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優秀14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圓明園的毀滅》是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情懷”,訓練重點是“結合資料,體會課外表達的思想感情”。
備課時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和參考書,參考了大量的時代背景資料,并結合課后練習,確定了教學設計。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幾點比較滿意:
一是在感情朗讀上。第三自然段講的是圓明園中風格各異的建筑,比較有美感,我就把課外變成了一首詩,配上舒緩的音樂,讓學生讀出自豪和贊美;學習完第五自然段,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后,我又出示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相關內容,但原來的“有……還有……”變成了“沒有了……也沒有了……”,配上傷感的音樂,起到了很好的對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深感痛惜和悲憤。
二是在重點問題“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的體會上。我把這個問題貫穿始終,從開始的點題,提出“不可估量”,到中間的“建筑的輝煌”和“文物的寶貴”,藝術價值“不可估量”,還有毀滅的過程“掠奪”的不可估量和“毀壞”的不可估量,反復讓學生體會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為感情的激發做好了準備,最后的“寫心里話”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我的失誤,把本該安排在寫話前的動情朗讀遺忘了,導致感情激發不夠,準備的傷感的音樂也沒有用上,學生寫話就顯得不那么觸動心靈了。
最關鍵的部分進行得卻最失敗,教學目標沒有很好地實現,實在是一大敗筆。反思一下,還是自己的素養不夠,課堂上顧首不顧尾,心理素質也不過關,最重要的還是課備得不夠熟練,自己投入不夠。另外,自己的評價語言和總結語還是有些蒼白,課堂應變能力有待加強。一次歷練一次成長,雖然不足,但個人收獲還是蠻大的。繼續加油,一直在路上!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2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優秀的傳統課文,文章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感想:
一、成功之處:
1、借助多媒體課件,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文教學的難點。而當年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多媒體課件,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先讓孩子們與學習伙伴合作朗讀并交流預習時做好的批注;然后引導孩子們找出八個“有”,感受風景名勝之多;最后依據制作精美的課件,配上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充分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場,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就是一個悲劇。
2、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在引導孩子探究圓明園輝煌的過去之后,再過渡到圓明園“毀滅”部分:先讓孩子們觀看《火燒圓明園》視頻資料,直觀感受激發了孩子們的恨。然后讓學生說出感受,讀出自己的痛恨,此后通過補充材料,讓學生更加認識到了清朝政府的腐敗。這樣,讓學生意識到了振興中華民族責任感,為課后的讀后感寫作積蓄了力量。
二、不足之處:
1、教師預設的痕跡過于明顯,剝奪了學生個性思維的權利。如品讀“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一段話,我讓學生思考從哪些詞體會到什么,而我的課件中已經把“掠走”、“破壞”、“毀掉”這幾個詞變了顏色,學生不用思考就能找到。教訓: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擔心孩子想不出來,不要擔心浪費時間。讓孩子體會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快樂。
2、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課堂評價要機智,要富有激情,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盡量不重復學生的答語。
總之,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進一步提高自己。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3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最后一個自然段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但是,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而,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會質疑,讓學生主動了解具體的學習目標。
我從題目入手,解題質疑:看了題目,你們想了解些什么?抓住學生提出的牽涉到文章內容的問題,如,圓明園是怎樣的一座園林?它是怎樣被毀滅的?是誰把圓明園毀滅的?使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增強學習效果。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所以本次教學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組成歷史學家,建筑學家,藝術學家,政治學家等小組,通過自身主體精神的發揮,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創設出“自主—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
三、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課前,我讓學生收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并通過分析、整理大量的資料,提取自己的觀點,提高了學生整合資料的能力。同時,教師緊扣語言文字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使學生更易于理解課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4
今日上午講公開課《圓明園的毀滅》,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經過朗讀、學習,想象以往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了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教學重點是介紹“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這部分的講讀資料時,我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讓學生依序朗讀課文資料,提出問題,在讀中思考、想象。
因為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我了解到的圓明園,并思考課后練習題。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經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后展開想象,了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后,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認為,僅有充分了解圓明園以往是一座怎樣宏偉與豐富的建筑,對孩子才會有震撼力與感染力。所以該課時主觀的朗讀與課件直觀的音像圖片資料雙管齊下的教學手段十分重要,相得益彰。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杰出藝術品發出聲聲由衷的贊嘆時,再順勢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課前搜集準備的資料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學習有關圓明園被毀滅前的前期準備工作,經過讀與看,充分的醞釀后使學生完全地領悟了為什么教師說,圓明園這三個字是國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紹說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
