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離思
著名詩人元稹寫的悼亡絕句,這首詩表明詩人是想盡量去平復自己的心情。為了給自己一個不這么執著的理由。也為了緬懷自己的妻子。全詩如下: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鑒賞】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是從《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并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云峰,下臨長江,云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于天,下入于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云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為水”、“不是云”,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于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里為什么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于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托。“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以為,悼亡而曰“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了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后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元稹簡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創作背景】
詩人元稹為鮮卑族拓跋部族后裔,出身特別,八歲喪父,十五歲即中進士,二十五歲與白居易一同參加殿試,取得狀元,并同期結為終生詩友。從此以后一生為官,曾因觸犯宦官權貴被貶,晚年擔任刺史、尚書左丞及節度使。詩人最具特色的創作為艷詩和悼亡詩,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致生動。
該詩的女主人公叫做韋叢,即元稹的妻子,《離思 》五首是詩人寫來悼念和追憶亡妻的詩詞。韋叢死與二十七歲,元稹為其寫的墓志銘中寫道,其上七世祖父封龍門公,其父親為太子少保。韋叢為幼女,為父親疼愛有加。 當初選婿時,元稹任秘書省校書郎,之后因其才能和敢于直言出任左拾遺,而后因為直言觸犯權貴丟官,后來又重新出任御史,有資料上說,韋叢是在詩人被貶的頭一年去世的。
【元稹離思】相關文章:
《離思》元稹08-04
元稹的離思06-08
《離思》元稹古詩05-05
離思元稹注釋09-10
離思元稹拼音08-30
離思元稹的翻譯09-14
元稹離思拼音09-26
元稹詩離思07-14
元稹《離思》賞析04-29
元稹《離思》賞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