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教案

            時間:2023-03-07 10:28:55 魚我所欲也 我要投稿

            魚我所欲也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魚我所欲也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魚我所欲也教案15篇

            魚我所欲也教案1

              [教學目的]

              1、積累文言字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代人生。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教學重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時數]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約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山東)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主張“法先王”。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留在《孟子》一書中。

              《孟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著錄十一篇,現存七篇,跟《論語》一樣,也是用語錄體寫的,但體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論述當代的某些重要問題,篇幅比較長,論證也很充分,已經具有議論文的規模,不過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語,《魚我所欲也》即屬于這一類。孟子長于言辭,在辯論中經常設譬,以小喻大,邏輯性很強,有極大的說服力;其文氣勢磅礴,筆帶鋒芒,又富于鼓動性,對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響。

              解題: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本文就是從這種理論出發,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重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事情來。他對比了兩種生死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生動形象;排比鋪陳,氣勢恢弘。體現了《孟子》一書文筆的特點。

              二、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讀音節奏重音,要讀得流暢,朗朗上口,讀出語言的氣勢和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一段,注意下列字詞的解釋:

              得兼:同時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按照這種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見。非獨:不僅僅。

              勿喪:不喪失本心。

              3、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下列字詞的解釋: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豆:古代盛飯或其它食品的器皿

              蹴爾:用腳踐踏著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4、請學生翻譯第三段。注意下列字詞的解釋:

              萬鐘:鐘,古代的一種計量器名,六斛四斗為一鐘。本詞是指很厚的俸祿。

              何加:有什幺益處。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以前。全句:從前為了禮義寧死也不接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這的意思。已,停止、放棄。

              5、請學生翻譯整篇課文。

              6、再次朗讀課文。

              三、小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2)辯通辨,辨別。例: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4)與通歟,語氣詞。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5)鄉通向,從前。例:鄉為身死而不受

              2、一詞多義

              為:為宮室之美(為了,介詞)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做,動詞)

              得:故不為茍得也(得到)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感激)

              是:非獨賢者有是心(此、這)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

              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呼爾而與之(給予)

              3、虛詞(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五、作業

              1、完成課內練習二

              2、熟讀課文,并背誦。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思考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翻譯了全文,疏通了文意,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主題和寫作特色。

              三、正課

              分析討論課文第一段,提出論點,分析論證。

              1.前面我們說過,《孟子》的文章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剛才的整體感知,同學們一定有所感受。那么這篇文章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呢?

              參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解說:要求引原文答,教師可適當點拔。回答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第一、二節的內容進行質疑,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或相互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

              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明確: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后,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轉,“鄉為身死而不受”,現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

              總之,這段文章是說,能做到“舍生取義”是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3。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4、引導學生討論本文的論證方法。

              明確:1).用類比論證法提出論點。文章一開頭,就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

              2).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顯出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

              第一部分中用假設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兩種不同的態度作對比,然后得出結論,使讀者心悅誠服、

              3)、總結:第一段首先用喻證法提出論點,然后進行分析論證,運用推理的方法,分辨證、假設、因果三個層次進行說理,邏輯嚴密,善于借題發揮,因勢利導;最后用層進式作結。全段緊緊圍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在我們將要寫的議論文寫作中,要學習這些論證方法和段的結構形式。作文題:淺談義與利。還可回顧借鑒一下前些時大學生關于“義大于利”還是“利大于義”的電視辯論大賽。質疑。

              附板書:第一段:提出論點,分析論證。

              〈1〉起始:提出論點:舍生取義。①設喻:所欲→魚、熊掌→取熊掌②引出生、義→取義

              〈2〉展開:分析論證,對待生與死的不同態度方法。

              一步:辨證分析〈正〉

              生,欲→甚于生(義)→故不茍得(即,為了“義”可以

              死,惡→甚于死(不義)→故不避患舍生。)

              二步:假設分析〈反〉

              由是則生→不用(結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為→甚于死者

              三步:因果分析

              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為(不擇手段求生)

              所惡→莫甚于死(最惡死)→何不用(不擇手段避禍)

              〈3〉結論:層進法。非賢者有→人皆有→賢者勿喪

              四、延伸思考并布置作業

              1.思考、討論: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解說: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2.背誦全文。

              3.你過去一定也作過許多次選擇,其中哪一次對你的影響最大,給你的印象最深?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魚我所欲也教案2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實詞、虛詞,正確翻譯課文。

              2、本文語言自然流暢,節奏感強,富有氣勢,加強朗讀和背誦。

              3、理解作者的觀點,結合實際生活賦予它們以新的內涵。

              教學重點:

              1、 體會語氣,練習朗讀,背誦課文。

              2、 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義”“本心”的內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觀,導入孟子的《魚我所欲也》。

              二、朗讀練習

              注意要點:字音: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yú)

              停頓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疏通文意

              學生自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1)“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辨別。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 “與”通“歟”,語氣詞。

              (2)是:這種;這種做法。 為:寧愿;為了;接受。

              而:表修飾,不譯;表轉折,卻。 于:比;對。

              (3)①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④這就叫作喪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構提綱。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可見,要做到“舍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2)師生討論,總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書章句集注》) 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的。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生討論,明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

              五、布置作業

            魚我所欲也教案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4、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注,那么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了孟子什么樣的道德主張。

              二、資料助讀

              孟子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

              4、本性也需要養。

              三、理解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讀音、停頓。

              重點字音與停頓: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5)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6)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7)是/亦不可以已乎

              2、學生默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3、質疑解疑,疏通文意

              重點詞句: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與通歟,語氣詞。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種;是亦不可以已平:這種做法。

              鄉為身死而不受:寧愿;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為了;接受。

              故不為茍得也:得到;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感激)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呼爾而與之:給予。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四、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

              3、自讀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構提綱。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抽查課文背誦與理解。

              二、整體感知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

              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3、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系?

              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舍生取義。

              4、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①用比喻論證法提出論點。文章一開頭,就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

              ②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顯出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

              5、我們該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人應該有舍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后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說理僅止于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局限性。

              三、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

              四、布置作業

              1、請以義與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2、預習《<莊子>故事兩則》。

            魚我所欲也教案4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代人生。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教學重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設想

              《魚我所欲也》是一篇經典的傳統課文,出自《孟子》,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難度,又是以議論為主,初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但教師應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許他們提問,提倡進行探究性學習。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誦讀,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讀、齊讀、跳讀、研讀、自由讀、指名讀……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的熏陶。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所謂誦讀,就是朗讀和背誦。要求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在誦讀的過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層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習得語感,培養能力。這種方法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

              2.質疑法:這里所說的質疑,并非指教師想提問學生,而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己不懂之處提問,或者是對文章的觀點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 由一二位同學講一則跟孟子有關的小故事,如“孟母三遷”“孟母對織”。

              2. 歸納至今為人們所樂于運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盡信書不如無書。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孟子》還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語,搶答說出哪些熟悉的成語是出自《孟子》的。例:專心致志、與人為善、舍己為人、明察秋毫、緣木求魚、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等。

              4. 課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蘊含的成語是什么?

              “魚我所欲也……舍生而取義者也”“舍生取義”。

              二、作者作品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于孔子之孫孔假的門人,是孔子之后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弄清字音和停頓。

              讀音: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停頓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的兩個小節,讀后請其他學生指出讀錯的字詞。

              3.齊讀全文。

              4.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

              5.請兩三名學生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實)。

              三、布置作業:熟讀課文,自己試著翻譯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1.疏通字句,梳理層次,加深理解,引發質疑。在梳理過程中對重點實詞如:“欲”“得兼”“莫”“由是”“與”“蹴”“萬鐘”要特別關注。對文中出現的五個通假字進行歸納整理。

              2.請學生翻譯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熊掌]熊的腳掌,是一種珍貴的食品。

              【得兼]同時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茍得]茍且得到,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惡]wu4,厭惡,與“欲”相反。

              [患]禍患,災難。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義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這種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見。

              [非獨]不僅僅。

              【勿喪]不喪失(其本心人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豆]古代盛飯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兒郎g,煮或蒸成的汁狀、糊狀、凍狀的食品。

              【呼爾而與之]沒有禮貌地呼喝著給他(吃人 爾,助詞。

              【蹴爾]用腳踐踏著。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萬鐘]鐘:古代的一種計量器名。六斛(hu2)四斗為一鐘。萬鐘:指

              很厚的俸祿。

              【何加](有)什么益處。

              [奉]奉侍。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識窮乏者:所認識的貧窮的人。得,通

              “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動詞。與:通“欽”,語氣詞。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以前。為,為(之)全句:從前為了

              “禮義”寧死也不接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第一個“為”,Wei4,介詞。第二個“為”,wei2,動

