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賣花聲·懷古》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一份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賣花聲·懷古》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閱讀訓練及答案
(1)首句“美人自刎烏江岸”,是以_______的典故反映________的歷史。
(2)詞人選取三則歷史材料,有無辜而死的個人悲劇,有戰火熊熊的眾生劫難,也有戍邊無歸的軍人悲哀,雖然角度不同,卻揭示了一個共同主旨:________。
(3)整個作品在敘述史實的基礎上直抒胸臆,情調沉郁悲涼,“長嘆”中飽含著__________的復雜感情。
答案:
(1)虞姬自刎,楚漢戰爭。
(2)連綿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只是災難。
(3)憂國憂民而又無可奈何。
[中呂]賣花聲懷古二首
張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①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②。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其二)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③。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注】 ①金谷名園:西晉富豪石崇在洛陽建金谷園以行樂。②隋堤古柳:隋煬帝開通濟渠,沿河筑堤種柳,稱為“隋堤”,即今江蘇以北的運河堤。纜龍舟:指隋煬帝沿運河南巡江都(今揚州市)事。③將軍空老玉門關:指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
1.兩首曲語言比較凝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發無限感慨于不發感慨中,前曲 ,代表了張可久散曲的特色,后者 體現了“曲野”的本色精神。(2分)
2.你認為這兩首元曲哪一首的結尾更好?請簡述理由。(5分)
試題答案:
1、前曲典雅工巧或含蓄雋永;后者不避口語,暢達潑辣,(或幾近俚語,脫口而出;通俗直白)(每空1分)
2、總析:兩首曲子都是詠史用典,寄托歷史興衰之感嘆,對勞苦大眾的歷史命運給予深切的同情。 (1分)
如果認為以“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作結好,以景做結,寓情于景(2分),春意闌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寫的繁華盛事形成鮮明對照,一興一衰,一樂一哀,間接抒發無限感慨(2分)。
如果認為以“讀書人一聲長嘆”作結好,則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飽滿、愛憎分明(2分),最后的“嘆”字,一是嘆國家遭難,二是嘆百姓遭殃,三是嘆讀書人無可奈何,含義豐富,耐人尋味(2分)。
翻譯:
美人虞姬自刎在烏江岸,戰火焚燒赤壁萬條戰船,將軍徒然老死在玉門關。傷心啊!秦漢的烽火,讓百萬生民涂炭,讀書人只能一聲長嘆。
賞析:
這兩首曲子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故用“懷古傷今,慨嘆民苦”來概括兩支曲子的中心思想是最恰當不過的。
兩首曲子開頭都先用三個典故。第一首用秦始皇建阿房宮行樂、石崇筑金谷園行樂、隋煬帝沿運河南巡江都游樂三個典故,這三個典故都是窮奢極欲而不免敗亡的典型。
相比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這首開頭也是三個典故,一是霸王別姬,即楚漢相爭時,項羽被困垓下,突圍前與愛妾虞姬悲歌訣別,虞姬自刎而死。項羽突圍至烏江岸也自刎而死;二是曹操被蜀吳聯軍大敗于赤壁;三是班超空老玉門關外。引出英雄美人的故事,寄寓了作者對時世的看法,項羽、曹操、班超這三個秦漢時期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功業英名雖然萬古不會磨滅,但他們的功業英名是以“生民涂炭”為代價的,這是一;二是作者沒有褒揚三位英雄的業績,只交待他們的失敗與不得志,便說明歷史上像這些英雄人物不過是過眼煙云而已。作者對英雄人物的成敗得失而無所感慨,和他憫民生,體民苦的思想有關。當時的封建王朝內部,君昏臣庸,統治者之間你爭我奪,為了爭奪到權位及天下的目的,他們總是打著“吊民伐罪”,“以有道伐無道”等為民的旗號,以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并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去實現他們的欲望,到頭來遭受傷害的仍是老百姓,所以作者無不傷心地發出感嘆“傷心秦漢,生民涂炭”,此句也意在表達英雄美人雖有壯烈哀艷的故事,但在歷史的畫卷中最值得同情的是苦難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反映了作者最本質的情感。
而后首作品的結尾更是意義深刻且耐人回味,“讀書人”可泛指當時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達這樣的含義: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歷史與現實,寄寓著豐富的感情,有對“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嘆惋,有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責難,有對“爭強爭弱,天喪天亡,都一枕夢黃梁”的感傷。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歷史與現實,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顯得真實準確。最后的“嘆”字含義豐富,一是嘆國家遭難。二是嘆百姓遭殃,三是嘆讀書人無可奈何。
這兩首懷古元曲,無論是抨擊社會現實,還是審視歷史,都稱得上是佳作。
歷史上民族與民族之爭,統治者之間互斗,“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無辜百姓,華夏民族的千年史告訴后人:戰亂連年,血雨腥風,夜有悲聲,毀的不僅僅是國家的文明,更是斷送民族的崛起強盛。能“以人民的福祉為優先”,以國泰民安為己任的有識之士,其理想、胸襟必將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擁護、尊敬。
第二首更有新意。這首在手法上似乎與前首相同,也是列舉三事:一是霸王別姬的故事,二是吳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從戎的故事。看起來這些事彼此毫無邏輯聯系,拼湊不倫。然而緊接兩句卻是“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說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馬做犧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見前三句所寫的也有共通的內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轟烈或哀艷的事跡,多見于載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沒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這一來,作者揭示了一個嚴酷的現實,即不管哪個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窮途的英雄美人。在這種對比上,最后激發直呼的“讀書人一聲長嘆”,也就驚心動魄了。這個結尾句意義深刻且耐人回味。“讀書人”可泛指當時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達這樣的含義: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歷史與現實,寄寓著豐富的感情,有對“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嘆惋,有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責難,有對“爭強爭弱,天喪天亡,都一枕夢黃梁”的感傷。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歷史與現實,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顯得真實準確。最后的“嘆”字含義豐富,一是嘆國家遭難,二是嘆百姓遭殃,三是嘆讀書人無可奈何。在語言風格上,此曲與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運用口語乃至俗語,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寫法,更是傳統詩詞中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種將用典用事的修辭,與俚俗的語言結合,便形成一種所謂的“蒜酪味兒”和“蛤蜊風致”,去詩詞韻味遠甚。兩首相比,這一首是更為本色的元曲小令。
這兩首懷古元曲,在內容上極富于人民性,無論是抨擊社會現實,還是審視歷史,都稱得上是佳作。
【《賣花聲·懷古》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賣花婆婆》閱讀答案06-24
杜甫《歲暮》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6-08
杜牧赤壁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1-23
《新安吏》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1-12
賣花婆婆原文與閱讀答案05-21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閱讀答案和翻譯11-13
寓意晏殊翻譯賞析及閱讀答案04-05
超然臺記的閱讀答案與翻譯賞析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