學習完第5自然段后,學生紛紛表示對英法聯軍的憤怒恨,與對當時國力軟弱乏力的痛心。之后,我設計再次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觀看此刻的圓明園是什么樣貌。告訴學生們回首歷史,讓人扼腕嘆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干什么呢對于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昨日,今日,與明天,還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導學生記住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僅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復上演。最終,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著胸前的紅領巾,對著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節教學課,針對我班學生朗讀平讀,唱讀的不良習慣。我注重要求學生朗讀時注意找出重音、停頓、快慢與情感的變化。并親自示范朗讀,使學生較快地了解到朗讀中如何將情感的滲透與讀的技巧相糅合,逐步養成良好的朗讀意識。并在教學中,注意教師引導語言的風趣與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有興趣,聽得入耳,構成師生良好的互動關系。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5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寫作時,首尾呼應,題目是“毀滅”,但主要寫它的輝煌,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在教學課文前,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毀、瑰寶、灰燼、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亭臺樓閣等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資料,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搜索、整理資料的方法。圍繞目標我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二、贊嘆之情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贊嘆。圓明園建筑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贊嘆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的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特意播放了《圓明園》的紀錄片,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之情、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在課上談了自我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6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通過朗讀、學習,想象曾經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了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教學本課之前,我首先依據教師用書,通過研讀教材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鎖定在“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采用的是抓住關鍵句,以問題為引導理解課文內容。這三個自然段的關鍵句分別是:“它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把這三個自然段讀正確、流利,然后邊讀邊想:
①為什么說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②為什么說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僅僅借助文字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通過多媒體把課前搜集到的圓明園的資料和照片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看完了這些珍貴的影印資料之后豁然開朗,馬上答出了上面兩個問題的答案。
二、借助資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僅僅通過文字學生是無法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的。如果無法想象當年的輝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圓明園”這三個字在國人心中的痛有多深,這三個字帶給過人的屈辱有多大。因此,我除了上一個環節的通過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資料之外,還通過課件與之相得益彰。學生在這種直觀的`影像感染下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杰出的藝術品不由得發出聲聲由衷的贊嘆。
三、因勢利導,進行思想教育。在學生受到震撼的時候,抓住“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產生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然后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回顧祖國的歷史,我們能夠為自己的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做些什么呢?然后讓孩子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匯報,老師歸納:我們要牢記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復上演。最后,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著胸前的紅領巾,對著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雖然本節課似乎取得了完滿的成功,但是靜心思考發現,自己還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對于學生的朗讀習慣沒有及時地進行糾正。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不但要注意適時指導學生的朗讀而且還要高度重視自身的教學語言的風趣與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有興趣,聽得入耳,形成師生良好的互動關系。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7
《圓明園的毀滅》是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勿忘國恥”為主題,讓學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間中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初步學習整理和運用資料的方法。
對于圓明園,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陌生,而且這座曾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早已不復存在,大多數圖片都是斷壁殘垣的遺址圖。如何能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并在毀滅后激發起他們內心的愛國熱情成了教學的難點,這也正是本篇課文作者匠心獨用的地方——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很多筆墨來寫它昔日的輝煌。
一、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么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后回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朗讀中體會感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圓明園內都有什么,然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在讀中迸發出了對英法強盜的憤恨、
二、 直觀感受,激發情感
通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直觀感受,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非常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通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筑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 查閱資料,了解歷史
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興趣。例如,讓同學們搜集與“圓明園”有關的資料,課下同學們就互相傳閱,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課上體會的就更深。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讓學生搜集當時時代背景的文字資料,學生讀后對英法聯軍更加氣氛,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愿望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還找出了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人們給圓明園這么高的評價?”在討論中明確作者是從眾星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為了達到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讓學生了解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但在教學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利用多媒體、圖片等,此時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8
[教學片斷]
[出示句子:上( )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 )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
師:誰能把這兩個空填起來?
