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浣溪沙》晏殊賞析15篇
《浣溪沙》晏殊賞析1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鑒賞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晏殊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晏殊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晏殊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晏殊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晏殊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晏殊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晏殊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賞析
該詞是宴會上即興之作。下片首兩句雖然仍是念遠傷春,但氣度較大,從放眼河山到風雨惜別,引出眼前人,并與上片別宴離歌前后呼應。
詞中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晏殊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晏殊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晏殊之深于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晏殊唯有強自寬解:“ 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 自遣情懷吧。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上片起調不做任何鋪墊,直言年華有限,稍縱即逝,以精煉的語言表達富有深度的哲理,讓人不覺為之一振。緊接著,晏殊將離別看成是平常事,可見人的一生離別之多,因而“易銷魂”,但晏殊轉而又寫“酒筵歌席莫辭頻”,表達人生短暫,莫為離別傷神,應當及時行樂的思想。
過片二語,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語本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晏殊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晏殊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下片抒情。起首兩句為空想之辭:到了登臨之時,放眼望去盡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遠方的友人;等到風雨吹落繁華之際,才發現春天易逝,不禁更生傷春愁情。這兩句詞意境開闊、遼遠,表現出晏殊對時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復得的感慨。結句中,晏殊以“不如”一詞轉折,再次表達了自己及時享樂的思想:與其徒勞地思念遠方的親友,因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誼。這也是晏殊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晏殊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
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賞析
這首《浣溪沙》描繪的是一幅濃艷有余的仕女午睡圖,寫夏日黃昏麗人晝夢方醒、晚妝初罷、酒臉微醺的情狀。全詞婉轉有致,猶如一幅別具韻味、濃墨重彩的油畫。
上片首句寫室內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著瑩潔的寒冰,碗邊凝聚的水珠若露華欲滴。古時富貴人家,嚴冬時把冰塊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氣。一“寒”字正反襯出室中的熱。接著,晏殊筆觸寫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輕薄的紗衣,芬芳潔白的肌體;晚來濃妝的嬌面,勝似豐艷的荷花,猶如一幅美人油畫,將仕女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第二、三句設喻。用意用語均似“花間”派。“粉融”,意謂脂粉與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狀,不點出“汗”字,正是晏殊高明之處。“香雪”借喻女子肌膚的芳潔,雖亦古詩詞中常用之語,但在本詞中卻有特殊的意義,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涼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襯托“妝面”之紅,寫夏日黃昏女子妝罷的情景,真如一幅優美的彩照。過片寫她那下垂的鬢發,已靠近眉間額上的月形妝飾;微紅的酒暈,又如紅霞飛上臉邊。
