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贈別閱讀答案
現如今,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贈別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贈別閱讀答案1
贈別友人
盧綸【1】
愁聽千家流水聲,相思獨向月中行。
侵階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連年客舍唯多病,數畝田園又廢耕。
更送乘軺【2】歸上國,應憐貢禹【3】未成名。
注釋:
【1】盧綸:唐朝天寶末年舉進士,一生坎坷,仕途不達。【2】軺:yáo,古代輕便的馬車。【3】貢禹:西漢時人,以精通經義、品行端正著稱,官至御史大夫。
1.下列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相思”一句表明友人遠行,詩人孤獨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
B.頷聯通過寫暗草重霜、寒山明月,表達出一種不離不棄、纏綿悱惻的情感。
C.頸聯指詩人客居他鄉多年,數畝田園已經荒蕪,只剩多病之軀,生活清苦。
D.“更送”一句寫朋友乘車歸京,詩人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引發了無限的感慨。
2.本詩中“秋”是“悲戚哀傷之秋”。下列關于秋的詩句中情感不同于“悲戚哀傷”的一項是(3分)
A.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元稹《菊花》)
B.老來憂患易凄涼,說到悲秋更斷腸。(文天祥《又三絕》)
C.一夕秋風蕙草摧,何當燕婉向泉臺。(屈大均《哭華姜》)
D.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見芭蕉白露秋。(劉言史《病中客散復言懷》)
3.下面這首詩與盧詩都是送別詩,請比較兩首詩情感上的'異同。(6分)
送狄宗亨
王昌齡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注】煙。
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
【注】鳴皋:河南省嵩縣東北,朋友要去的地方。
4. 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4分)
①本詩開篇即寫“愁”,但也有很多詩歌是間接表現愁悶之情的,如李清照《聲聲慢》:“ , 、晚來風急”。
②盧綸在詩中寫了自己客居多病的經歷,杜甫在《登高》中也有類似經歷的兩句是:“ , ”。
贈別友人閱讀答案
1.B(3分)
2.A(3分)
3.(6分)
相同:都對朋友的思念之情(2分)
不同:王詩感情單一,盧詩感情復雜。(1分)盧詩還有朋友離去時引發對自己處境的憂慮,表達了對自己生活清苦和懷才不遇的感慨(3分)。(“生活清苦”1分;“懷才不遇”2分)
4.(4分,每空1分)
①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②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贈別閱讀答案2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
張先
巴子(2)城頭青草暮,巴山(3)重疊相逢處。燕子占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堂水闊舟難渡。
天外吳門清霅(zhá)(4)路,君家正在吳門住。贈我柳枝情幾許。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注解:(1)和程公辟贈別:這是張先贈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別詩,張先與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縣,今屬重慶市。(3)巴山:泛指巴地一帶的山。(4)吳門清霅:吳門,蘇州的別稱;清霅,霅溪,浙江吳興的別稱。吳門和清霅分別為友人與詞人的家鄉。
(1)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
(2)請賞析“燕子占巢花脫樹”一句的`妙處。(3分)
(3)有人說這首離別詞情意真摯但不悲切,請結合整首詞句作簡要分析。(4分)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閱讀答案鑒賞
(1)以程公辟的詞為依托,詞人和答友人:①從餞別的時間、地點和景象開始。②轉而寫到餞別宴上舉杯痛飲,互道珍重,依依惜別。③最后以詞人攜帶友人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思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聊以慰藉作結。
(2)①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占”“脫”兩字極富情趣,頗具新意。②與前兩句相應和,點明餞別時間是在暮春,寫出時光如流,人事變遷。③表達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情感。