生:兩個空都填“zhì”。
師:對嗎?
生:不對。第一個空填“自己”的“自”,第二個空填“至于”的“至”。
師:這兩個字有什么區別嗎?能調換位置嗎?
生:“自”是平舌音,“至”是翹舌音。
生:“自”和“至”不能調換位置。因為“自”是“從”的意思,“至”是“到”的意思。
師:那你把“自”和“至”分別換成“從”和“到”后再讀一讀。
生(讀):上從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到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
師:“自”和“至”的用法弄懂了嗎?
生(齊):弄懂了。
師:誰同時用“自”和“至”說一個句子?
生:自山腳至山頂,我爬一個多小時。
生:自鳳崗至東莞,現在可以全程走高速公路了。
師:都不錯。請大家再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什么?
(生讀。)
生:我體會到圓明園收藏的歷史文化很多。
生:里面的許多文物年代很久遠,而且每個朝代的都有,很豐富。
生:我覺得圓明園收藏的那些東西都很珍貴,很值錢。前幾天,我看了電視,里面報道正在北京展出的三件“獸頭”是從外國收藏家手里買回的,就花了很多錢,而有些文物更是無價之寶,無法用金錢來計算。
師:是啊,圓明園里收藏的文物、藝術品,的確是無與倫比! 圓明園不愧是
當時世界上——
生: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師:請大家再齊讀這一自然段。
(生讀。讀完后一生仍把手舉得高高的,不肯放下。)
師:你還想說什么?
生:我發現這是個病句。
(師生都吃了一驚,大家一齊把目光投向這位同學。)
師:是嗎?請你詳細說說。
生:我讀這句話的時候,總感覺有點別扭。后來我用您教的方法,把它縮寫了一下,就成了:上自青銅禮器,下至名人書面,各種奇珍異寶。這些奇珍異寶怎么樣呢? 句子里沒說,所以不完整,我便斷定它是個病句。
師:大家同意他看法嗎?
生:同意。
師:你真了不起,很會發現,并且還敢對課本提出質疑,了不起! 好,現在,我們就來當一回編者,根據作者的思路,這句話“治治病”。誰能把它補充完整?
生①: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多得數不清。
生②: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看得人眼花繚亂。
生③: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
生④: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應有盡有。
師:大家為什么這么加?
生:作者的意思是要說圓明園收藏的文物從先秦時代到唐、宋、元、明、清都有、很多,而且很珍貴,所以這么加。
師:你們真會讀書。如果你是編者,你會選擇哪一句呢?
生:我會選第④句。
師:為什么?
生:第①句很平淡,很一般;第③句太夸張了;第②句不真實,因為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而且在1860年就被燒毀了,作者不可能到圓明園里去看過。第④句比較實事求是。
生:我同意他的觀點,但我還想補充一點。這句話很多詞都是四個字組成的,你看“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結尾也用四個字的“應有盡有”顯得押韻。
師: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均搖頭。)
師:那我也同意剛才兩位同學的意見,大家就在書上把這個病句改改吧!
(生改。)
師:不過,剛才關于“押韻”的說法得糾正一下,這不是押韻,是一種內在的節奏感。同學們自己輕聲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經過自己修改的課文。)
[教學反思]
今天的收獲可真大!不僅是學生,更指我自己!
備課時,壓根兒沒料到這么經典的課文里竟有病句!《圓明園的毀滅》的公開課已經聽過多節,自己也教過一遍,誰也沒發現呀!可能是我們太迷信權威,也可能是我們鉆研教材仍欠深入、欠推敲。看來,這個教訓值得吸取!