下片一、二兩句寫女子微醉的情態,艷而不俗,細而不纖。古時女子的面飾,有以黃粉涂額成圓形為月,因位置在兩眉之間,故詞稱“眉際月”。李商隱《蝶》詩之三“八字宮眉捧額黃”,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絕妙。不獨刻畫之工,且見晏殊欣賞之情。“月”與“霞”,語意雙關,既是隱喻女子的眉和臉,也是黃昏時的實景。可以想象這位美艷的姑娘,晚妝初過,穿著件單薄的紗衣,盈盈佇立,獨倚暮霞,悄迎新月。末句“一場春夢日西斜”,方始點明,原來上邊五句所寫的,都是晝眠夢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妝。“春夢”,謂剛才好夢的短暫。慵困無聊,閑愁閑恨,全詞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裝,“日西斜”三字,與上片“晚來”接應。
此詞純用白描的手法敘述,選取了閨房中的一個情景,將美人的舉止、姿容、睡態和醒時模樣刻畫得極為生動逼真,極具生活氣息,讓人可知可感。詞格濃艷,頗見“花間”遺風。
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宋代:晏殊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賞析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記載:“晏元獻公雖起田里,而文章富貴,出于天然。嘗覽李慶孫《富貴曲》云:‘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故公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唯說其氣象。若‘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楊柳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這段話頗能道出晏殊富貴詞的獨特風格。這首詞前五句描寫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跡,細節刻畫,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錦繡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澤與氣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環境寫得博大高華,充滿富貴氣象。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既不是傷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羈旅思鄉游子的離愁,更不是感時憫亂的深愁,而是富貴者嘆息時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難留的淡淡閑愁。
劈頭“小閣重簾有燕過”點出環境與時令。此句看似平淡,實乃傳神一筆,有破空而來之勢。這匆匆一過的穿簾燕子,莫非是遠方使者,給簾內入傳遞了春將歸去的消息。像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層層波瀾。一下子打破了小閣周圍寧靜的空氣,起著溝通重簾內外的作用。閣中人目隨燕影,看到“晚花紅片落庭莎”。原來時已暮春,庭院滿地落紅。“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謝,形容落花的時間,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節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跡,滿庭莎草已是一派濃綠。“紅片”與“庭莎”,綠肥紅瘦,相映成趣。“曲欄干影入涼波”,庭院中池邊的曲曲欄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涼波”的“涼”既是時已入暮,池水生涼的真實寫照,又是個中人此時此地心境凄涼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寫的是簾外景物,從視覺所及落筆。“重簾”、“過燕”、“晚花”、“庭莎”、“曲欄”、“涼波”諸意象所組成的畫面,其色澤或明或暗,或濃或淡,或動或靜,使整個庭院呈現出一片凄清冷落。雖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處境、心曲,已躍然紙上了。片兩句由簾外轉入簾內,從聽覺著墨,寫閣中人的感受。“一霎”、“幾回”乃互文。雖說是“好風”、“疏雨”,小閣里的人卻聽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見環境是何等的靜,人是多么孤獨。
上句“翠”、“生”二字,一為冷色,一為動態,這種化虛為實的描寫,把周圍的景物寫活了,給人以質感。好風入檻,翠幕生寒,孤身獨處,情何以堪。下句“圓荷”即荷葉。疏雨滴在嫩綠的荷葉上,聲音本是極細極微,但偏偏閣中人卻聽得清清楚楚。簾外之凄清冷落如彼,簾內之空虛寂靜如此,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況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語作結,總束全詞,興起感情波瀾,似神龍掉尾,極有跌宕之致。
結句抒發的亦是富貴閑愁。前人評晏殊詞圓融平靜,多富貴氣象。晏殊自云:“余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悅其氣象。”此詞可見一斑。
《浣溪沙》晏殊賞析2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閑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作品賞析
【注釋】
①一向:即一晌,一會兒。
②等閑:平常。
③憐取眼前人:元稹《會真記》崔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評解】
