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雨巷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巷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②讀完全詩,你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憂愁的,哀傷的)
③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④對,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①那么誰愿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②表揚一下。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凄美、感傷的基調?
①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 "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 "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圣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于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里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紙傘"
⑤"頹圮的籬墻"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幾個形象則屬于詩歌的細節。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么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
3、同學們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后習題第四題。
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征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總之,雖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郁、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為準確、合理。
五、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確:
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布置作業。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總之體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雨巷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意象”的象征義。
【教學難點、重點】
體會詩歌創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
【教學方式】
感悟法、朗讀法、啟發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唐磊的音樂《丁香花》。
一條悠長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麗而憂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過的邂逅,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思念和憂傷?80多年前的《雨巷》成為經典,曾以音樂、繪畫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現出來,今天,讓我們走進走進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間)《雨巷》,走進詩人那顆朦朧潤濕的心。
二、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國近現代著名詩人。作品創作分早期和后期兩部分。早期作品多寫自己孤獨、感傷的情緒,有朦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寫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懷和高尚的民族氣節,顯得明朗、誠摯,代表作《我用殘損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誦讀
1、誦讀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惆悵(chóu chàng)
頹圮(tuí pǐ)
2、美嗎?什么樣的美?
美;憂郁美、朦朧美,不同于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詞的凄美(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請分別從內容和形式上談談你的感受?用幾個詞來表現。
內容上:低沉、傷感、憂傷、朦朧、孤獨、惆悵、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緩慢、舒緩悠揚,有很強的音樂美。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聽起來悅耳、和諧,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歸納音節特色
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明確:
①全詩共7節,每節6行,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的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讀進來有舒緩悠揚之效。
②押韻規則(全詩從頭至尾都用“ang”韻,沒有換韻,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詩句長短錯落,回環往復,語言上用反復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四、合作探究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五、意象分析
全詩中有哪些意象?請找出來。
明確:有6個。
客觀物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
明確:丁香未開花時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所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見研討練習四)
特點:美麗、高潔和愁怨。
2、丁香姑娘
找出詞句: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走近、太息一般的眼光、飄過、凄婉、迷茫、遠了、走盡、消散了……
特點:美麗高潔、憂郁迷茫、飄然易逝。
3、油紙傘
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圍。
4、雨巷
找出詞語:悠長、寂寥。
特點:陰暗、狹長、幽深、朦朧。
5、籬墻
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的超然意境。
6、我
找出詞語: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
特點:孤獨、迷惘、憂愁、有所追求。
多組意象意境美(迷離飄渺)
六、探究本詩的感情基調
1、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2、詩歌為什么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
《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四,一二”政變后,作者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充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知人:雙魚座,敏感脆弱。
七、探究本詩的象征意義。
象征,借用隱喻或暗示,通過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如火炬象征光明,白色象征純潔或哀悼,紅色象征喜慶或革命、喜鵲象征吉祥、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康乃馨象征慈祥、溫馨、真摯,玫瑰象征愛情,毋忘我象征友誼和思念等。運用象征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復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蘊、創造一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
理解的多樣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1、“雨巷”
①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②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③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2、“我”
我的感情起伏:希望——失望——再希望
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追求者、失落者、執著追求者。
①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②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
③執著追求者。
3、丁香般的姑娘
①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②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③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④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總結: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也可以理解為對愛情的追求;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八、把握詩歌特色
1、朦朧、含蓄
《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
九、總結課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雨巷”,都曾經有過希望,有過失落,也曾經尋找過,跌倒之后也希望爬起來,繼續前行。詩人說出了我們每一個人想說的話,引進了我們的強烈共鳴,這樣的詩就是經典。
雨巷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熟讀,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
了解作家作品
理解全詩的意象,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難點】
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理解全詩的意象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主,在熟讀基礎上背誦全詩,在討論與交流中,結合教師的分析解說,學生能夠把握詩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意象
【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投影幾首現代詩
《天上的街市》 《偶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講述】這些詩有的是大家以前學過的,有的是我們沒聽說過的,還有我們聽說過但還沒真正接觸的。提起中國的新詩,我們不能不提起這些詩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 海子
當然還有很多詩人,這些詩人就像明星一樣的璀璨奪目,他們的詩作到今天讀來都讓我們覺得意韻悠長。
【作者,作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戴望舒的《雨巷》,說起戴望舒,就會把他和雨巷聯系在一起,的確,因為寫了《雨巷》,當時年僅22歲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詩人的美譽。
戴望舒,原名戴夢鷗,浙江金華人。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他的代表作還有《我用殘損的手掌》,詩集《望舒詩稿》 《望舒草》 《我底記憶》。
【引入】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因而詩作呈現出孤獨抑郁消沉的特點。
音韻之美
結構之美
意象之美
意境之美
(講述戴望舒的《雨巷》發表的故事)簡單介紹詩歌鑒賞的幾個方面:
二、課文
這篇課文大家應該很充分地預習了,那么請大家來說說看,這首詩說了個怎樣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總結回答】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大家也發現了這么一個問題,一首詩我們要說出它的內容總是顯得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要想說出詩的感情就比較容易了。的確,我們學詩,讀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詩的情感基調。
【再說】那么請大家再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回答】
【參考答案】朦朧 愁怨 凄清的等等(答案不限)
引導學生具體地說出這些情感,比如本詩寫了怎樣的人和事。
【聽歌】《雨巷》(江濤)
注意結合自己的理解,體會詩的感情特征
【學生自讀 劃分節奏】可以選擇一個小節劃分節奏
準備下節課表演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上節課的內容(作者、作品、鑒賞的方法、詩歌的音樂美、結構美)
檢查朗讀以及背誦(每一小組推薦一個人上臺表演)教師給予點評,富有情感,聲情并茂
三、【理解詩歌的意象】
所謂的三分文章七分讀,在誦讀中我們能夠不斷地與作者進行對話,體會作品的情感意味,常讀常新,不斷獲得新的,全面的體驗。(學習方法:本單元的詩歌學習也是以誦讀為主。)(補充詩歌的音節美,結構美)
詩歌除了情感以外,它帶給我們的還有許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這些意象就構成了我們詩歌的意境,構成了詩歌的情感之美。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東西。就是指那些客觀的具體的事物帶上了人的痕跡,烙上了人感情印記。一句話,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鑒賞時,必須先明確作者是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的。
[思考、討論]本詩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學生回答,點評]
[參考答案]雨巷 丁香
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陰沉潮濕,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形象有很強的視覺沖突,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虛化為追求之路,懷著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的追求在哪里?
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投影圖片)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一直以來就是純潔、高貴的象征,丁香花顏色淡雅但不輕佻,姣好可惜花期比較短,容易凋謝。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丁香花傾注了許多情感,但是丁香總是和愁聯系在一起。(看課后的練習四,齊讀課后詩與詞,明確丁香與愁的關系。在詩歌當中,固定的景物或者事物都有其比較固定的含義,比如梅花象征高潔真情像梅花開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沒;松柏竹菊象征堅強;云象征游子;)
[問]丁香與姑娘聯系,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要將姑娘與丁香聯系起來呢?丁香般的姑娘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呢?
