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儒家與現代人生》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儒家與現代人生》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儒家與現代人生》閱讀答案1
儒家與現代人生
傅佩榮
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學說究竟有何主張?它對現代人還有指導作用嗎?
首先,它的歷史際遇十分復雜,從西漢董仲舒倡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就受到統治者的青睞與利用,扮演安定社會的主導思想。二千多年的專制政體可以用“陽儒陰法”一詞來描述,表面打著儒家的招牌,內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國家陷入困境,就把責任推給了儒家。在這種情況下,儒家的詮釋,為了配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閉的教條,也就不足為怪了。于是,一般人對儒家的印象就異化為:重視群體和諧而忽略個體差異,講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誠坦蕩,最后淪為不講道理的三綱五常,不分黑白的醬缸文化。
其次,現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導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變得既豐富又復雜。我們身處其中,容易覺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許多學者以“后現代主義”一詞為其標簽,意思是:沒有任何觀點可以免于被質疑與否定,由此形成價值中立或“只問事實不問價值”的現象。因此,如果我們能從儒學中找到解藥,那將不但是我們之幸,也是全人類的福音。
其實,孔子在重視群體和諧時,并未忽略個體的主體價值;若不談行動者的主體,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構真善美圣等價值呢?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認為實踐人生理想的主動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階級、族群與貧富差異的,推崇孔子為人文主義者,說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懷,乃是合宜的判斷。問題在于:孔子所謂的“人”,一般都被認定側重于群體,這是正確的觀察嗎?譬如他的核心觀念是“仁”,而“仁”字“從人從二”,自然不離人我之間的互動關系,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對人的期許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里的“己”顯然是指個體而言,君子與學者應該有此自覺。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話語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誰都無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要進要止,全在于“吾”自己的選擇。
為何需要強調個體呢?因為不論群體如何相處,道德價值的主體必須是個人,并且是真誠的個人。像“巧言令色,鮮矣仁”一語,不是暗示我們行仁的條件是真誠嗎?有真誠才有動力,也才能從事道德實踐,所以孔子會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若不真誠,又如何可能“欲”仁?同時這個“我”自然是就個體而言的。
儒家思想重視個體,其重點不是今日社會民主與法治基礎上所保障的人權,而是肯定每一個人在道德實踐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殺的尊貴價值。
在分析中國人的性格時,會發現群體的作用遠大于“個體”。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認真研究,就會察覺原來孔子的觀念是兼顧群體與個體,并且在兩者之間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的。孔子的觀念對于現代人生仍然深具啟發性,其故在此。能由個體的真誠出出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廣開來。
(節選自《儒家與現代人,有刪改》
1.下列關于作者對“儒家思想的歷史際遇”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自西漢董仲舒倡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就受到統治者的青睞與利用,起著安定社會的作用。
B.為了配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儒家思想發生了變化,逐漸成為僵化而封閉的教條。
C.人們對儒家思想的印象被異化為:忽略個體差異,忘了真誠坦蕩,不講道理,混淆黑白。
D.二千多年的專制政體“陽儒陰法”,看似重視儒家思想,實則采取法家手段。
2.下列說法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A.避免質疑與否定任何觀點,由此形成的價值中立或“只問事實不問價值”的現象,被許多學者貼上“后現代主義”的標簽。
B.作者認為,孔子在重視群體和諧時,并未忽略個體的主體價值這樣的思想有助于構建真善美圣德價值。
C.孔子認為人不分階級、族群與貧富差異,所以他被推崇為具有深刻人道情懷的人文主義者,是有道理的。
D.孔子的核心觀念是“仁”,既重視人我之間的互動關系,又體現了對個體的重視,強調個體的自省自覺。
3.根據原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巧言令色,鮮矣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體現了儒家思想強調道德價值的主體必須是真誠的個人的'主張。
B.儒家思想重視個體,肯定每一個人在道德實踐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也有著不可抹殺的尊貴價值。
C.“匹夫不可奪志也”,儒家強調誰也不能左右百姓的意愿,這與今日社會民主與法治基礎上所保障的人權是一致的。
D.從儒家起源看,孔子的觀念是在群體與個體之間保持一種動態平衡,這對于現代人生仍具有啟發性和指導作用。
參考答案
1.B.原文是“儒家的詮釋為了配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閉的教條,也就不足為怪了”,選項偷換概念,成為僵化而封閉的教條的是“儒家的詮釋”,而非“儒家思想”。
2.A.“避免質疑與否定任何觀點”錯誤,原文是“沒有任何觀點可以免于被質疑與否定”,也就是要質疑與否定一切觀點,選項意思與原文意思正好相反。)
3.C.“這與今日社會民主與法治基礎上所保障的人權是一致的”錯誤,原文是“儒家思想重視個體,其重點不是今日社會民主與法治基礎上所保障的人權,而是肯定每一個人在道德實踐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殺的尊貴價值”。)
《儒家與現代人生》閱讀答案2