              詞,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這。已,停止,放棄。

              【本心]天性,天良。

              三、內容結構分析

              第一段

              本段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魚,我所欲也”——“舍生而取義者也”),第一句話以魚和熊掌比喻“生”與“義”這一對概念。魚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美遠遠勝過魚,且不易得,因此舍魚而取熊掌。孟子以魚喻“生”,以熊掌喻“義”,形象地區分了“生”與“義”的價值高下。第二句是由第一句的設喻引出來的論點:“舍生而取義者也”,這是本文的題旨。

              第二層(“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從正面闡述,說人們把“義”的價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茍且偷生,寧愿赴死也不愿行不義。這里所說的“甚于生者”就是指“義”,“甚于死者”就是“不義”。

              第三層(“如使人之所欲”——“所惡有甚于死者”),正反對比,進一步闡述“義”重于“生”的道理。先從反面論述,用兩個假設復句反問,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接著用“由是”開頭的句子做正面論述,說明事實上人能不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兩句得出結論,證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義。

              第四層(“非獨賢者”——“賢者能勿喪耳”),這句話運用了遞進論證法,前文已論證“義”字的存在,這里使主題升華,證明“義”字不只是少數賢者具備,而是人人皆具備,它似乎成了一種充塞天地之間的正氣,無處不有,只是賢者更能保持罷了。

              孟子認為人的本能固然是求生而惡死,但世上還存在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也存在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那就是“義”與“不義”。“義”是人類最寶貴的一種品德,為了“義”,人們可以不避禍患,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一個真正的人,決不能因貪生怕死而行不義之事。孟子從“性善說”出發,認為人生來就具有羞惡之心,這是一種善心,它可以幫助人們在“義”與“不義”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

              第二段

              本段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一簞食”——“乞人不屑也”),從正面舉例,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呼爾”、“蹴爾”而與之,則“行道之人”與“乞人”也不屑接受,這就是“羞惡之心”。以食“嗟來之食”為“羞’,這就是“義”的觀念。

              第三層(“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從反面舉例,說明不辨禮義而收萬鐘之祿,是失其羞惡之心,是為求“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這些比生死都輕的身外之物,這樣的做法,不過是見利忘義。

              第三層(“鄉為身死而不受”——“此之謂失其本心”),運用排比句,以“鄉”與”今”對比,指出為得到宮室之美、妻妾侍奉、窮人感激而見利忘義,就是喪失了“本心”。結尾一句話,歸納了此段,照應了開頭,這“本心”就是“羞惡之心”,就是“義”。

              本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作者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作對比,按財富的數量來說,“萬鐘”自然是多的,但是“萬鐘”決定的是“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一簞食,一豆羹”決定的卻是生命,自然要比“萬鐘”更重要。然而,無論是“萬鐘”’,也無論是“一簞食,一豆羹”,與“義”字比較起來都是次要的。兩次舉例及在舉例中對比論證法的運用,再一次深刻地論證了“舍生取義”這一論點。

              四、深入探究

              1. 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比喻論證,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2. 為什么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只是一種假設,可以魚和熊掌都得到,可以生命和義都不舍棄,只是假設當你在遇到兩者中必取其一的時候,你當作怎樣的選擇的問題。

              3. “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惡有甚于死者”的“所惡”分別指哪些事情?

              義;不義

              4.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舍生取義”的含義是什么?請根據下面一則孟子的語錄概括總結。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5. 孟軻所說的“義”有它特定的階級內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親、尊長等一套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義”的目的,也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者的根本利益。對于后世,特別是今天來說“義”應該賦予新的含義,請簡要歸納。

              如在民族矛盾尖銳的時候,不少仁人志士堅持民族氣節,堅持正義事業,他們的壯舉曾彪炳史冊,他們所堅持的“舍生取義”突破了孟子當時的規范,成為正義事業、正義行為的代稱。現在,我們把“義”可以賦予共產主義精神的具體內涵,“舍生取義”就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品質──為了正義事業和真理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

              6. 課文第二段內容隱含一個什么典故?可以用我們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來印證?“貧者不受嗟來之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五、延伸拓展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幾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隨著“取義”之路,開拓了一條精忠之道。縱使路途再漫長,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終因遭毀謗,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懷著悲憤投入汩羅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獄中寧死不屈,舍身取義,留名千古。魯迅以筆代槍,在文壇掀起千層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動人詩句。

              對于今天的我們,親歷生與義的重大抉擇也許很難得,但我們的人生不乏選擇。我們一直在選擇,謹慎地選擇。

              1. 模仿下面一段話,發表對選擇的感言。

              選擇博愛,我們品味異樣精彩的人生;選擇回憶,我們度量往事的厚重;選擇誠信,我們暢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選擇堅強,我們感受經歷失敗后的成功的甘甜;選擇關愛,我們因幾顆心同時跳動而愉悅不已……

              2. 請講述自己或他人人生選擇的故事,并談談選擇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例:一個14歲小女孩,站在法庭上面對離婚的父母,她會選擇誰?這不是一個普通的選擇,因為選擇了母親,她就選擇了富貴、選擇了澳大利亞;選擇父親,她就選擇了貧窮,選擇了中國。人人都說這太難了,可小女孩選擇了父親,選擇了含辛茹苦單獨撫養她長大的父親,舍棄了富有卻極少見的母親。大家都被震撼了,面對這種艱難的抉擇,小女孩做到了無愧于心。

              六、布置作業:背誦課文 完成本課點津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鑒賞本文的說理藝術;品味《孟》散文的語言特色;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教學步驟 ]

              一、師生齊背課文

              二、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可見,要做到“舍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①“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系?

              ②本文分兩段,結構上不夠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請問我的這種看法對嗎?

              師生討論。明確:①“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舍生取義。

              ②這位同學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來說,賢者舍生取義,行道之人、乞者以義為先,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于反面論證。所以,“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乞人不屑也”應歸入第一段。

              (2)教師總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書章句集注》) 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的。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生討論。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1.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學生討論,明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人應該有舍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征利”的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后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說理僅止于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局限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圍繞“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話題,學生自由發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炎附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為與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斷然拒絕了齊王“萬鐘”的誘惑,這些言行都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生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義”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約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體、民眾的大利。孟子可謂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個肩擔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宏愿偉志。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和參與意識,展露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生4:孟子是一個聰明機智、豪爽直率的淪辯家。他義正辭嚴,直言不諱,敢于抨擊統治者,展示了一個狂放不羈、潑辣大膽、無私無畏的論辯家的形象。

              ……

              五、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六、布置作業

              請以“義與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魚我所欲也教案5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3、學習本文對人生的正確抉擇。

              4、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

              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學習本文對人生的正確抉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簞(dān)蹴(cù)茍得(ɡǒu)不屑(xiè)

              2、閱讀全文,對照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家作品簡介:《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約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山東)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主張“法先王”。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留在《孟子》一書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2、解題: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本文就是從這種理論出發,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重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事情來。他對比了兩種生死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生動形象;排比鋪陳,氣勢恢弘。體現了《孟子》一書文筆的特點。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和重音,要讀得流暢,朗朗上口,讀出語言的氣勢和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一段,注意下列字詞的解釋:

              得兼:同時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按照這種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見。非獨:不僅僅。

              勿喪:不喪失本心。

              3、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下列字詞的解釋: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豆:古代盛飯或其它食品的器皿

              蹴爾:用腳踐踏著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4、請學生翻譯第三段。注意下列字詞的解釋:

              萬鐘:鐘,古代的一種計量器名,六斛四斗為一鐘。本詞是指很厚的俸祿。

              何加:有什幺益處。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以前。全句:從前為了禮義寧死也不接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這的意思。已,停止、放棄。

              5、請學生翻譯整篇課文。

              6、再次朗讀課文。

              四、小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2)辯通辨,辨別。例: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4)與通歟,語氣詞。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5)鄉通向,從前。例:鄉為身死而不受

              2、一詞多義

              為:為宮室之美(為了,介詞)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做,動詞)

              得:故不為茍得也(得到)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感激)

              是:非獨賢者有是心(此、這)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

              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呼爾而與之(給予)

              3、虛詞(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五、作業

              1、完成課內練習二

              2、熟讀課文,并背誦。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思考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二、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翻譯了全文,疏通了文意,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主題和寫作特色。

              三、正課

              1、全班朗讀課文。

              2、提問: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幺作用?

              討論并歸納: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生取義。這里運用了模擬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3、提問:“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4、提問:“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5、提問:“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幺?

              6、提問:“非獨賢者有是心”“是心”指什幺?