[思考,討論]
[參考答案]聯系姑娘和丁香,是因為我心目中的姑娘具有丁香般的氣質,有丁香般的憂郁、高貴和超凡脫俗的感覺。
姑娘的象征意義可以有很多理解,可以指現實中的姑娘,她是我邂逅的女子;也可以是我的理想,在風雨飄搖的年代里(1927年張作霖的北洋軍閥的統治),我的追求。甚至也可以是我自己。
[板書]
雨巷:悠長、寂寥、雨的哀曲
丁香:愁怨、(顏色、芬芳、憂愁)、惆悵
姑娘:(顏色、芬芳、憂愁)、哀怨 彷徨、默默、
彳亍、冷漠、凄清、惆悵、靜默、凄婉、迷茫
我:獨自、彷徨
四、[總結全文]五、[布置作業]
仔細閱讀課后練習四,思考并回答問題,這幾首關于丁香的詩詞有哪些共同及不同之處。預習《再別康橋》
雨巷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1、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作為一首象征派朦膿詩的經典之作,特將它列為精講課文。鑒賞詩歌應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品味語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從課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帶有濃郁古典氣息的現代詩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義,抓住這點可以讓學生拓展深化,掌握詩歌最重要的鑒賞方法——通過意象解讀詩人的情感。
學情分析
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容轉變到高中的學習內容上,對許多詩歌藝術手法和鑒賞技巧還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中,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分析鑒賞方法。
課標要求
1、培養閱讀詩歌的興趣,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2、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感悟詩歌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知識與能力
(1)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2)感知詩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本詩教學以“丁香姑娘”為線索,從導入→走近雨巷,整體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組討論:詩人到底有沒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組探究: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呢?→小組展示:詩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樣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為例,創作一首意象詩。的過程進行。
(2)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詩歌形式的音樂美、意境的朦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分析和理解詩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詩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誦讀此詩。通過朗讀品鑒,從作品中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
3、學以致用,掌握詩歌借意象抒情、用語言傳情的寫法。
課前準備:
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布置預習內容,完成前置性作業,包括生字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等,再進行自主質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雨——中國現代詩歌《雨巷》這幾天廣州又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雨是中國古代文人筆下的寵兒,古往今來,有很多美麗的詩歌都是歌頌雨的,請幾個同學說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中國的現代詩歌中的故事,也總發生在雨天。雨,總是會給詩歌增添幾分詩意、美感雨,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接下來,讓我們共同走進那美麗而又朦朧的《雨巷》。
設計意圖: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提出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鑒賞,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導入,用天氣導入,回顧古典詩歌中常見意象“雨”,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
二、走近雨巷、整體感知:
誦讀詩歌,初步感知、把握詩歌孤獨而惆悵的感情基調。首先咱們一起將詩歌朗誦一遍,注意盡量做到舒緩、富有情感。
詩歌一共七個小節,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咱們齊讀,從第二節到第六節,女生男生間隔讀。讀的同時思考:雨巷里到底發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明確:詩人在雨巷里,邂逅了一位美麗的丁香一樣的姑娘,但是很快這個姑娘又走了。
三、彷徨雨巷、品味意境
1、小組討論:詩人到底有沒有遇到丁香姑娘?依據是什么?
有個同學問我,老師,到底這個戴望舒有沒有遇到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啊?我讀了半天,我也不知道結果。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今天咱們先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請各小組討論一下,委派發言人,說出你們小組的觀點。
推測答案:
觀點一:有。描述得非常真實,具體可感。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的像我一樣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靜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或許曾經有,曾經作者在雨巷中遇到過這樣一個姑娘,現在作者在雨巷中期待著再次與她重逢。
觀點二:沒有。詩人只是希望遇到,在腦海中想象著這個姑娘,并沒與真正遇到。第一節、最后一節,希望,僅僅只是希望。
2、小組研究: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呢?而不說成蘭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像丁香一樣結著仇怨的姑娘。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浣溪沙》李璟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代贈》李商隱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凄婉、容易消失離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僅寫出了姑娘的淡雅、美麗,還刻畫出了她那楚楚動人的憂郁。中國詩歌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用意象來傳情達意,歷代詩人在意象的使用過程中使其逐漸形成了特定的比喻義和象征義。
(本環節的設計就是讓學生養成這樣一種意識,培養這種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詩歌閱讀鑒賞中有據可依,有法可用。)
引導學生發分析詩歌意象:
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
——油紙傘給人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雨巷:悠長、寂寥。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我: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丁香姑娘: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悵、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衰敗的感覺。我:冷漠、凄清、惆悵。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共同點:調子都是壓抑、低沉的、凄迷的,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朦朧凄美的意境。這就是本詩的第二美——意境的朦朧美。
3、小組展示:詩人遇到了一個怎樣的丁香姑娘?請加以描述。
4、朗讀展示:再讀詩歌,在把握詩歌意境美的基礎上領略詩歌的音樂美,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生讀—————師讀——————齊讀
四、能力拓展:請以《雨巷》的抒情方式為例,選取合適的“意象”,創作一首小詩。如白云、海洋、小鳥、各類花草,各位物品……
五、課后作業:請大家搜集整理古代詩歌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義。如竹、松、荷、月、流水,烏鴉、寒蟬、白云……
雨巷教學設計5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同學們已經注意到,剛剛上課之前老師給你們放了一首江濤唱的《雨巷》,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按照戴望舒《雨巷》來改編的,通過歌中的MV我們也初步感受到了江南雨巷的意境,那么我們剛剛在聽的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它是歡欣鼓舞、斗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這首歌從頭到尾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在讀這種風格的詩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PPT展示:基調——憂郁、哀怨),那么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速度來讀啊?(生回答:慢、舒緩),對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郁、哀怨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整首詩,有沒有同學自告奮勇。(生朗誦)
2、讀得怎么樣?那我們從語速和感情兩個方面來對他進行一下點評,一起來分析他好在哪里,又在哪里需要改進。
師總結:我們首先要注意一下PPT上面這些字的讀音。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應該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比如第一節中的兩個“悠長”就可以拖長一點,更體現時間延續;第二節中三個丁香,第一個是表現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讀得輕快一點,第二個丁香是表現姑娘的芬芳和高階,所以我們可以讀出心馳神往的感覺,把聲音拖長一點,讓聲音在空中回蕩,第三個丁香既然是表現憂愁,則要把聲音壓得低沉,表現心中的愁緒;在第五節中有兩個“遠了”,第一個應該讀重一點,而第二句則應該讀得輕一點,讀出姑娘虛無縹緲地走遠的感覺。那么我們現在聽一下音頻的范讀,看看別人去如何來處理語速感情停頓這些問題的。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一定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著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偶爾還會聽到從屋檐上落下的雨點砸在青石板的瓦片上發出的滴答聲,進入到這種情境中,我想這樣你們可能會更容易把握。
三、品味詩歌意象(12min)
師問: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里邊,總共描寫了多少位人物?(兩位)
師問: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
師說:沒錯,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么呢?(意象)(PPT展示),
師問: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系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著姑娘)。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1min,總3min)
師問: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寫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著油紙傘/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么意思啊?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
師問: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可以看出,詩人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描寫姑娘的動作,描寫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現在一個什么地方?(雨巷)
師問:好,雨巷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這里的雨不是暴風雨,也不是雷陣雨。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連綿不絕的,無窮無盡的,絲絲縷縷的,迷迷蒙蒙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里,這里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師問:我們也知道,這首詩歌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寫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樣子,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為什么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
師問: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中。
師問:油紙傘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復古、懷舊的特點),這樣一把傘出現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秘、朦朧的色彩,這就是象征主義詩歌特有的朦朧美。
師問:雖然我們看不清姑娘的樣子,但詩人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師問: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PPT: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為什么不行啊?
師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說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系在一起(PPT展示)。(注意這里面都有愁這個字)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我們來看一下丁香花的圖片(PPT),丁香在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凈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征著美麗、高潔。另外一方面,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來象征愁怨。
回到我們這首詩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僅僅指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愁怨,還說明了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地美麗,丁香一樣的高潔,丁香容易凋謝,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姑娘走出這雨巷,帶著她的芬芳、眼光、惆悵……濕漉漉的巷子,濕漉漉的傘,濕漉漉的心境,卻構成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詩境,耐人尋味。
師說:我們再看到詩歌中的另外一個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獨自彷徨,希望能夠逢著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終于,姑娘出現了,她也跟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姑娘慢慢地走過來,越走越近,我感覺到她投來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當我想說句什么話的時候,她跟我擦肩而過,而且,慢慢地遠離我,越走越遠,消失在雨巷的盡頭。只剩下我,仍然獨自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中,繼續等待,繼續追尋。在這首詩歌中,我是以一個等待者,一個追尋者的姿態出現的。
四、探尋詩歌主旨
所以有人認為,這首詩歌是一首愛情詩,是一首男子追尋、等待姑娘的詩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有別的看法了,他們認為,這首詩是一首政治詩,詩歌中的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們獨特的政治象征。
師問:你們贊同哪一種看法呢,這首詩究竟是一首愛情詩,還是一首政治詩?下面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請各個小組選出發言的代表,你們小組贊同的是哪種看法,為什么?
