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岳陽樓記》有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岳陽樓記》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岳陽樓記》有感1
《岳陽樓記》中第一段主要敘說本文寫作的原因跟當時的背景,作文 讀《岳陽樓記》有感。第二,三,四段多為寫景,從中滲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為打動我的一段,它多為議論,其中表現作者的'思想跟遠大的報負。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從他們身上借鑒出一些思想跟理論。我從中感悟到,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是否應該學習“古仁人”一樣,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前面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態,讀后感《作文 讀《岳陽樓記》有感》。
在今日的中國,我們是否也應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這種“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適用,有一定的歷史局限。但是現在人人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該以主人翁的心態去看待國家,所以我們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種地位,應心系天下,關心國事,以國家只是為己任。
如果,每個人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中國將永盛不衰,繁榮延綿,雄偉高傲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如果這樣,又何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呢?到時,天下人皆為一道,共奔繁榮富強。
讀《岳陽樓記》有感2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很久,應該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吧!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云:“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優其優。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只有也。”然而范仲淹在岳陽樓記把它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并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則有深遠影響.
同時,作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因為范仲淹出身貧寒,為官后始終嚴于律己,惟以人民疾苦為念,在朝廷則敢于直言進諫。他一生所為,證明他確實有這樣的抱負,決非虛語。
然而,在中華民族歷代志士仁人的事跡上,有不少這樣的.事,比如陸游說過“位卑未敢忘憂國”,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都相近,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他們都是為國家民族的前途而憂慮,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例子。
周恩來身為國家總理,管理國家的巨大運行方向,可支配的資金和人力物力財力不可記,但身上的襯衫補丁摞補丁,他艱苦樸素的作風,體現了“后天下之樂而樂”。
當然,這句名言還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現在的中學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實在令人痛惜。俗話說:“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求學期間,從沒有放松過對身體和意志的鍛煉,常通過游泳、登山、露宿、長途步行來砥礪自己艱苦奮斗的品格。我們常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尚能“主動找苦吃”,我們又為什么不能“踏盡崎嶇路”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另一個引申義是積極向上、奮發有為。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階梯,化學家諾貝爾為研制炸藥,廢寢忘食,四年里做了幾百次實驗,最后一次實驗他甚至負了重傷,但他卻成功了。由此可見,縱然理想與現實常有矛盾,青年們仍應以奮發有為的精神作為通往理想境界的階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遠非如此,但經常保持這種觀點,卻能使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不斷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讀《岳陽樓記》有感3
前不見古人,使我們愴然涕下。自古遷客騷人多會于岳陽樓。我們無法再現當年的景象,留給我們的是一些深深的遺憾和無盡的思考。
岳陽樓雄偉壯觀,洞庭湖南極瀟湖,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有著街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的雄偉,有著朝暉夕陰的無窮變化,再加上遷客騷人華麗詩篇和萬船感慨,使得岳陽樓更加神秘。
歷史已經過去,當我們五次回憶歷史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滕子京,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少年不識愁滋味”人生有著升起的輝煌,也有著墜落的遺憾。于是滕子京遭貶而你又受牽連,但你并沒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遇令人悲嘆,真是“卻道無涼好個秋”。或許辛棄疾也和你一樣“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壯歲族旗擁萬夫”。但最后也只有“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鄰家種樹節”的遺憾與無奈。《美芹十論》、《九議》也隨之成為歷史泛黃的一頁而后十六十年則讓人頓覺悲哀。
或許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你,范仲淹的淚光朦朧了蒼顏白發。于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了你無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態度。你的精神、品質永遠活在后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恒。相信若干年后仍然能夠聽到你那豪邁的壯語!
讀《岳陽樓記》有感4
深秋的一天,我慕名來到位于洛陽以南四十公里萬安山下的范仲淹墓,憑吊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跟文學家。望著松柏掩映的石碑古冢,穿越千年變幻的歷史風云,一種莫名的感慨油然而生。
了解范仲淹是從《岳陽樓記》開始的。范仲淹以其波瀾壯闊的一生與千古絕唱的《岳陽樓記》,在史冊上留下了關心國家命運,情系百姓憂樂的光輝形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能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境界,是他憂國憂民情懷的高度概括,是他追求社會跟諧的理想經典,實在難能可貴。堅守這樣的文化信仰跟精神追求,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正是當代青年熱愛祖國、奮發有為所應有的擔當嗎?