新課程有一個全新的理念:教師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我想,學生何嘗又不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呢?學生從書本上、從老師那里獲取知識,的確沒錯!但學生在生活中所獲得的知識,所獲取的能力,所得到的鍛煉豈可小視?而實際上,學生在生活中所獲取的東西我卻難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因此,學生僅僅從書面上、從教師那兒獲取知識,對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重視開發學生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特別是學生之間的相互啟迪、相互討論、相互交流與相互幫助。
值得慶幸的是我今天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機會。當學生對課文提出質疑時,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很快回過神來,給了那個學生說下去的空間,聽了學生的陳述,我心中已是豁然開朗。可問題怎么解決呢?我干脆順勢將難題端給了學生,當時只是覺得既然問題從學生中產生,當應該由學生來作結,若我以“權威”的身份自居,一錘定音,似有不妥。于是就發生了學生“修改”課文的情形。就當時的課堂狀態及修改結果來看,似乎較為成功!其一是培養了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的科學態度;其二是讓學生平時所學的知識在特定的時刻得到了運用;其三是較好的開發了學生的潛能,豐富了這節課的課程資源;其四是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對幾個句子的比較選擇,是說不出特別的道理的,憑的就是語感。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9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讀懂課文、理解課文。
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比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無比憎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先概括指出圓明園毀滅的損失“不可估量”,再具體介紹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建筑和珍貴文物,從而突出它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最后講述了英法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從而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作者通過美與丑,善與惡的對比,把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全文始終。通過一課時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遭八國聯軍損毀后的慘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但是由于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的了解更加豐富,更貼近生活。
二、設計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新思路,在教學設計,我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課件資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大力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養成一種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課前參與、課中探究、課后拓展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識量。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工具。
課前參與就是學生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之前,學生自主預習課文,初步了解所學內容,確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然后他們通過上網查詢、收集有關資料,如:文字、圖片等,然后進行分析歸納。這樣,為學生學習課文、深入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使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與問題走進課堂,促進了課上的學習。
課中探究就是課上,學生利用自己整理的資源真正的.動起來,參與課堂,自己動手動腦,進行探究“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在匯報交流中學生結合資料學習文本,他們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理解課文,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精神。
課后拓展,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寫的欲望,使讀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將要下課時,我引導學生生成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再一次的應用信息技術小組合作開展課后實踐活動。
這樣,整節課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 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表現出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贊嘆和對侵略者的痛恨。
3、了解圓明園的昔日輝煌及毀滅的過程,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圣尊嚴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了解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遭八國聯軍損毀后的慘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 學生的信息資料
教學過程:一、引入:
1、出示圖片,學生欣賞。
解說: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它曾被人們譽為“人間天堂”、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也曾這樣贊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遺憾的是昔日那些美麗的景色如今已經煙消云散,被一場無情的大火化為灰燼。今天,我們就一起回顧這段屈辱的歷史《圓明園的毀滅》
2、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欣賞由老師解說配樂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圓明園的地位價值及毀滅的惋惜。讓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文字、圖像中去,深入其中,進入情境,為學習課文,鋪設好了情感場。
二、課中探究:
(一)感知課文、整體把握
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昔日的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概括得出: 舉世聞名
(二)運用資源、共同探究
1、學生默讀課文2-4節,想: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教師巡視指導學法。
2、交流匯報:
a宏偉建筑:
1)學生結合資料理解課文,體會讀讀。
2)指名讀1—4句,閉眼想象圓明園中的宏偉建筑。
3)出示布局圖,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建筑?
4)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受讀最后一句話。
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期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b歷史文物:
1) 學生結合資料理解課文,體會讀
2)問:你說收藏著珍貴文物的圓明園又可以稱之為什么?
3)齊讀最后一句話。
&nb
sp; 學生圍繞著“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他們通過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及課前整理的圖片、文字信息資源了解到了圓明園的建筑很美,歷史文物很多。然后在匯報交流中學生結合資料學習文本,他們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理解課文,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圓明園建筑的宏偉、歷史文物的珍貴。這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利用媒體 深刻感悟
昔日輝煌:
1、出示課件
2、學生說說看后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化為灰燼:
1、導:同學們,就是這么一個讓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的圓明園,就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變成了廢墟,它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讓我們看看那慘痛的一幕吧!
2、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錄像。
3、帶著你的感受自己體會讀最后一節
問:同學們,圓明園為什么會毀滅呢?