這是宴會上即興之作。下片首兩句雖然仍是念遠傷春,但氣度較大,從放眼河山到風雨惜別,引出眼前人,并與上片別宴離歌前后呼應。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為傷別之作。起句,嘆浮生有限;次句,傷離別可哀;第三句,說出借酒自遣,及時行樂之意。換頭,承別離說,嘹亮入云。意亦從李嶠“山川滿目淚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說明懷念之深。末句,用唐詩意,忽作轉語,亦極沉痛。
《浣溪沙》晏殊賞析3
古詩帶拼音版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古詩翻譯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古詩賞析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詞人晏殊所作。這是一首傷別之作,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反映出詞人的無奈與灑脫。全詞在章法結構上下關合:下片“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全詞一改詞人的閑雅之風,取景闊大,筆力雄厚,深沉而溫婉,別具一格。
《浣溪沙》晏殊賞析4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旌》
宋代:晏殊
楊柳陰中駐彩旌。芰荷香里勸金觥。小詞流入管弦聲。
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雨條煙葉系人情。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旌》譯文
在楊柳的綠蔭中彩旗飄飄,空氣中彌漫著陣陣荷花的香氣,主人殷勤地勸客人多飲幾杯,在悠揚的樂曲中一同欣賞歌女婉轉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寬慰離別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著踏上歸程。絲絲細雨,柳葉含煙,似乎都在牽系著離人的難合之情。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旌》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駐:車馬停止不前。彩旌(jīng):插于車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車輛。
芰(jì)荷:菱角花與荷花。勸金觥(gōng):勸酒。觥:酒杯。
醉吟:飲醉而后吟詩。寬別恨:使充滿別恨之心得以放寬。
雨條煙葉:象雨絲一樣的.枝條,象煙霧一樣的葉子。指楊柳的枝葉。系:聯綴、牽動。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旌》賞析
上片寫柳陰宴別。夏日楊柳飄拂的時節,綠陰深處,送別友人,暫時挽留行人車騎,在荷花香郁的水邊設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舉杯暢飲,筵席上吟詞配曲歌唱,酒宴間有管弦與小詞助興。“楊柳”,贈別之象征物,開頭便暗點題旨。“駐彩旌”,中途駐車設宴餞別。
下片寫深情話別。詞人對朋友的感情之真、之深,以及他們之間離情別恨,頗有動人心魄之處。“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與劉夢得《赴連州途經洛陽諸公置酒相送張員外賈以詩見贈率爾酬之》的“如今暫寄尊前笑,明日辭君步步愁”,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勸慰行者,多飲酒能夠紓解別恨,旅程中要放寬心情,不要朝暮惦記著歸程。結尾總束一句,煙雨?濛中的柳枝、柳葉,都牽系著離別的情思。煙雨楊柳無邊,離思也就漫無邊際,那密如雨絲的煙葉柔條已經牽系住了人們的離情別緒。
在寫法上,此詞將景、事、情融合在一起來抒寫,最后繳足“惜別”的題旨。楊柳為古詩詞中贈別、惜別的象征物,此詞即用之作為貫穿首尾的抒情線索。開篇即寫在楊柳陰中暫駐車馬,中間鋪敘楊柳陰中開設的餞別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于楊柳的“雨條煙葉”,使之成了離愁別恨的負載物。這樣寫,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含蘊無窮,耐人尋味。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旌》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秋,晏殊將離開商丘回京時。天圣五年(1027年),三十七歲的晏殊因其剛峻的性格被免去了樞密副使之職,以刑部侍郎貶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次年晏殊被召回京,拜御史中丞。在回京之日的離筵上,金觥頻勸,詞人即席作詞,令營妓奏樂歌唱。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旌》作者介紹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浣溪沙》晏殊賞析5
浣溪沙晏殊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名家點評
楊慎:“無可奈何”二語工麗,天然奇偶。 (《詞品》)
沈際飛: “無可奈何花落去”,律詩俊語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詞,著詩不得。(《草堂詩余正集》)
張宗橚:細玩“無可奈何”一聯,意致纏綿,語調諧婉,的是倚聲家語,若作七律,未免軟弱矣。 (《詞林紀事》)
