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寓言》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寓言》的教案1
教學目的: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含義。
2、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理解寓言的含義。
教學方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計劃課時:2
備課時間:9月15
上課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白兔和月亮》
1、介紹寓言。】
2、解讀寓意。
3、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解讀寓意。
2、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解讀寓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
二、介紹寓言
三、朗讀
四、整體感知
1、感知內容。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4)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五、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六、問題研究
1、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2、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4、討論: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七、自我反思
1、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3、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八、作業:1、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2、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落難的王子》
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2、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二、朗讀、默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2、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3、“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
(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4、“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四、問題研究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3、“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5、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五、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1、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2、學生可自由評說。
3、小結:
(1)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3)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4)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與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七、小結: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八、作業:1、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寓言》的教案2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A 案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并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學生讀正確字詞句。
2.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a.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b.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c.出示句子,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女連起來。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課 時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 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師介紹扁鵲其人。(略)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我讀了你的故事,雖然你是國君,你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么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么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于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癥,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愿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么?對,叫防微杜漸吧!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寫正確。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寓言》的教案3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字詞。
2、理解寓言含義。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含義。
2、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理念】
多角度解析寓言。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二、導入新課
1、“寓言知多少”──調查學生對寓言的'了解和積累。
2、寓言的特點(課件展示)──學生概述,老師總結。
3、引出課題──《白兔與月亮》。(課件展示。)
三、作者簡介(課件展示。)
四、熟悉課文
1、范讀課文。
2、學生朗讀。
3、字詞檢查。(課件展示。)
五、復述課文
1、概括復述要點。(課件展示。)
2、抽生復述。(男女各一名。)
六、分析脈絡,總結寓意(課件展示。)
七、體驗與反思(課件展示。)
八、知識延伸(課件展示。)
九、小結全文(課件展示。)
十、作業布置(課件展示。)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先后獲得哲學碩士、博士學位。
國內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二十余種,其中《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人與永恒》、《愛與孤獨》等在讀者中產生較大影響。
《寓言》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懂得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
2、 引導幼兒從多種角度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及大膽表述的能力。
3、 培養幼兒機智靈活,遇事能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在大森林里,住著一對鄰居,是誰呢?看!
(出示烏鴉、狐貍的圖片及文字)你覺得狐貍是一只怎樣的動物?那么烏鴉又是一只怎樣的動物呢?和狐貍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賞故事
1、欣賞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問:
那小朋友們也來學一學烏鴉找到肉高興的樣子好嗎?小朋友,你們猜一猜,狐貍看到烏鴉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他會怎么做呢?
2、欣賞第三段故事后,提問:
狐貍是怎么說的?大家一起來學一學狐貍吧!小朋友們,狐貍第三次是怎么說的啊?我們來比比看誰說得最好?
3、 講述第四段故事后,提問:
小朋友們,為什么狐貍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動聽?小朋友們都知道烏鴉的聲音并不好聽,那為什么狐貍說他的聲音好聽,還想聽它唱歌,是真的想聽它唱歌嗎?
三、引導幼兒暢想故事的結局
鴉聽了狐貍的奉誠話,心里一得意,剛一張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來了,結果會怎么樣呢?
四、 看動畫,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寓意。
五、 續編故事內容
活動反思:
活動導入時,我充分運用多媒體,出示狐貍的圖片,很快調動了幼兒探究故事內容的欲望,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我用形象的兒童化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幼兒帶入了故事的情境中,使幼兒充滿了學習的樂趣,他們不由得跟著我一起說起來、演起來。在形象的表演中使幼兒受到啟發和教育,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另外,在本次教學活動討論環節中,我很自然的從知識目標過渡到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幼兒大膽發言,氣氛熱烈。但是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特別是在講述故事寓意時,教師教代的不明確,教師應先組織好語言。
《寓言》的教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寓言及《伊索寓言》,了解寓言的特點。
2、選擇孩子們熟悉的故事,加以引申,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寓言,并對寓言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一本新書,說她新是因為我們沒有完整的看過這本書,對這本書的名字很陌生——伊索寓言。
二.初步感知故事:
通過熟悉的故事讓學生對這本書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這本書產生親切感。 別看這本書我們沒有見到過,可是里邊的故事有些我們卻是很熟悉的,老師說故事的名字,你聽一聽知道這個故事嗎?
