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經常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曹劌論戰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粗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A、何以戰河曲智叟亡以應
B、公問其故 故雖有名馬
C、肉食者謀之陛下亦宜自謀
D、又何間焉 此為何若人
2、翻譯句子。
①公與之乘,戰于長勺。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是否多余?請說說你的.見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試從齊、魯雙方分析長勺之戰“齊師敗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①魯莊公與曹劌同乘(坐)一輛戰車,在長勺作戰。
②小信用不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不會保佑您的。
3、不是多余的這一對話,點明了曹劌拜見魯莊公的原因,同時也顯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膽識。
4、齊師倚仗強國,沒有講究戰略戰術,沒有把握好戰機;魯國曹劌善謀,魯軍善戰。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2
劌論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小題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2分)
【小題2】.下面哪一個句子不是倒裝句? (2分)A.何以戰?B.何陋之有?(《陋室銘》)C.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D.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小題3】.“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4】.這段文字中,曹劌和魯莊公討論的中心話題是什么?曹劌對此表明了怎樣的觀點?請都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答案
【小題1】C
【小題1】D
【小題1】交代了曹劌請見的原因,反襯出曹劌的遠見卓識(或顯示了曹劌的`自信)
【小題1】作戰的先決條件是什么: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3
【甲】
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偏。”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為南土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國有亂。將軍蔓子性行剛烈,曉暢軍事,夙夜籌謀。遂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終救巴,蔓子亦身披堅執銳。巴國既寧,楚使請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禍難,誠許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寧死,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國,以頭授楚使。楚王嘆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為!”乃以上卿之禮葬其頭。巴國葬其身,亦以上卿禮。
(摘自《華陽國志》,有刪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犧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
(2)齊師敗績:________________
(3)夙夜籌謀:_________________
(4)楚使請城:_________________
(5)乃自刎以死國: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5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楚王為何要“以上卿之禮”來厚葬巴蔓子將軍?(2分)
答:_________
4.對兩個選段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文著力運用精彩的對話描寫來推動情節發展,揭示主題和表現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過描述楚王的言行從側面來刻畫巴蔓子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兩文都略寫戰爭過程,甲文是為了突出曹劌的謀略與機智,而乙文則是為了突出楚國軍隊的勇猛與強大。
D.曹劌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國”、陳勝的“舉大計”與諸葛亮的“興復漢室”都表達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悲憤之情。
【答案】
1.(1)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軍隊潰敗。(3)日夜。(4)請求兌現承諾的城池。(5)為國而死。
2.(1)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樣的'臣子,還要城池干嗎!
3.巴蔓子為了國家的安危能夠挺身而出,為了國家的完整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全,使楚王敬佩。
4.A【解析】B項不是“通過描述楚王的言行”來刻畫,而是對巴蔓子進行的正面描寫。C項中乙文是為了刻畫巴蔓子的人物形象。D項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國”和諸葛亮的“興復漢室”不能表達“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悲憤之情。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4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褊,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乙】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①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②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③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
【注釋】①遂邑:今山東寧陽縣。②柯:齊邑,今山東陽谷縣阿城鎮。③倍,通“背”,違背,背叛。
8.下面哪一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9.下面哪一個句子不是倒裝句?(2分)
A.何以戰?
B.子將何欲?
