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的閱讀題以及答案
《舊唐書》屬于史類文學作品,成書于后晉開運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舊唐書的閱讀題以及答案,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杜黃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進士第、宏辭科,杜鴻漸深器重之。為郭子儀朔方從事,子儀入朝,令黃裳主留務于朔方。邠將李懷光與監軍陰謀代子儀,乃為偽詔書,欲誅大將溫儒雅等。黃裳立辨其偽,以告懷光,懷光流汗伏罪。諸將有難制者,黃裳矯子儀命盡出之,數月而亂不作。后入為臺省官,為裴延齡所惡,十年不遷。貞元末,為太常卿。王叔文之竊權,黃裳終不造其門。嘗語其子婿韋執誼,令率百官請皇太子監國,執誼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復開口議禁中事耶!”黃裳勃然曰:“黃裳受恩三朝,豈可以一官見買!”即拂衣而出。
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居討伐之任,無功,黃裳奏罷之。劉辟作亂,議者以劍南險固,不宜生事;唯黃裳堅請討除,憲宗從之。又奏請不以中官為監軍,只委高崇文為使。黃裳自經營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無不懸合。崇文素憚劉澭,黃裳使人謂崇文曰:“若不奮命,當以劉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賀,帝目黃裳曰:“此卿之功也。”后與憲宗語及方鎮除授,黃裳奏曰:“陛下宜熟思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肅諸侯,則天下何憂不治!”憲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誅蜀、夏之后,不容藩臣蹇傲,克復兩河,威令復振,蓋黃裳啟其衷也。黃裳有經畫之才,達于權變,然檢身律物,寡廉潔之譽,以是居鼎職不久。
黃裳性雅淡寬恕,心雖從長口不忤物始為卿士女嫁韋執誼深不為執誼所稱及執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及是被疾,醫人誤進其藥,疾甚而不怒。然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賂遷,時論惜之。
(選自《舊唐書》,有刪改)
閱讀題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裴延齡所惡 惡:討厭
B.黃裳終不造其門 造:到……去
C.不宜生事 宜:適合
D.寡廉潔之譽 寡:缺少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諸將有難制者②議者以劍南險固
B.①即拂衣而出②疾甚而不怒
C.①當以劉澭代之②稍以法度整肅諸侯
D.①王叔文之竊權②黃裳有經畫之才
7.以下六句話編為四組,全部表現杜黃裳“經畫之才”的一組是(3分)
①杜鴻漸深器重之②諸將有難制者,黃裳矯子儀命盡出之③王叔文之竊權,黃裳終不造其門④黃裳使人謂崇文曰:“若不奮命,當以劉澭代之。”⑤稍以法度整肅諸侯⑥心雖從長,口不忤物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組是(3分)
A.杜黃裳跟隨郭子儀在朔方道做幕僚,在遵命主持留守事務時,他識破李懷光偽造的詔書,挫敗了李懷光殺死郭子儀和溫儒雅等人的陰謀。
B.韋執誼是杜黃裳的女婿,但韋執誼并不尊敬杜黃裳;杜黃裳讓韋執誼率領百官請求皇太子監管國事時,韋執誼很不愿意,甚至頂撞了杜黃裳。
C.杜黃裳因為評定劉辟叛亂有功,深受皇上賞識,后來他與憲宗談到方鎮將帥的授任一事,憲宗聽取了他的意見,使朝廷綱紀得到整肅尊重。
D.杜黃裳性情淡泊寬裕待人,但是在約束自身察人授職方面卻有所欠缺,這也是他身居要職時間不長的原因。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心雖從長口不忤物始為卿士女嫁韋執誼深不為執誼所稱及執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居討伐之任,無功,黃裳奏罷之。
②然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賂遷,時論惜之。
【參考譯文】
杜黃裳,字遵素,是京兆杜陵人。他曾考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辭科,杜鴻漸十分器重他。他擔任郭子儀朔方府從事,郭子儀入京,命令杜黃裳在朔方府主持留守事務。邠州主將李懷光與監軍暗中圖謀取代郭子儀,于是制作假詔書,想要誅殺大將溫儒雅等人。杜黃裳當即辨認出詔書是假的,拿這事正告質問李懷光,李懷光流汗認罪。遇到難以駕馭的將領,杜黃裳就冒稱郭子儀的命令將他們盡數遣出,過了幾個月也沒人造反。后來他入朝任職臺省,遭裴延齡厭恨,過了十年也沒有升遷。貞元末年,擔任太常卿。王叔文盜弄權柄時,杜黃裳始終沒有到訪過他家。他曾經告訴女婿韋執誼,讓韋執誼帶領官員們奏請皇太子任監國,韋執誼當即回駁:“老先生您剛剛得一官職,怎能再開口談論皇帝家事呢!”杜黃裳怒形于色說:“杜黃裳承受三代國君的恩典,怎么能因為一個官職就改變志節呢!”當即一甩衣袖出去了。