同學們,大家都有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請一個學生上臺講出此故事)
老師質疑:跑得快的兔子為何會輸給爬得慢的烏龜呢 (學生討論后小結)兔子太自信覺得自己肯定能夠贏烏龜,于是在路上呼呼大睡,而烏龜則堅持不懈,憑著自己的耐力和毅力終于打敗了兔子,這則故事告訴人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勤能補拙的。
誰聽過《狼來了》的故事,并能講一講。(讓孩子們上臺講故事) 《農夫和蛇》還有《偷東西的孩子和她的母親》聽過這兩個故事嗎? 老師講這個故事。
這些精彩的故事都選自《伊索寓言》,現在我們想不想先了解一些這本書以及它的作者呀?
三、了解作者,了解文體: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小故事,與抒情詩主要反映貴族奴隸主的思想感情不同,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斗爭經驗與生活教訓的總結。寓言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例如,《農夫和蛇》的故事勸告人們不要對敵人仁慈;《狗和公雞與狐貍》告訴人們要善于運用智慧,戰勝敵人;在《獅子與鹿》、《捕鳥人與冠雀》、《兩個鍋》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當政權掌握在貪婪殘暴的統治者手中時,貧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作者伊索簡介:傳說伊索是古希臘一個奴隸,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距今2500年。他知識淵博,聰明機智,是個編寓言的高手。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后獲得自由。他編寫的寓言故事大多以動物為主,將深奧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中。《龜兔賽跑》、《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誰的本領大》等有趣的故事都選自《伊索寓言集》。
什么是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擬人化的動物,它們的行為舉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說出某種思想、道德意識或生活經驗,使讀者得到相應的教訓。這些故事有的教導人們要正直、勤勉;有的勸人不要驕傲、不要說謊;也有的說明辦事要按照規律,量力而行;還有不少反映了強者雖兇殘但卻常被弱者戰勝的等等。
四、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閱讀。
第二課時
重點素養目標:
1、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成就
2、激發學生閱讀《伊索寓言》的興趣
3、誦讀故事,學習寓言中所警示的道理,達到啟發教育的目的,。 3,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伊索寓言》,今天我們繼續深入學習。
二、欣賞文章,了解故事:
(一)、我們欣賞故事《牧童和狼》
1、《狼來了》這個故事原本的題目是《牧童和狼》、還有的叫《說謊的放牛娃》,故事的原文是這樣的。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
師出示原文。
2、牧童兩次大叫,他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樣的。你聽聽看,哪一次是狼真的來了?
師區別讀。“狼來了!狼來了!” 你覺得哪一次? 為什么?
3、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二)欣賞故事《蟬和狐貍》
1、導:那么我們抓緊時間看看下一則寓言《蟬和狐貍》,看看它能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引導:我們已經學過《狐貍和烏鴉》,同樣面對狐貍的花言巧語,烏鴉受騙了。蟬卻沒有上當,這是為什么?
3、學生自己讀讀故事。
出示:他故意站在蟬的對面,贊嘆道:“您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您那動聽的`歌喉嗎?”
注意,你現在就是那只狐貍,蟬站在大樹上,你要對他虛情假意、花言巧語,百般討好。如果你騙不下他來,你還得站在樹下餓肚子。
引導:蟬作為一個勝利者,他的話應該怎么讀?