我沒有到過岳陽樓,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卻早已使我心向往之。透過《岳陽樓記》酣暢淋漓的文筆,那臨江的春色,秀美的風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與自然跟諧相處的歡愉,彷佛盡收眼底,如臨其境。“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我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的社會理想,正是自然界萬類霜天競自由,天人合一的跟諧歡暢,是榮辱皆忘的博愛與奉獻,是社稷民生的繁榮與平跟。看如今,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更加重視環境建設與保護,歸根結底是為了全體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居安思危,憂國憂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幾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終堅持以造福天下蒼生為己任,為黎民百姓謀福祉。他為官清政廉潔,體恤民生疾苦,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但不改青云之志。個人的榮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雖窮困潦倒,其心系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灑脫,憂國憂民的情操,像一面鏡子,在歷史的長河里熠熠生輝,令人敬仰。
自強不息,奮斗不止,范仲淹終其一生踐行自己的崇高理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這神圣的使命感與榮辱觀,如今已成了我們民族精神的無價之寶。理想,是一面旗幟,有了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一定會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久久地凝視著范仲淹墓碑上那漸漸模糊的字跡,咀嚼范公留給我們的《岳陽樓記》,一任自己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我想,樹立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應該是值得我們當代青年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讀《岳陽樓記》有感5
月亮終于沉在林地上,由燈的形態變幻成篝火了。每一個有月的夜晚,都留給我最美的印象。
太陽是不太懂浪漫的,只要它出來,總是笑嘻嘻的一張臉,可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該滿則滿,該虧則虧。
夜靜,天空愈黑,它便越發的亮,撒下金光普渡黑夜,我愛這明月,無論它圓或缺。
千古明月只一輪,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吟詠邊關冷月、盧溝曉月、床頭明月和那楊柳岸曉風殘月;有人寫月形月影,缺月掛疏桐,飛鏡又重磨;更有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對月的描寫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我是斷然沒有這樣的感受,也描寫不出這樣的千古佳句的,但對月的情有獨鐘卻是萬不能更改的
對月相望,讓我的心變得澄明而寧靜。人,不一定都能登高絕頂,笑傲蒼穹,但總要有所信仰,向著高遠,支撐起生命和靈魂。
讀《岳陽樓記》有感6
《岳陽樓記》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一篇佳作。
慶歷四年,即公元1044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人誣而貶到巴陵郡做長官。滕子京做了地方官以后,把巴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條。第二年春天,重新修復岳陽樓時,請作者寫一篇文章,記錄此事。
作者在洞庭湖觀看岳陽樓的'狀觀景象,并分別對不同的天氣下看到的岳陽樓美景進行了描述。
作者首先展示給我們的是從洞庭湖看到的岳陽樓的壯觀景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及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接下來,又分別描述了陰晴變化下的岳陽樓美景: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滿目蕭然,感受極面悲者矣。
春暖花開,岳陽樓一片怡人景色,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作者寫這篇文章,并不只是為了寫景面寫景,在文章結尾,作者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來抒發其政治情懷。
雖然,我假期里不只看過《岳陽樓記》這一篇文章,但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象。
讀《岳陽樓記》有感7
今日的世博,是世界矚目的中國現代文化。而我們是不是應該回想古代的文化呢?沒有這些古代精髓,怎么可能會有現代的科技文化呢?之所以有了古代的文學,才換來了今日世博的`佳話呀!
我今天看了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寫的散文《岳陽樓記》,這篇文章生動地描寫了作者被貶到鄧州(今河南鄧縣),和想起一年前友人滕子京也被誣陷浪費工錢被貶岳州(今湖南岳陽),修建岳陽樓的場面。
我不禁讀了起來:“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余作文以記之。
余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如果沒有了這篇短文,我們這些孩子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騰子京受了那么多的苦,一點都沒有,而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挑食的挑食,連羽毛輕重的活都不肯干,真是太嬌慣了!
實情為1046年9月15日,應好友在日陵郡守騰子京之邀有感而寫,《岳陽樓記》能夠成為傳世名篇,并非對其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陽樓記》一文抒發先憂后樂、憂國憂民的情懷,這便是我喜歡這篇散文的原因。
之所以有了這些古文,才造出了今天的世博、今天的輝煌!
