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歌《雨巷》的教學設計
引言:《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濃烈的詩歌。沒有直白的“情語”,只有委婉的“景語”,形象豐富且具象征意味,戴望舒的《雨巷》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一種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份《雨巷》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
1、 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 朗讀感悟法。
2、 問題法。
3、 演繹法。
[教學準備]:錄音機及磁帶,雨巷圖片。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 教師引導、點撥,并示范誦讀。
2學生通過反復吟誦,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對詩歌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進行合理的聯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情感意蘊。
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自主學習、發展思維。
4、 擴展閱讀,拓寬學生知識面。
5、進行寫作練習,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過程實錄]:
一、分角色朗誦,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男生1):你說你曾一度迷失在無邊的詩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個撐著油紙傘的女孩,只因傘下那雙透明閃亮的雙眸,嘴角輕含的淡淡憂郁,呵!結著丁香一樣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許久不曾開啟的心房,如花般靜靜地綻放。
(男生2):哦,女孩,你難道真是從中翩然而至,在這寂寞的雨季來喚醒我沉睡已久的心靈。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純與美麗,如果你瞬間消失,我也不會驚奇,因為你的出現已是奇跡。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會于古朝的畫中尋你,于幽幽的池邊畫你,盡管我色彩的筆天邊勾勒你丁香花一樣的心事。
(女生1):輕輕的,我穿過雨巷,穿過綿綿的情詩,就這樣來到飄浮著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驚訝,也不要多問,我只想跳出發黃的詩頁,我只想在丁香花盛開的雨季,重溫在深巷中徘徊的憂郁。盡管它只會存在于這個雨季。
(集體):是誰,曾經用美妙的文字,敘我成溫柔憂郁的佳人;是誰,用甜甜的木蕭,奏我出丁香一樣的芬芳;是誰,用流音的古箏,彈我成千年的紅顏知音。
(師):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轉身離去時的那一聲幽幽的嘆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層淡淡的憂郁,它們已經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遠留在了每一位愛詩人的心里!好,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
二、朗讀感受,深入鑒賞,把握基調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師板書課題)
讀畢,師問: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生①:憂愁的。
生②:哀傷的。
師: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
追問: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
生:低沉的,感傷的。
師:對,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一生朗讀
畢,請一生評價。
生: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2、分析意象,深入賞析。
師:好,從分析詩歌的意象入手,詩歌為什么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師啟發:我帶著感傷憂愁的心情獨自徘徊在哪里呢?
生齊聲答:雨巷 (意象1,師板書)
(緊接著,師出示雨巷掛圖)
師:“我”的心情與活動的環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討論,回答:從色彩基調來看,雨巷屬于暗色調,而且是在雨中,與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暗的、陰沉的。
師:對,非常協調,那么能否用詩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個環境呢?
生苦思冥想,組織語言,一生表述:
細雨斜飛,暮色蒼蒼,雨聲淅瀝,煙雨朦朧中的雨巷悠長悠長,它遠離喧囂熱鬧,幽暗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濕漉漉的,透著寒氣,靜寂,蕭條,而又冷清……
生自發地報以熱烈的掌聲,投向贊許的目光,師臉上洋溢著極為滿意的笑容。
師:同學用簡練優美的語言渲染出了沉悶、壓抑的環境氣氛,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師板書)的心情。
一兩分鐘后。
生:宋代詞人賀鑄《青玉案》有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這撩人愁緒的梅雨季節里,在這陰暗狹長的巷道里,我一個人獨自彷徨在雨中,孤獨、冷漠、苦悶又憂愁……
生再一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濕漉漉的天氣,濕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樣也是濕漉漉的。然后我卻希望逢著一個姑娘(意象3,板書),一個什么樣的姑娘?
引導集體朗讀第二、三、四、五、六節(提醒注意感情基調)
師:姑娘,是怎樣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樣的姑娘。
師:為什么說丁香一樣呢?