              7、提問:為什幺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討論并歸納: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喪失善心(天性、天良)

              8、提問:我們學過《談骨氣》,文中有一個論據,說是古代有一個不接受不敬的施舍,

              最后餓死。這個論據與課文第二段用的是同一個典故。請用最簡練的一句話概括這個典故。

              歸納:貧者不受嗟來之食。

              9、提問:為什幺高官厚祿誘惑不了?試舉例說明。

              10、提問:文中說得了“萬鐘”是為了什幺?

              11、提問:作者認為這種作法如何?

              12、提問: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幺樣的人,斥責了什幺樣的人?

              13、提問:課文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的句式相同,意義相近或相反,試找

              出兩個這樣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14、提問:第三段運用了什幺句式、有什幺好處?(歸納:排比句式,加強語氣)

              四、小結

              本文闡明了義重于剩,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他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2、背誦課文。

              3、完成練習冊。

            魚我所欲也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字詞,品味語言情致。

              過程與方法: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代人生。

              【教學重點】

              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教學難點】

              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質疑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解題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于孔子之孫孔假的門人,是孔子之后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的兩個小節,讀后請其他學生指出讀錯的字詞。

              3.教師運用投影將本課中的生字、詞打出,全班齊讀(或指名讀)。

              4.齊讀全文。

              5.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

              6.請兩三名學生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實)。

              三、分步品味

              1.質疑及交流。

              前面我們說過,《孟子》的文章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剛才的整體感知,同學們一定有所感受。那么這篇文章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呢?

              參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齊讀課文。

              3.讀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質疑或說說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4.教師提問: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中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后又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請依據原文回答。

              參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夠做到“舍生取義”的心,“是心”就是“這樣的心”,其義與“本心”相同。

              四、小結

              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應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

              第二課時

              一、復習所學內容

              1.抽查朗讀情況。

              2.用媒體出示字詞,檢查對字詞的理解。或者由學生相互出題,考查對字詞及語句的理解情況。

              二、朗讀訓練,體會文意

              1.分組朗讀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甸式美;嘗試刪除某個句子,而后再讀,體會文章論說的氣勢;進行演講式背誦,感受其表達效果。

              2.跳讀課文,找出為論證中心論點,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論證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①論證方法:道理論證(第一節)、舉例論證(第二節)。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贊頌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將正義放在首位,而摒棄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齊讀全文。

              三、課堂練習

              1.速讀課文第二節,說說本節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應將正義放在首位的。

              2.對比閱讀以下幾則材料,聯系課文說說它們各自表現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 材料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四、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解說: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五、課后延伸

              1.背誦課文。2.在課外查閱有關孟子、《孟子》的資料“嗟來之食”的故事以及吳晗《談骨氣》。

            魚我所欲也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2、能力目標:

              ⑴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⑵掌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3、情感目標:

              引導同學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掌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是文言文教學最實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如墨讀、齊讀、跳讀、精讀、美讀等。讓同學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熏陶。

              2、質疑法:

              引導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就自身不懂的地方提問,或對文章觀點提出自身的見解,或就淪證過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膽質疑。鼓勵同學自主質疑,有利于發展同學良好的思維品質,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顯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這幾句話表示了作者怎樣的價值取向?(同學回答:生為尊嚴,生為自由,生為名聲,生為正義。)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示了孟子什么樣的道德主張。

              二、背景介紹

              作者和其思想主張,由同學自身發言,教師總結。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同學朗讀,其余同學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教師點評:

              多媒體顯示:字音: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停頓和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放錄音。

              5、同學齊讀課文。

              6、同學白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四、質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問我答:

              同學提出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請其他同學幫助解答,自由回答。對同學不能解答的問題,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2、教師檢查同學自學情況:

              多媒體顯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3、翻譯下列句子:

              ⑴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⑵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⑶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⑷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若干名同學回答:

              參考答案: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區分。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

              “與”通“歟”,語氣詞。

              “鄉”通“向”,從前。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是:這種;這種做法。

              為:寧愿;為了;接受。

              而:表修飾,不譯;表轉折,卻。

              于:比;對。

              3、翻譯下列句子:

              ⑴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方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⑵輕蔑地呵叱著給他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他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⑶(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⑷這就叫作喪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五、朗讀訓練,體會語言特色,初背課文

              1、同學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

              2、同學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

              3、教師出示背誦練習。協助同學背誦。

              多媒體顯示: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爾而與之 , ; , 。

              鄉為身死而不受, ;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同學齊背課文。

              六、安排作業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構提綱。

            魚我所欲也教案8

              【設計思路】

              《魚我所欲也》是一篇邏輯嚴密、氣勢飽滿的議論文。關于課文的論點尚有爭議,有人認為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也有人認為是保持本心的重要性。不管學生贊同哪種觀點,都應該讓學生了解本文圍繞觀點行文嚴密的特點,同時也讓學生體會本文運用排比增強感染力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理解全文的論證邏輯。

              2、體會排比所形成的論證氣勢。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如果說孔子的'仁是指一種內在修養,那么孟子的義就是指人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孔子對仁學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即使為此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當義與生命在人生的天平上等待裁決時,孟子也會毫不猶豫地舍生取義。為什么孟子把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呢?當生與義不可同時擁有時,怎樣才能做到舍生取義呢?現在讓我們從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中尋找答案。

              2、整體把握:

              課文提出了舍生而取義這一中心觀點,作者是怎樣論證的呢?在第一段中,孟子通過列舉一組生活常識,深入淺出地告訴人們:在面臨抉擇的時候,人們總會選擇那些更加重要更有價值的事物。這可以看做全文的大前提。由此推演出一個十分具有說服力的結論:人們如果能夠把義看得高于生,就一定能夠做到舍生取義。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二、三兩段中,孟子從事例和道理上說明了保持本心是舍生取義的前提條件。

              3、重點難點突破:

              進一步理解全文的內在邏輯:

              ⑴有的人舍生取義,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所以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有災禍也不躲避。這是從正面講為什么要舍生取義。假如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那么就會相反,凡是可以求生的手段,哪一樣都可以采用,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事,哪一樁都可以干。這樣正反對比就顯示出義的重要。

              作者強調有人把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是因為沒有喪失本心,這個本心在孟子看來就是指人善的天性,它包括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以上是道理論證。

              ⑵二、三節是事例論證,兩種事例形成一種對比。雖然是一簞食,一豆羹,但很重要,決定著生死,但有人卻不受。而萬鐘雖多,只是為了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不重要,但有人卻接受了。前者重義,后者不辨禮義,根本原因是一個保持了本心,而另一個喪失了本心。由此可見本心的重要,有了本心,人們就會重義,社會才能安定。

              四、拓展延伸

              1、小組交流搜集到的關于舍生取義的詩句、名言或故事。每小組推薦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

              2、在網上收集資料,了解孟子所講的禮義與仁的區別。

            魚我所欲也教案9

              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實詞、虛詞,正確翻譯課文;2、本文語言自然流暢,節奏感強,富有氣勢,加強朗讀和背誦;3、理解作者的觀點,結合實際生活賦予它們以新的內涵。

              學習重點:

              1、體會語氣,練習朗讀,背誦課文;2、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

              學習難點:

              理解文中的“義”“本心”的內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第一課時

              一、預習導學

              1. 字音:

              (1)不為茍得也( ) (2)為宮室之美為之( )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2. 停頓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

              4. 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二、朗讀練習

              1、聽錄音,注意節奏。

              2、學生自由讀,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讀兩遍。

              3、教師領讀。

              4、師生齊讀。

              注意要點:

              三、課內研討

              學生自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構提綱。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

              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五、拓展延伸

              (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選自《魚我所欲也》)

              (二)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②。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

              (節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廩丘:地名。②養:供養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謂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4.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

              ①從全文看,《魚,我所欲也》先后運用了____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后記:

              教學札記

            魚我所欲也教案10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

              2、了解本文運用比喻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3、重點積累欲舍甚惡患等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對文中的其他實詞和虛詞進行一般的學習和復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本文所運用的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邏輯推

              理論證等方法。

              2、難點是第一段的邏輯推理論證過程。

              三、教學設想:

              1、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推進的教學法,明確各層級的要求(具體見教學過程);注重體現新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讓學生在課堂上誦讀全文,力求做到能當堂完成背誦要求。

              2、針對文中的難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推理中,逐層分析,逐步理解其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幻燈片,將要點提示給學生,讓學生有直觀印象,便于今后的復習記憶。

              3、本文用一課時完成。

              四、教學過程:

              《魚我所欲也》屬于文言說理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是論證方法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加以落實。教學內容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完成:

              (一)導入新課

              由學生所熟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入手,回顧其中名句,溫故而知新,而后導入本文的學習,了解孟子關于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

              (二)注重文言誦讀,指導全班同學齊讀課文,而后教師針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正音。如:患(huān)、惡(wù)、簞(dān)、羹(gēng)、蹴(cù)。

