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閱讀答案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峽》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三峽》閱讀答案1
《讀三峽》(節選) ◇王充閭 (22分)
“船窗低亞小欄干,竟日青山畫里看”。我滿懷著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暢游三峽,飽覽著山川勝景。
三峽,這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近四百里長的碩大無朋的典籍,是異常古老的。早在語言文字出現之前,不,應該說早在渾沌初開、乾坤始奠之際,它就已經攤開在這里了。它的每一疊巖頁,都是歷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記事珠和備忘錄。里面鏤刻著歲月的屐痕,律動著乾坤的吐納,展現著大自然的啟示;里面映照著堯時日、秦時月、漢時云,浸透了造化的情思與眼淚。
我們不能設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讀盡它的無限內涵,但總可以觀嬗變于煙波浩渺之外,啟哲思于殘編斷簡之中。作為現實與有限的存在物,人們徜徉其間,一種對山川形勝的原始戀情,與源遠流長的歷史激動,會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喚出來。
在這錦山秀水之間,早在五千年前就曾閃爍著大溪文化的異彩。兩千年前,扁舟一葉從那條喚作香溪的水河里,載著一位絕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不獨閭里之榮,也是邦家之光。兩漢之交,公孫述梟踞白帝城,躍馬稱帝。過了三周甲子,這里又成了吳蜀爭雄的戰場,年輕的陸遜創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赫赫戰功。劉先主永安宮一病不起,將他的嗣子、未竟事業連同未來的千般險阻,一股腦托付給他的`軍師。諸葛公神機妙算,在魚腹浦擺下了“八陣圖”……
今日舟行訪古,不僅史跡久湮而江山亦不可復識矣。就詩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籠罩在云氣氤氳、雨意迷離的萬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比之于繪畫,巫山十二峰,無疑是整個三峽風景線上,一條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在這里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疏密虛實等各種表現手法兼備畢具。那群峰競秀、斷岸千尺的高峽奇觀,宛如刀峰峻勁、層次分明的版畫。而云封霧障中的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的萬疊青巒,則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20. 從文章第一段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懷?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文章第四段中劃線句子指的是歷史上的哪一典故?這一典故出自哪部名著?你還了解此名著的那些情節,試舉兩例。(6分)
22.試總結文章第四段主要內容。(4分)
23. 你怎樣理解“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這句話?(4分)
24.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有很多古跡因建設需要而被淹沒,對此談一談你的看法。(4分)
答案
20.作者對三峽以久的渴慕和贊美之情。引起下文,使讀者能夠很快進入情境。
21.白帝城托孤《三國演義》。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等。
22.主要講述了三峽一帶發生的著名歷史事件。
23. 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云氣氤氳、雨意迷離,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云封霧障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24.略。
25.略。
《三峽》閱讀答案2
三 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小題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 略無闕處( ) ② 沿溯阻絕( )
③ 乘奔御風( ) ④ 飛漱其間( )
小題2:請用“/”標出下列語句中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① 至于夏水襄陵 ② 自非亭午夜分
小題3: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小題4:三峽的山有什么特點?(寫出一點即可) 并結合語段試做分析(3分)
小題5:美麗的三峽,雄偉的三峽工程,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 ①通“缺” ② 順流而下 ③飛奔的'馬 ④ 急流沖蕩
小題2: 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自非/亭午夜分
小題3: 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的(重點字“自非”)②即使是騎上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重點字“雖”“奔”“以”)
小題4: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高、峻)。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看出連綿不斷的特點,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看出遮天蔽日(高、峻)的特點(特點1分,分析2分)
小題5:示例:各位游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
《三峽》閱讀答案3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給加橫線的字注音。(2分)
①略無闕處( ) ②曦月( )③飛漱其間 ( )④素湍( )
【小題2】解釋加橫線的詞語。(4分)
①沿溯阻絕( ) ②夏水襄陵( )
③雖乘奔御風( ) ④屬引凄異( )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
②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
【小題4】從作者對三峽四季景象的描繪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懷?(2分)
答案
【小題1】①quē ② xī ③ shù ④tuān
【小題2】 ①逆流而上 ②上 ③飛奔的馬 ④ 連接
【小題3】 ①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行得快。②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有很多樂趣。
【小題4】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一定要注意題干中的要求注意,否則就會出現解釋詞語的現象。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漢字的`認讀能力,主要是字音。
點評: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分類整理,誤讀積累,階段總結等,尤其是誤讀誤寫字的積累,文言文首先要把字音讀對,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理解內容。
【小題2】試題分析:溯、襄、屬都是注解下面的重點字,要注意記住。 奔是是活用詞,更要特別注意,應譯為名詞用法,飛奔的馬。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乘奔御風清榮峻茂等。乘奔御風要根據上下語境推斷,應譯為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清榮峻茂一字一義,應譯為水清,樹榮,山高,草茂,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4】試題分析:作者分別描繪了三峽四季的景象,描繪了其山河的美麗,因此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點評:此類題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詩詞大意,又要尋找明顯的語言標志,如時間、季節、氛圍、景物特征、寫作的背景等等。
《三峽》閱讀答案4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
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語。
①襄:__________②雖:__________③奔:__________④湍:__________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中描寫的三峽四季的'景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共寫了三峽的哪些景物?其特點怎樣(用文中一個詞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馬④急流的水
2.夏暴漲,春冬景美,寒秋肅殺
3.山、水、樹、草清榮峻茂
4.①除非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
②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三峽》閱讀答案5
三 峽(節選)
余秋雨
在國外,曾有一個外國朋友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只說一個。”
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峽!”