作者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浣溪沙》晏殊賞析6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末句呼應“無可”句)
傷春惜時,嘆年華將逝。浣溪沙的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浣溪沙的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浣溪沙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句寫對花落去而終究無力挽回的嘆惋,下句借燕歸來抒寫因美好事物歸來而欣慰。哲理是,人事興衰,無往不反。
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浣溪沙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反襯歷史上英雄人物的英雄業績已被長江之水沖刷殆盡,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只剩下青山和夕陽。)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以漁樵之角色冷眼旁觀,語言精練平實,用一空字,表現幾多惋惜、幾多悲哀,但浣溪沙全詞有些消沉、虛空,有隱者之意。)
《浣溪沙》晏殊賞析7
【原文】
浣溪沙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體裁:詞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分上下兩闕,各三句,共計四十二言。
②去年天氣舊亭臺:天氣、亭臺和去年一樣。
③無可奈何花落去:意為春光無法挽留,一切該逝擊的都留不住。
④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
【譯文】
傍晚時分,聽著小曲獨自飲酒,悵然排遣著心中的愁緒。去年的時節,去年的天氣、去年的亭臺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卻要感時傷懷,心中無端浮生起歲月年華易逝難留的淡淡哀愁,面對西下的夕陽發出幾時才能回來的感嘆。
看著繁花落盡,看著屋檐下似曾相識的歸燕,傷春嘆老之情才下了眉頭,驟然又襲上心頭。一個人獨自徘徊在小園落花飄零的小路上,怎么也無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悵、孤獨與寂寞。
【賞析】
這首詞的妙處在于不作態,不用典,不做作,通過時間和景物對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見。尤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人稱道。
“一曲新詞酒一杯”,以聽歌、對酒開篇,格調閑雅,欲抑先揚,構思獨特,令品讀者以為是一首書寫詞人內心愉悅之情的詞作。接著品讀下去,情緒就不由自主地隨著詞人的筆端蒙上了些許淡淡的哀愁。雖然擺在眼前的還是那些與去年一樣的時節,一樣的天氣,一樣的亭臺,不足為哀,但是與詞人年事已老聯系起來;詞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難理解了。緊接著一句“夕陽西下幾時回”點破了其中蘊含的深意,時光易逝難回呀!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依然是對眼前環境事物的`描繪,春天要隨落花去了那是毫無辦法,好在還有“似曾相識”的燕子又飛回來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我安慰,然而詞人已隨著歲月流年帶走的東西無奈是追不回來了。“似曾相識燕歸來”看似聊以自我安慰,實則內心愁苦更加強烈。“小園香徑獨徘徊”,詞人面對落花歸燕,觸目傷懷,抑郁難解,孤獨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徑,在記憶中尋回逝去的年華而已。
通觀全詞,我們不難看出,作品始終貫穿著一種對時光年華易逝難留的愁苦與無奈,但是也從另一個角度在警醒后人,應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給自己留下日后的無奈和哀愁。
《浣溪沙》晏殊賞析8
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流傳最廣的篇章。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感嘆,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臺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嘆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舊地重游,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后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了。
《浣溪沙》晏殊賞析9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我填上一曲新詞,倒上一杯美酒,這時的天氣,與去年相同。當夕陽西下,何時才能回轉?令人無可奈何,看見花兒又殘落了;似曾相識,春燕又飛回。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只不過是似曾相識而已,想到這些令人感傷。我獨自在小徑里徘徊,感覺很傷感。