出示“蟬對狐貍說:“朋友,要是你以為我會下來,那就大錯而特錯了。自從看到你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我對你就懷有戒心了。
4、哪句話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師出示: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在寓言里,聰明人指誰?它的聰明表現在哪?說說你的理解。
(三)、《狐貍和葡萄》
1、過渡: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請你們下課后去自學。
2、出示故事《狐貍和葡萄》及自學要求。 自學《狐貍和葡萄》,要求:
1)、思考:從哪兒看出狐貍無能為力,做不成事?
2)、把這個故事講給長輩聽,問問他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
四、自己選擇喜歡的故事讀一讀
第三課時《伊索寓言》交流課
教學目標:
1、自讀故事,掌握“抓住寓意與故事之間聯系”的方法學好三則寓言的寓意。
2、通過故事與寓意之間的比較回讀、仔細品味,體味寓言中蘊含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梳理歸納
1、屏幕閱讀《伊索寓言》相關背景資料,匯報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時總結。
2、自由朗讀,整體感體課文,要求:讀準、讀通三則寓言故事。
4、匯報讀書后的感受,隨機歸納梳理。
預計學生會匯報
(1)故事內容簡說;
(2)對角色的評價;
(3)對寓意的個性理解。
過渡語:讀了這測寓言,大家已經基本了解了故事內容,但這還不夠,學寓言,不僅要讀懂內容,還要理解寓意。
二、找準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讀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關語句劃出來。
2、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寓意、提提問題。(提醒:抓關鍵詞) 過渡:這些語句都表達了幾則寓言的寓意,請同學們把這幾句話放回文中,用心默讀思考:寓意是怎么從故事中得出來的?試著找找故事與寓意的聯系。
三、抓住聯系,深入體悟
1、默讀第一則《狐貍和葡萄》,自主找故事與寓意之間的聯系。
2、自主嘗試,運用方法學《牧童與狼》、《蟬和狐貍》。
3、反饋交流,隨機點拔,發現、梳理后兩則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機聯系。
4、再次小結方法,讀寓意。(寓意是緊密聯系故事,從故事中精心提煉出來的,與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師出示從另一個角度提煉的《蟬和狐貍》的寓意:“一個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語來掩飾自己的陰謀,總有一天會被人識破的。”
請學生運用方法評議。
過渡:《伊索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語言的最后用依據精練的話點名寓意。這是伊索寓言的特點。
三、回去讀選讀書《兔子坡》下節課交流。
第四課時
拓展閱讀
教學目標:
1、交流《兔子坡》這本書,通過交流激發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2、感知故事,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常聽人們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有愛心,是呀,愛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只要人人獻出一點,人處處是春天。我們除了要學會愛身邊的每一個人,還要愛什么呢?在這個大千世界?(愛動物、愛植物、愛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愛整個地球……)引出愛動物的話題。
二、了解這本書:
內容介紹:
新人家就要來了,兔子坡的居民們開始變得既興奮又不安,因為新的變化意味著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為此,跳遠健將喬奇還特意請了足智多謀的阿那達斯叔公到兔子坡來做客呢!
起初,小動物們對新人家很滿意:他們慷慨、大方,留給狐貍許多剩飯;他們辛勤耕耘,給小動物們帶來了仲夏夜豐收的希望;他們溫和、善良,愿意與小動物們和睦相處;他們不但救下了落水的威力,救活了被卡車撞上的喬奇,還豎起了保護小動物的路牌。可是到了后來,小動物們突然對新人家產生了誤會、猜忌乃至對立的情緒,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們今后還能像從前一樣和睦、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嗎?
三、戲說書名,觀察封頁
推測內容
1、導言:你們喜歡的動物們來啦!看,可愛的兔子們!(課件出示兔子圖片)其中有一只非常可愛,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給它取個名字吧!這是聰明可愛、活潑勇敢的兔子小喬奇。他今天要給大家講一講兔子坡的故事。現在你有什么問題要請教小喬奇嗎?(學生置疑)
2、學生質疑:喬奇住在哪里?它和那些伙伴生活在一起呢?它究竟想講什么故事?
3、學生假想故事內容:你們猜猜小喬奇到底要給我們講什么故事?