4、引導讀:圓明園是建筑史上一個奇跡,一個神話,可就是這樣的一座具有傳奇色彩,耗資巨大的皇家園林卻毀在了侵略者在1860年10月的一場大火中。同學們, 下面我們一起讀最后一節,請把你們無法釋懷的痛、滿腔的恨讀出來。
5、引讀:侵略者毀掉的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訴我們:
為了讓學生深刻感悟到“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我再一次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體會圓明園輝煌的情境:看圓明園昔日輝煌的影視片段,看后學生不僅體會到了這就是舉世聞名;同時也使全體學生入境入情,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之情,這樣使學生感悟、表達等綜合素養得到了培養。
當學生用讀在抒發自己的自豪感后,我播放了圓明園的毀滅的影視片段,將英法聯軍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展現于課堂,我進一步激情導讀。這時學生情感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蠻,去表達對侵略軍的刻骨仇恨。
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置身在當時的環境中,強化了直觀感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三、課外延伸
1、讀寫結合
圓明園被燒毀了,這個損失確實是巨大的、無法彌補的。如今,145年的風風雨雨已經過去了,圓明園的廢墟始終屹立在那里,它記載著帝國主義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記載著中華民族那段飽受屈辱的苦難歷史。同學們,假如此時此刻,你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會想些什么呢?請你把它寫下來
學生寫后讀一讀。
望著燒后的廢墟,配著低沉的音樂,我進一步煽情,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此時的學生已經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了。這樣,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寫的欲望,使讀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小結:忘卻歷史就是背叛,為了讓火燒圓明園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我們時刻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3、布置作業:我們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但是,圓明園的還立在那里,望著它,你還想知道什么呢?下課之后,請同學們分組合作再來查找一些資料,然后把你們知道的發到學校論壇。
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識量。在課后,我引導學生生成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再一次的應用信息技術小組合作開展課后實踐活動。這再一次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信息技術的工具性。
板書: 圓明園的毀滅
宏偉建筑
舉世聞名 化為灰燼
珍貴文物
教學反思:
1、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是在普通教學環境下,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學習,了解有關圓明園的歷史、風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及建設祖國的責任感,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這節語文課和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養成一種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課前參與、課中探究、課后拓展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0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經過朗讀、學習,想象以往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了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教學本課之前,我首先依據教師用書,經過研讀教材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鎖定在“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采用的是抓住關鍵句,以問題為引導理解課文資料。這三個自然段的關鍵句分別是:“它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把這三個自然段讀正確、流利,然后邊讀邊想:①為什么說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②為什么說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僅僅借助文字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經過多媒體把課前搜集到的圓明園的資料和照片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看完了這些珍貴的影印資料之后豁然開朗,立刻答出了上頭兩個問題的答案。
二、借助資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僅僅經過文字學生是無法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的。如果無法想象當年的輝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圓明園”這三個字在國人心中的痛有多深,這三個字帶給過人的屈辱有多大。所以,我除了上一個環節的經過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資料之外,還經過課件與之相得益彰。學生在這種直觀的影像感染下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杰出的藝術品不由得發出聲聲由衷的贊嘆。
三、因勢利導,進行思想教育。在學生受到震撼的時候,抓住“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產生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然后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回顧祖國的歷史,我們能夠為自我的祖國的昨日、今日和明天做些什么呢?然后讓孩子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終全班匯報,教師歸納:我們要牢記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僅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復上演。最終,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著胸前的紅領巾,對著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雖然本節課似乎取得了完滿的成功,可是靜心思考發現,自我還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對于學生的朗讀習慣沒有及時地進行糾正。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不但要注意適時指導學生的朗讀并且還要高度重視自身的教學語言的風趣與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有興趣,聽得入耳,構成師生良好的互動關系。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1
說在前面的:12月2日,海原縣教育局和教研室組織全縣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討會,我有幸承擔了五年級語文教研課。課前,結合我教委推行的“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精心備課。那兩天滿腦子都是如何上課,晚上,又再一次認真學習最近參加國培時下載的金傳富老師講座《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備好了課,可是心里總有些惴惴不安,這可是全縣的大型教研活動啊!12月1日下午,教研室李主任和我教委鐘主任一行來做指導。他們聽了第一課時后,提出了建議,指出了不足。課后,前來聽課的好多老師對三節語文課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在研討現場,回顧自己的教學,我看到了好多問題。
1、課堂容量設計大了,在最后一個環節明顯走過場了,沒有落實讀寫結合的課堂生成,是最大的遺憾。
2、板書設計和原來的有差別。板書不夠完善,沒能完全概括圓明園輝煌的過去,說明我的引導還不夠,學生感悟圓明園的輝煌不到位。甚至有個學生補充板書時,寫錯了一個字:歷史寫成“歷時”我都沒有發現。慚愧!