解題:《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有雜言、齊言二體。唐、五代人詞中,見于敦煌曲子詞者,均為雜言;見于《花間》、《尊前》兩集者,多為齊言,亦有雜言。至北宋,雜言稱為《攤破浣溪沙》(破七字為十字,成為七言、三言兩句);齊言仍稱《浣溪沙》(或稱《減字浣溪沙》)。這首詞描繪了怎樣的內容情境呢?春季(落花、歸燕)、黃昏(夕陽),園亭,飲酒聽歌。
上片:寫把酒聽歌的情境,淡淡寫來,卻蘊含著時間永恒而人生短暫的深長嘆惋。“一曲新詞酒一杯”“詞”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就在我們把酒聽歌時,時光已從我們身邊悄然逝去。如朱自清的《匆匆》所寫,在我們洗臉時,時間悄悄從我們的指縫間溜走。抒情主人公痛感生命于不知不覺間消失。“去年天氣舊亭臺”天氣依舊,亭臺如故,潛臺詞卻是:物是人非,人生幾何?(從“不變”的角度來寫)“夕陽西下幾時回?”從人們視而不見的“變”的角度承上作補筆。字面上,它寫的是“夕陽”萬古常新,去而復“回”;但在“幾時回”的設問中,已有今日之“夕陽”已非昨日之“夕陽”之意。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夕陽縱然美好,但畢竟要“西下”,就如人生,一去便永無回歸之日。詞人以有限的生命來體察無窮的宇宙,因而使此詞具有厚重的哲理意味。
下片:通過最有特征的具體事物和生活細節來深化上片的意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似曾相識是主觀感受,花落去、燕歸來時客觀規律,虛詞對仗。明卓人月《詞統》:“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劉熙載《藝概》稱此二句是“觸著”,即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引《復齋漫錄》:晏殊,大明寺見蜀人王琪壁上題詩,邀至府中,酒后游園,晏稱去年暮春到此,吟“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得對句。王琪見庭燕剪柳穿花,應聲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既傷落花,又喜燕歸,在變化之中又含有某種不變的'意味,給人心靈上以某種安慰。“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死亡。歷史便在這種新舊交替之中默默向前延伸。面對這一現實,作者止不住要在鋪滿落花的小徑上徘徊沉思了。“小園香徑獨徘徊”詞人沒有對上片的問題作出正面回答,而是通過“落花”和“歸燕”的意象構筑了一個宏闊的藝術空間,表現宇宙時空的無窮無盡,從而讓讀者跟隨作者一起去徘徊思考。余韻悠長。
藝術特色:
淡淡的感傷:就感情基調而言,仿佛溫潤的珠玉,感傷中有慰藉,而非深哀巨痛、激情烈響。
富貴氣象:純以白描手法寫平常意象,如“酒”、“亭臺”、“夕陽”、“落花”、“歸燕”等,重神髓、重氣象,成為“文章富貴,出于天然”又一力證。
“情中有思”的意境:在傷春的表層意象中,卻蘊涵著強烈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閃爍著一種詩意的生命之光,充分體現了《珠玉詞》“風流蘊藉”、“情中有思”的特色。
虛詞對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虛詞對仗。屬對工巧,卻又天然渾成,似將眼前景信手拈來,輕快流麗,楊慎《詞品》說它是“天然奇偶”。
《浣溪沙》晏殊賞析10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譯文
人的生命將在有限的時間中結束,平常的離別也會讓人覺得悲痛欲絕。不要因為常常離別而推遲酒宴,應當在有限的人生,對酒當歌,開懷暢飲。
到了登臨之時,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思念遠方的親友;等到風雨吹落繁花之際,才發現春天易逝,不禁更生傷春愁情。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憐愛眼前的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注釋
一向:一晌,片刻,一會兒。
年光:時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等閑:平常,隨便,無端。
銷魂:極度悲傷,極度快樂。
莫辭頻:頻,頻繁。不要因為次數多而推辭。
憐:珍惜,憐愛。取:語助詞。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賞析
這是《珠玉詞》中的別調。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抒寫傷春懷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人生是短暫的`,離別是尋常的也是最使人傷心的。
首句劈空而來,語甚警煉。“一向”,即一晌,一會兒。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詞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延續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集》中常有的慨嘆,而在本詞中強烈的直接呼喊出來,更有撼人心魄的效果。次句加厚一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可是,詞中所寫的,不是去國千里的生離,更不是瀝泣抆血的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于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止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這怎不令人“易銷魂”呢?
