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詩故事
《游子吟》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游子吟古詩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游子吟故事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夜空,人們都悄然入睡了,而只有一盞燈亮著,與星星一齊眨著眼睛……
那是一位蒼老的母親在為她那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服。兒子勤奮好學,在孜孜不倦地讀書,他的身旁放著母親剛做好的小米粥。明亮的燈光下,那位年邁的老母親縫得是多么仔細和認真啊!雖然視線是那樣模糊,可她還是用那粗糙的雙手,拿起針線,一遍又一遍地穿針引線,把兒子的線,把兒子的衣服縫了又縫,直到把衣服縫得結實暖和才放心,不然兒子早回不了家,在外面受凍她怎么放心的下呢?不一會兒她就用完了線,可還沒縫完,怎么辦呢?她下了床,拿出了準備縫自己衣服的線,穿到針上,又繼續補她兒子的衣服,雖然自己的衣服已是千瘡百孔,可她還是那樣的“無動于衷”,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啊!
兒子讀完書了,讓媽媽也早點休息。她和兒子一起睡了,那盞燈也熄滅了,天空中的星星也少了許多…… 然而,那盞燈又亮起來了,可它比原來暗了許多,原來是母親怕傷兒子的心,和兒子躺了一會兒罷了。燈暗一點兒,才能多省一些燈油啊!兒子也沒有睡著,他看了看母親在燈光下的身影,不經流出了眼淚……
漸漸地,東方泛起了微紅,母親心滿意足地捧著那件厚厚的衣服放進了兒子的行李中。
母親的眼睛因熬夜布滿了血絲。兒子抹了抹眼淚,笑瞇瞇地向母親問好,和媽媽一起收拾行李。享受著親人團聚的美好時光…… 時光飛逝,太陽也染紅了半邊天,兒子要遠行了,母親把行李親手掛到了兒子的肩上,一遍又一遍地囑咐他要早去早回。兒子也舍不得自己的老母親,他望著母親,不住地點頭,好讓她放下心來。倆人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不住地往下流。此時,對母親要說的千言萬語也凝結成一篇在胸中蕩漾已久的駭世杰作: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注釋】
1、吟:吟誦。
2、游子:出門遠游的人。本詩中指孟郊
3、臨:將要。
4、意恐:擔心。
5、歸:回來,回家。
6、言:說
7、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國傳統的母親花,相對于西方的康乃馨。
8、寸草心:以萱草(花)來表達子女的孝心。
9、三春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我們。
【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時她忙著縫兒子遠征的衣服,又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作品鑒賞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最普通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出了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這里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時此刻,母親的千針萬線,針針線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不能報答母愛于萬一。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情感。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游子吟古詩故事】相關文章:
游子吟古詩故事02-07
古詩游子吟編故事02-06
游子吟古詩故事11篇02-08
游子吟古詩故事(11篇)02-08
游子吟古詩故事(匯編11篇)02-09
古詩游子吟編故事(精選7篇)08-16
游子吟古詩故事合集11篇02-09
游子吟古詩04-09
古詩《游子吟》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