C.何為者也?(《晏子使楚》)
D.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l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勇力事魯莊公
②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
11.乙文中魯國最終能將“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的原因是什么?(3分)
12.結合甲、乙兩段文字的內容,具體說說魯莊公在使用人才方面有什么可取之處。(2分)
參考答案:
8.C(2分)
9.D(2分)
10.①(曹沫)憑借著勇力侍奉魯莊公。(2分,關鍵詞“以”、“事”)
②齊桓公于是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略的'土地。(2分,關鍵詞“乃”、“許”、“盡”、“侵”)
11.曹沫憑借勇力,以死相脅,逼迫齊桓公答應交還失地。齊桓公怕反悔會失信于諸侯,失援于天下,只能實現承諾歸還領土。(3分,寫出一點得1分,寫出兩點得3分)
12.禮賢下士,能虛心聽取和采納曹劌的建議;寬厚待人,曹沫帶兵與齊交戰,連連失敗,導致魯莊公只能割地求和,但是他沒有問罪于曹沫,還是讓他做將領。(2分,要有具體分析)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5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① 又何間焉 __________________
② 犧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
③ 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
④ 親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孟子論述決定戰爭勝負的三個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決定長勺之戰勝負的要素是“人和”,請你從甲文中找出體現這一觀點的句子,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曹劌認為此次作戰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來,長勺之戰中的.魯莊公被人認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現在哪里?根據甲文概括總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兩千年前就發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請舉一個事例談談你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① 又何間焉 (參與)
② 犧牲玉帛 (祭祀用的豬、牛、羊等)(必須解釋完整)
③ 池非不深也(護城河)
④ 親戚畔之(通“叛”,背叛)
2、 ①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們)目光(見識)短淺,不能長遠謀劃(打算)
②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條件,有利于作戰的地理條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內部團結)。
3、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② 取信于民
4、從兩個方面表現魯莊公的不“鄙”:廣開言路,禮賢下士;盡職盡責,取信于民。 (意思對即可)
5、例 1:二戰初期,法西斯橫掃歐洲大陸,涂炭生靈。歐洲人民團結一致,奮起反抗,最終正 義戰勝了邪惡。 例2:八年抗日戰爭,日寇踐踏我國土,山河破碎。國共兩黨合作,同仇敵愾,浴血奮戰,以弱勝強,最終將日寇趕出中國。(意對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6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耒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F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趙將廉頗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會匈奴大入塞,故事⑦虜③人過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傳檄⑤求救,范不聽,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而范兵不敵。會日暮,令軍士各交縛⑥兩炬三頭熱火⑦,營中星列⑥。虜遙望火多,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⑨將退,范乃令軍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斬首數百級,虜自相踐踏,死者千余人。虜由此不敢復向云中。
【注】①廉范:廉頗的后代。②故事:按舊例。③虜:敵人。④移文:發文書。⑤傳檄:發出緊急公文。⑥交縛:交叉縛扎。⑦熱火:點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樣布滿。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墊上把早飯吃了。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
(2)會匈奴大入塞:___________
(3)范兵不敵:_______________
(4)公將鼓之:_______________
2、用“/”畫出下面這句話的`朗讀停頓。
虜 眾 盛 而 范 兵 不 敵。
3、翻譯句子。
吏欲傳檄求救,范不聽,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劌、廉范這兩位軍事家指揮作戰時,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膽大而心細,因此取得戰爭的勝利。
參考答案:
1、(1)倒下(2)正遇上(3)抵擋(4)擊鼓
2、虜眾盛/而范兵不敵。
3、吏想發緊急公文向旁邊的郡縣求救,廉范不肯,親自率領士兵抵抗。
4、知己知彼(或抓住戰機)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4 題。(14 分)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 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宋公①與楚人期②戰于泓③之陽,楚人濟④泓而來,有司⑤曰:“請迨⑥其未畢濟而擊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濟,未畢陳⑧,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宋公曰:“不可。”已陳,然后襄公鼓之,宋師大敗。(節選自《公羊傳》)
【注釋】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國國君。 ②期:約定時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濟:過
河。⑤有司: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這里指宋國的子魚。⑥迨:趁著。⑦既:盡,完了。⑧陳:通“陣”, 這里是擺好戰斗隊列的意思。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 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 鼓. 之 鼓:
11.下 列句子中的“于”與例句中的“于”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 分)……【 】