順長江而下,三峽的起點是白帝城。這個頭開得真漂亮。
對稍有文化的中國人來說,知道三峽也大多以白帝城開頭的。李白那首名詩,在小學課本里就能讀到。
我讀此詩不到10歲,上來第一句就誤解。“朝辭白帝彩云間”,“白帝”當然是一個人,李白一大清早與他告別。這位帝王著一身縞白的銀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著白衣,年齡就不會很大,高個,瘦削,神情憂郁而安詳,清晨的寒風舞弄著他的飄飄衣帶,絢麗的朝霞燒紅了天際,與他的銀袍互相輝映,讓人滿眼都是光色流蕩。他沒有隨從和侍衛,獨個兒起了一個大早,詩人遠行的小船即將解纜,他還在握著手細細叮嚀。他的聲音也像純銀一般,在這寂靜的山河間飄蕩回響。但他的話語很難聽得清楚,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他就住在山頭的小城里,管轄著這里的叢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誤解是多么可笑,但當我真的坐船經過白帝城的時候,依然虔誠地抬著頭,尋找著銀袍與彩霞。船上的廣播員正在吟誦著這首詩,口氣激動地介紹幾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樂曲。猛地,山水、歷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潛藏,全都涌成一團,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劇,說的是戰敗的劉備退到白帝城郁悶而死,把兒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給諸葛亮。抑揚有致的聲腔飄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濕漉漉的山巖間,悲忿而蒼涼。純銀般的聲音找不到了,一時也忘卻了李白的輕捷與瀟灑。
我想,白帝城本來就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番神貌: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火,豪邁與沉郁,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腳下,是為這兩個主題日夜爭辯著的滔滔江流。
華夏河山,可以是尸橫遍野的疆場,也可以是車來船往的樂土;可以一任封建權勢者們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滅,也可以庇佑詩人們的生命偉力縱橫馳騁。可憐的白帝城多么勞累,清晨,剛剛送走了李白們的輕舟,夜晚,還得迎接劉備們的馬蹄。只是,時間一長,這片山河對詩人們的庇佑力日漸減弱,他們的船楫時時擱淺,他們的衣帶經常熏焦,他們由高邁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無聲。中國,還留下幾個詩人?
