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地的語言》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地的語言》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地的語言》閱讀答案 1
朋友來電話,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剛剛離開一座城市就進入另一座城市。重復的其實都是同一種體驗:在不斷興奮的過程中漸漸感到悵然若失。行車不到十分鐘,就在我靠著車窗將要昏昏然睡去時,超乎我對想象的景觀出現了。在我眼前出現了寬廣得似乎漫無邊際的田野。
收獲了一季小麥的大地上,玉米、無邊無際的玉米在大地的寬廣中拔節生長。綠油油的葉片在陽光下閃爍,在細雨中吮吸。這片大地在中國肯定是最早被耕種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這種先后被石頭工具、青銅工具、鐵制工具和今天燃燒著石油的機具都耕作過的土地。翻開一部中國史,中原大地兵連禍接,旱澇交替。但我的眼前確實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大地,這片土地還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養這么茁壯的莊稼,生長人類的食糧。無邊無際的綠色仍然充滿生機,莊稼地之間,一排排的樹木,標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時也遮掩了那些素樸的北方村莊。我喜歡這樣的景象。這是讓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無際的玉米亭亭玉立,莖并著莖,根須在地下交錯,葉與葉互相摩挲著絮絮私語,它們還化作一道道的綠浪、把風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遠的地方。在一條飛速延展的高速公路兩邊,我的視野里始終都是這讓人心安的景象。
轉上另外一條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標示著一些城市的名字。這些道路經過鄉野,但目的是連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鄉村身上的吸管。資本與技術的循環系統其實片刻不能缺少從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質的支撐。但在這樣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覺中,那些城市顯得遙遠了。視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撲面而來的,依然是農耕的連綿田野。
我呵氣成霧,在車窗上描畫一個個漢字。
這些象形的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從這塊土地上像莊稼一樣生長出來。在我腦海中,它們不是今天在電腦字庫里的模樣,而是它們剛剛生長出來的時候的模樣,剛剛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樣,剛剛被鐫刻到青銅上的模樣。
這是一個個生動而又親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樣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樹站立在地平線上。
田,不僅僅是生長植物的土壤,還有縱橫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愛的姿態斜倚著一個結了實的穗子。
車窗模糊了,我繼續在心里描摹從這片大地上生長出來的那些字。
麥、黍、瓜、麻、菽。
我看見了那些使這些字具有了生動形象的人。從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了,幾百年前才來到中國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壯生長。那些健壯的植株上,頂端的'雄蕊披拂著紅纓,已然開放,輕風吹來,就搖落了花粉,紛紛揚揚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顫動著受孕,暗含著安安靜靜的喜悅,一天天膨脹,一天天飽滿。待秋風起時,就會從田野走進了農家小小的倉房。
我們到達了淮陽——穿過了大片屬于淮陽的田野。讓人心安的田野,莊稼茁壯生長的田野,古老的,經歷了七災八難仍然在默默奉獻的田野。還未被加工區、開發區、新城鎮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選自《2009中國散文排行榜》有改動)
1.從文中描寫的內容看,作者視野中的土地有著怎樣的景象?這種景象給作者以怎樣的內心感受?(4分)
2.請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義。(4分)
①這些道路經過鄉野,但目的是連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鄉村身上的吸管。
②這些象形的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從這塊土地上像莊稼一樣生長出來。
3.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內涵豐富,表現力強。請從下面兩句話中任選其一,分析其表達作用或效果。(4分)
①這些大地在中國肯定是最早被耕種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這種先后被石頭工具、青銅工具、鐵制工具和今天燃燒著石油的機具都耕作過的土地。
②一望無際的玉米亭亭玉立,莖并著莖,根須在地下交錯,葉與葉互相摩挲著絮絮私語,它們還化作一道道的綠浪、把風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遠的地方。
4. 文章最后一段“讓人心安的田野,莊稼茁壯生長的田野……”聯系第4段所寫內容看,這句話“讓人心安”一詞在內容表達和結構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內容:
結構:
5.認真閱讀選文最后一自然段,結合全文內容,說說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6.本文作者曾說過:“中國的土地不可能滿布工廠和城市”,人們也“不能早餐吃風險投資,中午吃對沖資金,晚間配上紅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產”。但現實是,目前全球的城市化進程正日益加快。當然我們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有發展就難免會有損失和犧牲。請聯系現實,談談閱讀本文后的看法。(5分)
參考答案:
1.生機勃勃,充滿生命活力(2分)讓人心安,感到喜悅和欣慰(只答“讓人心安”也可,2分)
2.①城市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土地和鄉村的供養與支持,是農民及其賴以生存的土地哺育了城市文明(2分)②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養了中華文化和華夏文明(2分)
3. ①突出了眼前這片土地的古老滄桑、歷史悠久和對人類貢獻的綿遠持久,同時也含蓄地表達了對世代養育人類的“這片土地”的熱愛、贊嘆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各方面的內容得3分)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玉米在土地滋養下愉快、茁壯生長的動人景象,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機與活力時由衷的欣喜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個方面的內容得3分)
4.照應前面的內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時喜悅、欣慰等內心感受 前后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4分,各2分)
5.通過敘寫旅途所見所感,抒發了作者對古老滄桑、歷經災難而一直默默奉獻在土地的熱愛、贊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所帶來的土地屢遭分割、日漸萎縮的擔心和憂慮(3分,只答出其中的一個方面的內容的2分)
6.提示:本題5分,表述出與作者相同(相近)、相反或折中的看法且能自圓其說,觀點明確得2分、語句通順且能適當作點分析得3分;否則視作答情況酌情賦分。
《大地的語言》閱讀答案 2
(1)朋友來電話,招呼去河南。
(2)一次次剛剛離開一座城市就進入另一座城市。重復的其實都是同一種體驗:在不斷興奮的過程中漸漸感到悵然若失。行車不到十分鐘,就在我靠著車窗將要昏昏然睡去時,超乎我想象的景觀出現了。在我眼前出現了寬廣得似乎漫無邊際的田野。
(3)收獲了一季小麥的大地上,玉米、無邊無際的玉米在大地的寬廣中拔節生長。綠油油的葉片在陽光下閃爍,在細雨中吮吸。這片大地在中國肯定是最早被耕種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這種先后被石頭工具、青銅工具、鐵制工具和今天燃燒著石油的機具都耕作過的土地。翻開一部中國史,中原大地兵連禍接,旱澇交替。但我的眼前確實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大地,這片土地還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養這么茁壯的莊稼,生長人類的食糧。無邊無際的綠色仍然充滿生機,莊稼地之間,一排排的樹木,標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時也遮掩了那些素樸的北方村莊。我喜歡這樣的景象。這是讓人心安的景象。
(4)一望無際的玉米亭亭玉立,莖并著莖,根須在地下交錯,葉與葉互相摩挲著絮絮私語,它們還化作一道道的綠浪,把風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遠的地方。在一條飛速延展的高速公路兩邊,我的視野里始終都是這讓人心安的景象。
(5)轉上另外一條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標示著一些城市的名字。這些道路經過鄉野,但目的是連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鄉村身上的吸管。資本與技術的循環系統其實片刻不能缺少從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質的支撐。但在這樣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覺中,那些城市顯得遙遠了。視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撲面而來的,依然是農耕的連綿田野。
(6)我呵氣成霧,在車窗上描畫一個個漢字。
(7)這些象形的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從這塊土地上像莊稼一樣生長出來。在我腦海中,它們不是今天在電腦字庫里的模樣,而是它們剛剛生長出來的時候的模樣,剛剛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樣,剛剛被鐫刻到青銅上的模樣。
(8)這是一個個生動而又親切的形象。
(9)土,最初的樣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樹站立在地平線上。田,不僅僅是生長植物的土壤,還有縱橫的阡陌、灌渠、道路。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愛的姿態斜倚著一個結了實的穗子。
(10)車窗模糊了,我繼續在心里描摹從這片大地上生長出來的那些字:麥、黍、瓜、麻、菽。
(11)我看見了那些使這些字具有了生動形象的人。從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12)眼下的大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了,幾百年前才來到中國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壯生長。那些健壯的植株上,頂端的雄蕊披拂著紅纓,已然開放,輕風吹來,就搖落了花粉,紛紛揚揚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顫動著受孕,暗含著安安靜靜的喜悅,一天天膨脹,一天天飽滿。待秋風起時,就會從田野走進農家小小的倉房。
