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待車》的閱讀答案
書放在映著許多倒影的漆桌上。燙金字的書脊在桌面造成一條低低的隧道。將晚的車上堆積的煙灰太多了。車拼著命跑。可不是,表的聲息都弱了。如落花,表的聲息積滿一室,又飄著,上上下下,如柳絮呢。
車過了一站,又過了一站。
好好兒坐著。椅子是一個好主人,它多么誠懇,多么殷勤。尤其對于一個單身的人,單身向天盡頭走去的旅客。
書,隨便挑一本看看的,也竟似很用功了。一口氣看了大半本。
我們常在燈下大聲讀書,從前。我的聲音若是高出了你的,你看一看我,低頭拂一拂頭發便用更高的聲音趕過了我。我們在草地上讀書,在大樹下讀書,在水湄,在花間,在火車上,還在待車室里。你看,云的影子從我的書上掠過去了,你看吶,它飛,飛過草場了。草場上有花牛芻料,流動著云影的清風,洗了它的背,又洗了它項間的鈴與鈴的聲音。
還早呢。啊,書上的字全沒有了。它們飛出去了。像到室里來啄食的小雀一樣飛出去了,剩得一方模糊的白色。怎么?一兩分鐘里天竟暗了。屋瓦上有羽毛的聲音,窗外原來就下著雨。一天如玉屑般的小水珠。江南黃梅天氣。火車前面的巨燈照在雨里一定好看極了。一聲汽笛,火車壓地駛過,天是那么灰灰的,看來卻異樣的白。車上人不會知道。窗子落下,玻璃上極微細的琮錚,像小雨吸進厚絨的帷子里了。
取下一個小皮包,想下站時要不要換一雙鞋。
——車上開丁燈,先生!——噢。
抽一支煙吧,煙頭紅火如螢火蟲飛在五月的故都。
“你再看書!天都黑了呢,又不許開燈,不愛惜眼睛。我開。”
“你開你開,我不看了。莫開,你看藍天邊那顆大星!莫開莫開。”
“你看吧,讓星星陪你,永遠陪你。”
——啪地關上窗子,拉上帷子。
“笑什么,我不是星!”
車過了一站又一站,車載得我們多遠多遠。
車在雨中奔馳。鞋到底換上了。街石在燈光下發亮,一街的人都換了鞋,從火車上下來
的腳多半濕了,換了鞋的都覺得自己特別干松,于是走的比誰都快。
敲門了。
“誰?”——“我。”——“那么,我在家里!”
“你這人!我說把雨衣帶在箱子里,才多重,.沒幾天,不帶!’不帶!你看,頭發上的
水都滴到人臉上了。”
門開了,又關上,(假定沒有仆人吧)開門的聽敲門的關門。
一個年輕,不懂事,一個年輕懂事太多。因此常受埋怨,為感謝報答這種埋怨,于是更
不懂事。
雨落著,但江南正有極好的春天。
因為想不出什么事情做,把買來準備在火車上看的書拿出來看看。一看,半本就翻過去了。“唉,怎么辦呢,明天?”看看裝訂得那么好,印刷得那么好,簡直是專為送人用的。一個人隨隨便便的竟看得一半本了,真不應該!闔起來。闔起來。躺到床上去胡思亂想一陣吧。時間多呢。
春假一放,學校就顯得特別大。宿舍,課室,連那個空場子,都放大了。假前一日,同學都走盡了。所有的床上全是光光的,只有一張床卻好好的鋪著。一個白綢的大枕頭,滿繡著花朵,我的頭埋在各種花朵里。
我明天也要走了。但若是明天下雨,便可托辭不走。我真希望下雨。
見鬼!看看表,早著哩,又被自己捉弄了一次。笑了笑。干什么呢?行李不須多帶,小
皮包里的東西理了又理,再沒有什么可理的了。過的是種什么日子:真令人發愁。
“你來?”
“送人。”
“為什么不好好睡覺?好,我買票去,等下陪你送人。”
車站,月臺,路警,上車,小小手絹,在空中搖著,間或有一點淚痕,也干了。車頭吼著走了,上面和側面同時噴出白云,白云,白云。……書放在桌上,分在兩邊的紙頁形成一個完全的對稱。
我們這一月旅行,你說,到哪兒去好,我不說,有你的地方都好。
笑什么,我不是星星。你是!星星被我摘來了。
…………
“先生,車不開了。”
“不開最好,好極了,——啊,不開了?為什么?”
“不大清楚,誰知道是為什么呢?”