幸好還留存了一些詩句,留存了一些記憶。幸好有那么多中國人還記得,有那么一個早晨,有那么一位詩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說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沒有舉行過歡送儀式,卻終于被記住千年,而且還要被記下去,直至地老天荒。這里透露了一個民族的饑渴:他們本來應該擁有更多這樣平靜的早晨。
(節選自《文化苦旅》)
1.“順長江而下,三峽的起點是白帝城”,作者為什么說“這個頭開得真漂亮”?(4分)
2.作者用一段文字寫童年時對“朝辭白帝彩云間”詩句的誤解,這樣寫有何作用?(4分)
(1)
(2)
3.李白“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的那個早晨很平凡,“說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沒有舉行過歡送儀式”,但為什么會“被記住千年,而且還要被記下去”?根據文意,簡要回答。(4分)
4.余秋雨先生善于將自然景物、歷史人物和歷史感嘆融入他的'游記散文中,試簡要分析出這篇散文的主題。(6分)
答案:
1.(4分)因為白帝城有自然山水,有人文歷史,有童年的幻想(或童年的誤解),有生命的潛藏。(答到兩點即得全部分)要點“山水”、“歷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潛藏” 各1分。意思答對即可。只答“有李白詩句”的,給1分。語句不通順,扣1分。
2.(4分)
(1)童年對詩的誤解美好神奇,映襯了李白的“輕捷與瀟灑”,反襯了歷史的沉郁蒼涼。
(2)同下文的“民族的饑渴”遙相呼應。
意思答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3.(4分) 這是因為李白詩歌描繪的那個早晨和平而安寧,飽經戰亂的民族渴望擁有更多這樣和平安寧的日子。意思答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4.(6分)(意思對即可)
(1)這篇散文自然地表達了作者發自肺腑的對三峽的熱愛之情。
(2)也表達了對安寧和平生活的渴望。
(3)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白帝城的主題是劉備、戰火、沉郁和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還揭示了“封建權勢者們”爭權奪利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三峽》閱讀答案6
閱讀文言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詞。
(1)沿溯阻絕。沿:
(2)負勢競上。負:
(3)直視無礙。礙:
(4)窺谷忘反。反: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文:
(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譯文:
3.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游魚細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運用擬聲疊詞,構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4.比較兩篇短文的異同。
(1)兩文都寫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連綿、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兩文都寫了猿鳴,但寫作目的不同,《三峽》通過猿鳴烘托環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朱元思書》則通過猿鳴表現了環境的生機勃勃。
5.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6.下面是《小石潭記》選段,和《三峽》第二自然段比較,在寫水方面有什么異同?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參考答案:
1.順流而下; 憑依; 障礙;通“返”
2.(1)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
(2)那些為名利而忙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他那功名利祿之心;為社會事務奔波忙碌的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3.B
4.(1)湍急、清澈;
(2)凄涼或悲哀或凄清。
5.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一句通過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憂傷。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否定,同時也反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向往之情。
6.相同點:都從側面描寫水;
不同點:《三峽》寫出水勢大,水流急的特點;《小石潭記》寫出水清澈透明的特點。
《三峽》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
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良多趣味()
(2)林寒澗肅()
(3)屬引凄異()
(4)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詩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寫下的《早發白帝城》。請說說其中后兩句與文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真(或實在);(2)寂靜;(3)連續;(4)快
2.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
3.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4.①描寫對象和寫法相同:同寫三峽、猿鳴、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
②表達的情感不同:詩句流露出作者重獲自由的喜悅、歡快之情;漁歌則表達了三峽漁民對人生艱辛的悲涼感慨。或語言風格不同:漁歌更口語化、更通俗。
《三峽》閱讀答案8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寫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體描寫高峰 “入”的動態的幾個四字短語是:__________
3.[甲]、[乙]兩文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2)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2.(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從流漂蕩,任意東西。(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
3.答案要點:熱愛自然,娛情山水;避世退隱,鄙棄名利。
《三峽》閱讀答案9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處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本文選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北魏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2、解釋下列詞語。
①略無闕處略無——________闕——________②隱天蔽日隱——________
③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④屬引凄異屬引——________
⑤沿溯阻絕沿——__________溯——_________⑥或王命急宣宣——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或王命急宣或異二者之為
B、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哀轉久絕絕讞多生怪柏
D、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4、文段寫景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先寫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后寫水,則描繪不同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5、文中畫線的部分可以用李白的兩句詩來表現,這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水經注》、酈道元、地理學家、散文家
2、①一點沒有,完全沒有;斷缺②遮蔽③確實,實在④連續不斷⑤順流而下;逆流而上⑥宣布,傳達