              (三)提煉中心論點(要求全體學生掌握此要點)

              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這樣提出有什么好處?(學生分組討論,而后解答)

              明確:文章開頭第一句以魚和熊掌設喻,得出舍魚而取熊掌的結論,這里其實是以魚和熊掌比喻生和義。第二句緊接著引出中心論點舍生而取義者也。 用比喻導出中心論點,使舍生取義的道理明白易懂。

              (四)分析論證方法(要求中高層學生掌握并能加以運用)

              提問:在論述中心論點時,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讓全班同學閱讀思考,而后由中高層級的學生踴躍回答)

              明確:這篇文章在論述過程中運用了比喻論證、邏輯推理論證、舉例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等方法。(其中邏輯推理論證法是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中高層級的學生熟悉并掌握這一論證方法。)

              (五)小結本課時內容

              1、 回顧本課時要點,提醒全體學生記住孟子的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以及掌握本文中所運用的論證方法。

              2、面向中高層學生,要求這些學生仔細體味作者的論證思路,從中受到啟發,學以致用,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影片《生死決擇》,寫一篇500字的小論文。

              (六)落實背誦

              1、根據新大綱的要求,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要求:中高層學生做到當堂完成本文背誦;低層學生做到當今能完成本文的背誦。

              2、課堂上可以全班齊背或個別抽查的形式來落實背誦情況。

              (七)布置課后作業

              1、結合課后練習之四,落實本課文實詞的意義和用法;補充舍惡患,要求中高層級的學生對它們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整理落實,以備檢查。

              2、 預習《莊暴見孟子》,了解孟子關于仁政的政治主張。

              板書設計

              所欲有甚于生則不茍得生

              魚與熊掌--舍魚取熊掌 舍生 (即義)

              生與義--舍生而取義 取義 所惡有甚于死則不避患 舍生取義

              (即不義) 是人的本

              (設喻引出中心論點) (假設邏輯推理) 心(正面

              一簞食,一豆羹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論述)

              (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

              (舉例論證)

              (向) (今) 為宮室之美受之 見利忘義

              萬鐘:為身死而不受 不辨禮義 為妻妾之奉受之 是喪失人

              而受之 為所識窮乏者得我受之 的本心

              (對比論證) (反面論述)

            魚我所欲也教案11

              教學內容分析: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書在宋朝時被朱熹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經典。孟子思想在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學習本文字句的同時,對孟子的思想體系略作剖析,這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魚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議論。其論證方法,學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學過程 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觀點的語句和他常用的術語加以分析,講深講透,并以此來剖析他的“舍生取義”的思想,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教學過程 中還應加強朗讀,使學生加深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文章的氣勢,從而體現孟子善于論辯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準備:

              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是文言文教學最實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如墨讀、齊讀、跳讀、精讀、美讀等。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熏陶。

              2.質疑法 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問,或對文章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就淪證過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膽質疑。鼓勵學生自主質疑,有利于發展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鑒賞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作者情況介紹,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查找的資料來完成,教師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課件,向大家展示。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是孔子之后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辨認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1. 朗讀。

              1)在自由散讀的基礎上抽讀(4名左右),抽讀學生可任意選取文段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聆聽,并作好點評準備。

              2)朗讀點評(由學生完成,教師點撥、引導即可)。

              (點評著重強調咬字、語氣、節奏、斷句等幾個方面,注意突出演講式朗讀的特點。)

              3)全班根據以上朗讀點評的要點,齊聲朗讀課文。

              2. 串譯課文,了解大意。

              (學生相互交流預習成果,對于小組內共同出現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

              3. 熟悉課文,概括文意。

              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自由朗讀課文,并用最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要求學生根據前面所學課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積累的有關議論文知識,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1. 課文的論點是什么?結合課后練習,思考你贊同哪一種說法,為什么?

              2. 為了闡明觀點,文章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找出來,大家交流。

              3. 課文導語說“文中孟子對于‘義’的論說,對于今人仍不無啟迪”,想想你從課文中得到了哪些啟迪,整理思路并與小組同學交流。

              說明:以上問題采取小組內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組內每個同學承擔一道思考題,思考結果交由小組討論,組長記錄討論結果,并由中心發言人匯報討論成果。

              四、自主質疑,探究學習

              此環節主要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意識,要求學生圍繞課文內容,質疑問難,提出有一定創新價值的問題,教師可從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問題,由學生小組探討,全班交流。

              說明:這個環節,學生質疑提問應提前布置,由學生在課前完成,上課前提交問題即可。另,學生的提問,教師也可給予一定的啟發、點撥,注意問題的`質量。

              問題:

              1. 課文中“本心”指人的天性,那么從全文看,作者認為人應該具有怎樣的天性呢?按照你的理解,人的天性除課文所指外,還應該有哪些?不妨說說。

              ——-————學生自由發言。

              2. 能否為課文補充一、二個現實材料,以突出論點。

              —————(學生自由補充。)

              五、朗讀背誦,積累鞏固

              課堂背誦,可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完成。例如:運用幻燈,打出相應的譯句,由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原文進行誦讀,記憶;學生相互間提問背誦,教師抽查背誦等。

              六、布置作業:

              1. 教師提供相關資料,學生回家查閱,并同課文進行閱讀比較,看看它們各自表現出怎樣的價值取向。

              2. 查閱“嗟來之食”的故事,與課文比較,看看內容上有哪些不同,思考為什么有這樣的不同。

              教后反思:

              雖然這節課沒有按照我預定的教學計劃進行,也讓我著實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面臨的尷尬局面,但我慶幸,最終的教育效果還是好的。我在想,語文的教學并不只是單純的語文知識的教學,而是要靈活的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靈活的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接軌,能學有所用。作為教師,如果不斷的喚醒這群孩子的良知,對于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成型該有不小的幫助。

            魚我所欲也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基本文言文詞匯。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探究作者怎樣提出論點展開論證的。

              3、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抉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點

              在誦讀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義的現實內涵。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人生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在關鍵時刻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呢?相信孟子會給我們提供幫助的。請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范即由此產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富歲子弟多賴、懶。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養”。“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

              2、《禮記檀弓》中有:“齊大饑,黔敖(富人)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教師點評。

              黑板顯示:

              字音: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停頓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自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6、請學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確: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質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問我答

              學生提出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請同學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問師答

              對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4、小結

              通假字

              (1) 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2) 辯通辨,辨別。例: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 得通德,感激。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4) 與通歟,語氣詞。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5) 鄉通向,從前。例:鄉為身死而不受

              一詞多義

              為:為宮室之美(為了,介詞)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做,動詞)

              得:故不為茍得也(得到)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感激)

              是:非獨賢者有是心(此、這)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

              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 呼爾而與之(給予)

              虛詞(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五、朗讀訓練,體會語言特色,初背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

              2、學生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

              3、教師出示背誦練習。幫助學生背誦。

              小黑板顯示: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爾而與之, ; , 。

              鄉為身死而不受, ; ,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學生齊背課文。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構提綱。

              第二課時

              一、齊背課文。

              二、再讀課文,分析討論文章思路。

              1、學生朗讀課文,思考: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人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明確: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后,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轉,“鄉為身死而不受”,現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

              總之,這段文章是說,能做到“舍生取義”是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三、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引導學生討論本文的論證方法。

              明確:

              1、用類比論證法提出論點。文章一開頭,就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

              2、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顯出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

              第一部分中用假設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兩種不同的態度作對比,然后得出結論,使讀者心悅誠服

              五、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六、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七、課堂練習

              1、速讀課文第二節,說說本節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應將正義放在首位的。

              2、對比閱讀以下幾則材料,聯系課文說說它們各自表現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

              材料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夏明翰)

              板書設計

              26、魚我所欲也

              論點:舍生取義

              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魚我所欲也教案13

              教材分析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論述道德標準和政治節操的說理散文,《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一)。孟子以嚴肅的態度,莊重的語言,闡述了一個重要的主張: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一個正直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應該為義而生,為義而死,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而不能“見利忘義”。不辨禮儀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足取的。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經典的傳統課文,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難度,又是以議論為主,初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但教師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許他們提問,提倡進行探究性學習。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誦讀,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讀、齊讀、跳讀、研讀、自由讀、指名讀……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的熏陶。

              學習任務

              1. 理解孟子所闡述的'“義”的含義,懂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擇,把握人生,慎重選擇。

              2. 學習經典論說文在論證結構和方法的獨到之處。

              3. 感受孟子文章語言自然流暢,節奏鮮明的特點,多朗讀,多背誦。

              學習方法

              1. 采用“誦讀—積累—感悟”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

              2. 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資料,為文章觀點找論據,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一)》。

              3. 善于聯系當代,聯系個人生活實際,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鑒古人的思想精華。

              學習過程

              一、課前準備

              1. 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基本疏通課文大意,找出疑難之處,留待課堂解決。

              2. 默讀課文,基本斷句準確。

              3. 教師推薦網站,了解孟子。

              學生根據教師推薦網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組查找以下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介紹:孟子簡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學說、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語。

              二、激趣導入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引出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打消畏難情緒。

              1. 由一二位同學講一則跟孟子有關的小故事,如“孟母三遷”“孟母對織”。

              2. 歸納至今為人們所樂于運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盡信書不如無書。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孟子》還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語,搶答說出哪些熟悉的成語是出自《孟子》的。例:專心致志、與人為善、舍己為人、明察秋毫、緣木求魚、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等。

              4. 課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蘊含的成語是什么?