4、小喬奇說:有一山坡上住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兔子和其他的小動物。有一天,他們聽到一個消息說有一戶新人家要搬來啦!兔子坡的居民開始變得興奮不安。因為新的生活就要開始啦。那么到底是誰要搬來呢?他們過上了怎么樣的新生活呢?優美的故事全寫在《兔子坡》這本書里。我們一起來看看封頁吧。
5、(課件出示封面)大家看一看,這本書的封面多漂亮呀。上面畫了些什么呢?一只快樂得跳起來,行步如飛的兔子。這是誰呢?(聰明的孩子一定知道他就是小喬奇啦!)一個土山坡,一座房子,還有一片菜地在這里會發生什么故事呢?猜一猜,說一說。
6、封面上還有什么?(兒童文學金獎、作者名稱、出版社)可見這是一本國際大獎小說。是一本重量級的小說哦。想知道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嗎?我們現在去認識他們吧。
三、認識人物 想象情景
設置懸念:
1.首先我們先認識一下作者吧:羅伯特·羅素1892年10月4日出生于美國的紐約市,他畢業于紐約的一所應用藝術學校。1914年秋天,他為《哈波氏》周刊上的一首詩歌做了一幅整版裝飾畫,這是他的畫作第一次被正式發表。在接下去的許多年里,他創作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圖畫,并不斷地被報紙、雜志等媒體所采納。
2、人物介紹:我們來認識一下小喬奇的伙伴吧。喬奇:一只活潑可愛、天真樂觀的小兔子。 老爹、老媽:是喬奇的雙親。媽媽善良、喜歡擔心;爸爸開朗,愛助人。 阿那達斯叔公:一個足智多謀的男性兔子。
小喬奇的朋友:田鼠—威利、土撥鼠—波奇、臭鼬鼠—菲偉 一群小老鼠
、一只老貓、狐貍、紅鹿……
3、這群可愛的動物們生活在一起,猜猜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發生什么故事呢?
四、看看目錄
選擇所愛
假想情節
1、你們想知道兔子坡上究竟發生了哪些故事嗎?小喬奇說:考考你,來看看目錄吧。看誰猜得著)課件演示目錄,讓學生讀目錄,挑選自己喜歡的目錄假想情節內容。
2、學生匯報自己推測的故事情節。比開始假想的更接近本書內容。
2、人物介紹:我們來認識一下小喬奇的伙伴吧。 喬奇:一只活潑可愛、天真樂觀的小兔子。
老爹、老媽:是喬奇的雙親。媽媽善良、喜歡擔心;爸爸開朗,愛助人。 阿那達斯叔公:一個足智多謀的男性兔子。
小喬奇的朋友:田鼠—威利、土撥鼠—波奇、臭鼬鼠—菲偉 一群小老鼠
、一只老貓、狐貍、紅鹿……
3、這群可愛的動物們生活在一起,猜猜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發生什么故事呢?
四、看看目錄
選擇所愛
自己讀故事
《伊索寓言》讀書課教案
《伊索寓言》讀書交流課教案
伊索寓言讀書交流
《伊索寓言》讀書匯報
伊索寓言讀書心得
《伊索寓言》閱讀指導課教案
伊索寓言閱讀課教案
《伊索寓言》閱讀指導課教案
《伊索寓言》閱讀指導課教案
《伊索寓言》閱讀指導課教案.