(3)①開篇“青草暮”雖敘別離之時,但凝重的暮色,翠綠的青草,透露出了詞人深沉但并不悲切的情感,②“燕子”一句突出時光飛逝,相聚匆匆。但用語清新,也不悲切。③詞的下片詞人將珍視這份友情,并將為友人傳載一份思鄉之情,但詞人用口語化的語言表達,活潑生動,別有一番情趣。
贈別閱讀答案3
贈別
許渾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續輪蹄似水流。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
蘇秦六印歸何日,潘岳雙毛①去值秋。
莫怪分襟銜淚語,十年耕釣憶滄洲②。
[注]①雙毛,指頭發黑白二色相雜。②滄洲,濱水的地方,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中用“輪蹄”指代眼前如川流不息迎來送往的車馬。
B.頷聯的表現手法,與李商隱的“錦瑟無端五十弦”相似。
C.從頸聯可知,這首詩的贈別對象是將要投身仕途的友人。
D.全詩以回憶與友人耕釣的美好時光作結,顯得灑脫自然。
16.這首詩的頸聯包含多重意蘊,請簡要分析。(6分)
答
15.(3分)D
16.(6分)詩人想著友人何日能榮歸故里,表達了對友人早日歸來的期待,既有對友人仕途之路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對仕途艱難的擔心。感慨潘岳未老先衰,表達了對友人懷才不遇、華發早生的人生境遇的感慨,“秋”字語帶雙關,包含對美好年華已逝的悲嘆。
贈別閱讀答案4
贈別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8.本詩首句“多情卻似總無情”,被人贊為“無理而情深” ,結合詩句詩談談你的理解。 (5 分)
9.請說明本詩最后兩句所使用的表現手法,并簡析其使用的妙處。 (6 分)
答案:
8.答案:明明多情,卻說“總無情”,視為無理。詩人實際表達的是因愛的`太深,無論怎樣,都難以表現內心的多情,是為情深。相關詩句“唯覺樽前笑不成”。詩人想在對情人舉樽道別時能強顏歡笑,寬慰情人,卻始終擠不出笑容。送別時明明內心感傷,卻說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無情”,實際是因為“情至深”。(答出理解,給三分;結合詩句分析,給兩分。)
9.答案:最后兩句把蠟燭擬人化,妙處一:是將蠟燭的“燭芯”巧妙說成“蠟燭有心”;妙處二,是進一步把“蠟燭有心”解讀成替人“惜別”之心;妙處三,是把蠟燭徹夜流淌的燭淚,說成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長夜的憂傷惜別也徹夜傷心落淚,妙處四,是借此巧妙而動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長夜不寐灑淚傷別。(答擬人一分,解讀四分,4點說出3點就可得滿分。)
贈別閱讀答案5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①,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②。
為于耆舊內③,試覓姓龐人④。
[注]①把:握,執。②峴首山,在襄陽。③耆舊:年高望重的人。④姓龐人:指龐德公,漢末襄陽高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簡單交代了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年老多病的艱難境況。
B.雖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但面對離別,詩人還是感到心驚神傷。
C.詩人請鄭煉在襄陽尋訪龐德公那樣的高士,表達了對先賢的`仰慕之意。
D.全詩情感表達含蓄蘊藉,格律謹嚴,比較典型地體現了杜甫詩的風格。
16.詩的頸聯寫到峨眉、峴首兩座山,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
15.B
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峴首山位于襄陽,二者相距遙遠;②以兩山相距之遠代指自己與朋友遠離,不舍之情見于言外。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B項,“面對離別,詩人還是感到心驚神傷”有誤,“念此”的“此”應結合首聯中“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一起理解,詩人不是為離別“心驚神傷”,而是想到在此戰亂時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別將再難相見,故此“心驚神傷”。