3、D
4、連綿不斷 、隱天蔽日;季節
5、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6、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7、①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②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陽或月亮的。
《三峽》閱讀答案10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⑴不見曦月 曦:
⑵沿溯阻絕 沿:
⑶晴初霜旦 初:
⑷屬引凄異 引: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⑴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小題3】作者從俯視的角度,描寫了春冬之時三峽什么樣的`景物?(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答案
【小題1】⑴日光,這里指太陽⑵順流而下⑶剛剛⑷延長。
【小題1】⑴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絲毫沒有中斷的地方。
⑵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小題1】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解析【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如:“略無”“奔”“疾”等。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三峽》閱讀答案11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略無闕處(闕:通“缺”)B.不以疾也(疾:快)
C.雖乘奔御風(奔:奔跑,飛奔)D.屬引凄異(屬:動詞,連接)
【小題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絕囐多生怪柏 哀轉久絕
B.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其間千二百里 飛漱其間
D.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3】對這篇文章的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寫了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后抓住三峽不同季節的不同特點,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更直接寫出了山的高聳陡峭。
C.“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寫水勢浩大,險惡;而“或王命急宣”等句側重于寫水流速度快,從而印證了“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D.“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三峽深秋的凄婉幽美,渲染了凄清肅殺的.氣氛。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4分)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⑵、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B
【小題4】(1)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2)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三峽》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8~9題。
上三峽
李 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注]
①此詩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詩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黃牛,指黃牛峽,是巫峽的一段。
8.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夾青天”句,既寫出了巫山險峻,遮天蔽日的形勢,也包含著詩人喟嘆青天的形象。
B.“忽可盡”兩句,并非說巴水可以行到盡頭,而是寫出了巴水紆曲,舟行遲遲的心情。
C.“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寫逆水行船十分艱難,夜航充滿艱險,船行也更加緩慢。
D.“不覺鬢成絲”,寫出詩人因船行緩慢而愁白了頭,包含著時光難度,逆境難熬的感受。
9.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巫山夾青天”,著一“夾”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茲”,摹山狀水表現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盡”,著一“忽”字,山回水轉,盡在眼前;“青天無到時”,既寫實又在寫情。
C.五、六兩句既用互文筆法寫朝暮趕路,又暗含時間的承續:早起趕路到晚上也沒能走多遠。
D.七、八兩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寫景象,又在抒發感情,從中可體味出詩人悲愁憤懣的心境。
答案
8.C(“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明寫逆水行船艱難,船行緩慢,實際表達的是詩人的感受和心態,就“夜航充滿艱險,就更沒有根據”)
9.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當,詩人的狀況是逆境難熬,情緒郁悶)
譯文
高聳陡峭的巫山把窄小的藍天緊緊夾住,峽谷中的流水沸騰如金湯。
峽中從巴國流下的江水也許會有枯竭的時候,那藍天卻永遠也難以攀登。
看著那黃牛山,連續三天都是凌晨即起溯江而上,夜晚才休息,可它仍然遙在前方。
在此三天,滿頭的鬢發都已經雪白。
賞析
此當為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自三峽入蜀時所作。當時李白59歲,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詩人58歲時從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著便進入三峽。三峽是長江最為險峻、最難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經告別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獨,情緒更壞。
此詩表現了當時詩人逆境難熬,情緒郁悶狀況。“巫山夾青天”,夾字用得極其到位,既寫出了巫山險峻,遮天蔽日的形勢,也包含著詩人喟嘆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茲”,含有無奈之意。三四兩句,并非說巴水可以行到盡頭,而是寫出了巴水紆曲,舟行遲遲的情景。“巴水忽可盡”,著一“忽”字,山回水轉,盡在眼前;“青天無到時”,既寫實又在寫情。“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明寫逆水行船艱難,船行緩慢,實際表達的是詩人的.感受和心態。五六兩句既用互文筆法寫朝暮趕路,又暗含時間的承續:早起趕路到晚上也沒能走多遠。“不覺鬢成絲”,寫出詩人因船行緩慢而愁白了頭,包含著時光難度,逆境難熬的感受。末兩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寫景象,又在抒發感情,從中可體味出詩人悲愁憤懣的心境。詩中連續重復“三朝三暮”,極有船工號子的感覺。
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李白詩里與《上三峽》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發白帝城》),后者是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名篇。《上三峽》寫于詩人流放途中,詩中描寫巫山險峻,巴水紆曲,舟行遲遲,愁令發白。流放者唯覺逆境難熬,心情憤懣,壯麗風光為之減色。《下江陵》是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燦,氣象開朗,舟行輕快。“一日千里”是詩人心態輕松的主觀感受,喜悅心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同一位詩人,同一處景致,卻氣象迥異,正是“融情入景”的鮮明寫照。
《三峽》閱讀答案13
(二)閱讀《巴東三峽》選段,回答小題。(15分)
