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東陽馬生序》《宋史·楊時傳》比較閱讀及答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送東陽馬生序》《宋史·楊時傳》比較閱讀及答案文言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17~20題。(12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①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②。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③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⑤,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一尺矣。 (選自《宋史.楊時傳》)
【注釋】①屬:撰寫。②進士第:考取進士,又叫進士及第。③翕然:形容一致 ,翕,也可以講聚集。④南:意思是向南。⑤瞑坐:閉著眼睛坐著。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或短語。(2分,任選4個作答)
⑴ 無從致書以觀( ) ⑵ 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
⑶ 而以書赴告同學者( ) ⑷ 頤既覺( )
⑸ 河、洛之士翕然師之( )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⑵ 以師禮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
19.選出下列對兩文有關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2分)--------------------- 【 】
A.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B.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C.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
D.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
20.兩文都寫到了天氣的寒冷,但是它們的寫作目的分別是什么?(4分)
【甲】文:寫天氣寒冷的句子是 ,
其寫作目的是 。
【乙】文:寫天氣寒冷的句子是 ,
其寫作目的是 。
【參考答案:】
17.(1)買到書籍。(2)請教。(3)書信。(4)已醒,睡醒后。(5)拜(他)為師。(2分。答對兩個給1分。)
18.(1) 因此別人大多把書借我,我因而能看遍所有的書。(2) 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4分。一句2分,意對即可)
19.C. (2分。)
20.【甲】:句子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目的是突出自己學習的刻苦;【乙】:句子是則門外雪一尺矣,目的是突出楊時對老師的恭敬、誠懇。(4分。意對即可)
【譯文】楊時字叫中立,是劍南將樂地方的人。小的時候就很聰穎顯得與眾不同,善寫文章。年稍大一點既潛心學習經史,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吾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后,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以后,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已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游酢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醒的時候,那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目標:
掌握并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培養古文自讀能力。
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
體會并學習古人刻苦學習和虛心求師的精神。
學習重點與難點
重點:①學習積累文言實詞與虛詞。②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難點: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學生勤奮學習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一則古人懸梁刺股刻苦勤奮學習的故事導入。其實古代還有許多這樣勤奮讀書的人和事,你還知道哪些呢?引導學生從記憶中搜索相關故事(王羲之刻苦勤奮的故事;囊螢映雪;成門立雪;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這樣一個勤奮好讀書的人,而且還是個善于勸學的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送東陽馬生序》
文題背景
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現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人。明初文學家。年宋濂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著有《宋學士文集》。
關于“序”古代“序”有兩種:一是介紹、評論文章的序;一是臨別贈言的贈序。本文屬于贈序。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給同鄉(東陽)一位姓馬的晚輩(馬生)的臨別贈言(序)。這是一篇贈序,有別于介紹評價的序。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教師范讀,學生正音
易錯字嗜(shì)學硯(yàn)逾(yú)約叱(chì)咄(duō)負篋(qiè)曳(yè)屣(xǐ)皸(jūn)裂媵(yìng)人燁(yè)然持湯沃(wò)灌以衾(qīn)擁覆綺(qǐ)繡俟(sì)缊(yùn)袍敝衣
多音字容臭(xiù)既加冠(guān)僵勁(jìng)2四支僵勁支---肢“肢體”皆被綺繡被---披“穿”
學生自讀,梳理文意
重點字詞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讀書。走:跑。逾越:超過預定的期限。以是:因此。既加冠:已經到了成年。患:擔心,憂慮。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嘗:曾經。趨:奔,快走。叩:請教。德隆望尊:道德聲望高。稍降辭色:言辭放委婉些,臉色放溫和些。叱咄:訓斥,呵責。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燁然:光彩照人的樣子。缊袍敝衣:破舊的衣服。
2.一詞多義
以衾擁覆(用,介詞)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連詞)俯身傾耳以請(而,連詞)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因為,介詞/拿,把,介詞)無從致書以觀(來,連詞)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的,助詞)走送之(代詞,指借的書)蓋余之勤且艱若此(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弗之怠:之:指抄書。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
3.詞類活用
筆.錄用筆抄寫。(名詞做狀語)腰.白玉之環腰:名詞用為動詞,腰掛。
古今異義
媵人持湯沃灌湯:古——熱水今——菜湯走送之走:古——跑今——行走嘗趨百里趨:古——奔,快走今——趨勢卒獲有所聞卒:古——最終今——士兵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古——借今——假期5.通假字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具體研習
(一)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本文以作者自己學習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敘述在他青少年時代求學生涯中的艱苦和勤奮,表現了頑強的學習毅力和勤苦的學習精神。文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馬君則的殷切期望。
(二)作者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都是怎樣解決的?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印證。
明確:得書之難,求師之難,求學之苦。
第一段總寫,突出勤奮。無書:無從致書以觀————借書,抄書: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無師:無碩師名人與游————求師: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為師嚴厲:未嘗稍有降辭色(遇其)叱咄————求學禮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禮愈至。
第二段詳寫,突出艱苦。求學中途艱難:足膚皸裂而不知四支僵勁不能動————受人照顧: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學習生活艱苦: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處其間————樂以忘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三)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明確:從本段最后幾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四)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贈序,亦即贈言。與書序(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寫給馬君則的贈言,勉勵他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文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滿懷期望,態度懇切。
三、深入思考
(一)課文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如第一段中一開始就運用對比,“嗜學”與“家貧”這對尖銳的矛盾,意在刻畫作者能克服困難勤勉好學。第二段寫求學的艱苦情況。寫家中窮苦、路途險惡等衣、食、住、行,這一切都表現一個“苦”字,目的是與同舍生形成對比,也表現自己外表雖苦,內心卻樂。對比中無不是從正面教育勉勵馬生。
(二)領會文章寫作上的基本特點
明確:本文在寫作上,注意了記敘、描寫、議論三者的自然結合。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地加以渲染和描繪,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境,寫了“先達”的表現,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語,情態畢現。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敘述、描寫的同時,還適當地穿插了議論,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歸結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補拙,后者表明樂以忘憂。
四、延伸拓展:
宋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五、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給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有關學習態度的課。其實古人論及學習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詳的警句,像“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稱頌的成語典故,諸如“頭懸梁,錐刺骨”,“囊螢映雪”等等。在今天,學習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學習的態度與方法是亙古不變的,這些足以供我們借鑒。希望同學們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勤奮刻苦,在為求學之年,學有所成。
【《送東陽馬生序》《宋史·楊時傳》比較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及答案08-28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答案09-16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05-29
《送東陽馬生序》的原文06-28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兩則閱讀題目及答案09-05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原文06-05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和翻譯11-24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現代文閱讀能力提高訓練題含答案08-04
《宋史馬亮傳》的原文及答案09-20
《宋史·陳襄傳》閱讀答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