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詠菊的詩句楊萬里
導語:南宋杰出愛國詩人楊萬里創作了許多的不朽詩句,其中楊萬里所寫的詠菊的詩句來自于古詩《詠菊》。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詠菊》,歡迎閱讀!
《詠菊》
楊萬里
物性從來各一家,
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自擇風霜國,
不是春光外菊花。
釋義:
事物從來都是各有秉性,是誰貪圖寒冷消瘦棄厭年華?菊花自己選擇開在風霜的國度,并不是春光把菊花排側在外。
評析:
世間萬物從來都是各有秉性。不是春光對菊花見外,不讓菊花在春天里開放,而是菊花自己選擇到秋天的風霜中去。這是詩人從另一個角度贊美菊花。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官至秘書監。一生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貶抑,晚年閑居鄉里長達15年之久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有《誠齋樂府》。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呱呱墜地。這是一個風狂雨橫的年代。金兵大舉入侵中原,于上年閏十一月攻陷汴京,這年四月,俘虜徽宗、欽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滅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從此,便開始了宋、金戰戰和和南弱北強的長期對峙局面。 楊萬里八歲喪母。
父親楊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號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經》,常忍著饑寒購買書籍,積十年,得藏書數千卷。他曾指著藏書對楊萬里說:“是圣賢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銓《楊君文卿基志銘》)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舍。他14歲拜高守道為師,17歲拜王庭程為師,21歲拜劉安世、劉廷直為師。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臨安參 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27歲拜劉才邵為師。幾年后在贛州司戶任上,父親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詩意解析
首句“物性從來各一家”,開門見山地指出世間萬物各有其獨特的秉性與歸宿,暗示菊花亦有其與眾不同的選擇。接著,“誰貪寒瘦厭年華?”以反問的形式,提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即為何有人會因為菊花的寒瘦之姿而嫌棄它的年華呢?這里實際上是在為下文贊美菊花的高潔做鋪墊,通過對比反襯,引出菊花的獨特之處。
“菊花白擇風霜國”,是全詩的核心句,直接點明了菊花的選擇——它自愿生長在風霜交加的環境中,而非溫暖舒適的春光里。這里的“風霜國”不僅指自然環境,更象征著艱難困苦、考驗與挑戰。菊花的選擇,體現了它不畏艱難、勇于面對挑戰的精神,以及高潔、堅韌的品格。
末句“不是春光外菊花”,進一步強調了菊花的選擇并非是被春光所排斥,而是它主動選擇了風霜,以此彰顯其與眾不同的高潔與獨立。這既是對菊花品格的贊美,也是對那些具有菊花精神的人的頌揚。
藝術特色
象征手法:全詩以菊花為象征,通過描繪其在風霜中的堅韌與高潔,寄托了詩人對高尚品格的贊美與追求。
對比反襯:詩中通過“春光”與“風霜”的對比,以及人們對菊花態度的反差,突出了菊花的獨特與不凡。
語言凝練:全詩僅四句,卻言簡意賅,寓意深遠,展現了楊萬里高超的詩歌藝術。
情感真摯:詩人對菊花的贊美,不僅是對其外在美的欣賞,更是對其內在品格的敬仰,情感真摯而深沉。
總結
楊萬里的《詠菊》一詩,通過對菊花生長環境的描繪,展現了其高潔、堅韌的品格,寄托了詩人對高尚品格的贊美與追求。全詩語言凝練,寓意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兼具藝術價值與思想深度的詠物佳作。通過這首詩,我們不僅領略到了菊花的獨特魅力,更感受到了詩人對美好品質的向往與追求。
【詠菊的詩句楊萬里】相關文章:
楊萬里的詠竹10-28
楊萬里描寫菊的詩04-13
詠菊的唐詩集錦09-11
古詩《詠菊》白居易賞析06-08
描寫菊的詩句10-05
描寫菊的詩句05-26
詠秋的詩句07-05
詠荷的詩句09-18
詠月的詩句10-16
詠紅梅的詩句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