3、學生的評價過于蒼白,激勵學生再一次學習的的效果不佳,這正是我所欠缺的。
4、過于拘泥與教學設計,當課堂出現突發性生成后,沒有很好的引導,反而硬生生的收回:在第二個環節中,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時,站起來的學生都朗讀了第三自然段,而且說了自己的感受。但因沒有學生朗讀第二和第四自然段,我有點著急,竟然隨即指名幾個學生朗讀,效果不盡人意。現在想想,何不因勢利導:可真美啊!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而且收藏了許多文物,我讀過,在第四自然段,誰來讀一讀?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準備!或者我來朗誦多好啊!
5、課堂中語言不夠精煉,實時啰嗦重復,唯恐學生不會自學!
反思我們的教學實效,教學藝術,教學理念,再對照國培中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慚愧!在村級小學,一支粉筆、一本教參、一塊黑板,是教師教學的全部。學校的教研活動很少,外出學習的機會更是少,自我封閉。久而久之,懶惰了,不愿學習了!有點“閉門造車”之嫌,我行我素,課堂隨意性大,一旦有這樣的教研活動,手慌腳亂,不知所措,曾經的一位同事,四十幾歲了,從來沒有人聽過他的課。一次常規聽課,竟然掛在講臺上,十來分鐘不知道干什么?這就是現狀!教師的成長,需要磨練,需要打造!我們的機會太少!
這次研討課,讓我深深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努力學習,更新觀念,是首要的。總之,學習、學習、再學習,靜下心來學習,提練自己的教學語言,找出自己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上了《圓明園的毀滅》一課,這是一篇老課文,在過去教學中學生總是容易把課題中的“圓”和“園”弄混淆,怎樣讓學生記住呢?首先從“圓”入手,圓明園”在布局上成“品”字形,然后告訴學生它地建造年代——初建于明朝,最后說它的用途——是清朝皇帝的休憩園,也是一個大花園。學生從形狀、年代、用途三方面一記就不容易混淆了。緊扣“毀滅”這一主線進行教學。
設計三個問題:
第一,你是怎樣評價圓明園的毀滅的.;
第二,圓明園到底毀滅了什么?在這個問題的教學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說說你認為圓明園是一個( ? )的圓明園,學生根據問題尋詞找句;
第三,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3
我執教完《圓明園的毀滅》之后,回想整個過程。在這次磨課中,我對這篇課文進行三次備課,每一次備課都經歷不一樣的思考。備課只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上課是課堂教學的平臺,課后評議是課堂教學的診斷糾正,我認為這是以磨課作為教學的新起點,追求教師教學發展的長遠之路。本次磨課研修的任務主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展開的,我是執教的老師,也注意在這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我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教師動態的引導
備課中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出發點有三方面,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學生學習的認知特點;三是教材的特點。這三方面中包含著動態的因素和靜態的因素。其中學生和教師的課堂交流是動態的,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思維碰撞也是動態的。因此,課堂教學就會有預設和生成。那么,預設是教學目標的期待,生成包含預期目標的落實和新教學點的形成,這些都是動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圍繞課時目標的落實主要體現在課堂中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都是以落實教學目標為基本。那么,我覺得課堂上能不能落實好教學目標,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在備課中,我也具體考慮到課堂中教師的行為和教師言語的具體操作,可是在實際課堂中,面對學生時我的引導隨著教學一步步地進行也伴隨著變化。因此,我發現預設中的引導有些是沒有預期完成的,課堂中教師的引導又是進行教學的橋梁。所以,我的引導也應該不斷地變化,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隨機地引導,從而努力落實教學目標。
課堂中,師生進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圓明園的損失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之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學生的理解很多是質疑。他們結合自己的認識更多的想到:“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皇家園林那么多,為什么單單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還是世界歷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等等。我在預設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會有這么多的疑問,我以為他們會依據這段的描述,談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圓明園的毀滅方面。沒想到大部分學生是在懷疑作者的描述是否屬實,這就是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可見,這對我也是一個無法預料的問題。如何接著學生的疑問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繼續完成教學目標成為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如果忽視不管,只說很好是不行的;如果就這些問題抓住不放,也是不可取的。我在課堂上的處理是先表揚學生的質疑態度,而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繼續讀文章的二至四自然段。課下在反思中,我發現我的這種做法是有頭無尾,沒有讓學生在學完第四自然段之后進行自我回答。這是我失誤的地方,原因就出在教師的引導和教師對學生前后學習的完整性上把握不牢固,對學生的課堂實際學習現狀重視不高,總有種背教案的傾向,沒有真正意義上面對學生的實際學習。
二、學生動態的自主學習