讀《岳陽樓記》有感8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文正的這一佳句也是道出了古往今來的文人多不得意的事實。
杜甫一生不得志,孤老病苦一輩子,沒求得圓滿,不得賞識,杜甫怨嗎?也怨。但杜甫哪怕身處末微,也可詠誦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是處江湖之遠。
范仲淹,曾位極人臣,連死后也被冠以文正二字,這是對文人一生的最高贊譽,自古都是高處不勝寒,高堂之上又有多少人能有滿腔熱血?但范文正還是誦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這是居廟堂之高。
從古至今,多少志士熱血報國,肝膽相照?有多少英雄我以我血薦軒轅?既可兵不血刃又何須壯士埋骨?未有將領馳騁,你何能苦讀詩書?
未卑未敢忘憂國,無論何時,都是真理。蕓蕓眾生微賤命,有多少人能總居廟堂高處?心系家國,從來都沒有特指誰人。而是四萬萬人民應該刻在骨子里的'傳統。
雖處江湖之中,卻依舊心憂國事;雖遭貶謫,但仍不放棄理想。這何嘗不是當今我們該學習的呢?
讀《岳陽樓記》有感9
“樸素而清雅的樓閣前有一片靜謐的湖泊,點點沙鷗在幽靜的湖面上輕輕掠過,劃破了水面的寧靜,五彩斑斕的魚兒在清澈見底的水下自由穿梭。湖面與水底融匯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現實與幻境、無奈與欣喜在盡情的交織、旋轉、升華……”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詩人范仲淹的一篇傳世佳作,文章共有六段,從開頭到結尾,從電閃雷鳴到風跟日麗,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岳陽樓的搖曳多姿。每當我讀完《岳陽樓記》,這一幕幕真實而久遠的曠古美景總會情不自禁的浮現在眼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壯之情。不僅因為岳陽樓令人陶醉的美景,更因為作者發自肺腑的真實情感在悄悄地流露,緩緩地流出……
正是因為這種憂國憂民的急切心情,才讓我感到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他的先憂后樂,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滿腔熱血與風雨中屹立的岳陽樓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多么美麗的畫卷啊!
被風雨彌漫的岳陽樓,好似一只暴雨中振翅欲飛的海燕;春光煥發的岳陽樓,宛如一個喜笑顏開的小姑娘,迫切地想將歡笑散在每個角落;如詩如畫的岳陽樓讓我時時刻刻在陶醉,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將心中的感受與眼前的你分享。我更情不自禁的感嘆詩人那種對祖國前途的憂慮,一切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無限熱愛化成了詩人奮斗的動力!讀一本有價值的好書,不僅要讀更要去品跟做,我一定要有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去更多的了解國家大事。雖然我能力還有限,但我一定會用我的努力證明一名炎黃子孫應有的力量與雄姿!
經典是來自博通古今的絲絲靈感;經典是壯懷激烈、憂國憂民的情感跟對未來希望的結晶,它深沉而凝練,久遠而美好,它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無數人在它的激勵下獲得了新的希望,這是歷經千年但從不為世人所棄的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這個浩瀚的大海里,有無數像范仲淹這樣的名人志士,力求為國家貢獻畢生的力量,也有無數像《岳陽樓記》這樣流芳百世的曠古佳作,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語凝聚了作者發自肺腑的情感。
同學們,中國傳統文化是華夏五千多年歷史的積淀,是中國屹立于世界之巔的文化根基。我們只有更多的傳承先輩們留下來的的經典文華,才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才是真正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為了使中華大地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寶更加發揚光大,為了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讀《岳陽樓記》有感10
《岳陽樓記》由景抒情,重點突出喜與悲這兩個字。喜則萬物俱明,悲則諸景皆黯。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了千古名句。
作為一名中學生更應該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意思是,不因外物而喜,不以自己而悲。人是一個情緒化的動物,能因為周圍的事,環境從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而中學生也不例外,面對學習,我們承受的壓力十分大,這樣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一切的事情都抱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快樂。但對此人們通常就認為,這樣先憂后樂的觀點只是國家領導的事,與人無尤,但事實并非如此,一個國家是由好多人們組成起來的,而國家領導只是引導我們前進的指明燈,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推開,那么一切將會變得混亂了。每個人都處于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況下,那最后只會損人不利己。我們作為社會的主人,就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許我們做到的未必如此,但至少,我們可以關心國家的事,萬事從小做起,聚沙成塔一人一件小事,就可以改變整個國家。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也刻不容緩,就才我們從現在開始,承擔起這樣一份責任吧!