              “魚我所欲也……舍生而取義者也”“舍生取義”。

              三、整體感知

              1. 教師和學生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默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節奏。在誦讀的過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層次,加深理解,引發質疑。在梳理過程中對重點實詞如:“欲”“得兼”“莫”“由是”“與”“蹴”“萬鐘”要特別關注。對文中出現的五個通假字進行歸納整理。找出課文中出現的對稱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語言特點。背誦也以這些句子為基礎,先背誦對稱句,再連句成段,連段成篇。

              2. 教師以若干問題帶動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①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②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魚我所欲也教案14

              【學習重點】

              1、體會文章的中心論點。

              2、論證方法。

              3、體會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孟子(約公元前372至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曾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人,推崇并繼承了孔子的學說,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一位大師。世稱亞圣。作品有《孟子》七篇。他長于說理,善用比喻,縱橫捭闔,妙趣橫生,在中國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魚我所欲也》就體現了他的寫作風格和特點。

              二、學生朗讀課文

              三、注意有關字詞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

              2、萬鐘不辯禮儀而受之。通辨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恩惠、感激的意思。

              4、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之意。

              四、筆譯這篇課文

              五、對艱難字詞句進行解釋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學生散讀課文

              三、點名學生翻譯課文,對不妥之處詳加解釋

              四、學生散讀課文爭取成誦

              第三課時

              1、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文章,它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舍生取義

              2、作者是怎么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文章用魚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論點的。

              3、作者是如何論證的`?

              文章用魚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論點,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不為茍得不避禍患來,這是從正面論述;由莫甚于生莫甚于死引出何不為也這是從正面論述。結論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有比死亡更讓人討厭的東西(義和不義)。后又從反面論證見利忘義是喪失人的本心。

              4、寫作特色:

              ⑴ 善用比喻。

              ① 運用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中心論點

              ② 用行不吃呼爾,乞不受蹴爾比喻守義不辱。運用比喻使講述的道理明白易懂,深入淺出。

              ⑵ 運用對比。魚與熊掌生與死義與不義向與今等通篇對比鮮明,使中心論點舍生取義鮮明突出。既然能為義而舍生,那么在接受比生命更輕的高官厚祿,甚至是一簞食,一豆羹的時候要辯解是不是合乎禮義。

              ⑶ 孟子的禮義是封建君臣之禮,封建君臣之義,應批判地繼承,現在的禮義已經賦予了新的含義。如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

              ⑷ 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5、結構圖示:

              熊掌 生 所欲不茍得有甚于生義

              ╱正面→→

              舍 魚 死 雖惡所不避有甚于死不義

              生

              取

              義

              ╲反面: 向(為身死而不受)

              受不義之萬鐘無益

              今(為宮室、妻妾、窮乏者)更不可

            魚我所欲也教案15

              [教學目的]

              1、積累文言字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代人生。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教學重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時數]

              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于孔子之孫孔假的門人,是孔子之后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靨逑至蘇廡┨氐恪?nbsp;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的兩個小節,讀后請其他學生指出讀錯的字詞。

              3、教師運用投影將本課中的生字、詞打出,全班齊讀(或指名讀)。

              4、齊讀全文。

              5、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

              6、請兩三名學生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實)。

              參考答案: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在關鍵時刻應作出正確的選擇。

              三、分步品味

              1、質疑及交流。

              前面我們說過,《孟子》的文章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剛才的整體感知,同學們一定有所感受。那么這篇文章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呢?

              參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解說:要求引原文答,教師可適當點拔。回答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第一、二節的內容進行質疑,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或相互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

              2、齊讀課文。

              3、讀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質疑或說說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說:重點解決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和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的意義。)

              4、教師提問: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中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后又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請依據原文回答。

              參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夠做到舍生取義的心,是心就是這樣的心,其義與本心相同。

              (解說: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目的在于嘗試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把握整體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詞、句。)

              四、小結

              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應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所學內容

              1、抽查背誦情況。

              2、用媒體出示字詞,檢查對字詞的理解。或者由學生相互出題,考查對字詞及語句的理解情況。

              二、朗讀訓練,體會文意

              1、分組朗讀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甸式美;嘗試刪除某個句子,而后再讀,體會文章論說的氣勢;進行演講式背誦,感受其表達效果。

              2、跳讀課文,找出為論證中心論點,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論證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①論證方法:道理論證(第一節)、舉例論證(第二節)。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贊頌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將正義放在首位,而摒棄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齊讀全文。

              三、課堂練習

              1、速讀課文第二節,說說本節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應將正義放在首位的。

              2、對比閱讀以下幾則材料,聯系課文說說它們各自表現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

              材料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解說:以上材料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要正確對待生與死、義與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

              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解說: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五、課后延伸

              1、背誦課文。

              2、在課外查閱有關孟子、《孟子》的資料嗟來之食的故事以及吳晗《談骨氣》。

              六、布置作業

              背誦這篇課文。

              《魚我所欲也》教學反思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大思想家孟子曾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做比提出了他自己的觀點“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即“舍生取義”)昨天的語文課上,我和學生一起將腦意識和孟子的“舍生取義”思想進行對接,很可惜,在潛連接的過程中出了點小問題,將我的課堂偏離了正常軌道。

              “老師,我不同意孟子的觀點。”一個男生有些迫不及待,看的出他身后有不少的支持者。 “還有誰不同意老夫子的觀點?”我笑著問道。響應的聲音此起彼伏。有些意外于學生們的態度,也有些驚異他們的獨立思想。我決定將課堂自然一些進行到底,于是花費了不少的時間聽取他們反對“舍生取義”的原因。 “我們以前接觸過保爾這個不朽的名人,他有句話說的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可以再麻木的‘舍生’了,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命。”學生A心直口快,當然觀點顯得有些片面,而且有些強詞奪理了。

              “對我們中學生而言,這個觀點離的似乎太遠。前段時間新聞里播放說已經將‘見義勇’改為‘見義智為’,可見,我們現在提倡的是‘取義不舍生’。”學生B有理有據、簡捷明快的發言博得了一陣喝彩。 ……在眾多的言論之中,除了學生B的‘見義智為’有新意外,其他的好象都在強調一個片面的觀點:只有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所謂義啊,德啊,都要排在尾巴上。而且他們列舉了一系列的反面事例,從貪犯說到肇事者,從“評按說法”說到“焦點訪談”……他們不屑的說著:現在有誰還“舍生取義”啊?……我有些茫然,有些凄凄然,優秀傳統的教育缺乏,教學與現實嚴重脫節,致使教師處在了尷尬的位置。我明白,他們接觸的社會上的反面例子太多了,潛意識里早就否定這個觀點,根深蒂固。我還想據理力爭,想為我們偉大的古思想家拉動一些支持者,更想糾正這些年輕的腦袋瓜里存在的“腐壞”思想。我急性列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在上學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奶奶,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趕緊逃跑,一是扶起老奶奶看看傷勢做決定,你會怎樣做?“我會看看左右沒人,趕緊逃跑。”一個調皮男生有些玩笑的說。

              “哎……”傳來一片唏噓,接著有幾名同學起來指責他天良的喪失。(我很高興大多數孩子人本善良)“如果你開車,撞倒了一個人,而且很嚴重,你有兩個選擇,一是逃跑,一是勇敢承擔責任在第一時間救治傷者……”我將事例“升級”。顯然,同學們陷入了沉思中。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選擇逃,接受良心的譴責,或者法律的更嚴懲,選擇后者,接受法律的懲罰,但良心稍安。你們做選擇,舉手表決。”我幫忙分析。很高興,他們一個個表示愿意選擇后者,盡管眼中還有一點點的茫然。接下來我們列舉了當今社會上一些正面的事例……看的出,他們的想法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他們開始對“舍生取義”的勇士,發出由衷的贊嘆,而對那些見利忘義、自私無德的'小人表示出了極大的反感和鄙夷。 “現在社會上見利忘義的現象太多,可世界上真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德,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德,就好象沒有了靈魂,也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雖生尤死,受萬人唾棄,而那些舍生取義的勇者至今傳誦……當然最完美的方法仍然是‘取義不舍身’,所以學生B獲得最佳發言人!”在一片掌聲中我們結束了討論,從學生折射來的目光里,我知道這節課的收獲還是不小的。最后布置了一個小作文題目《魚我所欲也》,來寫自己的一次選擇經歷,期望在作文過程中總結所學,學會在關鍵時刻如何作出正確選擇,這該是學習該課文的最終目的。