例句: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A.駢死于.槽櫪之間(《馬說》)
B.行者休于.樹(《醉翁亭記》)
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D.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 分)
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⑵請迨其未畢濟而擊之。
譯文:
13.有人說魯莊公“鄙”,也有人說“不鄙”。你同意哪種說法?請簡述理由。(3 分)
答:
14.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后,你認為宋國大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答案】
10.(1)戰勝(攻破) (2)擊鼓進軍(答成“擊鼓”也算對)
11.C(ABD 三項均為介出處所,可譯為“在”;C 項為介出對象,可譯為“對”)
12 .(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衰減(減弱)了,第三次擊鼓 時士氣就耗盡(枯竭)了。
(2)請趁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就攻打他們。
13.示例一:魯莊公“不鄙”。(1 分)盡管魯莊公缺乏軍事才能,但他能夠禮賢下士,虛心求 教,聽取正確的意見,最終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因此,魯莊公“不鄙”。
示例二:魯莊公“鄙”。(1 分)戰前不知道如何準備,臨戰不會正確指揮,戰后不知何 以取勝。因此,魯莊 公“鄙”。
14.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
(答成“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或“宋襄公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也算對)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8
閱讀文言文,回答下列題目。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4分)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間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徧_________
(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_________
【小題2】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每小題2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小題3】 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他的遠謀主要體現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文中的戰役,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還有: ______________(舉一例)(4分)
【小題4】 有人說魯莊公“鄙”,也有人說“不鄙”。你同意哪種說法?請簡述理由。(3分)
答案
【小題1】(1)間:參與。 (2)徧:通“遍”, 遍及,普遍。(3)加:虛報(4)獄:案件。
【小題2】1)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 (2)身居高位、享受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小題3】(4個空各一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政治上取信于民 軍事上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有軍事才能 示例: 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等
【小題4】示例:鄙:政治上無知,軍事上無能 不鄙:善用人才,善于納諫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各個加點詞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從從課文中遷移過來。注意(2)為通假字,(4)的古今義。
【小題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3】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曹劌與鄉人之間的對話來分析“請見”的原因,根據曹劌與魯莊公之間的對話來概括曹劌的遠謀即可。
【小題4】本題是一道開放題。根據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來談自己的看法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9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趙奢)言兵事,奢不能難(駁倒),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險的場合),而括易言之。使趙(趙國)不將括即已,若比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趙國大將),悉更約束(規定),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帶領)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節選自《史記》)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詞語。(4分)
(1)公將鼓之。 (2)既克,公問其故。
(3)以天下莫能當。 (4)秦悉坑之。
小題2:根據語句意思,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B.趙括自/少時學兵法
C.嘗與/其父言兵事D.數十萬之眾遂/降秦
小題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嘗與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小題4:讀懂文意,完成(1)—(2)小題。((5分)
(1)根據乙文內容,用一個成語做乙文的標題,并說說成語的意思。
(2)根據這兩段文字的內容,你認為曹劌的“論戰”與趙括的“談兵”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小題1:(1)擊鼓(進軍)(2)已經(3)認為 (4)埋
小題1:A
小題1:(1)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消耗盡了。(2)趙括曾經和他的父親談兵事,他的父親不能駁倒他,卻不說(趙括)善于打仗。
小題1:(1)紙上談兵(1分)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系實際情況,空發議論。(1分)(沒有比喻義,不能給分)
(2)示例:曹劌的“論戰”源自于他對戰場情況、形勢的仔細觀察與準確分析,源自于他豐富的實踐經驗;而趙括的“談兵” 只抱書本知識,沒有實踐經驗,只會夸夸其談,沒有實踐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各1分,表達1分)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的節奏。B.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C.嘗/與其父言兵事 D. 數十萬之眾/遂降秦。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1:(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寫標題以及談成語的意思即可。