《岳陽樓記》讓我成長了,從中我明白到了人是應以大局為重,時刻關心國家。我的確是受益良多。
讀《岳陽樓記》有感11
人是感情動物,當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時,常會因為得失價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實環境的締造是人為的,仰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物美適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客騷人因環境的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初唐李賀因受打擊,抑郁而終。反觀宋朝蘇軾被住在外,卻能把心事托付山水,所以能寫出許多魅力雄偉的文章。
如果李賀不早死,或許有更多絕妙作品能流傳下來。可惜他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
況且,這種頹廢的意志必能使人行銷骨毀,流于一種不滿現實,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跡象,這對社會乃至對個人又有何益?只不過是使后人感到嘆惋罷了。
孟子云:“土窮不離義,達不離道”。又云:“古之人得志修身于現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才是文人對得真正的態度,不管處在什么環境下,皆能處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貴,也不因處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海闊天空,而人類的生命只是幾朝露水,當露水蒸融時無影無蹤。偶爾我們回想過去,緬懷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寬容與氣度,安慰被謫的好友。
歐陽修謂其“能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在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民生為主,實得益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讀《岳陽樓記》有感12
總會在不經意聽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前只是膚淺地認為這是一位愛國詩人的感慨,然而在今天,我終于深刻體會到了范仲淹這位偉人的博大胸襟與政治抱負。
范仲淹家境貧寒,但自身嚴于律己,從小便胸懷大志,發憤讀書。就因為如此,他成功地考取了進士并為國效勞使得西夏不敢侵犯。在他的仕途路上,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原則,成為代代稱頌之人,我想這一切都與他的大志分不開。
有人說:“凡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縱觀歷史,的確如此。范仲淹在歷經滄桑之后寫下的偉大人生信條;文天祥在被俘之后寫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感慨;司馬遷在經歷艱辛之后的生死之論;易安氣壯山河的“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人生心愿;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責任感;岳飛精忠報國的決心……無一不體現了他們心中的大志。
狄金森曾經想把人生描繪成籬笆墻的內外,我們需要一層又一層地爬過去。事實上,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通常會遍體鱗傷,假使我們沒有心懷大志,我們還會有勇氣走出荊棘,走向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會。由此可見,心懷大志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寫道:數分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的偉人數不勝數,但同樣都擁有大志。領袖毛主席從小立誓: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正因為這樣的志向,他成功地成為了我們眾人敬仰的第一代領袖。周恩來總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道出了他心中的`大志。因為這樣,他成為了眾人稱頌的偉大總理……志向與這些名人的成功難道沒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嗎?
曾經有一個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題目叫做《確定你的人生目標》。結果顯示:杰出人士與平凡之輩最根本的差別,并不在于天賦,也不在于機遇,而在于有無人生志向。
所以,人生之中應當有一個志向,這樣才會擁有前進的動力。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將問題簡單一些考慮,拉近距離來看,當下的志向便是關于中考問題。我想現在為自己選擇一個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實現它,相信一定會應了中國那句古話“有志者,事競成。”的,那時,我們就到達了勝利的彼岸。
人的一生不該碌碌無為,讓我們記住:成功的人生應當胸懷大志!
讀《岳陽樓記》有感13
讀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我被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深深打動。
在《岳陽樓記》一文中,范仲淹因記述重修岳陽樓一事,向人們傾訴了他的政治抱負。他批評那些因環境的好壞而悲喜的人,批評了他們悲觀消極的.生活態度。相比之下,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卻是一個積極面對生活的人。他受貶后還積極從政,短時間內就是巴陵郡“百廢俱興”。就范仲淹本人來說,他的一生是憂天下的一生,不論是日食兩餐冷粥,還是做參知政事,他都做到以天下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岳陽樓記》這篇文章來說,盡管帶有一定的階級局限性,但文章的主旨卻是很值得后人繼續發揚光大的。文章中表露出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嚴于律己,關心人民疾苦的思想主張在今天仍是很值得借鑒的。想來,在當時的社會中,范仲淹能夠提出那些見解,是在是難能可貴!