《寓言》的教案6
教材分析:
這兩篇寓言,篇幅比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蘊涵深刻的道理,體現了寓言的幾個特點: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物。這兩則一則是神(其實也是寫人),一則是動物(蚊子和獅子)。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把重點放在第一則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過改變故事情節來使學生們了解寓言的寫作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第二則寓言并且自寫寓言。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寓言的特點與《伊索寓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分角色朗讀,通過學習故事情節了解兩則寓言并概括寓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故事情節了解兩則寓言并概括寓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
2、學生閱讀課文導言,了解寓言的概念與特點: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特點,寓言都比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
二、了解《伊索寓言》。
學生閱讀課后注釋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識:古希臘的'寓言故事集。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注意語氣與語調。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師生同評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語氣、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問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現出來)
赫耳墨斯是個妄自尊大,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2、概括寓言的寓意:(齊讀)
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四、細讀課文,鑒賞提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編篇:
假如(1)赫耳墨斯先問自己的雕塑的價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改動了故事情節的結尾)
寓言改動之后寓意就有改變,寓言是通過對現實想象而來的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師生共同總結)
五、自主學習,閱讀《蚊子和獅子》。
1、一生朗讀寓言《蚊子和獅子》
2、學生自主閱讀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多角度從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獅子》之改編篇: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通過與文中寓言相比較: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六、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續編寓言情節練習。
教師投影出示兩個續編題目:
1、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些什么?
2、蚊子戰勝獅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以上兩題內容,學生可任選一題,做到練習本上,然后在班上讀,其他同學評論。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學習了通過分析情節,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實習了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請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還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正確認識生活。
八、布置作業。
根據所給的題目自編寓言
a. 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貓和老鼠。(注意情節是否合理、情節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一個故事最后點明寓意。)
教師小結。
九、板書設計。
伊索寓言兩則
1、做人要謙虛。
2、不能驕傲。
十、課后反思。
《寓言》的教案7
一、課文悟讀
《畫蛇添足》寫的是某舍人違反常理,受主觀意識支配而硬給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理越出一步就會變成謬誤,如果做多余的事,就會徒勞無益,正如茅盾先生所說:“事莫妙于適可而止,過則生災。”這則寓言還包含著對原始圖騰崇拜的批判。楚人以龍為圖騰,某舍人潛意識受龍的形象支配,故畫蛇添足。而戰國已進入理性覺醒時期,人們認為把蛇畫成龍的樣子是違背了常理,故予以嘲笑。這則寓言批判了原始思維方式,是人們理性覺醒的飛躍。
寓言的寓體多重性決定了寓意的多樣性。《買櫝還珠》即似雙刃劍,具有雙重諷刺作用。從賣方說,為了賣出寶珠,把珠盒“包裝”得富麗華美,結果將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珠盒上而事與愿違,這就說明做事應注意目的,不可主次顛倒。從買方說,有眼無珠,被華美的珠盒所眩惑,只重形式,忽略內容,以致取舍不當。可見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看清本質。否則,就會成為人們的笑柄。
《濫竽充數》也有多重寓意,它諷刺了沒有真才實學而最風的溫床。從齊滑王這一角度進行橫向思維:他改革用人制度,“好一一聽之”,說明要打破傳終原形畢露的人,也提出了“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大問題。春秋戰國時期,群雄蜂起,“樂以教化”漸成風氣,人才爭奪日益激烈。從文中兩君主“好音”的場面,可以窺見當時的政治體制:齊宜王好大喜功,講求排場,南郭處士得以尸位素餐,而齊湣王銳意改革,事必躬親,南郭處士無法蒙混過關。結合韓非子的好“帝王之術”可知:對人才必須全面考察,逐一考核,擇優錄用,謹防假冒。
《塞翁失馬》體現了《淮南子·人間》“人間之事,得失之端,存亡之幾”的要旨,塑造了一個“見本而知末,觀指而睹歸”的善術者形象。這位失馬的塞翁,不以眾人之“吊”為憂,不以眾人之“賀”為喜,在復雜的現實面前,沉著冷靜,方寸不亂,既看到了“禍福同門,利害相鄰”,也看到了“禍福相轉而相生”,充分地體現了道家“淡泊無為,蹈虛守靜”的心態。這種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而相生”的觀點是符合辯證法的。但這種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及相對主義觀點,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是不夠科學的。同時,文末以“丁壯者……死者十九”來反襯塞翁之子以跛獨存,格調也較低。
二、亮點探究
1、《畫蛇添足》中某舍人為何要給蛇添上足?這則寓盲對你有什么啟迪?