2、小組代表發言。
3、能夠堅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錯。早在幾千年前,孟子提出過,他說,讀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論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代表作有《雨巷》,此外還有《尋夢者》、《單戀者》、《煩憂》等,詩集《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墮入了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進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雨巷是狹長的,這個朦朧陰沉的意象,正象征著此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以及人們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而丁香姑娘,是他們美好理想的象征。(PPT)
6、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姑娘的象征意義,那么,她究竟是象征著愛情呢,還是象征著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這一點我們無法確定。這首詩歌充滿著象征色彩的,對它的這些朦朧意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這首詩歌的主旨是指對于愛情的追求呢,還是對于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們無從知道,都有這個可能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個姑娘是美麗高潔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五、感受詩歌藝術手法
分析完主要的幾個意象之后最后我們從形式方面來感受詩歌的藝術手法。這首詩是1928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面的,當時《小說月報》的主編葉圣陶看完這首詩之后,就給戴望舒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說,《雨巷》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確實,這首詩歌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一唱三嘆,迂回反復,為什么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A、我們都知道,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在音節上面必須——押韻。這一點這首詩歌可以說是做得非常成功的。這首詩歌主要押一個韻,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來。沒錯了,ang,而且,不僅是節與節之間押韻,每一個小節的內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比如說,我們看第一小節,押ang韻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節,(芳、愁)。其余的五個小節也是這樣子。詩人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構造回蕩的旋律。
B、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詩人不斷地迂回往復,使一個寂寥而又哀傷的旋律緊緊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C、詩歌中多次運用到了象征的手法,比如丁香用來形容姑娘,而雨巷既可以形容姑娘出現的背景,也可以指代漫長的革命探索道路,這些都體現了詩歌的象征主義手法。
單從這三點來看,這首詩歌能夠給我們這樣強烈的心理體驗,也是必然的。
六、齊讀詩歌
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再次來感受這首詩的音樂美,注意要身臨其境去體會作者的感情,讀出詩歌的韻味。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感受到了它這種憂郁、哀怨的感情基調,我們還分析了這首詩歌的幾個主要意象,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我們還根據姑娘這個意象探討了詩歌的主旨,最后,我們通過對詩歌形式、語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詩歌的音樂美。這首詩歌,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和分析,這些就留給大家課后自己去品味。
雨巷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
情感目標: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象與情合”、 “情由境生”。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影音文件)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導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師:……唐磊歌中反復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作靈感應該來源于現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并欣賞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
二:教學步驟
(一)作家介紹(幻燈片)
師:為什么一首小詩竟引得后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二)創作背景(幻燈片)
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藥》,《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三)朗讀指導《雨巷》(播放影音文件)
大家一定等得不耐煩了,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
巷吧……
生劃分節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范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
何造成的?)
生:反復、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聲音和感情的回
環往復。
師:既沖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難怪葉圣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四)課文分析
1、 意象理解(意象是構成詩歌藝術的基本部件——余光中)
何為意象?(生明確:意象是詩歌寫作的焦點,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是詩
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或曰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相結合。)
如:粉筆(寫教師)/白開水(寫生活的平淡無味)
師:我們再回到課文,畫面里的內容?
生:描繪了一個姑娘。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
(學生的想象各種各樣,但都會提到表現“姑娘”迷茫打扮和衣著以及環境的特點:下雨、潮濕等)
師:同學們所說的這些情緒(迷茫、走走停停、愁怨等)在我們的詩人那里是用一種怎樣的意象來概括的?
生:丁香
問:為什么作者用丁香來形容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
(幻燈片):丁香花圖片
(幻燈片):古詩中用丁香來描寫愁的句子: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隱《代贈》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璟 《浣溪沙》
講解:古詩中詩人也用丁香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丁香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個字(學生回答:愁)。
師:可見,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能不能多舉幾例?
生:回答如下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時間關系,這里不再展開了……
2、主旨理解
師:“詩言志,歌詠聲”,本詩到底傳遞了怎樣一種“聲音”?
(生討論在紙上寫,等待提問和老師的總結。)
A、政治詩(姑娘=我)
執著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借,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出示幻燈片)
情緒:苦悶、彷徨
基調:困惑、幻滅
B、看成愛情詩未尚不可(幻燈片)(姑娘=姑娘)
情緒:失戀
基調:哀怨
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幻燈片)(姑娘=理想)
情緒:可望而不可即
基調:無奈
(因此,對于詩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幻燈片)
答:朦朧、含蓄 (音樂美剛說)
除了丁香外,還采用哪些意想達到朦朧、含蓄?
A、油紙傘
B、雨巷
(C、丁香)
意境:傷感、惆悵、無奈
(五)想象探究
1、提問:為什么要用“雨巷”為題,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為題?
(生討論寫紙上等待提問)
例:1、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原名《妻妾成群》,改后的名稱作用:一株生命的花朵在紅墻深院中逐漸枯萎,主題得到突出。
2、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環境如何?)
3、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4、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對比《回娘家》歌)
生明確:環境與情感抒發關系密切。“雨巷”是一種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
◎提問:(分析環境特征)“雨巷”是由兩個字組成:雨和巷,這兩個意象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濕、冷;巷:陰暗、狹窄、悠長等
(《木蘭花》中“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一句就用得巧妙,以三月下個不停的雨水來比喻綿綿不絕的離愁,兩句疊加,形象深切地表現出心中的悲傷之情,以雨寫愁,也很巧妙。)
2、“雨巷”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
板書:
象 情
與 由
情 境
合 生
(六)歸納小結(幻燈片)
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讀課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義的抒情詩;進一步品味精讀,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把握了詩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業(幻燈片)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艾青)
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愁
同學們發揮想象,學寫一首小詩《思念》。
最后:男女生分組背誦《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播放影音文件)在江濤的歌聲《雨巷》中下課。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后,各種各樣的感受盈滿于胸:對詩歌的熱愛、與學生分享詩情的期待、對講解清晰一首現代詩歌焦慮、初次嘗試的緊張、身邊熱情同事提醒的茅塞頓開、課堂上學生精彩回答的感動、少年鋒利語言的贊賞……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教學是語言與理性的藝術,如何在二者之間架構一座橋梁,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營造環境讓學生體會、啟發學生去想象、學會與人分享這種情感、把課堂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討論和感受。文學的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古詩與現代詩有許多相通的東西,其中的繼承和超越需要仔細了解和分析……
雨巷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2、掌握“姑娘”的象征意義。
【探究重點】
1、把握意象,體會詩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義。
【探究難點】
把握“丁香”這個意象,體會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感情。
2、思考:整首詩抒發了一種什么感情?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憂愁、苦悶、惆悵。
三、局部鑒賞,體會感情
1、意象:
⑴ 本詩題目為“雨巷”,全詩為我們展示了一條怎樣的“雨巷”?請從詩中進行歸納。
(朗讀、思考)
巷──悠長、寂寥、狹窄、衰敗,曲折。 封閉,沉悶 。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雨──這封閉、沉悶的環境中下著綿綿細雨,這里,沒有陽光,沒有活力和生機。環境的壓抑襯托內心的孤寂、苦悶。
⑵ 在這條令人窒息的雨巷中,“我”在干什么?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彳亍,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⑶ “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又是怎樣的姑娘?朗讀第二節,回答。
丁香姑娘──美麗、高潔、憂愁。
⑷ “丁香一樣地憂愁”,以丁香來表現愁情不是戴望舒的獨創,在中國古詩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① 寫“愁”的名詩名句:
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丁香結即丁香花蕾。以此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的表現手法。
② 以“丁香結”“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來表現憂愁,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
“結著愁怨的姑娘”由丁香之愁過渡到寫姑娘之愁。“結”字將抽象的情緒寫得具體可感,突出了愁之深(層層緊緊包裹起來 )、愁之濃(濃得難以化開)、愁之美(如一個美麗的結,一個憂郁的結)。這是一個愁結,也是一個心結。
③ 中國古詩中有許多意象,古代文人常常對花傷春,對月傷神,梅、蘭、竹、菊是高潔的象征,折一枝柳代表相思離別,詩人為何借丁香來抒發愁怨?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但易凋謝,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是寫愁的傳統意象。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④ 為什么“我希望逢著”的,是一位“結著愁怨的”、“冷漠、凄清又惆悵”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麗、大方、開朗、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繼續欣賞。
⑸ “我”與“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相逢了嗎?結局如何?朗讀3~6節。
⑹ “我”真的與這樣一位姑娘相逢并且又擦肩而過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假設的情節?為什么連假設的情節都不完美?這又是一個疑問,我們仍然帶著這個疑問繼續欣賞。
⑺ 首尾兩節都強調了“希望”,首節“希望逢著”,末尾“希望飄過”,由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詩人感情有什么變化?朗讀體會。
首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是因為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著這樣一位姑娘與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末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地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是“我”在彷徨中思索,迷惘中向往的結果。“我”一方面覺得這樣的姑娘不可能出現,另一方面又不愿放棄這種希望,國此是渴求與痛苦的矛盾心情的寫照。此時,“我”是繼續彷徨,繼續渺茫的希望。
四、象征意義
為什么“我希望逢著”的,是一位“結著愁怨的”、“冷漠、凄清又惆悵”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麗、大方、開朗、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為什么連假設的情節都不完美?結合1927年夏天的背景思考,姑娘有無象征意義?