(13)我們到達了淮陽——穿過了大片屬于淮陽的田野。讓人心安的田野,莊稼茁壯生長的田野。古老的,經歷了七災八難仍然在默默奉獻的田野,還未被加工區、開發區、新城鎮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選自《2009中國散文排行榜》有改動
小題1:結合語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3分)
這些象形的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從這塊土地上像莊稼一樣生長出來。
小題2: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內涵豐富,表現力強。請從下面兩句話中任選其一,仔細品析。(3分)
①一望無際的玉米亭亭玉立,莖并著莖,根須在地下交錯,葉與葉互相摩挲著絮絮私語,它們還化作一道道的綠浪、把風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遠的地方。
②這些道路經過鄉野,但目的是連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鄉村身上的吸管。
小題3:認真閱讀選文最后一自然段,結合全文內容,說說這段話在文中有何作用。(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4分)
小題4:有人說,現代人不能“不能早餐吃風險投資,中餐吃對沖基金,晚間配上紅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產,他們好像一心要讓人們忘記大地。”讀完本文后,你對此有什么看法?(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中國古代最初的文化和文明是土地創造的,(1.5分)(或者: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養了中華文化和華夏文明)。表達了作者對土地的由衷敬意。(1.5分)
小題2:①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玉米在土地滋養下愉快、茁壯生長的動人景象,(1分)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機與活力時由衷的欣喜之情。(1分)
②采用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生動的表達了城市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土地和鄉村的供養與支持,鄉村向城市源源不斷地輸出了資源。(1分)表達了作者對土地屢遭分割、日漸萎縮的擔心和憂慮。(1分)
小題3:(結構)收束全文,同時照應前面的內容,前后呼應,(1分)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1分)
(內容)寫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時喜悅、欣慰等內心感受,抒發了作者對古老滄桑、歷經災難而一直默默奉獻的土地的熱愛、贊美和由衷感激之情,(1分)同時也表達了對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所帶來的土地屢遭分割、日漸萎縮的擔心和憂慮。(1分)
小題4: 能結合文章內容圍繞“土地的奉獻精神和對土地的憂患意識”表達.
小題1:
試題分析:要理解“文字”代表著古老的文化文明,從比喻的特點來理解,莊稼生長于土地,中華文化是產生于這塊土地。
小題2:
試題分析:賞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說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時還要抓住關鍵字詞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義,表達了什么情感。本題中所引句子是景物描寫,首先要點明運用的修辭手法,然后再根據句中關鍵的字詞分析其表現景物特點或作者情感的作用。要使用評價語,比如“突出”“形象生動”等。
小題3:
試題分析:結構上點明對全文的總結即可,內容上要深入理解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思考,抓住最后一句“還未被加工區、開發區、新城鎮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從“城市化”對農業的損害來分析說明。
小題4:
試題分析:結合第三題的解答,抓住“他們好像一心要讓人們忘記大地”這句話,從作者對土地喪失的憂患意識來分析,要有自己的感想。
《大地的語言》閱讀答案 3
今天,在遠離它們故鄉很遠很遠的地方。我看見一望無際的玉米亭亭玉立,莖并著莖。根須在地下交錯,葉與葉互相摩挲著絮絮私語,它們還化作一道道的綠浪,把風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遠的地方。在一條飛速延展的高速公路兩邊,我的視野里始終都是這讓人心安的景象。
轉上另外一條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標示著一些城市的名字。這些道路經過鄉野,但目的是連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鄉村身上的吸管。資本與技術的循環系統其
實片刻不能缺少從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質的支撐。但在這樣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覺中,那些城市顯得遙遠了。視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撲面而來的,依然是農耕的連綿田野。