(2)本題是一道開放題。結合文章的內容來談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0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劌論戰》)
【乙】夫戰,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國藩于此數語,常常體念。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陽,氣已竭而復振;陸抗之拔西陵,預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養銳氣,先備外援,以待內之自斃。此善于用氣者也。
(節選自曾國藩《挺經》)
【注釋】①荀罃(yīng):春秋時晉國大將。②逼陽: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25.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標兩處)。(2分)
受創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
2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又何間焉()(2)望其旗靡()
(3)惟荀罃之拔逼陽()(4)先備外援()
2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孫仲謀之攻合肥故克之
B.預料城之不能遽下此何遽不為福乎
C.此善于用氣者也京中有善口技者
D.漸就衰竭之故故克之
2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
29.結合【甲】【乙】兩文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用兵者應該怎樣利用士氣取勝?(2分)
參考答案
(1)當敵人士氣衰竭,我方士氣高漲時要及時進攻。
(2)要善于保存士氣,不要“初氣過銳”
(3)當士氣衰竭時要設法振作士氣。
(4)當不能迅速取勝時,要善于蓄養銳氣。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1
【甲】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澤傳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澤兵進至衛南①,度將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驅云前有敵營,澤揮眾直前與戰,敗之。轉戰而東,敵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戰死,前后皆敵壘。澤下令曰:“今日進退等死,不可不從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無不一當百,斬首數千級。金人大敗,退卻數十余里。澤計敵眾十余倍于我,今一戰而卻,勢必復來,使悉其鐵騎夜襲吾軍,則危矣。乃暮徙其軍。金人夜至,得空營,大驚,自是憚澤,不敢復出兵。澤出其不意,遣兵過大河襲擊,敗之。
——選自《宋史·列傳一百一十九》
【注釋】①衛南:今河南濮陽西南。②生兵:生力軍,新投入戰斗的精銳部隊。③等:同樣。④大河:黃河。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①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 ②故克之_____________
③先驅云前有敵營_____________ ④澤計敵眾十余倍于我_____________
1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無不一當百,斬首數千級。
13.在括號內寫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內容。(3分)
①()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②澤揮眾直前與()戰,敗之
1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澤都能根據敵情指揮若定,以少勝多。試分析他們二人能取得勝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15.有人根據甲文內容擬寫出一則上聯,請根據乙文內容對出下聯。(3分)
上聯:曹劌三對莊公顯遠謀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①遍及,普遍②戰勝③報告,說④考慮,盤算。
1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我雖然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會根據誠心來處理。
②士兵知道總是一死,無不以一當百,殺敵幾千人。
13.①曹劌②金人(或:敵人)
14.示例:知己知彼,指揮得當,以智慧和勇氣獲勝。
15.示例:宗澤三敗金人建奇功
參考譯文: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宗澤領兵到達衛南,考慮到將孤兵寡,不深入敵營不能成功。先頭部隊回報說前面有敵人軍營,宗澤就率軍向前直奔敵營,與敵戰斗,打敗了敵人。宗澤領兵轉戰東進,可是敵人增援的生力軍到了,王孝忠戰死,前后都是敵人的營盤。宗澤下令說:“今天進與退同樣都是死,我們不能不從死中求生。”士兵知道總是一死,無不以一當百,殺敵幾千人。金兵大敗,潰退幾十里。宗澤考慮到敵軍十多倍于己,現在這一戰出其不意,敵軍勢必再來,假使他們出動全部騎兵在夜間偷襲我軍,就危險了。于是就連夜轉移了自己的軍隊。金兵當晚到達,只得到一座空營,非常驚恐,從此害怕宗澤,不敢再出兵。宗澤出其不意,又派兵過黃河襲擊敵軍,打敗了他們。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選自《曹劌論戰》)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十年春,齊師伐我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B、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酈道元《三峽》)
C、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詩》)
D、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諸葛亮《出師表》)
2、理解文段內容,然后填空。
(1)本文涉及到_______的戰爭,指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戰例之一__________。這場戰爭中.魯國取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他認為可以一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均用原句答)
3、寫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l)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1)齊魯長勺之戰;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戰機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訪察,但也要根據實情來對待。
