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代詩《雨巷》教學設計
引導語:《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在這里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巷》教案設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著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姑娘的芬芳。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起來聆聽這一段錄音。(36’,3min)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好,聽完錄音了。這首詩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師板書)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剛在聽得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它是歡欣鼓舞、斗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了,這首詩歌從頭到尾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樣子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教師板書:基調——憂郁、哀怨),那么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速度來讀啊?(生回答),對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翻到課本45頁,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首詩歌的前兩節,請哪位同學呢?我們班哪位同學是朗誦高手?(生朗誦)(1min)(總7min)
2.讀得怎么樣?(好)掌聲鼓勵。
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應該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我來試試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一定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著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
三、品味詩歌意象
1.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里邊,總共描寫了多少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沒錯了,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么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系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著姑娘。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1min,總3min)
2.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寫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著油紙傘/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么意思啊?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2min)
3.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可以看出,詩人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描寫姑娘的動作,描寫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現在一個什么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里,這里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4.我們也知道,這首詩歌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寫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樣子,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為什么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因此呢,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在特點(單獨提問),這樣一把傘出現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秘、朦朧的色彩。(3min)
5.而在首詩歌里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了,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為什么不行啊?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凈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征著美麗、高潔。另外一方面啊,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來象征愁怨。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說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啊,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系在一起。
回到我們這首詩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僅僅指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愁怨,還說明了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地美麗,丁香一樣的高潔,丁香容易凋謝,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6.我們再看到詩歌中的另外一個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獨自彷徨,希望能夠逢著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終于,姑娘出現了,她也跟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姑娘慢慢地走過來,越走越近,我感覺到她投來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當我想說句什么話的時候,她跟我擦肩而過,而且,慢慢地遠離我,越走越遠,消失在雨巷的盡頭。只剩下我,仍然獨自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中,繼續等待,繼續追尋。在這首詩歌中,我是以一個等待者,一個追尋者的姿態出現的。(1min)
四、探尋詩歌主旨
1.所以啊,有人認為,這首詩歌是一首愛情詩,是一首男子追尋、等待姑娘的詩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有別的看法了,他們認為,這首詩是一首政治詩,詩歌中的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們獨特的政治象征。你們贊同哪一種看法呢,這首詩究竟是一首愛情詩,還是一首政治詩?下面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請各個小組選出發言的代表,你們小組贊同的是哪種看法,為什么?
2.小組代表發言。
組A:我們小組認為是愛情詩,這首詩已經明確地寫清楚了我希望能夠遇到丁香姑娘,雖然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不完美,但是我還是站在原地等待著丁香姑娘。(有道理,所以這是一首愛情詩)
組B:我們小組也認為是愛情詩,因為在詩里邊看不出政治因素。(確實,詩歌里邊沒有任何明確的寫政治的語言。其他小組呢,有沒有不同看法的?)
組C:我們小組的成員認為是愛情詩,但是我自己覺得是政治詩。(為什么?)戴望舒所處的時代比較多戰爭,社會環境也比較亂,可能作者當時想表達什么,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所以只能寫得比較朦朧。所以我覺得表面上是愛情詩,實質上是政治詩。
3.能夠堅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錯。剛剛我們同學提到了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分析這首詩歌主旨的時候他聯系了作者身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這種方法,早在幾千年前,孟子提出過,他說,讀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論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墮入了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進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雨巷這個朦朧陰沉的意象,正象征著此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而丁香姑娘,是他們美好理想的象征。
關于這個時期進步青年的這種彷徨,我們在學習必修一的時候講過一篇散文,作者在當時也是身處于這種彷徨中。是哪一篇課文啊?《荷塘月色》。
6.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姑娘的象征意義,那么,她究竟是象征著愛情呢,還是象征著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呢,我們無法確定。這首詩歌充滿著象征色彩的,對它的這些朦朧意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這首詩歌的主旨是指對于愛情的追求呢,還是對于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們無從知道,都有這個可能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個姑娘是美麗高潔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五、感受詩歌音樂美
最后我們從形式方面來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這首詩是1928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面的,當時《小說月報》的主編葉圣陶看完這首詩之后,就給戴望舒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說,《雨巷》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確實啊,這首詩歌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一唱三嘆,迂回反復,為什么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A.我們都知道,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在音節上面必須——押韻。這一點這首詩歌可以說是做得非常成功的。這首詩歌主要押一個韻,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來。沒錯了,ang,而且,不僅是節與節之間押韻,每一個小節的內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比如說,我們看第一小節,押ang韻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節,(芳、愁)。其余的五個小節也是這樣子。詩人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構造回蕩的旋律。
B.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C.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詩人不斷地迂回往復,使一個寂寥而又哀傷的旋律緊緊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單從這三點來看,這首詩歌能夠給我們這樣強烈的心理體驗,也是必然的。
六、齊讀詩歌
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再次來感受這首詩的音樂美。
七、拓展: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這節課我們鑒賞了《雨巷》這首現代詩歌,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掌握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步驟,試試看能不能概括出鑒賞現代詩歌有哪些方法。當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詩歌時,第一步應該怎么做?