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點以及在詩歌中有無象征寓意;其次要結合詩歌表達技巧來分析其對于抒情的作用,并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詩句運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達效果,或者抒發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詩人的居住地,“峴首”是襄陽龐德公隱居的地方,也是鄭煉將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寫出離別之際因天色薄暮,而詩人不得不與友人離別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達襄陽,正是春光明媚之時,表達對友人一帆風順抵達目的地的美好祝愿;體現了詩人對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闊”“天高”刻畫出峨眉與峴首兩座山相距遙遠,借景抒情,抒發離別之后兩人分居兩地,相隔遙遠的孤獨寂寞之情
贈別閱讀答案6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憶王孫·贈別
【清】沈凝之①
西窗昨夜是清秋,星漢迢迢只一舟。
讀罷《離騷》不自由②,望牽牛③,半束折花算酒籌④。
憶王孫·贈別
【清】商鋆⑤
西風紅葉下江潮,忍看浮名一筆消。
強把愁情付濁醪⑥ ,讀《離騷》,拍遍欄桿是寂寥。
【注】①當時作者要去福州游幕謀生,出發后填此詞寄給妻子。②不自由:不由自己做主。③牽牛:即牽牛星,俗稱牛郎星,與織女星隔銀河相望,民間亦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④酒籌:飲酒時用以記數的籌子。⑤作者作此詞時,因受小人構陷,被貶出京。⑥濁醪:濁酒。
8、“西風紅葉下江潮”一句中的“下”字很有韻味,請賞析。(5分)
9、兩首詞都寫到了“讀《離騷》”這一動作,但表現的心情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8、“下”字在這里有“飄下”和“流下”兩重意思。紅葉隨西風飄落于江潮之上,而隨著江潮的起伏,紅葉又會隨流起伏,最后隨流而下。一個“下”字將紅葉的不能自主,任他物擺布之態描摹得非常生動,也暗隱喻了作者身不由己,被貶出京的.人生經歷。(2分)
9、沈詞表現出的是一種深深的相思不舍之情:作者于行舟中讀罷《離騷》,就不由自主地抬頭遙望牽牛這一有特殊意蘊的星斗,可見心中之愁當是因懷人而發。而商詞則表現出了一種抑郁難平,懷才不遇之情:讀之前“浮名”全消,以濁酒澆愁;讀之后則猛拍欄桿,以發泄自己的寂寥不平之意;讀之時,當與屈原有知己相惜之感。(兩處感情各1分,兩處分析各1分)(4分)
贈別閱讀答案7
贈別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1.本詩首句“多情卻似總無情”,被人贊為“無理而情深” ,結合詩句詩談談你的理解。 (5 分)
2.請說明本詩最后兩句所使用的表現手法,并簡析其使用的妙處。 (6 分)
參考答案
1.明明多情,卻說“總無情”,視為無理。詩人實際表達的是因愛的太深,無論怎樣,都難以表現內心的'多情,是為情深。相關詩句“唯覺樽前笑不成”。詩人想在對情人舉樽道別時能強顏歡笑,寬慰情人,卻始終擠不出笑容。送別時明明內心感傷,卻說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無情”,實際是因為“情至深”。(答出理解,給三分;結合詩句分析,給兩分。)
2.最后兩句把蠟燭擬人化,妙處一:是將蠟燭的“燭芯”巧妙說成“蠟燭有心”;妙處二,是進一步把“蠟燭有心”解讀成替人“惜別”之心;妙處三,是把蠟燭徹夜流淌的燭淚,說成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長夜的憂傷惜別也徹夜傷心落淚,妙處四,是借此巧妙而動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長夜不寐灑淚傷別。(答擬人一分,解讀四分,4點說出3點就可得滿分。)
參考譯文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時卻像無情,只覺得酒筵上要笑卻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會依依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直流到天明。
簡析
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著重寫惜別,描繪與歌妓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郁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首句。最后兩句移情于燭,賦予其人的豐富感情,含思深婉,纏綿悱惻。
【贈別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母親給出的答案》閱讀答案11-28
膩歪馮驥才閱讀答案 膩歪閱讀題答案解析12-13
諾言閱讀短文及答案 諾言閱讀理解答案12-13
《論語》的閱讀及答案11-03
春天閱讀答案09-16
《垂釣》的閱讀答案04-24
《背景》閱讀答案02-18
《貝殼》閱讀答案12-05
《小名》閱讀答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