(2)我看見他們的車轍很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擊他們。(均意合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3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起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輒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凡主將之道,知理①而后可以舉兵,知勢②而后可以加兵,知節③而后可以用兵。知禮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④。見小利不動⑤,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⑥大利大患。夫惟養⑦技而自愛⑧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支百動。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心術》)
【注釋】①理:規律、道理。②勢:形勢、趨勢。③節:節制。④窮:困厄,處于困境。⑤動:輕舉妄動。⑥支:支持,這里指應付。⑦養:蓄養。⑧自愛:這里指愛惜自己的軍隊。
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⑴公將鼓之 ⑵故逐之 ⑶凡主將之道
10.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知勢而后可以加兵 弗敢加也(《曹劌論戰》)
B.無敵于天下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D.一靜可以制百動 增其舊制(《岳陽樓記》)
11.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5分)
⑴既克,公問其故。
⑵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12.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知 禮 則 不 屈 知 勢 則 不 沮 知 節 則 不 窮
13.【甲】【乙】兩文在作戰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處?(4分)
【答案】9.⑴擊鼓 ⑵追擊或追趕 ⑶方法(手段、道理、規律) 10.C 11.⑴已經戰勝,魯莊公問(曹劌)取勝的原因。 ⑵小的好處和禍患,不足以辱沒我們的才能。或:小的利益(好處)和小的禍患,是不值得辱沒我們的技藝(才能)的`。 12. 知禮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13.都主張作戰時要詳察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機啊,后發制人(不輕舉妄動,要抓住有利時機,一舉成功)
【參考譯文】大凡擔任主將的原則是,通曉事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敵我雙方的形勢然后可以增兵,懂得節制然后可以用兵。通曉事理就不會屈服,了解敵我雙方的形勢就不會灰心喪氣,懂得節制就不會陷入困境。見了小利益不動心,遇上小禍難不躲避。小利益、小禍難不值得辱沒我的本領,這樣之后才能夠應付大利益、大禍難。只有善于培養本領又能保存自己的力量的人,才無敵于天下。所以忍耐一下,可以應對百次勇敢的行動,冷靜一下,可以控制百次的輕舉妄動。 (2010年遼寧省沈陽市中考語文試卷)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4
讀下面【甲】【己】兩個語殷,完成11-14題.(10丹)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心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哉。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①,嚴斥堠②,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③而優游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所以養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④也,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注釋】①烽燧:報警的烽火,白天稱燧,晚上稱烽。②斥堠(hòu):原指探望敵情的土堡,這里指瞭望。③犒(kào):犒賞。④殆:通怠,懈怠。
11.解釋選文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I)望其旗靡( ) (2)用人不盡其所欲( )
12.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訶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1
A.公與之乘 凡戰之道
B.故雖并天下 公問其故
C.既克 既勝養其心
D.登軾而望之 而士不厭兵
13.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2)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譯文:
14.【乙】文中哪一句與【甲】文的夫戰,勇氣也表達的是相同的戰略思想?(2分)
答:
參考答案:
11. (1)倒下(1分) (2)想要(1分)
12.C(2分)
13.(1)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面鼓士氣就枯竭了(2分)。
(2)這就是黃帝打了七十場仗而士兵仍不懈患的原因(2分)。
14.既戰養其氣(2分)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5
閱讀《曹劌論戰》選段,回答問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節選《曹劌論戰》)
[乙](晉)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③而去之。諜④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門⑤,而原請降。(《國語.文公伐原》)
注釋:①原:原國,姬姓小國。②令:限令。③疏軍:撤兵。疏,散、撤。④諜:刺探軍情的人。⑤孟門:原國地名。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
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犧牲:___________
③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庇: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①甲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在對話中,曹劌的“_________”和魯莊公的“___________”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用文中的詞語作答)
②甲乙兩文都強調政治上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文中都有反映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畫線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這一句。
4、甲文中,從“曹劌請見”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劌有主動參與國家大事的`精神,請你談談對這種做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鄙:目光短淺。 ②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 ③庇:庇護,即賴以生存。
2、①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
②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義,那又依靠什么來使喚人民呢?
3、①遠謀 鄙
②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