              雖然這節課沒有按照我預定的教學計劃進行,也讓我著實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面臨的尷尬局面,但我慶幸,最終的教育效果還是好的。我在想,語文的教學并不只是單純的語文知識的教學,而是要靈活的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靈活的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接軌,能學有所用。作為教師,如果不斷的喚喚這群孩子的良知,對于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成型該有不小的幫助。

            魚我所欲也教案16

              教學目標:

              1、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的內涵,以及在現實社會中的意義。

              2、積累文言詞語;欣賞《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3、理解孟子所闡述的“義”的含義,懂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擇,把握人生,慎重選擇。

              4、感受孟子文章語言自然流暢,節奏鮮明的特點,強化朗讀背誦,積累文言詞語;善于聯系當代,聯系個人生活實際,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鑒古人的思想精華。

              教學重點:

              目標3.

              教學難點:

              目標4.

              教學方法:

              朗讀、研討。

              課型:

              新授課。

              課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決不僅僅停留于“活著”。當面臨生死抉擇時,該怎樣做出自己的決定?文中孟子關于“義”的論說,對今人仍不無啟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他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國諸侯混戰最激烈的時期,他提出“民貴君輕”、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反對掠奪性戰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諸侯中選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這些主張與當時激烈混戰的社會狀況不符,所以均未被統治者所采納。孟子退而與弟子著書,遂成《孟子》。

              2、《孟子》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孟子》與《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與《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孟子》比喻準確形象,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

              3、性善說:孟子的`哲學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還說:“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給與)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說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別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以及自我修養的作用。認為“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要求人們反躬自求,“養浩然之氣”,做到“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學習生字:

              一簞食(dān) 一豆羹(gēng) 蹴爾(cù) 鄉為身死(xiàng wéi)

              所惡(wù) 得我與(yú)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5、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賢者能勿喪耳”),由設喻引出“舍生取義”的論點,并說明“義”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第一層:(從開頭至“舍生而取義者也”),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為喻,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

              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對自己的論點“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的進一步論證。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闡發自己的觀點。

              第三層:(本段最后一句),作者得出結論:其實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賢者才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持“本心”而已。

              第二部分:(從“一簞食”至結尾),“舍生取義就是喪失“本心”,人應該保有本心。 ” 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第一層:(從“一簞食”至“乞人不屑也”),從正面舉例論證不能見 利忘義。“一簞食”、“一豆羹”關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無禮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這一事例充分證明,最普通的人也有羞惡之心,寧愿餓死而不失義。

              第二層:(從“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至“是亦不可以已乎”),從反面舉例論證不能見利忘義。首先指出一些顯貴的人“不辨禮義”就接受優厚俸祿。緊接著以一個反問句,說明他們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為私利所蔽。然后用三個排比今昔對比,批判他們重利輕義、見利忘義的行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一句反問,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第三層:(最后一句),與第一部分結束相呼應,人應該保有本心。 “本心”就是人原來固有的“羞惡之心”,也就是“義”、“善”的本性。

              四、教師小結:

              本文是一篇論述道德標準和政治節操的說理散文。作者以嚴肅的態度,莊重的言語,闡述生死與“義”的關系,指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一個正直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應當為義而生,為義而死,在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而不能“見利忘義”。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足取的。

              五、布置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照應:指的是行文時說過的話,在后面適當的地方重提,予以強調,或補充發揮的手法。照應有下列幾種:

              1、扣題照應,即在文中對文章的題目作出交代。

              2、首尾照應。即在篇末對其開頭進行照應。

              3、前后反復照應。即在幾個相應的段落中前后各自照應。

              4、與伏筆照應。前文留有伏筆,后文進行照應。

              5、既與題目相照應,又與開頭或前文相照應。

              6、人物的照應。前文寫某一情節、擱筆轉寫他事,后文進行照應。

              7、情節照應,前文某一情節、擱筆轉寫他事,后文進行照應。

              8、論點的照應。前文提出論點、層層論述,最后通過歸納對前面的論點進行照應。

              二、利用工具書,翻譯課文。

              三、古漢語知識:

              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通“辨”,辨別。)

              (3)、所謂識窮者得我與(“得”通“德”,即恩德。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詞。)

              (4)、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

              2、古今異義:

              (1)、一豆羮(古義: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義:現常為豆類名稱。)

              (2)、是亦不可以已乎(古義:這。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一詞多義:

              (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給。例句: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魚我所欲也教案17

              [教材分析]: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張人性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本文從這種理論出發,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重就會做出不義的事來,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身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排比鋪陳,氣勢恢宏。體現了《孟子》散文的藝術特點。

              本文議論性很強,其論證方法的運用是教學中的重,難點。課上以誦讀為主。通過誦讀,認識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理解本文邏輯嚴密、設喻巧妙的特點,體會排比、對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本文理解起來有些難度,學生學習興趣可能不大,教師應當提倡互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體會收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疑法 3.鑒賞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自由質疑,互動探究,理解文意;美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初步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注,那么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請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了孟子什么樣的道德主張。

              二、資料助讀:

              1.“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范即由此產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富歲子弟多賴、懶。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養”。“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

              2.《禮記檀弓》中有:“齊大饑,黔敖(富人)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教師點評。

              字音: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停頓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白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6.請學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確: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質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問我答

              學生提出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請同學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問師答

              對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若干名同學回答

              明確:(1)“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辨別。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

              “與”通“歟”,語氣詞。

              “鄉”通“向”,從前。

              (2)是:這種;這種做法。

              為:寧愿;為了;接受。

              而:表修飾,不譯;表轉折,卻。

              于:比;對。

              (3)①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④這就叫作喪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五、朗讀訓練,體會語言特色,初背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

              2.學生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

              3.教師出示背誦練習。幫助學生背誦。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

              呼爾而與之, ; , 。

              鄉為身死而不受, ; ,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學生齊背課文。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構提綱。

            魚我所欲也教案18

              [教學目標]

              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魚,我所欲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一、導語設計

            人生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在關鍵時刻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呢?相信孟子會給我們提供幫助的。

            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注,那么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

              些問題的呢?請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生命

              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夏明翰)

              這幾句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價值取向?(學生回答:生為尊嚴,生為自由,生

              為名聲,生為正義。)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了孟子什么樣的道德主張。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評點。可以從讀音準確、節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白讀課,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5、請學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確: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質疑解疑,疏通文意

              檢查學生自學情況,點撥指導通假字、一字多義、重難句翻譯。

              朗讀訓練,體會語言特色,初背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

              2、學生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

              3、學生齊背課文。

              六、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構提綱。

              第二課時

              一、師生齊背課文

              二、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

              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可見,要做到“舍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

              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①“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系?

              ②本文分兩段,結構上不夠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請問我的這種看法對嗎?

              師生討論。明確:①“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舍生取義。

              ②就行文思路來說,賢者舍生取義,行道之人、乞者以義為先,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于反面論證。所以,“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乞人不屑也”應歸入第一段。

              (2)教師總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書章句集注》)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的。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學生討論,明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人應該有舍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征利”的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后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說理僅止于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局限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

              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圍繞“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話題,學生自由發

              言。

              五、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六、布置作業:請以“義與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資料助讀]

              1.“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范即由此產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富歲子弟多賴、懶。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養”。“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

              2.《禮記檀弓》中有:“齊大饑,黔敖(富人)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第三課時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一、由六名學生講故事。

              故事內容: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二、討論:從這些故事中總結共同的規律。

              明確:要成就大事業,必須經過一番艱苦的磨練。

              啟發提問:怎樣才算艱苦的磨練呢?

