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閱讀練習答案及原文翻譯
子路、曾皙(zēng xī)、冉(rǎn)有、公西華(huá)侍(shì)坐。子曰:“以吾(wú)一日長(zhǎng)乎爾,毋(wú)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shèng)之國,攝(shè)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jǐn);由也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yuè),以俟(sì)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fǔ),愿為小相(xiàng)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kēng)爾,舍(shě)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風乎舞雩(yú),詠而歸。”
夫子喟(kuì)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fú)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yú)?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一、在括號內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通假字。
1.鼓瑟希( ) 2.莫春者( )
二、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義。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今義:一天古義:____________
2.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今義:什么傷古義:____________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今義:兒童古義:___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多義詞。
1.如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
宗廟之事,如會同( )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
先生如其指( )
逝者如斯夫( )
固不如也( )
2.方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并解釋。
1.如會同,端章甫( )
2.浴乎沂,風乎舞雩( )
3.三子者出,曾皙后( )
4.鼓瑟希( )
5.可使有勇( )
6.赤也為之小(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
1.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
2.毋吾以也。( )
3.不吾知也。( )
4.則何以哉?( )
5.可使有勇。( )
參考答案
一、1. “希”通“稀”,稀疏;2. “莫”通“暮”,晚。
二、1.一兩天,引申為年紀稍長。2.何妨。3.少年,不到20歲的人。
三、1.連詞,如果/介詞,至于/連詞,或者/動詞,往/動詞,依照,遵照/動詞,像,如同/動詞,比得上。2.名詞,方形/名詞,方圓,縱橫/名詞,道,指是非準則/副詞,正,才。
四、1.名詞用作動詞。端,穿著禮服;章甫,戴著禮帽。2.名詞用作動詞,吹風、乘涼。3.名詞用作動詞,落在后面。4.名詞用作動詞,彈奏。5.形容詞用作名詞,勇氣。6.形容詞用作名詞,小事,即文中所說“小相”。
五、1.狀語后置句有(別國)軍隊來侵略它,接連下來(國內)又有饑荒。
2.賓語前置句,“毋以吾也”你們不要因此就不說了。
3.賓語前置句,“不知吾也”不了解我。
4.賓語前置句,“則以何哉”那么(你們)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5.省略句,可“使(之)有勇”可以讓他們有勇氣。
參考譯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些,(人家)不用我了.(另有兩說:1."以"作"認為" ,不要認為(這樣就不對)我說了. "2."以"作"停止", (你們)不要因為我就不說了.)(你們)平時(就)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急遽地回答說:"一個擁有千乘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衛國家的勇氣,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樣?"
(冉有)回答說:"一個方圓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振興禮樂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來推行了。"
"公西華,你怎么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學著做些東西。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官員。"
"曾皙,你怎么樣?"
(曾皙)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所講的不一樣呀!"
孔子說:"那有什么關系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
(曾皙)說:"暮春時節(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穿著了。(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臺上乘涼,唱著歌回家。"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么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晳)說:"您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說:“要用禮來治理國家,可他說話卻不知道謙虛,所以笑他。難道冉有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嗎?何以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難道公西華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華只能替諸侯做小相,那么,誰又能給諸侯做大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閱讀練習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曾鞏《詠柳》翻譯及閱讀答案11-28
曾鞏《戰國策目錄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7-23
河中石獸原文翻譯與閱讀練習附答案06-20
《北冥有魚》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9-04
曾鞏《書魏鄭公傳后》閱讀答案附翻譯05-24
《子路見孔子》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01-06
曾鞏《學舍記》閱讀答案及翻譯08-09
《宋史曾肇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9-03
曾鞏《城南》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