我呵氣成霧,在車窗上描畫一個個漢字。這些象形的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從這塊土地上像莊稼一樣生長出來。在我腦海中,它們不是今天在電腦字庫里的模樣,而是它們剛剛生長出來的時候的模樣,剛剛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樣,剛剛被鐫刻到青銅上的模樣。
這是一個個生動而又親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樣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樹站立在地平線上。
田。不僅僅是生長植物的土壤,還有縱橫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愛的姿態斜倚著一個結了實的穗子。
車窗模糊了,我繼續在心里描摹從這片大地上生長出來的那些字。麥。黍。瓜。麻。菽。
我看見了那些使這些字具有了生動形象的人。從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爰采麥矣?沫之北矣。”眼下的大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了,幾百年前才來到中國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壯生長。那些健壯的植株上,頂端的雄蕊披拂著紅纓,己然開放,輕風吹來,就搖落了花粉,紛紛揚揚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顫動著受孕,暗含著安安靜靜的喜悅,一天天膨脹,一天天飽滿。待秋風起時,就會從田野走進了農家小小的倉房。
就因為在讓人心生安好的景色中描摹過這些形狀美麗的字眼,我得感謝讓我得以參加此次旅行的朋友。就在這樣的心情中,我們到達了周口市淮陽縣。我是說到達了淮陽縣城,因為此前,已經穿過了大片屬于淮陽的田野。讓人心安的田野,莊稼茁壯生長的田野,古老的,經歷了七災八難仍然在默默奉獻的田野。還未被加工區、開發區、新城鎮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正是這樣的存在讓人感到安全。道理很簡單,中國的土地不可能滿布工廠。中國人自己不再農耕的時候,這個世界不會施舍給十幾億人足夠的糧食。中國還有這樣的農業大縣,我們應該感到心安。國家有理由讓這樣的地方,這樣地方的人民,這樣地方的政府官員,為仍然維持和發展了土地的生產力而感到驕傲。為此而自豪,而不因另外一些指標的相對滯后而氣短。
我相信利奧波德所說:“人們在不擁有一個農場的情況下,會有兩種精神上的危險。一個是以為早飯來自雜貨鋪,另一個是認為熱量來自火爐。”其實,就是引用這句話也足以讓人氣短。我們人口太多。沒有什么人擁有寬廣的農場,我們也沒有那么多森林供應木柴燃起熊熊的火爐。更令人慚愧的是,這聲音是一個美國人在半個多世紀前發出來的,而如今我們這個資源貧乏的國家,那么多精英卻只熱衷傳遞那個國度華爾街上的聲音。
離開淮陽前,我去龍湖漫步,水氣氤氳,水生植物生機勃勃,“有蒲與荷”,“有蒲與蓮”,讓人心靈也豐沛而滋潤。因為這寬廣的土地,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莊稼,因為這豐盈之水,短暫的.淮陽之行值得永遠憶念。
(選自《人民文學》2009.1.有改動)
注:阿來,當代作家,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4、結合原文,回答下列問題。(6分)
(1)作者將“高速路”比作“城市插到鄉村身上的吸管”,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我看見了那些使這些字有了生動形象的人。”作者這樣說,表達了怎樣的觀點和感情?
5、作者為什么以“大地的語言”為題?通觀全文,說說你的看法。(6分)
6、本文語言頗具特色,試從修辭手法和語言風格角度,各舉一例予以賞析。(6分)
7、文中反復出現“心安”一詞,作者在強調什么?如今,城市化、工業化、商業化、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潮流,作者的觀點是否有點不合時宜?聯系文章談談你的看法.(7分)
答案
4.(6分)
(1)表面上,高速路將城市與鄉村連為一體,實際上,在城市與鄉村的發展過程中,鄉村處于弱勢地位,鄉村向城市源源不斷地輸出資源,換來的只是城市的繁榮和自己的落后。(意思答到即可,3分)
(2)中國是農業大國,正是那些在土地上胼手胝足的農夫創造了無比輝煌的農耕文明。作者這樣說,既是肯定他們的歷史地位,也是表達對他們由衷的敬意。(3分)
5.(6分) 作者在淮陽土地上見到了大片農田和生長茂盛的莊稼,在車窗上描畫一個個漢字聯想到它伴隨著農耕文明發展的歷史,進而聯想到農耕文明被擠壓的現狀,因而產生憂慮。以此為話題,引起人們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的重視。
6.(6分)大量使用比擬、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動;用詞簡潔、典雅,富于表現力;長短句交錯使用,各得其宜,各盡其妙。(每點3分,答出兩點即可得6分。回答時一定要舉例。)
7.(7分)意在強調無論城市怎么發展,農業的基礎地位不能動搖。民以食為天,有糧則穩,無糧則亂。作者沒有否定城市化、工業化、商業化、全球化,他是在善意地提醒人們要冷靜地看待農業,土地、莊稼,永遠是人類最寶貴、最值得信賴的資源。本文體現了作者的憂患意識和理性思維。(第一問2分,第二問5分。回答時,要結合文章語句,如“中國的土地不可能滿布工廠”、“那么多精英卻只熱衷傳遞那個國度華爾街上的聲音”等)
【《大地的語言》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大地山河》閱讀答案04-20
《大地山河》閱讀附答案03-14
記敘文《背向大地的愛》閱讀答案07-15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答案04-19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題及答案05-18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附答案06-06
談語言王力閱讀答案05-31
大明湖閱讀以及答案閱讀答案05-22
《母親給出的答案》閱讀答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