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譯參考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死亦我所惡 惡:兇惡
B.蹴爾而與之 蹴:用腳踢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棄
2.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A.二者不可得兼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多為身死而不受
3.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首認為,在“生”和“義”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而取義”。
B.作者所倡導的重“義”之心,只有圣賢才具有,普通人是沒有的。
C.作者認為,乞人不屑“蹴爾而與之”的救命食物,是沒有喪失“本心”的表現。
D.文中的對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并且富于文采和氣勢。
參考答案
1-3: A A B
參考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只不過是賢人能夠不丟掉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所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讓所認識窮困貧乏的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天性。
【魚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譯參考】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譯參考10-11
魚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譯10-16
《魚我所欲也》原文翻譯和注釋07-24
孟子《魚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譯11-02
孟子《魚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譯10-24
魚我所欲也原文、翻譯10-16
魚我所欲也原文、翻譯02-24
魚我所欲也原文翻譯04-10
《魚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譯07-13
《魚我所欲也》原文翻譯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