1.誦讀,整體感知。(讀詩)沒錯了,讀,讀了一遍沒有感覺,再讀。
2.確定詩歌感情基調。讀到你能夠確定出詩歌的感情基調為止。
3.品味詩歌意象。那么,感情基調我們已經確定下來了,第三步應該怎么做呢,沒錯了,分析詩歌的意象。
4.知人論世。那分析詩歌意象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結合作者的身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來分析,用一個成語來講就是知人論世。
5.探詢詩歌主旨。而從對意象的分析和對作者身平和時代背景的了解,又有助于我們分析詩歌的主旨。
6.感受詩歌語言美。最后一個步驟,還應該對詩歌的語言進行分析。
這就是鑒賞現代詩歌的幾個基本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用這些方法來鑒賞別的詩歌。今天的作業呢,就是請大家根據我們歸納出來的這幾個方法,分析《每課一練》42頁第三題艾青的這首《礁石》。
八、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感受到了它這種憂郁、哀怨的感情基調,我們還分析了這首詩歌的五個主要意象,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我們還根據姑娘這個意象探討了詩歌的主旨,最后,我們通過對詩歌形式、語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詩歌的音樂美。這首詩歌,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和分析,這些就留給大家課后自己去品味。
教學總結:
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后背誦篇章。這首寫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寫思慕追求一位有著丁香般美麗的姑娘而不可得,實則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壓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狀態的詩歌,是一幅寫意畫,是詩人意識流動中的一個境界。內容完整和明朗,形式不刻意雕琢。意境朦朧,耐人尋味。
在講《雨巷》時,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關資料,特意選用了撐著油紙傘,身著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彎彎曲曲的江南小巷作為背景,并配之以《神秘園》的音樂烘托氣氛。
果然如我所料,學生雖還未讀《雨巷》,就已經被朦朧、寧靜、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嚴肅而感傷。
此時,我話鋒一轉,對學生說,讓我們走進《雨巷》,去探究詩人戴望舒的真實心靈。我認為:課堂教學應該體現師生雙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種師生互動的對話機制。沒有互動,沒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師生互動是借助特定的課堂情境實現的,具有臨時的生成性特點,課堂情境是引發師生互動的先決條件,對師生互動產生現實的牽引作用。可是我的這節課并沒有達到我預想中的這種效果。
接著讓學生自由讀,目的是先對文本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盡管這種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喚起的最初的審美體驗卻是真實的、重要的。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我展示課件,畫面集中了江南各種形式不同的小巷,讓學生發揮想象自己描述心中的“雨巷”。
【現代詩《雨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巷》教學設計06-26
雨巷教學設計04-16
《雨巷》的教學設計11-26
雨巷教學設計03-30
詩歌《雨巷》的教學設計04-16
《雨巷》教學設計(人教版)04-17
雨巷教案教學設計04-02
《雨巷》獲獎教學設計04-24
《雨巷》教學設計參考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