①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前面無路,后面也無路。四面八方,都被懸崖阻住。船身得轉彎抹角地從山縫里穿過去。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江水沖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②巫山的云,這一次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據一位老先生說,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細雨的天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一次因為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天上連云影也沒有,幾個極高的峰巔,我們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愛的,就是在那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著一些極小的紅花,映著古褐蒼蒼的石巖,另有一種情趣。
小題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與下列哪一項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 )(2分)
A.兩岸連山,略無闕處。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每自晴初霜旦,林寒澗肅。D.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小題2:請盡量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所選文段的大意。(3分)
小題3:請分別概括文段所寫巫峽山水的特點。(4分)
巫峽的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巫峽的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唐詩有句除卻巫山不是云,把巫山之云看成是天下一絕。選文寫出了巫山之云怎樣的妙處?(2分)
小題5:選擇下面一個句子,作點賞析。(4分)
A.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B.最可愛的,就是在那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著一些極小的紅花。
參考答案:
小題1: B
小題2:寫巫峽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和巫山的云。
小題3:山峰:高聳,陡峭,險峻。 江水: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小題4:奇形怪狀,應有盡有(奇妙多變)(2分)
小題5:A. 運用反復手法,強調鳥極力飛得很高,從側面烘托山峰的高峻。
B. 寫那些倒懸著的極小的小花,既表現巫峽的`景色美,又從側面表現天氣晴朗,能見度高,連小紅花的情態都清晰可辨。(4分。任選一句作答)
小題1:試題分析: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形成的原因是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即山高山連。而四個選項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形成原因即是如此。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是本題的混淆性,這個選項寫出了山的特征,是原因句,但不切題。
小題2:試題分析:盡量用文中的語句通過這句話可知,原文中有可以回答問題的語句。從前向后在文中尋找,不難發現,第一段的第一句話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是一段的總領句,第二段的巫山的云,這一次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據一位老先生說,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細雨的天氣。是二段中的關鍵語句,將兩句話中的信息提取概括出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審題后確定范圍,即文章第一段。水的特點,原文中有原句,即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特點要根據內容從前向后加以概括。如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等語句,即是關鍵句,寫出了山的高聳、陡峭、險峻等特點。
小題4:試題分析:審題后確定范圍,即文章第二段。云的特點,原文中有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根據這個語句,我們可以知道巫山的云的妙處是奇形怪狀,應有盡有。
小題5:試題分析: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明顯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拼命地飛強調了鳥極力高飛才能飛過山頂,從側面烘托山峰的高峻。最可愛的,就是在那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著一些極小的紅花沒有運用修辭,只能選擇其它角度,如內容、手法等。因此選A句較為明智。
《三峽》閱讀答案14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4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在文中橫線上填寫恰當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語句。
⑴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段從總觀的角度寫,描寫了山的哪幾個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寫的是三峽哪一時節的景象?漁歌的引用給文章增加了什么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2.⑴聲音連續不斷,異常凄厲,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
⑵即使是騎著快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樣快。
⑶常常聽到高處傳來猿猴的叫聲,凄厲異常,綿延不息,(那叫聲)在空谷中鳴蕩,哀婉凄切,久久不絕。
⑷白色的疾流,碧綠的深水,回旋著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意對即可)
3.三峽之長、山巒之密、山峰之高。
4.深秋時節的景象,增添憂郁、凄涼的色彩。
《三峽》閱讀答案15
讀《三峽》,完成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對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對畫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像風那樣飛奔,也沒有那么快。
B.雖然騎著如飛的.快馬,也沒有那么快。
C.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沒有那么快。
D.即使騎著風奔跑,也沒有那么快。
3.文章第四段給讀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驚恐與無盡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煩惱與朦朧的傷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灑脫,具有粗獷美。
D.細膩而又柔軟,具有平和美。
4.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
B.文章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
C.“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讓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D.作者抓住三峽不同季節的景物特點,寫出了三峽的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參考答案:
1.B
2.C
3.A
4.B
【《三峽》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三峽》的閱讀答案07-13
《三峽之秋》閱讀答案08-09
三峽之秋的閱讀答案08-09
《巴東三峽》閱讀答案試題07-31
《三峽猿啼之謎》閱讀答案08-14
《三峽猿啼之謎》的閱讀答案04-19
船過三峽閱讀短文答案06-22
《巴東三峽》節選閱讀及參考答案09-22
答謝中書書和三峽閱讀及答案參考08-10
《答謝中書書》《三峽》比較閱讀題及答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