由此,我想到現在,一個人不論其崗位如何,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應關心國家大事,具有主人翁精神,積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刻刻關心國家和人民的人為榜樣。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從小樹立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志向。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吧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
讀《岳陽樓記》有感14
岳陽樓與黃鶴樓、滕王閣號稱江南三大名樓。它們的出名,與題詠它們的詩文有關。而岳陽樓則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最負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慶歷新政失敗,由參知政事被貶為鄧州知州,正當他郁悶之極時,接到好友藤子京為岳陽樓作記的請求,于是便借題發揮,抒發了自己博大的胸襟跟遠大的.政治抱負,并與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誕生。
提到岳陽樓,離不開洞庭湖。正因為有了洞庭湖才造了這樣一座名樓。范文正公認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說:“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盡這一句,可與“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樓”的詩句相媲美,活現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壯闊,可見作者恢弘的氣度,不凡的才識。不是大手筆是寫不出這“勢極雄豪”的句子來的。
然后,作者通過“遷客騷人”在觀看兩幅迥異的景象時產生的兩種迥異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本來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與“古仁人”的不同心境來駁論,他們不因外界的好壞跟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這應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祿、超越榮辱得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他們卻積極入世,在他們心里裝著國家的興亡跟老百姓的苦樂。
《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當時正被貶官“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自在,可他沒有像許多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不問世事,任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跟朋友。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當一個先憂之士建立了功勛之后還能后樂,更加難能可貴。
我喜歡作者用細膩逼真的筆觸刻畫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義深遠的文字所傳達出的終極價值高標。讀《岳陽樓記》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
讀《岳陽樓記》有感15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文正與詩文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我崇拜他,敬慕他是由內心不受控制地贊美他。
范仲淹小時候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但為了學習他毫不在乎。“劃粥割齏”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簡單概述一下,就是隆冬時節,因生活拮據,一碗粥還得分成幾份,加以咸菜就解決一天。朋友看他如此貧困,就被以燒雞加魚給他補補,而他卻拒絕了好意,怕影響了他日后飲食習慣……可就是這么個寒門子弟憑借他頑強的毅力與超人的刻苦,最后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范文正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我們陳老師很喜歡,我的感觸也不小。還記得陳望軍老師是我們第一個班主任,以前我很調皮,與班上另外三個人組合成“四大金剛”,那時每晚的重頭戲就是吃一碗香噴噴的“竹筍炒肉”。正是冬天啊,我手卻如夏天般的熾熱。但是他勤勤懇懇,也深受同學愛戴。后來他走了,換了個班主任,就重新選舉了班長,后面周慧霞中舉,可沒多久,班上事情越來越多,那班主任又不管事,我們班臨近崩潰,后來周慧霞也辭去了了班長職務,班上更是亂上加亂,班長這個職務以前我認為是神圣的,偉大的,是領頭羊、頂梁柱,可在這看來卻如同狗屎一般不值,后面我想:當初軍訓時的第一名,難道就此墜落了嗎?經過內心不斷斗爭,我決定主動提出擔任班長這個職務。憑借我在班上那么點威信,經過一周左右的時間,紀律有了好轉。于是我體會到當班長的.成就感與自豪感了。再不久,陳老師來拯救二十一班了,但是無一人不歡迎、尊敬陳老師,因為他很理解我們,尊敬我們內心想法,并經歷給予我們好處。這樣一個班主任,誰會討厭呢?
后來我厭學,貪玩,身為班長帶頭違紀……結果也不言而喻,在下一次的班委投票中,我失敗了,躺在床上我就想:當初你管別人時,你有做好自己嗎?你真的做好一名稱職的班長的嗎?今后你會改變嗎……想到半夜突然醒悟過來,放下心中的不甘與惆悵,想的是我要做好每一天,即使不是班長又何妨,我依舊能為班上做貢獻……
現在想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這個世上還真是個生動寫照,而我也會將這作為我的座右銘,勉勵自己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不得不說范文正的胸襟寬廣,意境之深!那如今這個社會,又有多少人會先憂慮他人后關注自己的?少之甚少。多是為謀一己之私,而勾心斗角,少友賢德之舍己為人。我想:如今這個世界科技高速發展,經濟也不斷提升。那么環境污染問題撲面而來,新聞里講北冰洋冰川正在緩慢融化,預計不久的將來,可能會使海平面上升,甚至釋放史前病毒。出了學校,看到車水馬龍,塵土飛揚,在鄉下一些煤場,黑煙籠罩……或許現在我們認為沒關系,但是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代呢?要我們把這個鍋甩給他們嗎?唯一能做的就是聯手保護地球村,各國制定法律法規,人們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只有這樣才會是對他們負責任,對地球負責任。
這樣一個范文正怎能不惹人愛戴呢?
【讀《岳陽樓記》有感】相關文章:
讀《岳陽樓記》09-11
讀《岳陽樓記》有感09-14
讀岳陽樓記有感09-02
讀《岳陽樓記》有感08-11
讀岳陽樓記有感12篇07-06
讀岳陽樓記有感(13篇)10-09
讀岳陽樓記有感13篇07-25
讀岳陽樓記有感4篇08-05
讀岳陽樓記有感(通用22篇)05-31
讀岳陽樓記有感(通用17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