背景:
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曾因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和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象征意義:
雨巷──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
我──孤獨的彳亍著的彷徨者。
姑娘──這種美好理想、朦朧的希望。
(幽長寂寥的雨巷中,苦悶憂傷的“我”在癡癡地等待著自己心中的姑娘,她遠遠地走來,又靜靜地飄過,將自己從希望的頂峰拋入幻滅的低谷……而這一切竟是“我”幻想的情節!其中又有多少的苦悶、憂傷和無奈!)
五、再次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丁香”是愁品。李商隱用它來表達愁思,李璟用它來表現愁情,七十七年前,詩人戴望舒用這個傳統意象創造了一個美麗憂愁的姑娘,七十七年后的今天,唐磊再一次借用了“丁香”的形象,塑造了一個崇高而感人的形象,請聽歌曲《丁香花》:
丁香花
唐 磊
口白:暖風吹過的季節,天空飄過丁香雨。山間里,來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從此,孩子們的生命不再像他們生長的土地一樣貧瘠,丁香花開,丁香花落,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痕跡,病魔把無情的雙手伸向了她。終于,在那個落寞的秋季,風又吹起,秋風帶走了落葉,也帶走了她的笑臉。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天空中,卻再也喚不回那熟悉的聲音。
唱:你說你最愛丁香花,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憂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當花兒枯萎的時候,當畫面定格的時候,多么嬌嫩的花,卻躲不過風吹雨打。飄啊搖啊的一生,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這樣匆匆你走了,留給我一生牽掛,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滿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荒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七、作業
運用熟悉的意象,寫一首短詩,抒發某種情感。
雨巷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了解《雨巷》中及詩中意象的象征意義及象征手法的運用。
2、在誦讀、討論、探究中感受這詩的詩情美、意境美和語言美。
3、理解作者孤獨、苦悶和彷徨的感情。
【學習重點】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征義。
3、反復的手法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
象征手法。
【學習方法】
誦讀吟詠、欣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現代著名詩人,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中國“左聯”成員。1925年進入上海復旦大學學法文,開始接觸法國象征派詩歌。建國后在國家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代表作有《雨巷》(被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我用殘損的手》等。因《雨巷》獲“雨巷詩人”稱號。
2、寫作背景:《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許多熱心革命的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四一二”政變后,戴望舒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再現了處于迷惘時期的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
3、丁香:丁香的形狀像結,在暮春時節開花。詩人們面對丁香花的時候,往往有一種傷春的愁緒,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顏色以白色或淡紫色為主,顏色并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因此,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丁香花是美麗、高潔和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4、給下列詞語注音。
彷徨()寂寥()彳亍()凄婉()頹圮()惆悵()
5、解釋詞語。
彷徨寂寥彳亍頹圮太息凄婉惆悵
6、朗讀全詩。
7、聽朗讀錄音,然后朗讀、齊讀全詩。
8、分析本詩思路。
第1節:
第2—6節:
“飄過”過程:
第7節:
第1節:“我”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第2—6節: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從雨巷穿過,從“我”身旁飄過。
飄過過程:默默走近、走近——遠了——走盡這雨巷。
第7節:采用重疊反復的形式寫“我”的希望。
【學習過程】
一、自學生疑
問題預設:
1、本詩包含著怎樣的情感和情緒?從詩中找出有關詞語。
2、這種情感和情緒是從哪里來的?(通過哪些意象體現出來的?)請簡要分析。
3、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傳達出了“憂傷”這種情緒。那為什么作者這么憂傷呢?
4、結合詩中情節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關系,你認為作者在本詩中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
5、《雨巷》運用了象征、重疊反復的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二、探疑解惑
1、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等。詞語見詩中。
2、油紙傘、雨巷、丁香、姑娘、我、籬墻等。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迷蒙,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
雨巷:悠長、寂寥。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常對著丁香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并不輕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作者用丁香花這一美好、高潔又哀怨的意象,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作者在希望和失望之間只能是孤獨、苦悶和彷徨。
籬墻:頹圮,讓人有哀怨、凄涼、衰敗的感覺。
姑娘:有丁香一樣的芬芳、彷徨著憂愁的姑娘。
“我”:孤獨、憂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悶。
3、主要是現實的黑暗。詩人就是在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和煎熬的進步青年。這彷徨感、哀嘆感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它分別讓我們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4、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構成一種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表層上是在寫對美好愛情的期待。深層上,是個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內心復雜情緒的象征,一種美好理想得而復失的苦悶與彷徨。
5、象征手法。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重疊和反復。《雨巷》這首詩音調和諧,節奏舒緩。全詩七節,每節六行,每行雖然長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幾行,但詩句的停頓卻很有規律。詩中多處運用重疊和反復的手法,如第2節“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3節“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行著”,第4節“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兩節,除“逢著”換“飄過”外,其他語句完全相同。詩句的重疊反復,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全詩每節第3、6行押韻,一韻到底,保證了音韻的和諧一致,使詩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鮮明的`音樂效果。
三、鞏固拓展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11分)
題李世南畫扇①蔡肇
②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
③甕:這里指水甕。
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1、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5分)
2、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參考答案】
1、(5分)畫面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2分)畫面中應有小溪、山(山塢)、樹林(落葉)、人、甕、寺廟等六種景物。(1分)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2分)
2、(6分)
①“水潺潺”聲音的描寫,
②“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
③聯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
④遠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都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4分)
這樣寫的好處是:
①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
②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2分)
《再別康橋》
【學習目標】
1、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意象,初步掌握通過意象分析鑒賞新詩的方法。
2、誦讀、設問、啟發、講解相結合。
3、體悟作品的內涵,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通過分析意象意象來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2、比喻手法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
在形式上如何體現這“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主張?
