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簡介
元稹的一生是傳奇的,他的詩歌俱佳,給世人留下了不少的千古佳句,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著名唐代詩人元稹吧!
【詩人簡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
元稹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風格】
他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杜而能變杜,并于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于情趣。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啟發了白居易創作新樂府,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其詩缺點是主題不夠集中,形象不夠鮮明。和劉猛、李余《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則能借古題而創新詞新義,主題深刻,描寫集中,表現有力。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艷詩和悼亡詩。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致生動,不同一般艷詩的泛描。悼亡詩為紀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
在詩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韻相酬”的創始者。《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均依次重用白詩原韻,韻同而意殊。這種“次韻相酬”的做法,在當時影響很大,也很容易產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創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為人效仿。其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敘述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文筆優美,刻畫細致,為唐人傳奇中之名篇。后世戲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創作出許多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等。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其本集《元氏長慶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譜》。
【元稹的家世及成長】
元稹(公元779~831年),唐代文學家,字微之,別名威明,行九,世稱元九。元稹的先祖是鮮卑族拓跋部,北魏孝文帝時改漢姓為元的,以河南洛陽為郡望,故元稹自稱或被稱為河南人或洛陽人。白居易在為元稹寫的《唐故武昌軍節度處置等使正議大夫檢校戶部尚書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贈尚書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銘》中更點出“公即仆射府軍第四子,后魏昭成皇帝十四代孫也”,即言元稹乃是北魏皇帝之直系子孫。元稹的六世祖元巖曾做過隋朝的`兵部尚書,居于長安。
到元稹父親那一代時,家道中落。元稹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其兄元沂和元秬并不關心元稹(元稹之母鄭氏是繼室,兩個兄長與他是同父異母)。元稹生于亂世,家境貧寒,但父輩藏書頗多。后來,元稹隨母親投靠舅族遷居鳳翔,在那里度過了童年時代。元稹的母親鄭氏是睦州刺史鄭濟的次女(據《鄭氏墓志銘》),賢惠知文,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稱贊“今夫人女美如此,婦德又如此,母儀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謂冠古今矣”。
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謝上表》中說:“臣八歲喪父,家貧無業,母兄乞丐以供資養,衣不布體,食不充腸。幼學之年,不蒙師訓,因感鄰里兒稚,有父兄為開學校,涕咽發憤,愿知詩書。慈母哀臣,親為教授。”元稹的母親不僅持家有道,還親授詩書,擔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元稹在母親教誨下刻苦讀書,逐漸長大。元稹還曾師從姐夫陸翰和表兄胡靈之,并常向齊倉曹家借書研讀。他剛滿十四歲就懷著入仕為官、建功立業的壯志赴長安科考應試了。
貞元九年(公元793年) 年僅十四歲的元稹應明經科考試及第。次年,得陳子昂《感遇》詩及杜甫詩數百首讀之,開始學作詩。貞元15年(公元799年), 元稹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濟市)任卑職。據唐代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于貞元16年(公元800年)再赴長安應試。
【元稹簡介】相關文章:
元稹生平簡介10-30
元稹個人簡介11-09
唐代詩人元稹簡介11-06
元稹的生平簡介09-10
詩人元稹的生平簡介11-02
唐代大詩人元稹的簡介11-05
關于對古代詩人元稹的簡介11-06
唐朝著名詩人元稹簡介11-05
唐代三俊李紳、李德裕、元稹平生簡介11-06
元稹詩詞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