生:丁香是美麗的、素潔的、高雅的。
師補充:丁香在古詩詞的傳統意象中,往往跟憂愁結合在一起,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與憂愁聯系在一起,還有哪些地方體現姑娘的憂愁呢?
生①: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生②:靜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躍的,而是靜靜的,默然地走近。
生③:嘆息般的眼光,充滿憂郁的、哀傷的。
師:發揮你的想象力,姑娘為何如此感傷?
生答:也許她是為心愛的人兒離她遠去而苦惱心傷,也許她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許,她是為理想受挫而苦悶彷徨。
師總結,是啊,姑娘悄然飄過我的身旁,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那一聲嘆息里有太多的憂傷,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滿含著迷茫,然后,姑娘攜著一陣淡淡的幽香,像夢境般翩然而逝,漸行漸遠……。我們仿佛聽到了詩人發自內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請你駐足,生命的漂泊請將我一起帶上!,然而姑娘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3、再次朗讀,深入意境,讀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調。
①生個別朗讀
②師有感情朗誦
師范背朗誦,給學生極大的感染力,全場沉寂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營造的意境氛圍中,稍后,生自發鼓起熱烈的掌聲。
三、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師: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生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生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師: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經過討論,達成以下共識: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2、集體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性。
四、結合背景,解讀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問:詩人這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難道純屬是個人的哀嘆嗎?
(生略一遲疑)
師:本詩寫于1927年夏,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黑暗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雨后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生頓然悟出:那雨巷應該是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的象征。(師板書)
師:對,說得好,那么姑娘呢?
生:姑娘應該美好理想的象征。(師板書)
師:詩人就是在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煎熬的進步青年,這彷徨感嘆的哀嘆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聽錄音,再次感受這首美麗而憂傷的詩
畢,師:“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蒙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六、課堂探究
一、再讀,讀出感情,理解意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1、自讀,交流讀的感覺,讀出了怎樣的感情?
2、聽名家讀,交流感受。
3、探究: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著來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并從文中找出描述意象的詞語。
這些意象有怎樣的共同點?
這些詞語是表示動作、情緒、物態的,選出你認為用得很好的來說說。
4、本詩在總體內涵上顯示出一種幽微、渺遠的意緒與空靈寂寥的意境,表現出一種東方詩歌的特有感傷美的情韻。挑一個你最喜歡的意象,并用散文化的語言加以描述。
5、多種美好的意境的組合能創造出優美的意境,使詩歌具有意境美,《雨巷》通過這些意象的組合,呈現出怎樣的氛圍?
二、三讀,深入體會,把握主旨,結合自己的體驗,作個性的解讀,體會詩歌的情感美。
1、作者用雨巷、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表達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節。那為什么戴望舒這么憂傷呢?他到底要借這首詩表達什么主題?
[課后反思]:
《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濃烈的詩歌。沒有直白的“情語”,只有委婉的“景語”,形象豐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就要首先訓練學生感知形象的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去進行體驗,最后達到認知形象意蘊的目的,用個別讀、集體讀、師范讀、聽錄音等多種形式的讀反復體驗,深入詩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鳴。從初步感知、體會詩的情感基調到深入品味、強化感覺,對感覺和體驗進行整理再到細節認知,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知,另外,置疑設問,集散有致。《雨巷》教學設計中共設置了十幾個疑問。力圖使學生的感覺、體驗、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但這許多問題歸納起來只有三個:一是全詩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發現、體驗形象所蘊蓄著的思想感情;三是我們是怎樣解讀詩歌,進而解讀文學作品的。此外,運用適合文本特點的語體色彩是很重要的,《雨巷》抒情性濃烈,且調子低沉,在教學中,盡量采取詩化的語言并且始終保持符合該詩基調的情感色彩。
【詩歌《雨巷》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巷》教學設計06-26
雨巷教學設計04-16
《雨巷》的教學設計11-26
雨巷教學設計03-30
《雨巷》教學設計(人教版)04-17
雨巷教案教學設計04-02
《雨巷》獲獎教學設計04-24
《雨巷》教學設計參考03-26
《雨巷》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