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的養生思想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周易》養生思想
《周易》的《頤》卦探討了飲食養生的問題,具體是怎樣的?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在《類經圖翼·醫易義》中說:“賓嘗聞之孫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為太醫。’……雖陰陽備于《內經》,而變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豈非醫易相通,理無二致?可以醫而不知《易》乎?”《周易》以陰陽、八卦、六十四卦表達宇宙自然變化的本質和規律,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故應效法宇宙自然規律而生活,這為中醫養生提供了思想基礎。《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提出“生”為“大德”,認為天道的表現即是生生不息,表明其在本體上是極其重視生命的。六十四卦卦象及卦爻辭也是要告誡人們如何趨吉避兇,獲得生命的延續和美好,因此《醫門棒喝》說:“是以《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醫學之指南。”《周易》的養生思想是很豐富的,致廣大而盡精微:“既有重視生命本體的宏觀涵攝,又有在倫理意義上對生命大化流行的總體把持;既有對生命調節的理論架構,又有技術層面的養生實踐。”本文主要談談《周易》的飲食養生、補益養生、時間養生和預防養生思想。
一、“節飲食”與飲食養生
《周易》的《頤》卦探討了飲食養生的問題。《序卦傳》說:“頤者,養也。” “頤”即是頤養、養生之意。《頤》卦提出飲食養生的總原則是養正則吉。《頤》卦卦辭說:“貞吉。”《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提出飲食養生一定要養正。但是什么才是“正”呢?《說文·正部》:“正,是也。從止,一以止。”認為要止于一,才算是“正”。我們再看看“一”是什么意思。《說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認為“一”是道的化生和表達,是宇宙最高本體的表現。如此說來,“止于一”即是說停止在“道”那里,或者說與“道”保持一致。《說文》還說:“正,是也。”我們再來看看“是”是什么意思。《說文·是部》:“是,直也。從日,正。”“是”的本意是“直”的意思,又引申為正確的。這樣我們就明白了“正”的涵義,即“正”是正確的,是符合于“道”的狀態。也就是說凡是符合于“道”的,都可以稱為“正”。《周易》提出的“養正則吉”,就是說凡是符合正道的思想和行為,用于養生都是吉祥的。
飲食養生必須遵守正道,那么這個正道又是什么呢?飲食的正道當然可以有很多種,但《頤》卦認為最重要的正道是“節飲食”。《頤·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節飲食”就是要節制飲食。關于節制,《周易》中還專門有個《節》卦。《雜卦》說:“節,止也。”《節》卦卦象是坎上兌下。《節》之象是這樣的:“澤之容有限,澤上置水,滿則不容,為有節之象,故為節。”②意思是湖澤能夠承裝水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往里面注水的時候要適可而止,否則將溢滿而出。其卦辭說:“亨。苦節不可貞。”程頤解釋說:“事既有節,則能致亨通,故節有亨義。節貴適中,過則苦矣。節至于苦,豈能常也?不可固守以為常,不可貞也。”就是說,人們做事情,若能保持節制,則可以順利亨通。但又不能過于節制,過于節制也不合于正道。古人云:“過猶不及。”事情做過頭和做得不夠都不能稱為“節”。“節”是一種中庸的狀態,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節飲食”是說人們的飲食既不能過量,也不能過少。過度飲食,脾胃乃傷,臟器為消化過量的飲食要不停地工作,消耗大量的血氣,有損身體。現代醫學指出過度飲食會引發早衰,還會引起肥胖、糖尿病、心臟病、腸胃病等,可見過量飲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般來說,吃到七八分飽的時候,就應該停止飲食。
另外,“節飲食”對于早中晚三餐還有著不同的規定。我們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對三餐量的這種規定是很有道理的。《周易》講陰陽和諧,又講扶陽抑陰,早上七點到九點陽氣已經漸盛,且是胃經當令,食物屬陰,此時攝取飲食一方面可以補充能量,補足血氣,亦是用食物之陰氣去平和身體內上升的陽氣,保持陰陽和諧。但此時陽氣尚不盛壯,故飲食不需多,吃的精致營養即可。到了中午,人的陽氣盛壯,故可以吃得多些,品類亦可以豐富一些,以平衡陰陽。而到了晚上,人的陽氣漸弱,陰氣上升,而飲食又屬于陰,若吃得過多,其結果是助長了體內的陰氣,導致陰陽失衡。另外,晚上體內陽氣不足,無法很好地化解這么多的食物,會導致腸胃過度疲勞,長此以往會使腸胃功能減弱,導致人體氣血不足,疾病叢生。更有,晚餐飲食過度,晚上人就容易興奮,胃不和則臥不安,難以入睡,更進一步耗殺陽氣。故晚上一定要少吃,晚餐最好吃得清淡一些,可以吃些易于消化的粥類、素菜等。
總之,《頤》卦飲食養生最核心的原則是節制飲食。人們應該加強修養,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到適量飲食,這樣身體健康才有保障。
二、“同氣相求”與同類相補養生
《易傳》在解釋“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時,有這樣一段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指出“同聲”、“同氣”相互感應的道理,即同類的事物會互相吸引,能夠引起共鳴。這運用到養生實踐中,即是同類的事物可以互相補益,民間說的“吃啥補啥”,就是這個道理。
同類相補的思想在日常養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欒加芹寫的《不生病的智慧·易經養生說明書》就集中介紹了同類相補的養生法。書中提出每個人都有相應的先天體質,按照八卦可以分為乾人、坤人、震人、巽人、坎人、離人、艮人、兌人。每種人可以按照各自的卦象找到相應的補益食物、藥品等。作者說:“天地之間,具有相同特性的事物是息息相通的,他們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感應,并且在危難的時候為對方伸出援手。”④又說:“只要知道了我們自身五臟六腑所對應的卦象,知道了自己的體質屬于哪一類,牢牢記住《易經》中‘同氣相求’這一不變真理,那么我們每個人就可以有意識地選用自然界中那些同卦象的食物、保健藥物、運動方式和經絡穴位,從而為自己量身定制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案,同時體會到養生防老的大喜悅。”⑤作者可謂深諳易理,《周易》八卦即是取象比類的結果,把同一屬性的事物歸為一類,取成相應的“象”。比如《乾》為健,但凡屬性為健一類的事物,都可以稱為《乾》。《說卦》云:“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這些事物盡管外形不同,但都有健之性,故從性質上取象,這些事物都歸于《乾》。《周易》提出同氣相求的道理,即啟示我們可以取同一類的卦象事物(如飲食、運動等)來補益我們的身體。結合欒加芹的論述,我們可以提煉出同類相補養生的幾個原則。
【《周易》養生思想】相關文章:
《周易》的養生思想07-23
《周易》的思想07-21
《周易》管理思想06-09
《周易》中設計思想06-09
《周易》中的設計思想09-03
《周易》中蘊含的藝術思想06-21
《周易》辯證的易卦思想09-23
《周易》思想與大學生教育09-19
《周易》的科學哲學思想觀論文06-24
淺析《周易》天人合一的思想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