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經擔當討伐重任,沒有立功,杜黃裳奏請皇帝罷免了他。劉辟作亂,議事的官員認為劍南險固,朝廷不應該出兵討伐;只有杜黃裳堅決請求出兵討伐,憲宗采納了他的建議。他還奏請皇帝不要用宦官擔任監軍,專任高崇文為節度使。杜黃裳自從謀劃伐蜀,直到伐蜀成功,指示教導高崇文,沒一件事不是跟蜀地軍情遙相符合的。高崇文一向忌怕劉澭,杜黃裳派人對高崇文說:“你要是不出死力,朝廷就用劉澭取代你。”因此得到高崇文拼死效力。討平劉辟之后,宰相入朝慶賀,皇帝注目杜黃裳說:“這是您的功勞啊。”后來跟憲宗談到各地將領的任命一事,杜黃裳稟奏皇帝:“陛下應該認真想想貞元年間的往事,逐漸用法度整肅諸侯,那么哪里還用擔心天下不太平?”憲宗同意他的說法。因此從出兵平定蜀、夏之后,不再容忍戍邊將吏傲慢恣肆,收復了兩河地區,朝廷綱紀重新得到整肅尊重,這都是杜黃裳啟發了皇帝的雄心啊。杜黃裳有規劃宏圖的大才,懂得隨時應變,不過在檢點自己率先垂范方面,缺乏廉潔的聲譽,因此做宰相時間不長。
杜黃裳性情雅淡寬恕,心中有深謀遠慮,不過說話不頂撞別人。剛到朝廷任職時,把女兒嫁給韋執誼,不過很不受韋執誼敬重。等到韋執誼被貶職流放,杜黃裳最終保全了他。等到韋執誼在嶺南去世,杜黃裳上書請求運回韋執誼的靈柩,為他辦理喪事。在這個時候,杜黃裳發病了,醫生誤下藥劑,使他病得很厲害,他也不發怒。然而作為宰相,杜黃裳授官任命不甄別身份名望,有的.官員因賄賂而升官,當時評論者都為他感到惋惜。
參考答案:
5.(3分)*C.【應當】
6.(3分)*C.【A.表定語后置/的(人)B.表示修飾關系/表轉折關系C.用,介詞D.用于主謂之間/結構助詞“的”】
7.(3分)*B.【①只寫到杜黃裳受到器重;③寫他不巴結權貴的人;⑥說他性情】
8.(3分)*A.【原文只說想取代郭子儀,沒有說要殺死他。】
9.(10分)【(1)(4分)心雖從長/口不忤物/始為卿士/女嫁韋執誼/深不為執誼所稱/及執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每錯兩處扣1分)
(2)(6分)①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擔當討伐的重任,沒有立功,杜黃裳奏請朝廷罷免了他(得分點:居,奏,句意)②然而作為宰相,杜黃裳授官任命不甄別身份名望,有的官員因賄賂而升官,當時評論者都為他感到惋惜。(得分點:除授,遷,句意)】
作品簡介
唐朝歷代都修有實錄。自唐初以來便在實錄基礎上撰寫國史,以吳兢、韋述所撰最為有名。吳兢撰成《唐書》六十五卷(一說九十八卷),韋述又補遺續缺,撰成國史一百一十二卷。此后,柳芳等人又有續作。但武宗實錄不全,以后歷朝實錄沒有修成,史事缺略。后梁、后唐兩代都曾下令廣泛征集唐史資料。
后晉時,賈緯以所搜集的遺文和故舊傳說等,編為《唐年補錄》六十五卷。后晉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當時的宰相趙瑩負責監修。他挑選文士,擬訂了完整而龐大的搜集資料和編寫工作的計劃,寫作是在唐國史的基礎上,利用當時所收集的晚唐史料加以綴補而成。趙瑩即從兩個方面著手組織編纂。
其一、根據史館所缺史料,奏請下詔購求唐武宗會昌元年至唐昭宗天祐元年“撰述得傳記及中書銀臺事、史館日歷、制詔冊書等,不限年月多少,并許詣闕進納。如年月稍多,記錄詳備,請特行簡拔,不限資序”。
其二、與張昭遠一道制定了完整的修史計劃,并提出若干具體措施:司天臺自唐高祖武德元年至昭宗天祐元年,“為轉年長歷一道,以憑編述諸帝本紀”;文武兩班及藩侯郡牧,各敘累代官婚、名諱、行業、功勛狀一本,如有家譜、家牒,亦仰送官,“以憑纂敘列傳”;太常禮院、太常寺、大理寺、司天臺、御史臺、兵部職方、秘書省等部門“備錄”、“條列”各相關材料,以憑撰述禮、樂、刑法、天文、律歷、五行、職官、郡國、經籍等志。兩年以后,趙瑩出任晉昌軍節度使,離史任,未竟其業。但是,編纂工作在張昭遠的具體主持下,仍然依計劃繼續進行。因此,史稱趙瑩“監修國史日,以唐代故事殘缺,署能者居職。纂補實錄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時,瑩首有力焉”。到出帝開運二年(公元945年),全書修成,歷時僅四年多。
《舊唐書》從后晉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晉開運二年(945年)完成。因為書成時劉昫正在執政,按當時的規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國家修史的主編(監修),因此劉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監修之外,參預纂修工作的,先后總計9人。他們是:張昭遠、賈緯、趙熙、王伸、呂琦、尹拙、崔棁、鄭受益、李為先(一作光)。其中,張昭遠始終具體負責其事,用力最勤。賈緯受詔不久即去職守喪,書成前一年起復,主要貢獻是其《唐年補遺錄》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許多難得史料。趙熙始終其事,“竟畢其功”。王伸于書成之日,身列“恩獎”名單。呂琦預修唐史,史稱“有能名”。