              三、初讀第二段,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四、學生串講第二段,教師訂正后提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明確:前提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目的是“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五、學習第三段,疏通大意,了解論述層次。

              明確:先舉人的例子,從正面說理,談“犯錯”與“改錯”的關系,談“

              內心憂困、思慮阻塞”與“有所作為”的關系,談如何讓想法為人所知,論證“生于憂患”的觀點。接著舉國家的例子,從反面說理,談國家如果沒有“內憂”與“外患”就要滅亡,論證“死于安樂”的觀點。

              六、比較兩篇文章的論證方式。(見“擴展資料”部分)

              七、討論:聯系現實生活,談談對于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樹立什么樣的憂患意識。教師總結討論情況。

              八、整理字詞和文化常識,熟讀成誦

            魚我所欲也教案19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和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過程與方法

              1.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新課,激趣入題

              導入(一):人生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在關鍵時刻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呢?相信孟子會給我們提供幫助的。

              設計(二):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注,那么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請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

              設計(三):多媒體顯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這幾句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價值取向?(學生回答:生為尊嚴,生為自由,生為名節,生為正義。)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了孟子什么樣的道德主張。

              二、走近作者,資料拓展

              學生課前收集整理相關資料,課上展示交流:

              1.作者作品簡介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孔子之后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政治主張“法先王”,孔子“仁”學基礎上,提出系統的“仁政”學說,在人性方面,因襲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主張性善。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孟子觀點帶有明顯的唯心主義。不過他提出的“舍生取義”的觀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商品經濟的今天,都具有積極意義。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特點。

              2.題解

              這是一個判斷句。“魚”是主語,“所欲”是謂語,“我”是所字結構“所欲”的定語。全句意為:魚是我所喜歡的。作者主要借《魚我所欲也》來宣揚他的性善論。

              三、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教師點評。

              多媒體顯示字音節奏: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

              (3)使人之所惡(wù)莫甚于死者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6.請學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確: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7.劃分本文段落。

              文章第一段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開頭到“舍生取義者也”):提出本文中心論點。作者先講一個生活常理,即在魚和熊掌不可以同時得到的情況下,一般要“舍魚而取熊掌”,以這個生活常理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義無法同時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而取義”的結論,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惡有甚于死者”:對論點進行具體的.分析與闡釋。第一層中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引出論點,雖然很巧妙,但比喻畢竟不是嚴密的論證,第二層就直接對論點進行較深人的分析與闡釋了。

              第三層(“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銖喪耳”),作者進一步指出,其實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賢者”才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段運用的是舉例論證法。作者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當它關乎生死的時候,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呼爾”“蹴爾”而與之,則“行道之人”與“乞人”都不屑受之,這就是人沒有喪失“本心”的表現。

              四、師生互譯,疏通文意

              1.自讀自悟——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試著翻譯,疏通文意,將不理解的字、詞或句子記錄下來,準備在小組或全班交流。

              2.你問我答——學生提出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請同學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3.生問師答——對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4.師問生答——以提問的方式,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并梳理文言知識。

              多媒體顯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③所識窮乏者得我與④鄉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而獉之

              ③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④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若干名同學回答

              明確:(1)①“辟”通“避”,躲避。②“辯”通“辨”,辨別。③“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與”通“歟”,語氣詞。④“鄉”通“向”,從前。

              (2)①是:這種;這種做法。②為:寧愿;為了;接受。

              ③而:表修飾,不譯;表轉折,卻。④于:比;對。

              (3)①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②輕蔑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③(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④這就叫作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五、誦讀課文,品味大意

              1.學生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體會文章論說的氣勢,試著進行演講式朗讀,感受其表達效果。

              2.學生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教師出示背誦練習,幫助學生背誦。

              3.跳讀課文,找出中心論點,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論證方法?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查閱吳晗的《談骨氣》將本文與之比較,體會異同點。

              第二課時

              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鑒賞本文的說理藝術;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一、溫故知新,師生齊聲背誦課文

              檢查上一節課背誦情況,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背誦,感受本文的語言美。

              二、品讀課文,探究本文說理藝術

              (一)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1.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又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水到渠成。

              2.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文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可見,要做到“舍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

              (二)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1)“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系?

              (2)本文分兩段,結構上不夠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請問我的這種看法對嗎?

              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后明確:

              (1)“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舍生取義。

              (2)這位同學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來說,賢者舍生取義,行道之人、乞者以義為先,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于反面論證。所以,“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乞人不屑也”應歸入第一段。

              2.教師總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四書章句集注》)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的。

              三、精讀課文,賞析文章語言特色

              教師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并說出運用這些修辭的好處?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然后明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古今對讀,品析《孟子》思想價值

              教師提問,你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學生討論,明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人應該有舍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戰國時代就有積極作用,對后世文官武將,乃至老百姓的精神修養都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舍生取義”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說理僅止于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局限性。隨著時代的發展,“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

              五、口語寫作,欣賞孟子人格魅力

              圍繞“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話題,學生思考3分鐘,進行口語訓練,同學們只要觀點鮮明,理由充足,盡情自由發言。

              →學生發言可能出現如下情況:

              生1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炎附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為與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斷然拒絕了齊王“萬鐘”的誘惑,這些言行都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生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義”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約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體、民眾的大利。孟子可謂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個肩擔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宏愿偉志。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和參與意識,展露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生4:孟子是一個聰明機智、豪爽直率的論辯家。他義正辭嚴,直言不諱,敢于抨擊統治者,展示了一個狂放不羈、潑辣大膽、無私無畏的論辯家的形象。

              六、課堂小結

              親愛的同學們: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的精髓,在這個物欲熏心的社會,保持自己固有的本心,去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七、布置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義與利”,你一定也做過許多次選擇,哪一次對你影響最深呢?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1.本文議論性很強,其論證方法的運用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在解讀重難點的時候,還是通過男女讀、分組讀及齊讀等讓同學們在讀中感悟化解重難點。課上以誦讀為主。通過誦讀,認識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理解本文邏輯嚴密、設喻巧妙的特點,體會排比、對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2.本文理解起來有些難度,學生學習興趣可能不大,教師應當提倡互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體會收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3.聯系實際,拓展學生視野,在教學中,通過課外查閱吳晗的《談骨氣》將本文與之比較,體會異同點;通過古今對讀,品析《孟子》思想價值;通過口語寫作,欣賞孟子人格魅力。這些欄目,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深化了主題,同時讓學生在道德情感價值觀上得到提升。

            魚我所欲也教案20

              教學目的:

              知識:1. 積累文言詞語

              能力:2.準確、明白的翻譯文句

              3.學習本文比喻恰當,對比鮮明, 說理透辟的論證方法

              德育:4.認識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進步性及其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作品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留在《孟子》一書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又從容不迫;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2、題解

              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側隱之心、羞惡之心、禮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禮智”。本文就是從這種理論出發,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更重要,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事情來。他對比了兩種生死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生動形象;排比鋪陳,氣勢恢弘。體現了《孟子》一書的文筆特點。

              二、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和重音,要讀得流暢,朗朗上口,讀出語言氣勢和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所欲] “所”動詞,相當于名次,意為“喜愛的東西”。

              [得兼] 同時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茍得]茍且得到,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惡】wu4,厭惡,與“欲”相反。

              【患】禍患,災難。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義同。【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這種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見。

              【非獨】不僅僅。

              【勿喪】不喪失(其本心)

              3.齊讀全段。

              4.請學生概括本段大意,即分析引論部分,說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第一段論證了人皆有羞惡之心,應該并且能夠做到“舍生取義”。

              5.提問: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6.提問:“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討論并歸納: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如為人民謀解放,為了四化建設,為了別人的安危等。

              7.提問:“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討論并歸納:此題無固定答案。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 污受 賄,lan用職權,殺人放火等。

              8.提問:“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討論并歸納: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

              9.提問:“非獨賢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討論并歸納:指側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10.分析本段是如何展開論證的?

              本段首先由設喻引出論點“舍生而取義者也”,接著運用嚴密的的的邏輯推理展開分析論證。這個推理過程分兩步,第一步是通過對喜愛的東西和厭惡的東西的分析闡明了為了“義”(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為茍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無“義”的事。第二步是假設推理,設想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們說厭惡的沒有比死亡得厲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來。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推理分析,得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有甚于死者”的結論。最后進一步指出,“義”不只是少數賢者具備,而是人人皆具備,所不同的只是賢者“求之”,所以“能勿喪耳”,而愚者“舍之”,所以就不再具備了。

              第二課時

              一.請學生研讀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點詞語。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豆】古代盛飯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狀、糊狀、凍狀的食品。

              【呼爾而與之】沒有禮貌地呼喝著給他(吃人 爾,助詞。

              【蹴爾】用腳踐踏著。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萬鐘】鐘:古代的一種計量器名。六斛(hú)四斗為一鐘。萬鐘:指

              很厚的俸祿。

              【何加】 (有)什么益處。

              【奉】奉侍。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識窮乏者:所認識的貧窮的人。得,通

              “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動詞。與:通“欽”,語氣詞。

              【鄉為身死而不】鄉,通“向”,以前。為,為(之)全句:從前為了

              “禮義”寧死也不接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第一個“為”,Wei4,介詞。第二個“為”,wei2,動

              詞,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這。已,停止,放棄。

              【本心】天性,天良

              二、齊讀第二段。

              三.研讀本段、分析以下問題:

              1.提問:我們學過(談骨氣)文中有一個論據,說是古代有一個窮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餓死。這個論據與課文第2段用的是同一個典故。請用最簡練的一句話概括這個典故。

              討論并歸納:貧者不受嗟來之食。

              2.提問:(談骨氣)中引用孟子的一段來解釋骨氣的含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那么“萬鐘則……”這句話應指前面的.哪一句?

