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蟈蟈》閱讀題及答案
《蟈蟈》以它獨特的筆觸,可能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也許會講述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又或者會傳遞一種細膩的情感。下面小編為你帶來《蟈蟈》閱讀題及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蟈蟈》
窗臺上掛起一只拳頭大小的竹籠子。一只翠綠色的蟈蟈在籠子里不安地爬動著,兩根又細又長的觸須不時從竹籠的小圓孔里伸出來,可憐巴巴地搖晃幾下,仿佛在呼喚、祈求著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買的時候還叫得起勁。真怪了。”一位白發老人湊近蟈蟈籠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語。老人的孫子和孫女,兩個不滿8歲的孩子,也趴在窗臺上看新鮮。
“它不肯叫,準是怕生。”小女孩說。
“把它關在籠子里,它生氣呢!”小男孩說著,伸出小手去摘蟈蟈籠子。
“別瞎說!”老人把籠子掛到小孫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說:“別著急,它一定會叫的!”
整整一天,蟈蟈無聲無息,兩個孩子也差點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從菜籃里拿出一只鮮紅的尖頭紅辣椒,撕成細絲塞進小竹籠里,“吃了辣椒,它就會叫的。”他很自信。兩個孩子又來了興趣,趴在窗臺上看蟈蟈怎樣慢慢把一絲絲紅辣椒吃進肚子里去。整個白天,蟈蟈還是沒有吱聲,只是不再在小籠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靜的時候,蟈蟈突然叫起來,那叫聲又清脆又響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聽見么,它叫了,多好聽!”老人很有點得意。
兩個孩子睡得朦朧,可還是高興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響。
蟈蟈一叫就再也沒有停下來,從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聲音向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們就習以為常了,蟈蟈的叫聲仿佛成了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蟈蟈的叫聲畢竟太響了一點。在一個悶熱得難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終于發出了怨言:“煩死了,真拿它沒辦法!”說話的是孩子的父親。
“爸爸,蟈蟈為什么不停地叫呢?”男孩問了一句,可大人們誰也不回答。于是兩個孩子自問自答了。
“它大概也熱得睡不著,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關在籠子里多難受,它在哭呢!”
女人們靜靜地聽著兩個孩子的議論,只有白發老人,用只有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嘆息了一聲……
早晨醒來時,聽不見蟈蟈的叫聲了。兩個孩子趴在窗臺上一看,小籠子還掛在那兒,可里面的蟈蟈不見了。小籠子上有一個整齊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它咬破了籠子,逃走了。”老人看著窗外,自言自語地說。
1、本文的線索、順序各是什么(分條概述)?
2、文中寫了哪些人,他們對蟈蟈的態度各是怎樣的(分條概述)?
3、“白發老人用只有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嘆息了一聲”,老人為什么嘆息?
4、老人說:“它咬破了籠子,逃走了。”籠子真的是咬破的嗎?請說明理由
5、文章結尾有怎樣的特點(與開頭對應起來考慮,兩點即可)?
6、開頭對蟈蟈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7、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稱呼,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8、課文多處運用擬人手法,找出幾個例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參考答案:
1、索 蟈蟈 順序 時間
2、①孫子、孫女:好奇、感興趣。②父親: 發出怨言。③爺爺(白發老人):好奇買回,喜歡 ,不得已后放掉。
3、 聽了兒子的怨言,聽了孫子、孫女的議論,覺得雖是好心買回,但讓家人太吵,就好像是做錯了事。所以嘆息了一聲。
4、不是。是老人嘆息后采取的行動。
5、(任意兩點,意思答到即可)
① 結尾出人意料。開頭買回蟈蟈,尤其是叫了以后,人們那樣高興,可老人卻把它放了。
②與開頭形成呼應。憐巴巴地搖晃幾下,仿佛在呼喚、祈求著什么。“它咬破了籠子,逃走了。”老人看著窗外,自言自語地說。
③含蓄 有讓讀者思考回味空間 。
6、開頭對蟈蟈“不安”、“可憐巴巴”、“呼喚、祈求” 的描寫,形象貼切地寫出了蟈蟈對飛出籠子的渴望,為下文做鋪墊。
7、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我籠里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里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為“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8、“竊竊自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是擬人。這樣寫親切自然,形象生動。
【《蟈蟈》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綠色蟈蟈》閱讀答案05-17
經典閱讀題及答案03-22
輕放的閱讀題答案07-27
《鄉愁》閱讀題及答案11-18
蜜蜂閱讀題及答案04-12
《給予》閱讀題及答案06-10
《秋天》閱讀題答案08-07
森林閱讀題及答案08-25
下崗閱讀題及答案04-08
《大風》閱讀題及答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