《舊唐書》修成后的第二年,即946年,北方契丹即對后晉大舉進攻,造成了開封及河南州縣數百里內杳無人煙的慘狀,公私損失都很嚴重,史籍遭劫自也難免。因此修成的《舊唐書》,在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舊唐書》的作者去唐不遠,有條件接觸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時間里修成這樣一部二百卷的大書。
舊唐書關于唐代前期的歷史,吳兢、韋述、于休烈、令狐峘等人相繼編寫的《唐書》130卷以及唐高祖到唐文宗的各朝實錄對唐初至唐代宗時期的歷史事件記述較為完整。一般認為,五代紛亂之時,唐代遺聞往事,雖懸詔購求,而所得無幾,故這部唐史援據較少,而其前半則“全用實錄、國史舊本”。(在研究新、舊《唐書》的論著中,大都沿引清代學者趙翼的說法:“《舊唐書》前半全用實錄、國史舊本” ,并由此判定《舊唐書》的史源。同時,在肯定《新唐書》“增舊書處”時,也引用趙翼在另一處所說:五代紛亂之時,《舊唐書》援據較少,至宋仁宗時,太平已久,舊時記載多出于世,故《新唐書》采取轉多。請注意趙翼下面的這一說法:“今第觀《新書·藝文志》所載,如吳兢《唐書備闕記》、王彥威《唐典》、蔣乂《大唐宰輔錄》、《凌煙功臣、秦府十八學士、史臣》等傳、凌璠《唐錄政要》、南卓《唐朝綱領圖》、薛璠《唐圣運圖》、劉肅《大唐新語》、李肇《國史補》、林恩《補國史》等書,無慮數十百種,皆《舊唐書》所無者”,“皆五代修《唐書》時所未嘗見者。” 據此,更有人認為:“《新唐書·藝文志》所載,較《舊唐書·經籍志》增多可見。此皆晉修《舊唐書》時所未能見者也。”
其實,上述認識,不論是趙翼的兩段論述,還是今人的那種說法,都失于深入、細致的考察。更有甚者,以其《經籍志》沒有著錄的史籍,便是五代修史時未曾見到的書。其實,這些認識都缺乏深入、細致的考察,不足以說明這部唐史的史料來源。《舊唐書·經籍志》所錄,以毋煚《古今書錄》為據,乃“開元盛時四部書。至于天寶以后的著述,并不是五代后晉時沒有看到,而是史臣們不打算將其混雜到“開元盛時”的著錄之中。對此,后晉史官說得十分清楚:天寶以后,名公各著文章,儒者多有撰述,或記禮法之沿革,或裁國史之繁略,皆張部類,其徒實繁。臣以后出之書,在開元四部之外,不欲雜其本部。今據所聞,附撰人等傳。其諸公文集,亦見本傳此并不錄。《舊唐書》卷46《經籍志上》。
這里提到玄宗天寶以后的撰述有三類,一是“裁國史之繁略”者,二是“記禮法之沿革”者,三是“諸公文集”,只不過都放在本人的傳記當中記述罷了。因此,凡是《舊唐書》紀、志、傳中提到的撰述,尤其是天寶以后的撰述,都應視為后晉纂修這部唐史的史料來源。其史料來自一是實錄。二是唐人所修國史。
作者介紹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后晉政治家。后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后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
流傳年代
《舊唐書》僅流傳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運。從宋仁宗慶歷年間起,北宋朝廷認為《舊唐書》蕪雜不精,另命宋祁和歐陽修編撰唐書。這部唐書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寫成,開始“布書于天下”,從此,署名劉昫所編的唐書遂不再流傳。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余姚人聞人詮在蘇州征借到當地人士所藏《舊唐書》,請蘇州府學訓導沈桐在蘇州府學里對書稿作校對并開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時,聞人詮離開蘇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持下繼續進行),經歷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運的劉昫唐書,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后人為區別這兩種唐書,把后晉劉昫所著稱為《舊唐書》,而將宋祁等后修的唐書命名為《新唐書》。 《新唐書》行世后,《舊唐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幾乎被人們廢棄。
【舊唐書的閱讀題以及答案】相關文章:
《舊唐書》閱讀題及答案06-30
《舊唐書》閱讀題答案12-26
《舊唐書.張巡傳》閱讀以及答案11-23
火腿的閱讀題以及答案12-07
春雨的閱讀題以及答案11-27
宇宙的閱讀題以及答案11-26
南鄉子的閱讀題以及答案11-26
《舊唐書劉黑闥傳》閱讀題及答案09-24
《舊唐書》閱讀答案及翻譯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