當今時代,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社會生活都面臨著過度物質化和功利他的問題,人們心理上的和諧與健康一定程度上被忽視,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完全滿足,有的甚至處于空虛狀態。為此,樹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觀就成為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學無疑是-劑良藥。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關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總是要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成為不少志士仁人共同的生活信條。當然,我們今天所說的理想和志向,與孔子所講的“立志”,在具體內容上是根本不同的。我們所說的有理想,既包括社會理想、事業理想,又包括生活理想。社會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時社會制度和政治結構的期望與設想,也包含著對未來社會基本面貌的預見。事業理想或職業理想主要是指人們依據社會分工和個人條件等狀況,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和專業的選擇,以及事業目標及其追求。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們選擇什么樣的生活道路,怎樣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矛盾,以及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人生,等等。社會理想、事業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我們今天所說的有理想,就是既要有遠大的社會理想,又要有正確的事業理想和積極向上的生活理想。
就進取精神來說,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態度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應當是一種內在的品質,一種長期的一貫的生活方式。朱熹說:“學者自強不息,則積少成多;中道而止,則前功盡棄。其止莫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特剮建在艱難困苦的處境中.更應該經受磨難和考驗。自強自勉、積極向上,切不可自暴自棄、半途而廢。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發展史上,那些偉大的創造和成就,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伴隨著挫折和磨難,那些為人們所敬仰的創業者和對人類作出貢獻的人,都是一些不甘現狀、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人。這就啟示我們,只有具備剛健自強、堅忍不拔、積極進取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難,實現理想、獲得事業的成功。
除上述美于理想志向和進取精神的內容外,關于天人關系問題,即關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走道與人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禽之別以及人最為天下貴等問題的'思想觀點;關于人生哲學的理論根基與基本問題,即理欲關系問題;關于生與死的關系問題,即人生哲學的終極追問與人生價值的追求、超越問題等等,歷代儒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些看法和見解對于我們今天深刻思考和深入理解人生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選自杜振吉《開掘儒家人生哲學的現代價值》,20xx年6月30日《光明日報》)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當今時代,所有國家的社會生活都面臨著同樣問題:人們的心理不夠和諧,健康。
B. 歷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堅信人要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當然,它們的內容與今天不同。
C. 進取精神不僅是一種內在品質,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有了它,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D. 儒家的人生哲學內涵豐富.對于種種人生問題都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值得借鑒。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首段提出當今時代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且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B. 在論述儒家人生哲學的意義時,文章著重闡述了理想志向和進取精神兩個方面。
C. 文章中論述理想志向和進取精神時,前者詳細而后者簡略,可見前者更加重要。
D. 文章結尾一段,還補充淪述了其他幾個方面的問題,從而使論證更完整全面。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儒家的人生哲學至今仍有助于人們樹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觀,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
B. 理想可分為社會理想、事業理想和生活理想三個層而,且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C. 天人關系、理欲關系、生死關系等人生問題,同樣需要當代人們深入思考和探索。
D. 深人丹掘儒家人生哲學的現代價值,就能找到醫治當代人們心理和精神病癥的良藥。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試題分析:A“人們的心理不夠和諧,健康”分析不正確,原文是“其社會生活都面臨著過度物質化和功利化的問題”,“人們心理上的和諧與健康一定程度上被忽視”。C遞進關系不成立,原文為并列關系。D“都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不合文意。原文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2. 試題分析:C“可見前者更加重要”不正確,從原文相關語句“這就啟示我們,只有具備剛健自強、堅忍不拔、積極進取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難,實現理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可見兩者同等重要。
3. 試題分析:D項“就能找到醫治當代人們心理和精神病癥的良藥”錯,選項的充分條件不成立,夸大了儒家人生哲學的作用。原文只是說“為此,樹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觀就成為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學無疑是一劑良藥。”
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注意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D是對原文第1段內容的轉述,原文只是說“儒家的人生哲學無疑是一劑良藥”,選項充分條件不成立,夸大了儒家人生哲學的作用。
《儒家與現代人生》閱讀答案3
儒家與現代人生 傅佩榮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學說究竟有何主張?它對現代人還有指導作用嗎?
