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諫逐客書》閱讀答案及譯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諫逐客書》閱讀答案及譯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諫逐客書
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人者,不產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問,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6、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過:錯
B、而陛下說之,何也
說:說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讓:推辭,拋棄
D、藉寇兵而赍盜糧
赍:給予,送給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
②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B、①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②損民以益仇
C、①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
②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D、①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②乃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認為,從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國富裕強大。以此看來,客卿并沒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國出產的東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國出產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連江南的金錫、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對秦王辭退一切賓客、把兵器和糧食給予寇盜,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進入秦國、最終與諸侯國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勸說秦王,希望他不要趕走客卿,而加多敵國的力量。
9、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3分)
(2)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3分)
10、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秦王最終“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聯系作品,談談李斯是怎樣使秦王收回成命的?(3分)
參考答案
6、B 同悅 喜歡
7、A
8、C
9、(1)從此看來,客卿有什么對不起秦國啊!(何負、句意各1分)
(2)這是為什么呢?要使事情酣暢于眼前以適合觀賞罷了。(適而已、句意各1分)
10、第一部分列舉四位明君、九個賢士為秦國做出巨大貢獻來說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賢人揚己(1分),第二部分由物及人,指出逐客的無理和偏執、秦王輕視人民不思進取的過錯(1分),最后直接說理,秦王欲成就統一大業,必須海納百川(1分)。(言之成理即可)
譯文:
我聽說官員們在商議驅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認為這樣做錯了。過去秦穆公求士,在西邊從戎那里得到了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國迎來蹇叔,在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個人,并不生長在秦國,可穆公重用他們,結果吞并了二十個小國,使秦稱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變法之策,改變了秦國落后的風俗,人民因此殷盛,國家因此富強,百姓甘心為國效力,諸侯各國歸附聽命;又大敗楚、魏兩國的軍隊,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還鞏固地統治著。秦惠王采用張儀的連橫之計,攻占了洛陽一帶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獲取了上郡,往南奪取了漢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東占據險要的虎牢,占領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國的合縱,使他們都向西事奉秦國,功效一直延續到今天。昭王得到雎范,廢掉了穰侯,驅逐了華陽君,增強、鞏固了王室的權力,堵塞了權貴壟斷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諸侯,使秦成就帝業。這四位國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獲得成功的。由此看來,客卿們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呢?假使這四位國君拒絕客卿、閉門不納,疏遠外來之土而不用,這就不會使秦得到富強,秦國也不會有強大的威名。
現在陛下羅致昆山的美玉,宮中有隨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飾上綴著光如明月的寶珠,身上佩帶著太阿寶劍,乘坐的是名貴的纖離馬,樹立的是以翠鳳羽毛為飾的旗子,陳設的是蒙著靈鼉之皮的好鼓。這些寶貴之物,沒有一種是秦國產的,而陛下卻很喜歡它們,這是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國出產的才許可采用,那么這種夜光寶玉,決不會成為秦廷的裝飾;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會成為陛下的玩好之物;鄭、衛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會填滿陛下的后宮;北方的名驥良馬,決不會充實到陛下的馬房;江南的金錫不會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會作為彩飾。用以裝飾后宮、廣充侍妾、爽心快意、悅入耳目的所有這些都要是秦國生長、生產的然后才可用的話,那么點綴有珠寶的簪子,耳上的玉墜,絲織的衣服,錦繡的裝飾,就都不會進獻到陛下面前;那些閑雅變化而能隨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麗,也不會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擊瓦器,拍髀彈箏,烏烏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確真是秦國的地道音樂了;那鄭、衛桑間的歌聲,《昭虞》《武象》等樂曲,可算是外國的音樂了。如今陛下卻拋棄了秦國地道的敲擊瓦器的音樂,而取用鄭、衛靡悅耳之音,不要秦箏而要《昭虞》,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不是因為外國音樂可以快意,可以滿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現在陛下對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國的就要離開,凡是客卿都要驅逐。這樣做就說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聲色方面;而所輕視的,卻是人民士眾。這不是能用來駕馭天下,制服諸侯的方法啊!
我聽說,地域廣的,糧食必多;國家大的,人民必眾;武器鋒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絕土壤,方能成為巍巍大山;河海不遺棄溪流,方能成為深水;稱王的人不拋棄民眾,才能表現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東西,民不論國籍,一年四季都富裕豐足,鬼神也會來降福。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的原因啊!現在陛下卻拋棄百姓以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以壯大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國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這正是人們所說的把糧食送給強盜,把武器借給敵人啊!
許多東西并不產于秦,然而可當作寶物的卻很多;許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國,可是愿意對秦盡忠心的卻不少。現在驅逐客卿而幫助敵國,減少本國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實力,結果在內使自己虛弱,在外又和各國諸侯結怨,象這樣做而想使國家不陷于危境,這是辦不到的啊!”
擴展:
《諫逐客書》是秦朝大臣、文學家李斯上給秦王嬴政的奏議。此文先敘述秦國自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的歷史,說明秦國若無客助則未必強大的道理;然后列舉各種女樂珠玉雖非秦地所產卻被喜愛的事實作比,說明秦王不應重物而輕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終圍繞“大一統”的目標,從秦王統一天下的高度立論,正反論證,利害并舉,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詞勝,雄辯滔滔,打動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諫逐客書》閱讀答案及譯文】相關文章:
荀子《解蔽》閱讀答案及譯文08-26
童心說閱讀答案及譯文07-27
蘇軾浣溪沙閱讀答案及譯文06-17
《柳宗元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6-24
《宋史》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9-10
《列子》杞人憂天閱讀答案及譯文08-10
《答李翊書韓愈》的閱讀答案及譯文10-24
《富弼》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04-23
季布辭官的閱讀答案及譯文09-29
《尚志齋說》閱讀答案及譯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