“酒筵歌席莫辭頻。”上片末句是說,酒宴歌舞就不要推辭了吧。對此,詞人唯有強自寬解,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自遣情懷吧。“頻”,謂宴會的頻繁。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晏殊“唯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每有佳客必留,留亦必以歌樂相佐”。“酒筵歌席”,即指這些日常的宴飲。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換頭兩語是說,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江山,徒然的懷念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換頭兩語,忽作變征之聲。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不如憐取眼前人。”結句是說,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本詞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下片抒情。起首兩句為空想之辭:到了登臨之時,放眼望去盡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遠方的友人;等到風雨吹落繁華之際,才發現春天易逝,不禁更生傷春愁情。這兩句詞意境開闊、遼遠,表現出詞人對時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復得的感慨。結句中,詞人以“不如”一詞轉折,再次表達了自己及時享樂的思想:與其徒勞地思念遠方的親友,因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誼。這也是詞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
本詞是《珠玉詞》的代表作。詞中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的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予著對人生的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的抓住眼前的一切。這里所表現的思想,頗類似近代風靡了法國以致歐美的存在主義。本來詞意是頗為頹靡的,但詞人卻把這種感情表現得很曠達、爽朗,可見其胸襟與識度。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作者介紹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浣溪沙》晏殊賞析11
【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翻譯】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宋仁宗時官至同平章事兼樞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謚元獻。他一生富貴優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臺、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有《珠玉詞》。
【賞析】
古代高級士大夫的優雅的生活情趣跟現代人的生活相隔很遠,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難的。不過,在古詩詞中我們對此尚能有所感受,雖然不必視之為效仿的對象,卻可以從中體味到一種特殊的人生經驗。晏殊的《浣溪沙》詞便是一個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別順達。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歲中進士,在仕途上不斷升遷,歷任要職,53歲時官居宰相(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晏殊不是一個進取心很強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較為平穩,于是他就成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雖然在政治上沒有什么突出的建樹,但在選賢任能方面很受人稱道,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賞識。同時晏殊又是一位淵博的學者和富于才華的詞人,他的府第一度成為高雅之士匯聚的文藝沙龍。對古代讀書人來說,這樣的人生經歷應該說是可以感到滿足了吧。
由于這種特殊的經歷和溫文爾雅的個性,晏殊的詩詞形成一種明顯的風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蘊涵著富麗之氣,溫潤圓融,雍容華貴。據記載,晏殊曾經譏刺有些人喜歡堆砌金玉錦繡字面以夸耀富貴,說那其實是“乞兒相”。他覺得自己所寫的像“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之類,才真正是富貴氣象(吳處厚《青箱雜記》)。這里面的道理是可以體會的。
《浣溪沙》詞描寫的就是那種高級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形。“一曲新詞酒一杯”,是說在家中宴飲,聽歌女演唱。宋代高級士大夫家中多蓄養歌伎以供娛樂,晏殊也不例外。與常人不同之處,是他喜歡讓歌女唱他自己寫作的歌詞,自我欣賞。“去年天氣舊亭臺”,說這個春暮時分,天氣與去年相似,園中樓臺亭閣,也是往年景象。生活是如此安閑平靜,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化。――然而,真的一切都沒有變化嗎?“夕陽西下幾時回?”又是一日將盡,太陽在黃昏中落下,盡管明天它還會從東方升起,但那不再是今天的太陽。時光不斷流逝,生命也隨著不斷流逝。
你如果明白“夕陽西下幾時回”是一個什么樣的提問,也許會突然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晏殊要說的正是這樣一個古老的話題,只是曹操的詩句短促有力,所表達的情緒慷慨激昂,而晏殊的詞卻寫得委婉而平靜,他不愿意顯示出激動和不安的心情。在這里“去年天氣舊亭臺”一句意味深長,它并不像有些人解釋的那樣是對往昔的緬懷,而是借不變的景象寫出世界永不停息的變化,以永恒的尺度量出人生的有限。你想,一切猶如往日,可是往日到哪里去了?