【學習方法】
誦讀吟詠、欣賞。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新月詩派的代表詩人。曾留學英國和美國。他的創作,主要有詩集《志摩的詩》(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散文散主要有《落葉》(1926)、《巴黎的鱗爪》(1927)、《自剖》(1928)、《秋》(1931),另有小說、戲劇、日記、譯著等多種結集。1948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有《志摩遺集》5集8卷。。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從南京乘機回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終年34歲。
寫作背景:康橋,即劍橋,英國的學術、文化中心,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也是跟風景秀麗的地方。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一個夏天晴朗的下午,徐志摩重游康橋,懷著對往事的美好回憶的激動心情,悄悄地到康橋來找英國朋友,遺憾的是由于事先沒有聯系,朋友不在。只有熟悉的康橋在默默地迎接他,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他乘船離開馬賽歸國途中,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于是在洶涌澎湃的海濤聲中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2、給加點字注音。
青荇()蕩漾()浮藻()沉淀()漫溯()長篙()撐船()斑斕()笙()簫
3、聽朗讀錄音,朗讀、齊讀全詩。
4、分析這首詩的思路。
第1節: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5節:寫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6節: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想到今晚要和康橋離別,情緒低落下來;
第7節:跟開頭呼應,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
【學習過程】
一、自學生疑
問題預設:
1、康橋在詩人的眼里和心里無疑是一種“至美”,那么詩人借助了哪些意象營造出那種“至美”的意境呢?這首詩主要抒發了什么感情?
2、第2節,詩人為什么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
3、《再別康橋》第1節用的是“輕輕的”,為什么到第7節改用“悄悄的”呢?
4、“新月派”提倡詩歌創作要具有“三美”的主張:“繪畫美”——指詞語的色彩,“音樂美”——指詩歌的音節,“建筑美”——指句式。《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如何體現這“三美”主張?
二、探疑解惑
1、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抒發了對康橋的無限欣喜和眷念之情。這首詩通過描寫康橋的美景,表現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2、運用比喻(暗喻)手法,形象逼真的寫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態,表現了詩人對康橋極度迷戀的感情。
3、“輕輕的”和“悄悄的”意思一樣,但用在詩里表現的就不一樣了,“輕輕的”表現出作者去見康河就像去見好朋友一樣,想要給康河驚喜,此時的作者懷著美好的愿望和期盼。
“悄悄的”離開康河表現出作者此時的心情是哀傷無奈之情,不忍心打攪康河,只能夠靜靜的一個人離開。
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在語意上同中有異,請仔細揣摩其中的意味;這兩節在節奏上則完全相同,形成回環往復的結構形式,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第一節和最后一節語意相似,都表達一種與母校告別的依依不舍、纏綿悱惻的感情。但同中有異,首節的兩個“輕輕”末節改成了兩個“悄悄”,首節是“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末節是揮“袖”不帶走“云彩”,末節表達的依依惜別之情比首節又進了一層,讓人惆悵不已。這首詩回環往復的結構形式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創造了深邃意境。在一唱三嘆、反復回旋中,強化了對母校戀戀不舍的感情,一種揮之不去的惆悵傷感情緒始終繚繞在心頭。
4、(1)音樂美,表現為這首詩的章節統一,韻腳嚴整。每節偶句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節奏鮮明,旋律和諧,每行基本上由兩個或三個音步構成,讀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首節和末節,回環復沓,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2)建筑美,表現在詩節和詩行的排列組合上,《再別康橋》共七節,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行的字數基本為六七個字,間或八個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
(3)繪畫美,表現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艷影”“青荇”“彩虹”“斑斕”等詞語充滿色彩感,詩的每一節幾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鮮明、豐富的圖畫。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三、鞏固拓展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11分)
野望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注】王績,唐詩人,字無功,自號東皋子,時稱“斗酒學士”,后棄官歸隱而終。
1、簡析頷聯和頸聯在寫景方面的特點。(5分)
2、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樣的心情。(6分)
【參考答案】
1、頷聯、頸聯動靜結合,由遠而近,(1分)頷聯寫詩人舉目遠望,山、樹一片秋色,在夕陽余輝中越發顯得蕭瑟;(2分)頸聯牧人與獵馬的歸來,使靜謐的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描繪了一幅山林秋晚圖,在閑逸、恬淡中,透露出幾分憂郁和苦悶。(2分)
2、這首詩借景抒情,先寫野望中的秋日田園牧歸之景,恬靜閑雅,流露出詩人歸隱后百無聊賴而彷徨的心情;(3分)尾聯用典表明在現實中難覓知音,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賢人伯夷和叔齊為知音,表現了作者的孤寂和苦悶惆悵之情。(3分)
雨巷教學設計9
一、指導誦讀
1、要給學生示范,無論如何教師自己首先要敢于張開嘴,無論能否做到最好,但自己一定要“躬親”,偶爾的使用名家錄音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數時間要自己來,和學生一起成長。
我要求自己90%以上的課文由自己范讀。
2、要給學生時間,特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因為是高一,再加上大多數同學來自農村,我在課堂上要花去二十分鐘的時間給誦讀,我稱之為鋪墊,上來就讓他們談感受,分析意象,有點空中樓閣的感覺。
3、方法要靈活多樣,要給予指導。
在朗誦《雨巷》前,要讓學生先理解它的感情基調,我采用了比較的方法。江濤有一首改編自戴望舒詩歌的歌曲《雨巷》,我找來放給學生聽,他們一下子全明白了,歌曲比較歡快,而原詩是憂傷而低沉的。
二、內容賞析:
在問題設計上,我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直接觸及詩歌最本質的問題。
1、作者所要傳達的他自己的心愿就是作品中的一句詩: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2、作者為何希望――逢著一個姑娘?也就是說詩人的希望為什么與“姑娘”意象組合?
明確:從《詩經》開始,相思、求索主題就與“伊人”意象聯系在一起了。“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都是用來表現愛而生思,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緒和精神狀態的。
一般的詩人,在理想和抱負都破滅的情況下,總要追問一些原因,向社會,向祖先,向蒼天。追問不到答案時,最后向女性求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離騷》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長相思》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水龍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徐志摩《再別康橋》
詩詞中的姑娘從抽象的“窈窕淑女”“伊人”到具體的“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有了很大的發展。
3、為何“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丁香姑娘”是《雨巷》的核心意象,為什么是丁香呢,而不是其它呢?
國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嗎?不勝涼風的嬌羞的水蓮花不好嗎?一支春帶雨梨花不好嗎?春雨江南的杏花也很美呀,為什么非得丁香呢?
丁香,夏季開花,枝頂著花,細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黃花,一簇一簇的。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盤花扣,這就是“丁香結”。
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丁香”與“愁”相結,在古典詩詞中頻繁出現。
繡領任垂蓬髻,丁香開結春梢。
――杜牧《代人寄遠》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秋波媚》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
――賀鑄《石州慢》
丁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
――蔡伸《柳梢春》
每個人都有許多煩心的事、憂愁的事和感傷的事,一件完了又有一件,人生的問題是解不完的,愁更是永遠解不完的。丁香年年結,結是解不完的,結是解不開的。“丁香結”負載著解不完、解不開的愁,已經很久遠了!
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4、如何理解詩中我的形象?
