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棄疾詞中的“移情”與“無理而妙”的解析
辛棄疾詞中的“移情”與“無理而妙”
文章摘要:這首詞算是辛棄疾的政治抒情詞,就表達方式而言,采用的不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采用曲達的手法。所謂曲達,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說的話,但考慮到自己處境險惡,不敢將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暢快淋漓地說出來,而是憑借花鳥山水來含蓄委婉地抒發自己的憂憤。而“移情”和“無理而妙”就是他“曲達”所用的手法。…
【編者按】在辛棄疾的詞中,抗金復國是其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詞中也常表現出“移情”與“無理而妙”。下面結合《滿江紅》來一探辛詞的特色。
詩歌是抒情的藝術,為了表達感情,詩人可以說把一切抒情手段都用盡了。辛棄疾的詞,表達的是細膩而豐富的感情,運用的手段最突出的是用典,其次便是“移情”與“無理而妙”。現在結合他的《滿江紅》來談談他對“移情”和“無理而妙”的運用。
《滿江紅》內容如下: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移情”指的是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有意識地賦予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并不存在的特性,這樣的手法叫做移情。運用移情,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能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
這首詞的上片表達傷春愁緒。詞人辛棄疾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長,他的這種感傷春天的心理外化為這樣的物象:“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因為春姑娘就要回去了,預感到春的短暫,乳燕飛得沒有興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來;自在的流鶯,歌聲不暢,它們的啼音聽起來有“怯”的感覺。
這樣理解簡單了些,因為曾經叱咤風云的英雄辛棄疾怎么會有如此小兒女的傷春感懷。我們必須明白,傷春的內心還是因為傷時傷國。對于一個政治理想落空、在現實生活中屢受挫折的人來說,“春歸”象征著的是希望破滅!
要讀懂這首詞,讀懂辛棄疾,就應該明白他在“燕”和“鶯”身上移注了怎樣的感情,還要明白這感情背后的感情。
“無理而妙”是古詩所用的表現手法,“無理”指詩人在詩中進行有悖情理、事理、物理的意象描寫與情感表達,而“妙”指我們在品味這些有悖情理、事理、物理的意象描寫與情感表達時產生了審美快感。
在這首詞里,“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就屬于“無理”之語。
辛棄疾好似在對空呼喊道:千愁萬恨,都是你春天給引出來的;如今你自個兒走得利索,卻把愁留給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經愁腸千結,無法解開!這一串怨春之語,可謂無理之極,然而有情之極,“腸千結”三字,尤能夸張地表達出詞人抑郁不堪的煩亂心緒。
春有什么過錯呢?春來春去,是極正常的自然現象。詞人辛棄疾之所以這樣寫,這樣說,實際上是想委婉地道出內心無限的愁和恨。所以詞的下片有“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原來詞人內心所郁積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懷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詞人登高樓而遠望家鄉,無奈千重萬疊的春山遮斷了雙眼,茫茫無邊的煙波阻隔了歸路。這春山、這煙波,象征祖國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險惡,象征詞人執著追求的抗金恢復大業所遇到的無數艱難險阻!詞人內心還有“恨,這“恨”決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風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國大恨;詞人為雪此大恨而奮斗,響應卻寥寥無幾,此恨幾乎無處可以傾訴。這樣道來,讓我們對辛棄疾這位愛國志士有家難歸的痛楚有了深切的感受與體會。
這首詞算是辛棄疾的政治抒情詞,就表達方式而言,采用的不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采用曲達的手法。所謂曲達,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說的話,但考慮到自己處境險惡,不敢將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暢快淋漓地說出來,而是憑借花鳥山水來含蓄委婉地抒發自己的憂憤。而“移情”和“無理而妙”就是他“曲達”所用的手法。
【辛棄疾詞中的“移情”與“無理而妙”的解析】相關文章:
辛棄疾詞中的剛柔兼濟10-27
辛棄疾的詞特點08-02
辛棄疾的婉約詞08-14
辛棄疾詞的風格09-11
辛棄疾詞風格10-31
辛棄疾的詞集錦06-02
《西江月·辛棄疾》閱讀答案解析09-02
[精選]辛棄疾寫的豪放詞06-28
辛棄疾寫的豪放詞04-29
辛棄疾賀新居的詞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