侍役說完了話,竟自走了。待車室里玻璃窗上全是水,外面景物模糊,如一個滿眼淚水的人所看見的天地一樣。路警對于車輛太熟悉了,全不發生興趣,在泥與水的月臺上來往的走,黑色的雨衣沙沙的發聲。
我怎么辦呢。
回去。沒有雨鞋,沒有雨傘,頭發里的水流到脖子里。好像回不去。
回去,用一張素紙寫了“待車室”三個字貼在墻上。
燈下大聲讀書。我的聲音若是高出了你,你看一看我,低頭拂一拂頭發,便用更高的聲音趕過了我。如今“我”也是我,“你”也是我,一個鏡子里,一個鏡子外。
書幫助我們過了多少日子,讀著,又平放在桌子上。
先生,你請坐坐吧。你累了呢。是呀,你忙得很。你一天到晚老是跑來跑去,真是!椅子是多么一個好主人呀,它多么誠懇,多么殷勤。
(選自《汪曾祺作品集》,有刪改)
12. 賞析第一段劃線句子的藝術效果。
13. 文章中多處提到“雨”,請簡要分析“雨”在文中的作用。
14. 概括小說中“我”的形象特點。
15. 這是一篇典型的意識流小說,試探究其獨特的藝術特式。
【答案】12. 通感,將視覺和聽覺相通,表現表的聲音;把表的聲音喻為“落花”“柳絮”,具有一種悲涼感,烘托了悲涼的氣氛。
13. 雨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使得文本結構嚴謹;推動情節發展,如雨中回家后的埋怨;烘托人物心情,如希望下雨不走,表現“表”對江南的不舍。
14. 是一個離家在外的學子,敏感細膩,孤獨寂寞,不舍江南。
15. 大量內心獨白,較少寫實;時序穿插倒置,界限模糊,表現意識的漂流;第一、三人稱之間的穿梭轉換;直接引用、間接引用,自由變化。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賞析句子的能力。小說中的賞析句子的題目主要是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常見的修辭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表現手法主要是對比、襯托、動靜、虛實和視聽結合等,答題時先辨析手法,然后結合文句進行解釋,最后明確效果。此題首先要理解劃線句子:可不是,表的聲息都弱了。如落花,表的聲息積滿一室,又飄著,上上下下,如柳絮呢。語句重要是從視覺聽覺的角度,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傷,句子中也有比喻和擬人的修辭,生動的體現了時間就如同落花一樣,一去不復返,體現了作者對時間的感傷和痛楚。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情節內容的作用分析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節的作用題目,首先要簡單的概括該情節,然后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分析作用,內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達上體現,結構上注意前后的照應、情節的推進,還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對比、襯托、抑揚等,此題主要從人物塑造、主旨的表達和情節的照應的角度進行分析。本題主要從情節上,“雨”在文本中線索的作用來分析,從主題上寄托了作者對江南雨季和江南環境的留戀和不舍之情。總之,考生從情節結構、人物心理角度進行作答本題即可,在作答的時候要注意充分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分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對人物形象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題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從小說的情節入手,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或其它的側面描寫進行分析總結。如此題從:燈下大聲讀書。我的聲音若是高出了你,你看一看我,低頭拂一拂頭發,便用更高的聲音趕過了我。如今“我”也是我,“你”也是我,一個鏡子里,一個鏡子外。以上這句話在文本中出現過兩次,可以看出我是一個讀書人(學子)的形象。等情節中概括出其“充滿幻想”的性格特征。從文中:我明天也要走了。但若是明天下雨,便可托辭不走。我真希望下雨。見鬼!看看表,早著哩,又被自己捉弄了一次。笑了笑。干什么呢?行李不須多帶,小皮包里的東西理了又理,再沒有什么可理的了。過的是種什么日子:真令人發愁。可以看出我是一個離家在外的游子。從:我們常在燈下大聲讀書,從前。我的聲音若是高出了你的,你看一看我,低頭拂一拂頭發便用更高的聲音趕過了我。我們在草地上讀書,在大樹下讀書,在水湄,在花間,在火車上,還在待車室里。你看,云的影子從我的書上掠過去了,你看吶,它飛,飛過草場了。草場上有花牛芻料,流動著云影的清風,洗了它的背,又洗了它項間的鈴與鈴的聲音。可以看出我作為一個將要離別同學的人的孤獨寂寞的形象。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對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色賞析的能力。小說中的探究題往往就文中的某個情節發表自己的看法,答題時注意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進行論證,論證時注意結合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不要信馬由韁。注意觀點明確,論證理由充分。本題干的要求是:這是一篇典型的意識流小說,試探究其獨特的藝術特式。根據對以上題干的把握,從小說的特色上看,這篇小說運用了大量的對話,也有內心的獨白,小說的結構安排上也很有特色,情節的推進上也富有一定的獨特之處,不是按照開端、發展、高超和結局去寫的,而是隨性而發截取生活中的一件事,以上都是小說的藝術特點,考生可以根據對小說的綜合把握去作答即可。
【《待車》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待車詩歌08-28
終不知車閱讀答案08-07
燒車御史閱讀答案12-04
《終不知車》閱讀答案09-03
吳起待故人食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0-14
晚游六橋待月記 閱讀答案10-30
《晚游六橋待月記》閱讀答案07-12
晚游六橋待月記閱讀答案09-02
燒車御史閱讀答案及翻譯08-18
《戴車匠·汪曾祺》閱讀答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