轉入下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晏殊深感自得而千古傳誦的名句。其美妙之處可以從好幾個層次來解析:從對偶技巧來說,兩個單句本身都是淺顯而接近口語的,并無特別雕琢之處,而形成對仗卻工整而精巧;從所表現的內涵來說,它既寫出了眼前的實景,又蘊含了耐人尋味的哲理。花總是要落去,時光的流逝無從阻止,生命必然走向衰殘,這是無可奈何的;但盡管美景不再,“繁華有憔悴”,也并不意味著這之后只剩下虛空和荒蕪,燕子依舊翩翩歸來,呢喃作語,給人以另一番欣慰。理性的作用使詞人不致一味沉溺在人世無常的空幻感中,而是同時也看到萬物常新,為之欣然有喜。這種兼天然與工麗、寫實與暗喻于一體的對句,最能顯示漢語的魅力,十分難能可貴。
終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是一個沒有結束的動作,它把詞人愛惜歲華、流連光景的情愫以緩慢的節奏延展開來,形成悠長的余韻。
在這首詞中,沒有描述任何特殊的事件,也沒有抒發任何令人激動的情感,它表現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閑愁”。這種“閑愁”和強烈的哀愁不同,它不是由實在的原因所引發,無關生理的痛苦,也不牽連重大的現實利害關系,而只是一種無端而來的`惆悵的傷感,帶著輕柔而縹緲的氣質。但它往往升起于心靈的深處,和生命的根本缺憾相關聯,所以它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古典詩詞中的“閑愁”常常是很優美的,因為它在述說生命的缺憾時,更多地關注著世界的美好,令人對他們在世間所得到的有限時光有更多的憐惜。
當然,“閑愁”也是優越的生活境遇和敏感的心靈的產物。性情粗莽的人只有大喜大悲,不能從美麗的事物中品味人生的憂郁,而憂念饑寒的人首先要解脫現實的愁苦,哪里“閑”得起來?
【晏殊的其他作品】
玉描喜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了亍縷。
天壓地角有時窮,只有相思無盡處。
清平樂
紅蔓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藏。
踏莎行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采桑子
紅英一樹春來早,獨占菁時。
我有心期。把酒攀條惜絳蕤。
無端一夜狂風雨,暗落繁枝。
蝶怨鶯悲。滿眼春愁說向誰。
浣溪沙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氈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永遠山長處處同。
《浣溪沙》晏殊賞析12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注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⑷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⑸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⑹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鑒賞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詞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不過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不管是花的凋落,春的消逝,還是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雖然花落、燕歸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詞中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這首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在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同時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晏殊賞析13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
[譯文]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
[出自] 晏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注釋:
一向;一晌,片刻之間。
有限身:短暫未久的人生。
等閑:平平常常。
銷魂:魂魄飛散,形容人極度的悲痛或歡樂。
憐取:憐愛。取:語助詞
眼前人:指眼前輕歌曼舞的女子。憐取眼前人:元稹《會真記》載崔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翻譯: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譯文】
年華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暫,一次平常的離別也會引起極度的悲傷和愁苦,還是及時行樂歡歌筵飲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頻而推辭。 登高望遠,放眼遼闊的河山,便懷思遠別的親友;看到風雨摧落繁花,更是傷感春光易逝。空念遠親和落花傷春都是徒勞無益,還不如去憐愛眼前這輕歌曼舞的美人吧。
【譯文二】
易逝的時光有限的人生,平常的離別也讓人斷腸傷心。飲宴歌舞莫要嫌它頻繁。
放眼山河徒然懷念遠方親友,看見風雨中落花紛紛更讓人傷春。不如趕緊憐愛眼前的親人。
賞析:
這是晏殊的一首離愁別緒的的詞作。本詞筆力厚重,格調遒勁。雖是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但詞意并不凄厲哀傷,因而使得頗為頹靡的主題也顯得豁達、明快。
詞的上片直抒胸臆,慨嘆人生苦短,光陰易逝。“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句, 橫空劈世,撲面而來。“一向”即一晌,一會兒之意,時光是多么的短暫啊,人的生命將要在有限的時光中結束,確實令人哀惋、嘆惜,但是這是人人都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一直延續,生生不息呢?在晏殊的詞作中,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是他常有的慨嘆,而在本詞中,他能直接地大聲呼喊出來,因而使作品達到了撼人心魄的效果。
“等閑離別易銷魂”,緊承上句而來,句意更進一折,愁意又添一層。詞中所寫的離別,既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但“等閑”二字,決不等閑。“銷魂”即“痛心疾首”之意,與“等閑”配搭,相得益彰。在短暫的人生之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并且每一次離別,都會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又怎能不叫人痛惜?詞人只能自寬自我安慰:“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徒勞無益的,還不如趁這有限的人生,對酒當歌,盡情開懷暢飲。詞的上片雖詞句短小,但各主其意,又層層相因,環環相扣。