              討論并歸納:富貴不能淫。高官厚祿誘惑不了。

              3.提問:為什么高官厚祿誘惑不了?試舉例說明。

              討論并歸納:因為高官厚祿與禮義的價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禮義的高官厚祿則不能接受。比如說,叛變革命,到guo民黨去當大官,真正的共產黨是寧死不為的。再比如說,出賣國家機密得到很多錢,愛國志土是寧死不為的。再比如說tan污受hui得了很多錢,正直的干部是寧死不為的。

              4.提問:文中說得了“萬鐘”是為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為了“宮室之美”,為了“妻妾之奉”,為了“所識窮乏者得我”。

              5.提問:作者認為這種作法如何?

              討論并歸納:作者認為“此之謂失其本心”應當“可以止”。

              6.提問: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

              討論并歸納: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

              7.提問:課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試找出兩個這樣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討論并歸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這些句式使行文流暢,論證

              嚴密,語氣連貫,氣勢恢弘。

              8.提問:第3段運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運用排比句式。加強了語言的氣勢。

              四、小結

              本文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他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魚我所欲也教案】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教案08-25

            魚我所欲也教案10-29

            《魚我所欲也》教案08-26

            魚我所欲也的教案10-06

            《魚我所欲也》的教案11-18

            魚我所欲也--教案11-27

            魚我所欲也的欲11-29

            魚我所欲也10-28

            魚我所欲也優秀教案12-13

            孟子《魚我所欲也》教案09-11

            国产午夜偷精品偷伦,国产有码视频,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真实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在线视频网站,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一,亚洲视频综合网,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涩涩精品专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成人毛片一区二区视 欧美精品首页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亚洲天堂黄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伊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99爱国产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麻豆 9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狠狠色很很在鲁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毛片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福利新婚之夜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91视频免费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 99精品国产福利免费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天天在线 免费国产成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日韩国产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一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欧美黄色免费网址 国产精品视屏 99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另类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国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精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 欧美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日韩精品成人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精品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一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电影一区二区 免费久久精品 91精品国产麻豆91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aaa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毛片不卡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性色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91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第一牛牛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91麻豆视频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999 天天插综合网 日本久久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91久久免费视频 色五月激情五月 色综合久久九月婷婷色综合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无吗视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电影 亚洲综合91 在线观看国产麻豆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日韩高清成人毛片不卡 91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官网 日韩第三页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在线 99久久精品国内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 亚洲婷婷六月 亚洲精品福利 免费香蕉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精品网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五月综合在线 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日韩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字幕001 国产精品女上位好爽在线短片 国产精品久久99 日韩h网站 综合激情婷婷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午夜三级网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90影院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九九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视频 日韩h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久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99精品网 成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91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99ri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播放 男人天堂网w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一区高清 国产日韩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 91a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推最新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午夜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六月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伊人色强在线网 91极品蜜桃臀在线播放 在线91精品国产免费 午夜免费小视频 亚洲日本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日韩精品久久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成人a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专区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日本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在线亚洲天堂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麻豆 亚洲精品永久免费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乱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第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91精品国产调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麻豆 亚洲视频精品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a 免费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日韩美女一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一 综合色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电影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日本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专区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日韩国产综合 亚洲视频自拍偷拍 制服丝袜护士久久久久久 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三级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1区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福利 亚洲视频自拍偷拍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一区 国产a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3344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99操 国产日韩在线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久久两性视频 在线亚洲天堂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91a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7 在线日韩国产 亚洲三级天堂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黄网站免费进入 国产午夜三级 国产亚洲一区呦系列 国产视频91在线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片 亚洲视频四区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1成人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乱码国产精品乱码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理论片小说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字幕001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在线综合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国产精品日本 国产成人尤物精品一区 国产在线日韩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高 日韩高清成人毛片不卡 99ri国产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国产原创麻豆 亚洲一区免费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视频99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精品 91精品一区二区 五月天黄色网址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a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91a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综合 在线观看免费黄网站 伊人成综合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在线99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免费国产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免费日韩精品 99久久精品国内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 午夜三级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性色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在线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伊人 伊人宗合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亚洲永久精品唐人导航网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91精品国产丝袜 欧美精品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手机在线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欧美激情综合网 亚洲视频一二三 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 国产精品亚洲电影久久成人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日韩精品麻豆 亚洲天堂美女视频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视频二区国产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福利 国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九色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一区www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日韩精品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 91精品福利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10p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18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色图久久 亚洲日本国产乱码va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一二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综合网 日韩精品成人 999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免费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日韩成人精品 亚洲性综合 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 91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第一页 日韩福利一区 91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亚洲精品系列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视频黄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精品一二区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色区 日韩免费一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永久精品唐人导航网址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精品导航 日韩成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99ri在线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伊人 91精品国产福利尤物免费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精品一区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免费视频91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午夜三区视频在线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 午夜免费小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屏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 综合激情婷婷 91精品国产免费青青碰在线观看 91成人国产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91国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99精品网 视频一区欧美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精品国产极品美女mm131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国产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9国产精品亚洲77777 国产a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天堂自拍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h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免费国产黄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91精品视品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riav精品国产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国产精品人伦久久 色综合久久九月婷婷色综合 国产vvv在线观看 国产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午夜免费小视频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真实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网站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网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直播 亚洲天堂黄色 日韩中文字幕网站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制服丝袜中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专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区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日韩成人免费观看 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页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a 国产精品视_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性影院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色中文在线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 selao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在线视频91 综合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网址 曰曰摸天天摸人人看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小说 亚洲人成影视 五月综合在线 国产视频导航 国产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玖玖在线 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亚洲婷婷网 成人不卡视频 日韩成人黄色 国产精品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1区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亚洲视频四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色综合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91精品福利视频 天天操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高清 午夜怡红院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选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亚洲天堂资源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免费aⅴ视频 免费国产黄频在线观看视频 999国产精品亚洲77777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欧美专区 欧美精品第1页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色99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在线免费色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一区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小说 伊人99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完整版 国产玖玖在线 久久99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国产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91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99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国产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最新精品在线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综合色网站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欧美精品超清在线播放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国产精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蜜桃 免费久久久久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综合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影视 久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色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区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9国产精品农村一级毛片 91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色综合 91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一区 99国产精品农村一级毛片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高清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深爱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品综合网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字幕001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国产成人精品影视 午夜免费小视频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综合不卡一二区 91精品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色综合97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aⅴ片在线观看香蕉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 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国产视频久久久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网红在线 亚洲国产福利 日韩高清毛片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一二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日本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观看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亚洲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亚洲国产最新 色婷婷香蕉 亚洲人成免费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毛片不卡 国产污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九九热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视_精品国产免费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福利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久久91精品国产91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欧美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三区色裕 日韩精品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黄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日韩免费看片 国产九色在线 国产九色在线 91久久99 免费亚洲成人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成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黄网站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页 日本久久99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久 亚洲婷婷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不卡绿巨人 日本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亚洲天堂美女视频 国产成人毛片毛片久久网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亚洲天堂999 99精品网 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99 国产日韩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卡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er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99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网 免费香蕉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国产 亚洲婷婷网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91 最新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二区 亚洲三级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牛牛 日韩精品导航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中文字幕久热 亚洲人免费 精品福利在线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色婷婷香蕉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国产原创麻豆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九九色视频 国产视频三区 亚洲天堂资源 日韩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乱码视频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欧美成在线视频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欧美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一 在线日韩国产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人成一区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 色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九九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亚洲人成网www 综合色中色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午夜伦伦伦午夜伦 伊人久久天堂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一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亚洲精品欧洲久久婷婷99 亚洲人成免费 制服丝袜护士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吗视频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66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国产在线看不卡一区二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3区免费视频 手机毛片免费看 免费a黄色 日韩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怡红院官网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日本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两性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精品福利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片 亚洲三级天堂 成人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91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selao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91精品国产手机在线版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免费高清 国产成人综合自拍 国产精品制服诱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性综合 日韩国产第一页 免费久久久久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精品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不卡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在线拍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日韩免费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区 欧美成在人线a免费 自拍亚洲一区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激情亚洲综合网 国产成人青草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国产九九热视频 国产午夜偷精品偷伦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久国语 国产精品久久久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不卡 午夜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播放 99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 成人不卡在线 99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越南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精品国产手机在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