,同時開始寫詩和散文。1956年向《自由青年》等刊物投稿。1959年入臺灣師大藝術系。畢業后曾在臺北市仁愛初中執教。1981年9月,詩集《七里香》出版,出版一個月后就再版。另外一本詩集《無怨的青春》也成為暢銷書。主要作品有:詩畫集《畫詩》,詩集《七里香》《成長的痕跡》《無怨的青春》《有一首歌》,美術論著《心靈的探索》《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席慕容鄉愁的賞析】相關文章:
鄉愁席慕容詩歌賞析09-22
席慕容的鄉愁09-13
席慕容鄉愁的詩歌09-04
鄉愁席慕容教案01-07
鄉愁席慕容原文07-16
席慕容《鄉愁》閱讀及答案06-14
鄉愁席慕容閱讀答案10-25
席慕容鄉愁詩的意思09-08
鄉愁席慕容閱讀答案09-25
鄉愁賞析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