詩中有一個反復的句子,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可以看出詩中的“我”如姑娘一樣苦悶、彷徨、惆悵。
波德萊爾《惡之花》第四章“一個世紀病的新患者”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歐洲資產階級文學中出現了一群面目各異卻聲氣相通的著名主人公,他們是歌德的維特、拜倫的曼弗雷德,等等……他們都是頑強的個人主義者,都深深地患上了世紀病:憂郁,孤獨,無聊,高傲,悲觀,叛逆。這些著名的主人公提供了不同的療治心病的辦法,或自殺,或浪游,或離群索居,或躲進象牙塔,或棲息溫柔鄉。
詩人翁加雷蒂的《懷舊》對此作了詳盡的描寫:
那時
天色即將破曉
春天將臨
路上行人稀少
巴黎
籠罩著
慘霧愁云
在橋的
一個角落里
我對一位
苗條的姑娘的
無止境的沉默
陷入沉思
我們
同病相憐
我們失魂落魄
呆在一起
5、詩中還有另外三個意象――油紙傘、籬墻和雨巷,其中最重要的意象是為雨巷。
雨巷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這里的雨不是暴風雨,也不是雷陣雨嗎。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連綿不絕的,無窮無盡的,絲絲縷縷的,迷迷蒙蒙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細雨迷蒙,無限傷感。
而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有“頹圮的籬墻”。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迷蒙的細雨籠著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墻,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凄清、又惆悵。
在這里雨巷和籬墻、油紙傘一起為丁香姑娘的出場營造了一個非常朦朧而凄美的背景。
詩歌《蒹葭》中蒼蒼的蒹葭,結霜的白露為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出現營造了一個朦朧迷離的氛圍,這里襯托的背景和“雨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丁香姑娘是真實還是虛幻的?
甲方:丁香一樣的姑娘并不是真的存在于現實社會,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里,因為作者在詩中寫道:“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她被用來抒發作者心中的情感,她是一個線索,是詩中的靈魂人物,是一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所以作者說“希望”。
乙方:丁香姑娘是存在的,是因為本詩包含著作者深深的情感,沒有這個人是不會有那么細膩的描寫和那么深的感情的!
總之詩歌反映的是“我”在孤寂中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
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現時這種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希望破滅后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
四、拓展深化
人都有這樣一種體驗,最孤獨苦痛的時候,你的傾訴對象也許只是一個和你一樣的完全陌生的姑娘,那一瞬間的相遇與想像開啟了你情感的閘門。
與一位陌生人在街頭在雨巷在……擦肩而過。這種迷惘這種渴望在他們的心中灼燒,在他們的筆下結晶著,千百年來無限地囤積著。與波德萊爾《給一位過路的女子》一詩比較閱讀,看看二者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喧鬧的街巷在我的周圍叫喊。
頎長苗條,一身喪服,莊重憂愁,
一個女人走過,她那奢華的手
提起又擺動衣衫的彩色花邊。
輕盈而高貴,一雙腿宛若雕刻。
我緊張如迷途的人,在她眼中,
那暗淡的、孕育著風暴的天空
啜飲迷人的溫情,銷魂的快樂。
電光一閃……復歸于黑暗!——美人已去,
你的目光一瞥突然使我復活,
難道我從此只能會你于來世?
遠遠地走了!晚了!也許是永訣!
我不知你何往,你不知我何去,
啊我可能愛上你,啊你該知悉!
雨巷教學設計10
【教學重點】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鑒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后探討。
一、導入課文
1、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3、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⑴ 請一位同學示范朗讀;
(教師和學生評點)
⑵ 聽錄音范讀;
(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⑶ 學生再讀。
(可齊讀,盡量模仿范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1、探究詩歌鑒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鑒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鑒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通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著重引導而不是講解,并且善于激發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2、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3、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為什么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墻”、“油紙傘”。
4、情感基調。
(可通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5、表達技巧。
(著重分析象征手法的運用,什么是象征?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征了什么?)
6、詩歌的內涵:
(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復雜情緒。
(可從探求“理想是什么”這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7、藝術特色:
(可通過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著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回環復沓;節和詞的反復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后一節的“逢著”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于吟唱 。(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8、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
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并試著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雨巷教學設計11
一、 教材地位及作用
《雨巷》是高一語文課本第一冊詩歌單元的第二課。學習《雨巷》,體會典型意象所營造出的優美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實現多方位情感的體驗,從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⒈知識和能力目標:
① 朗讀品味,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② 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整體基調,深入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
③ 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多方面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 探究詩歌內涵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
②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雨巷》,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詩人的正確認識,對作品的共鳴。
三、教學重(難)點
⒈通過朗讀與鑒賞,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整體基調;
⒉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礎上了解其象征意義,提高鑒賞詩歌的方法和感悟詩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
①.情景導入法:情景的創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做感情上的鋪墊,尤其是詩歌的教學,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
②.朗讀感悟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即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份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③.交流探討法: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
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難點,在意象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④.拓展遷移法: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學法
①.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煉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
②.聯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是個有效而簡單的方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⒈ 同學們,上課開始之前,我們先看一段視頻好嗎?
播放舞蹈《小城雨巷》的視頻
⒉ 同學們,《小城雨巷》整體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生答:煙雨蒙蒙,雨巷深深,舞者跳舞優美····
(二)走進詩人戴望舒
對于江南、對于雨巷,無數的作者、詩人都曾經描寫過、抒發過對她的濃厚情感。其中有一位近代的詩人,因為一首描寫雨巷的詩被稱為“雨巷詩人”。這位詩人就是戴望舒。 介紹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筆名戴夢鷗、江恩、艾昂甫,浙江杭州人。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8年發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代》雜志的創作,并成為30年代“現代派”詩人群體的領袖。
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誠摯。
《雨巷》最初發表在1928年《小說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圣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體味全詩,整體感知
⒈讓我們走進《雨巷》,去感知詩人的內心世界。
播放《雨巷》配樂朗誦
⒉欣賞完了這篇詩歌,那么這首詩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或者說,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生答:低沉幽怨傷感
⒊同學們分析的很正確,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誦,邊朗誦邊體會詩歌中所呈現的低沉、幽怨、傷感的感情基調。
⒋請一名同學作示范朗誦,讓同學們再次感受詩歌的基調。
(四)分組討論,尋找意象
⒈下面老師要給同學們分組,咱們班一共有42名同學,分為7組,一組6名同學并設一名組長。
分組完畢
⒉同學們,我們知道詩歌是由意象組成,一個個特殊的意象營造出詩歌特有的意境,《雨巷》也不例外。讓我們回到課本,走進《雨巷》的情節里,找出你所認為的這首詩的意象,并說出這些意象給人的感受和象征意義。各個小組內部成員進行討論,派出一名同學對小組的觀點進行總結。
小組討論完畢
⒊每一小組進行發言,并把他們的觀點寫在黑板上,指出學生討論中疏忽、遺漏的部分,最后形成板書。
生答:明確意象有六個: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我、姑娘。
①.“雨巷”, 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 滿了朦朧美。象征著作者的寂寥、憂郁的心境。
②.“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③.“丁香”,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這是源于中國人的“丁香情結”。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
④.“籬墻”,這個籬笆墻是頹圮的,就是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⑤.“我”,詩人自己的化身。像丁香般的姑娘一樣彷徨、迷惘、寂寞 。
⑥.“姑娘”,詩人心目中戀人,理想的化身。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詩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五)板書設計
意象 感受 象征意義
雨巷幽深、寂靜心境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籬墻 哀怨、凄涼、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 美麗、憂愁、惆悵 戀人、理想 我彷徨、迷惘、寂寞 詩人
(六)深入文本,具體分析
⒈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憶這篇詩歌的主要情節
時間: 暮春凄婉傷感
地點: 小巷悠長 幽深 寂靜 頹圮
情景: 細雨空蒙 迷離
道具: 油紙傘復古 懷舊 神秘
故事: 我在雨巷想逢著一個丁香姑娘
人物: 丁香姑娘美麗 憂郁 哀怨 凄婉
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
丁香先生
我銘記你遺憾時的憂傷
主題: 盡情地抒發著自己的傷感憂愁和迷惘
⒉ 逐段進行解說,充分把握詩歌的整體概念。
撐著油紙傘, 獨自 /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 一個丁香一樣地 / 結著愁怨的姑娘。
表現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這個丁香般的姑娘美麗高潔、哀怨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表面上是說姑娘,實際上是在說詩人自己。他因為理想難以實現,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悵的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嘆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這位丁香姑娘處在一種凄婉迷茫的狀態。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靜靜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丁香般的姑娘就在細雨朦朧中消散了。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詩人繼續追尋著丁香一樣的姑娘。
⒊ 同學們,我們對這首詩已經有了大體的把握。有哪位同學能說一說這篇詩歌故事的發展脈絡呢?