下片緊承上片之意,結構上也與上片一脈相承。“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是詞人的`設想之辭,因思念遠方之人,于是詞人想象若是登高遠眺,極目遠望,終會因相隔千山萬水,也只是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更何況眼前又遇風雨摧殘繁花的凄涼景象,自然心中不免生出無限傷悲。既如此,“不如憐取眼前人” ,這就是詞人解決生命短暫、時光永恒矛盾的最好方法,與“酒筵歌席莫辭頻”相應,表達了一種人生無奈、自尋解脫的主張。
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因為空目念遠已是無益,與其追憶那已遠去的,不可挽回的舊日戀歌,不如好好珍惜、把握眼前的一切,接受身邊擁有的幸福。縱觀下片,詞人于無可奈何中,以一種曠達明快的襟懷來面對眼前的現實,使上下兩片融合無間,詞意境界更加高遠。
《浣溪沙》晏殊賞析14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譯文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于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鑒賞
該詞是宴會上即興之作。下片首兩句雖然仍是念遠傷春,但氣度較大,從放眼河山到風雨惜別,引出眼前人,并與上片別宴離歌前后呼應。
詞中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于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解:“ 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 自遣情懷吧。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上片起調不做任何鋪墊,直言年華有限,稍縱即逝,以精煉的語言表達富有深度的哲理,讓人不覺為之一振。緊接著,詞人將離別看成是平常事,可見人的一生離別之多,因而“易銷魂”,但詞人轉而又寫“酒筵歌席莫辭頻”,表達人生短暫,莫為離別傷神,應當及時行樂的思想。
過片二語,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語本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下片抒情。起首兩句為空想之辭:到了登臨之時,放眼望去盡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遠方的友人;等到風雨吹落繁華之際,才發現春天易逝,不禁更生傷春愁情。這兩句詞意境開闊、遼遠,表現出詞人對時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復得的感慨。結句中,詞人以“不如”一詞轉折,再次表達了自己及時享樂的思想:與其徒勞地思念遠方的親友,因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誼。這也是詞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
《浣溪沙》晏殊賞析15
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注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⑷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⑸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⑹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賞析】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上闋: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闋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
全詞語言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1.2“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作者回憶舊時與同僚一邊飲美酒、一邊填新詞供伶人演唱的游樂生活。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觸發他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在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
3.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 ? ”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與往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4.5.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蘊: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即使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處安巢的舊相識嗎 ? 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的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回過頭來再看一下這首詞,作者在回憶舊時的美好生活,可是,夕陽西下,光陰似箭,那昔日的情景何時能再現 ? 落花墜地,更引發詞人年華流逝的無可奈何之感;似曾相識的燕子去年飛走今年尚且還會歸來,而過去的歲月卻一去不返了。
想到這里,詞人不禁獨自在園中充滿花香的小路上徘徊。思想與動作構成雙重疊合,在徘徊沉思中遙應上片的回憶,造成循環往復的態勢,使讀者更加感到時間的寶貴,與詩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浣溪沙》晏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晏殊賞析06-03
晏殊《浣溪沙》賞析01-01
《浣溪沙》晏殊賞析07-15
晏殊的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2-01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賞析06-03
《浣溪沙》晏殊賞析佳作04-16
晏殊《浣溪沙》翻譯及賞析10-28
[優]《浣溪沙》晏殊賞析08-01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8-04
浣溪沙晏殊譯文賞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