②首先,它的歷史際遇十分復雜,從西漢董仲舒倡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就受到統治者的青睞與利用,扮演安定社會的主導思想。二千多年的專制政體可以用陽儒陰法一詞來描述,表面打著儒家的招牌,內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國家陷入困境,就把責任推給了儒家。在這種情況下,儒家的詮釋,為了配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閉的教條,也就不足為怪了。于是,一般人對儒家的印象就異化為:重視群體和諧而忽略個體差異,講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誠坦蕩,最后淪為不講道理的三綱五常,不分黑白的醬缸文化。
③其次,現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導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變得既豐富又復雜。我們身處其中,容易覺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許多學者以后現代主義一詞為其標簽,意思是:沒有任何觀點可以免于被質疑與否定,由此形成價值中立或只問事實不問價值的現象。因此,如果我們能從儒學中找到解藥,那將不但是我們之幸,也是全人類的福音。
④其實,孔子在重視群體和諧時,并未忽略個體的主體價值;若不談行動者的主體,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構真善美圣等價值呢?
⑤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認為實踐人生理想的主動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階級、族群與貧富差異的,推崇孔子為人文主義者,說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懷,乃是合宜的判斷。問題在于:孔子所謂的人,一般都被認定側重于群體,譬如他的核心觀念是仁,而仁字從人從二,自然不離人我之間的互動關系,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對人的期許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里的己顯然是指個體而言,君子與學者應該有此自覺。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話語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誰都無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為何需要強調個體呢?因為不論群體如何相處,道德價值的主體必須是個人,并且是真誠的個人。像巧言令色,鮮矣仁一語,不是暗示我們行仁的條件是真誠嗎?有真誠才有動力,也才能從事道德實踐。
⑦儒家思想重視個體,其重點不是今日社會民主與法治基礎上所保障的人權,而是肯定每一個人在道德實踐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殺的尊貴價值。
⑧在分析中國人的性格時,會發現群體的作用遠大于個體。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認真研究,就會察覺原來孔子的觀念是兼顧群體與個體,并且在兩者之間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的。孔子的觀念對于現代人生仍然深具啟發性,其故在此。能由個體的'真誠出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廣開來。
(節選自《儒家與現代人生》,有刪改)
1. 結合第二段,請概括作者認為的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中的主要際遇。(6分)
2. 請簡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論述層次。(6分)
3. 結合全文,針對現代人生,作者認為儒學能夠提供的解藥有哪些?(6分)
參考答案
1. ①受統治者的青睞與利用,扮演安定社會的主導思想。②看似受重視,也須替統治者擔責。③相關詮釋和印象被異化。(每點3分。共6分)
2. 首先提出孔子在重視群體和諧時,并未忽略個體的主體價值的觀點,接著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孔子作為人文主義者的主張,最后進一步強調個體的意義。(每點2分。共6分)
3. ①每個人都要自我珍惜;②道德價值的主體必須是真誠的個人;③個人在道德實踐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④在群體和個體之間要保持一種動態平衡。(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共6分)
【《儒家與現代人生》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儒家的政治倫理閱讀答案05-25
《談儒家倫理》閱讀練習及答案06-08
人生的境界現代文閱讀及答案10-29
《儒家思想的本質是責任》閱讀理解及答案04-26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現代文閱讀及答案08-20
現代文《早春》閱讀答案03-14
現代文閱讀試題及答案10-19
《滋味》 現代文閱讀及答案09-08
勸學現代文閱讀及答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