生答:這首詩剛開始詩人表達了他想遇到丁香姑娘的愿望。后來,他真的遇到了一位凄婉、哀怨的丁香姑娘。他與丁香姑娘擦肩而過。詩的最后表現出詩人想再見這位丁香姑娘。
⒋不錯。這位同學已經說出了這篇詩歌的段落。
一 (1) “我”希望遇見丁香姑娘
二 (2-6)“我”遇見丁香姑娘。
三 (7) “我”希望再次遇見丁香姑娘
(七)、溫故知新、品味音樂美
葉圣陶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探討分析《雨巷》的藝術特色
⒈變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例如: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散文)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詩歌)
效果:通過切割散文式長句,渾然天成地組成了神形兼備的現代詩。
⒉復沓句式的妙用
如第三節 “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
如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效果: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⒊詞的重疊運用
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
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效果: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使《雨巷》在音節運用上顯得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
雨巷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及磁帶,雨巷圖片。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引導、點撥,并示范誦讀。
2學生通過反復吟誦,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對詩歌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進行合理的聯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情感意蘊。
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自主學習、發展思維。
4、擴展閱讀,拓寬學生知識面。
5、進行寫作練習,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過程實錄]:
一、分角色朗誦,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男生1):你說你曾一度迷失在無邊的詩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個撐著油紙傘的女孩,只因傘下那雙透明閃亮的雙眸,嘴角輕含的淡淡憂郁,呵!結著丁香一樣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許久不曾開啟的心房,如花般靜靜地綻放。
(男生2):哦,女孩,你難道真是從中翩然而至,在這寂寞的雨季來喚醒我沉睡已久的心靈。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純與美麗,如果你瞬間消失,我也不會驚奇,因為你的出現已是奇跡。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會于古朝的畫中尋你,于幽幽的池邊畫你,盡管我色彩的筆天邊勾勒你丁香花一樣的心事。
(女生1):輕輕的,我穿過雨巷,穿過綿綿的情詩,就這樣來到飄浮著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驚訝,也不要多問,我只想跳出發黃的詩頁,我只想在丁香花盛開的雨季,重溫在深巷中徘徊的憂郁。盡管它只會存在于這個雨季。
(集體):是誰,曾經用美妙的文字,敘我成溫柔憂郁的佳人;是誰,用甜甜的木蕭,奏我出丁香一樣的芬芳;是誰,用流音的古箏,彈我成千年的紅顏知音。
(師):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轉身離去時的那一聲幽幽的嘆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層淡淡的憂郁,它們已經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遠留在了每一位愛詩人的心里!好,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
二、朗讀感受,深入鑒賞,把握基調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師板書課題)
讀畢,師問: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生①:憂愁的。
生②:哀傷的。
師: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
追問: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
生:低沉的,感傷的。
師:對,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一生朗讀
畢,請一生評價。
生: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2、分析意象,深入賞析。
師:好,從分析詩歌的意象入手,詩歌為什么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師啟發:我帶著感傷憂愁的心情獨自徘徊在哪里呢?
生齊聲答:雨巷(意象1,師板書)
(緊接著,師出示雨巷掛圖)
師:“我”的心情與活動的環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討論,回答:從色彩基調來看,雨巷屬于暗色調,而且是在雨中,與我的心情一樣都是灰暗的、陰沉的。
師:對,非常協調,那么能否用詩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個環境呢?
生苦思冥想,組織語言,一生表述:
細雨斜飛,暮色蒼蒼,雨聲淅瀝,煙雨朦朧中的雨巷悠長悠長,它遠離喧囂熱鬧,幽暗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濕漉漉的,透著寒氣,靜寂,蕭條,而又冷清……
生自發地報以熱烈的掌聲,投向贊許的目光,師臉上洋溢著極為滿意的笑容。
師:×××同學用簡練優美的語言渲染出了沉悶、壓抑的環境氣氛,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下“我”(意象2,師板書)的心情。
一兩分鐘后。
生:宋代詞人賀鑄《青玉案》有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這撩人愁緒的梅雨季節里,在這陰暗狹長的巷道里,我一個人獨自彷徨在雨中,孤獨、冷漠、苦悶又憂愁……
生再一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濕漉漉的天氣,濕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樣也是濕漉漉的。然后我卻希望逢著一個姑娘(意象3,板書),一個什么樣的姑娘?
引導集體朗讀第二、三、四、五、六節(提醒注意感情基調)
師:姑娘,是怎樣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樣的姑娘。
師:為什么說丁香一樣呢?
生:丁香是美麗的、素潔的、高雅的。
師補充:丁香在古詩詞的傳統意象中,往往跟憂愁結合在一起,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與憂愁聯系在一起,還有哪些地方體現姑娘的憂愁呢?
生①: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生②:靜默地走近,不是呼朋引伴,不是欣喜雀躍的,而是靜靜的,默然地走近。
生③:嘆息般的眼光,充滿憂郁的、哀傷的。
師:發揮你的想象力,姑娘為何如此感傷?
生答:也許她是為心愛的人兒離她遠去而苦惱心傷,也許她為生活的不幸而失意徘徊,也許,她是為理想受挫而苦悶彷徨。
師總結,是啊,姑娘悄然飄過我的身旁,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那一聲嘆息里有太多的憂傷,她明亮澄澈的眼眸中滿含著迷茫,然后,姑娘攜著一陣淡淡的幽香,像夢境般翩然而逝,漸行漸遠……。我們仿佛聽到了詩人發自內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請你駐足,生命的漂泊請將我一起帶上!,然而姑娘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3、再次朗讀,深入意境,讀出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調。
①生個別朗讀
②師有感情朗誦
師范背朗誦,給學生極大的感染力,全場沉寂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營造的意境氛圍中,稍后,生自發鼓起熱烈的掌聲。
三、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師: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生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生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師: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經過討論,達成以下共識: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2、集體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性。
四、結合背景,解讀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問:詩人這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難道純屬是個人的哀嘆嗎?
(生略一遲疑)
師:本詩寫于1927年夏,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黑暗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雨后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生頓然悟出:那雨巷應該是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的象征。(師板書)
師:對,說得好,那么姑娘呢?
