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席慕容與余光中的鄉愁賞析
文化,代表了一個民族的靈魂,代表了一種歷史條件下所能延續和傳承的精髓。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席慕容與余光中的鄉愁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席慕容的《鄉愁》一詩,雖只教了一回,我想,自己恐怕是再也忘不了了。我很為此而慶幸。是 的,沒有人會這樣用比喻,也沒有人用這樣的比喻:故鄉是一首歌,還是故鄉這首歌像清脆而渺遠的笛聲,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后情不自禁地,那自渺遠而切 近,由模糊到清脆,載著連同那清輝撒滿大地的月亮,一齊朝自己的心海劃來……“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你聽到過這樣的比喻 嗎?請你還是細細品一品吧,你就會發覺,這“模糊的悵惘”竟是如此傳神、又是如此貼切,將許多年以前故鄉的樣子在自己腦中的印象輕輕喚出:她模糊而又真 切,真切卻又無法一一道出,無法一一道出,便在心靈深處生出一絲惆悵、一陣迷茫,正如那秋日早晨山間的濃濃霧氣籠罩,親人,雖在向將要遠行的自己揮手,然 而,不斷為淚水充溢而變得迷蒙的雙眼里,如何又能清晰地去拍下親人也是自己依依難舍的那份衷腸,那聲聲祝愿?也許,沒有人在認真品讀之后不為這連環扣般的 精妙比喻喝彩。不僅如此,詩人心中對故鄉的思念已成為“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這不老的思念,又喚起了多少漂泊他鄉的人們濃濃的情思,綿綿的期 待!元人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之句,用的是直抒胸臆筆法,其感受在詩人席慕容筆下,竟化作了如此含蓄、如此雋永的詩行!……于是,童年的歡笑,小伙 伴的追逐,其間忘情的嬉戲……多年前故鄉留給自己的一幕幕畫面,竟變得如此親切,那割舍不斷的情絲又一縷一縷重新連接……
我不知道,臺灣詩人席慕容作《鄉愁》時,內心有沒有涌起似那般波瀾陣陣。于我,卻寧可相信詩人當時的心境已如前面所述。多少次,工作疲累至極,耳邊會 有一支清遠的笛聲悄悄地自遠而近,伴隨著我進入美麗的夢鄉;又有多少次,早早醒來,只因這嘹亮的笛聲進入我再難入睡的耳鼓,讓我童心陡起。我沉浸于詩歌創 造的濃烈而又淡淡的思鄉氛圍之中,心靈變得如此純凈,卻又如此激越。我一遍一遍地從心底叩問,為什么,為什么如此短短一首小詩,竟可以讓我如此為之神迷, 讓我如此失神,如此陶醉?
我知道,我對故鄉的思念,跟許許多多的人們并無二致,對這首詩歌的喜愛,卻遠遠超越了“鄉愁”二字。是的,如果單從家國之思的角度,同是臺灣詩人,而 且是著名大詩人的余光中的同名詩作,無疑更具有精神上的穿透力。把鄉愁演繹成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既而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最后擴大成為一灣淺 淺的海峽,躍然紙上的游子之思,那通俗的比喻,淺顯的道理,濃濃的感情,即使平時號稱鐵石心腸的堅強漢子,多次高唱“男人有淚不輕彈”之歌的英雄,在人們 看來多半已成了政治動物的“偉人”,只要他能安靜坐下來,只用幾分鐘的時間,一字一句去品一品,無疑也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感染,精神和靈魂也會受到一點觸 動,從而產生哪怕只是曇花一現般的思鄉之情,喚起埋藏內心深處的故鄉情結。
然而,我卻無法不更喜歡自然而飄逸的席慕容的《鄉愁》。在我看來,席慕容是真誠的,純凈的,她對故鄉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也是至真至純的,象一片潔白 的羽毛,亦如一眼可以望到底的泉水。那毫無矯揉造作的情愫,無疑是徐徐吹來的縷縷清風,亦是長途跋涉后的淺香飄飛的一杯龍井,直讓人無法拒絕,不顧一切去 盡情消受。
真的,在這又一個早起的黎明,我知道,即使說再多的話,都擋不住我再次拿起這《鄉愁》,去細細吟誦。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鄉愁 余光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賞析: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游弋于海外回歸中國后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愿望。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 余光中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征: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后的夫妻分離——后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游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后的船票——后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由此,看到這首詩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構思極為巧妙。
詩人精練地提取了幾個單純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個意象是單純、明朗、集中、強烈。它們又是豐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這四個意象把本是一個非常抽象的“鄉愁”物化、具體化,通過“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這些意象和“這”、“那”這兩個簡單的指示代詞聯接在一起,巧妙地將彼此隔離的人、物、時間和空間,將愁緒的兩端緊密融合。若有若無的距離和聯系,給那些整日在相思、別離和相聚閶奔波的人們一種強烈的共鳴,給人們一種難以言表的哀愁和歡欣。詩歌以時間的次序為經,以兩地的距離為緯,在平鋪直舒中自有一種動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們無限的哀愁和無盡的相嗯。
詩歌在藝術上呈現出結構上的整飭美和韻律上的音樂美。在均勻、整齊的句式中追求一種活潑、生機勃勃的表現形式,在恰當的意象組合中完美地運用語詞的音韻,使詩歌具有一種音樂般的節奏,回旋往復,一唱三嘆。詩人用融合了中國傳統審美特征的現代詩語,唱出了詩人心中對故鄉、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鄉愁》有令人矚目的形式美。一是結構上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相互變化錯落,體現了自由詩的特點。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氛圍。
【席慕容與余光中的鄉愁賞析】相關文章:
余光中的鄉愁賞析06-29
余光中《鄉愁》賞析09-08
余光中《鄉愁》的賞析06-13
《鄉愁》席慕容賞析08-19
余光中的《鄉愁》賞析09-06
鄉愁余光中賞析01-09
席慕容鄉愁的賞析08-30
余光中鄉愁全文賞析09-05
賞析詩人余光中的《鄉愁》11-28
余光中《鄉愁》原文賞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