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可以評估的,但是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變化是不能預測的。這節課上,學生學習的態度很積極,學習的興趣很濃厚。每個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都充滿著期待,當然我也一樣。怎樣利用好這種期待的情感,把它作為學習的動力,是很關鍵的。這里就提到學生的學習也是動態發展的,包括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總之,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學習變化,尤其是思想的變化和學習能力的變化,這對落實好教學目標是極其重要的。
課堂中學生在詞語學習中情緒高漲,掌握詞語的效果很好。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問題的難度,學生在不斷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慢慢變慢,需要靜靜思考的空間。教師不能為急于得到答案和進行下一環節而盲目評價和引導。所以在動態變化的課堂中,面對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實施教學。
三、教學目標的動態發展
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是共同的實施者。為了實現學生有實效的發展,學生應具備的語文能力,師生應該共同完成教學目標。雖然教師經過不斷地備課和教后反思,不斷地完善教學設計和定位教學目標,我們共同的目標就要落實在學生身上,因此教學目標也是動態的,我們為了落實和鞏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我們應該面對實際的教學現狀,認真探索教學的實施問題,探索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方向。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篇14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精讀課文,它的教學主要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了解圓明園的輝煌歷史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并且能背誦課文。而通過朗讀、學習,想象當年圓明園的輝煌景觀,了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是這一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第一課時總體上就一個“讀”字,讓學生反復讀通讀順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讀后說出自己的一些感受。經過讀這一個階段,學生對于課文能做一個整體的感知,因此都有話可說。由于第一課時所打下的基礎,到上第二課時時就方便多了。下一步就是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感受圓明園惜日的輝煌歷史。在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過在朗讀的基礎上加上圖文結合的方法來讓學生了解、感悟。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發出由衷的贊嘆時,我順勢引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同樣的,也是運用朗讀重點句子和出示圖片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一國恥,同學們通過朗讀和觀看錄象,對于圓明園的毀滅基本能產生較大的感觸,并且對于侵略軍的可恥行為紛紛表示憤怒。接著,我問道:“從當時的璀璨文化,到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課文插圖上的'幾段殘垣斷壁。回首歷史,讓我們扼腕嘆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點什么?”從中引導學生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最后,我提出要求:讓我們回到剛才同學們都感受頗深的句子上,進行對比讀,再一次的見證圓明園由輝煌到毀滅的轉變。整一節課在學生的朗讀聲中結束。
通過這一次的教學,我明白到了“讀”在語文課真正的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上師生就是通過朗讀來進行交流的,只要讀通讀順,學生就有話可說,有感可想。這是最大的收獲。今后我將繼續在課堂上遵循“以讀為本,以讀導學”的新課堂理念。同時為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與熱情,我還會盡力地根據課文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讀。如個別讀、分角色讀、評讀、競賽讀、仿讀、表演讀等。其中評讀是讓學生對教師或同學的朗讀內容作出評價,指出優點或不足之處。既評朗讀的情感,又評朗讀技巧,讓學生在自評或他評中找到朗讀的感覺,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讀意識。在朗讀技巧上,我還應該作具體的指導,使學生知道重音、停頓、快慢、高低在朗讀中如何隨著表情達意的需要而變化。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02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3-29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5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6-17
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8-22
【精】《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7-20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推薦】07-20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熱門】07-20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熱】08-12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及教學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