生:姑娘應該美好理想的象征。(師板書)
師:詩人就是在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煎熬的進步青年,這彷徨感嘆的哀嘆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聽錄音,再次感受這首美麗而憂傷的詩
畢,師:“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蒙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下課。
社會現實
[課后反思]:
《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濃烈的詩歌。沒有直白的“情語”,只有委婉的“景語”,形象豐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就要首先訓練學生感知形象的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去進行體驗,最后達到認知形象意蘊的目的,用個別讀、集體讀、師范讀、聽錄音等多種形式的讀反復體驗,深入詩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鳴。從初步感知、體會詩的情感基調到深入品味、強化感覺,對感覺和體驗進行整理再到細節認知,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知,另外,置疑設問,集散有致。《雨巷》教學設計中共設置了十幾個疑問。力圖使學生的感覺、體驗、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但這許多問題歸納起來只有三個:一是全詩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發現、體驗形象所蘊蓄著的思想感情;三是我們是怎樣解讀詩歌,進而解讀文學作品的。此外,運用適合文本特點的語體色彩是很重要的,《雨巷》抒情性濃烈,且調子低沉,在教學中,盡量采取詩化的語言并且始終保持符合該詩基調的情感色彩。
雨巷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開放自主合作鑒賞,培養會學。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勵善學。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三、說教法
說教法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四、說學法
1、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
3、聯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五、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絡歌曲《丁香花》導入并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①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么詩,并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里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通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④四讀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通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總之,在設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閱讀和鑒賞,然能力有限,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寫一篇說課稿,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簡析教材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材內容部分要求說明講稿內容的科目、冊數,所在單元或章節;
②教學內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識點;
③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聯系;
④教學大綱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什么;
⑤教學目標的確定,一般從知識目標、智能目標、德育目標幾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確定,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它的確定要遵循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學的難點是學生學習時困難所在,它是依據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而定。
二、闡述教法
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教學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寫說課稿時應簡要地說明:
①教法的總體構造及依據;
②具體采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
③所用的教具、學具。教學實踐證明,一堂課根據教材特點選用幾種不同才教法結合使用,可增強教學效果。
三、指導學法
學法包括“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擬定時應突出地說明:
①學法指導的重點及依據;
②學法指導的具體安排及實施途徑;
③教給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概說教學程序
這部分內容實際就是課堂教學設計,但要與流水賬式的條款羅列區別開,既要有具體步驟安排,又要把針對性的理論依據闡述融會其中。
擬定時應科學地闡述:
①課前預習準備情況;
②完整的教學程序(主要是:怎樣鋪墊、如何導入、新課怎樣進行、練習設計安排、如何小結、時間如何支配、如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大課堂的密度、強化認知效果);
③扼要說明作業布置和板書設計;
④教學過程中雙邊活動的組織及調控反饋措施;
⑤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學法指導的落實;
⑥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及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
在撰寫時應重點講清楚每個環節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論依據,還要做到前后呼應,使前三個方面內容落實到實處。
五、教學效果分析
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深廣度的估計,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狀況的估計。
說課活動分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種形式,不淪是劉前說課還是課后說課上述內容必須闡述清楚。課前說課還應說疑點,說明在備課中自己拿不準的疑點,求教于其他教師。課后說課還應包括“學生學得怎樣”的教學效果評估。
撰寫說課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塊寫清,按部分闡述;可以按照整體構思融為一體,綜合論述。另外,在語言表述上,既要把問題論述清楚,又切忌過長,避免陳詞濫調,泛泛而談,力求言簡意駭,文詞準確,語言針對性強。要做到這些,并非易事,還需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雨巷教學設計14
【教學設想】
經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通過意象揣摩現代詩情感的方法,因此意象不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雨巷》這首詩在音韻上有著很高的成就,葉圣陶曾評價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詩歌的音韻同樣是進入詩歌意境與情感的抓手,本課擬主要從音韻的角度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朗誦領會詩歌意境。
2、通過比較、誦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領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誦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領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的作用。
【教學難點】
領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走進雨巷:體驗入境
1、聽歌曲《丁香花》感受歌曲憂傷的氛圍,了解丁香花的象征意義。
2、聽教師配樂朗誦《雨巷》,想象如果給《雨巷》配上插圖,你會畫上什么?用上哪些色彩?
小結:暮春時節,江南煙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斑駁頹圮的籬墻,一把懷舊古典的油紙傘,滿腹心事的詩人,美麗憂傷的丁香姑娘,共同營造了凄清哀婉、惆悵彷徨的意境。
3、選擇你喜歡的章節,用聲音表現畫面和作者的情緒。(提示:注意語調、語速、語氣、停連、輕重的處理)
二、徜徉雨巷:涵泳悟情
研讀詩歌,感受《雨巷》聲韻之美,領悟音韻對于意境營造、情感抒發的作用。
1、找出詩歌中復沓的詞語,體會詞語復沓的意義。
2、找出詩歌中復沓的句子,體會句子復沓的意義。
3、找出詩歌中復沓的章節,體會復沓復沓的意義。
小結:復沓營造了一種悅耳和諧的音樂美,以舒緩綿長的旋律傳達出纏綿悠長的哀婉惆悵之情。
4、找出詩歌的韻腳,體會ang韻表達的情感。
小結:ang韻有悠長而開闊的感覺,表達一種綿長,哀而不傷的情感。
三、沉醉雨巷:誦讀領悟
四、布置作業:拓展提升
研讀賞析《蒹葭》,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寫一篇小評論。
附:板書設計雨巷戴望舒
意象音韻
雨巷詞語復沓
籬墻句子復沓
油紙傘章節復沓
丁香姑娘ang韻
“我”
凄清哀婉、惆悵彷徨纏綿悠長、哀而不傷
雨巷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體味詩歌的意境。
2、能力目標
(1)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通過誦讀、欣賞提高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二、教學重難點
1、分析獨具特色的意象,掌握相關方法。
2、學會知人論世,探究并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上古的《詩經》、《離騷》到樂府民歌,從唐詩宋詞元曲到現當代新詩,涌現了很多流派,出現了很多詩人,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精品。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西方詩歌的影響,我國詩壇也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諸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雅的徐志摩,忠誠愛國的艾青。今天我們來結識一位朦朧纏綿的“雨巷詩人”——戴望舒。
(二)自主收獲
1、了解作者及背景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今余杭)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8年成為《現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并逐漸成為現代詩派“詩壇領袖”。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早期詩歌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意象朦朧、含蓄,感傷氣息較重。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時期,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就是這種心情的表現。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
2、文體知識
現代詩派:這個詩派得名于施蟄存主編的《現代》文學月刊。黑線這個刊物并且創作詩歌風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稱為現代詩派。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這個詩派的鼎盛時期。現代詩派的詩藝核心是象征主義。現代派詩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態的心靈,詠嘆著濁世的哀音,表達著對社會的不滿和抗爭,也流露出對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悵。戴望舒是30年代“現代派詩歌代表”。其他主要代表詩人有陳江帆、南星、徐遲、番草、玲君、吳奔星、路易士等。
3、積累基礎字詞(結合導學案內容)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頹圮(tuípǐ)
寂寥(jìliáo)惆悵(chóuchàng)
(三)合作探究
1、聽范讀,學生再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雨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
明確:詩歌描寫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營造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迷離、超然、朦朧的抒情意境。
(2)《雨巷》中主要寫了哪兩個意象?怎樣理解和欣賞這兩個意象?
明確:一是雨巷。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陰沉潮濕,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意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我們可以把它“虛化”為一條“追求之路”,懷著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期待著什么?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丁香花常見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的、美麗的。但也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2、文本分析
(1)《雨巷》中有這樣的詩句,“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飄過這女郎”,能否將句中的兩個“飄”字改為“走”字?為什么?
明確:不能。因為姑娘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沒有“重量的;而且“飄”字與前面的“夢”字構成了最佳組合。總之,“飄”字生動地描述出詩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飄忽朦朧的特點。所以,詩中用“飄”字描寫這位姑娘的行動。
(2)《雨巷》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咀嚼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徨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的聲音。在這里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聽和自白里,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詩句里流動。
(四)疑點探究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確:“姑娘”當然有其象征意義。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詩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嗎?“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雖執著但“道阻且長”,“姑娘”永遠“宛在水中央”。這就給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層悲劇色彩。如果詩中“我”是一位沉醉于愛情中的青年,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佳人嗎?或許她的家就在巷子的盡頭,或許她只是從巷子經過,誰知道呢?讀者盡可以展開想象。有時候,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補充。從這一角度來講,詩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即“我”是,實實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來的“我”,或另一層面的“我”。
(五)拓展延伸
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試多舉幾例加以分析?
1、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雨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巷教學設計06-15
《雨巷》教學設計06-22
《雨巷》精選教學設計11-12
雨巷的教學設計11-11
《雨巷》 教學設計09-03
雨巷教學設計09-19
《雨巷》經典教學設計12-11
雨巷教學設計11-15
戴望舒雨巷的教學設計11-13
雨巷優秀教學設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