學習探究:
蛇本來無足,某舍人卻陶醉于先畫完蛇的自得之中,自作聰明,做多余的事。寓言告訴我們,脫離實際,只能弄巧成拙。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本身規律,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同時也要把握做事的分寸。
2、蛇果然無足嗎?探究學習: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據1982年9月15日《北京晚報》報道,泰國博他倫府高頌縣瑪呂區第一村就發現了一條有兩足的毒蛇。
3、《買櫝還珠》諷刺的對象究竟是誰?
探究學習:
好的寓言往往具有多重寓意,表層寓意是針對具體事件而發的,它是“個別的”;深層寓意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特有的精神現象,反映了某個民族乃至人類共同的思維積淀,它是“一般的”。關于《買櫝還珠》的諷刺對象,歷來見仁見智。從文中主要描寫對象和結尾來看,諷刺對象應是楚人,楚人本想以華麗的匣子來顯示寶珠的貴重,卻因喧賓奪主而事與愿違。但看文章要兼及整體,從文中關鍵語句“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即事情的結局)來看,諷刺的對象還可以是鄭人,鄭人雖只寫一句,但他并非陪襯,他只看外表,忽視實用,沒有眼光,舍大取小,他的選擇實際上是對楚人“包裝”行為的嘲弄。理解了這點,我們便可開掘思維,洞悉寓言的哲學意蘊。
4、聯系生活實際,《買櫝還珠》給了你什么啟示?
探究學習:
看問題應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予以審視,并密切聯系實際,使見解更有針對性和批判性。就楚人而言,可以肯定其精于商道,善于“賣櫝”。生活中,“酒香還怕巷子深”,“好花還靠綠葉扶”,適當“包裝”是一種精明巧妙的經營策略。也可以批評其喧賓奪主,蒙騙顧客。一些商家不在商品質量上出力氣,卻熱衷大做廣告;某些政府不在增產增效上下功夫,卻沉迷“形象工程”自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鄭人而言,可以批評其沒有眼光,取舍不當。用人單位只注重對象“豪華”的檔案,消費者只癡迷商品“華麗”的盒子……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也可以跳出定勢思維,肯定其眼光獨到,大膽取舍,說明一個事物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對它的認識,在一定條件下人們不妨追求商品的藝術價值,滿足于對商品的審美享受。
5、從《濫竽充數》這一寓言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探究學習:
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濫竽充數》則給我們提供了多角度思維的藍本。據文中四個方面的人物活動,我們可相機進行思維發散。從南郭處士這一角度進行順向思維:他不學無術,不懂裝懂,終于原形畢露;進行反向思維:他只身逃走,具有自知之明;還可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再次進行逆向思維:他的逃走是出于被迫無奈,毫無自知之明可言。從齊宣王這一角度進行橫向思維:他好排場,“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實行“大鍋飯”制度,這是滋生各種不正之統的制度,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從南郭處士周圍的`樂工這一角度進行側向思維:樂工與南郭處土相安無事,不敢揭露事情的真相,說明了不正當的人際關系的危害性。
6、聯系實際,談談你對《塞翁失馬》的認識。
探究學習:
《塞翁失馬》較好地說明了要用發展的、變化的、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問題的辯證觀點。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禍福可以互相轉化,要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求得轉移,對各種生活現象,宜積極樂觀,忌消極悲觀;要學會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做到心存憂患,居安思危。其次,要有成熟的生活態度,禍福的到來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生死、利害、得失等,并不都是可以預測的,因此,應力求考慮周全,處事謹慎,多一些準備,少一點幻想,這樣一旦面臨禍患,就能安之若泰,處變不驚。
三、選題設計
1、蛇·龍及圖騰崇拜。
研究方法:
(1)實地考察法。深入自然,參觀蛇館,了解蛇的形狀、種類、特點、作用等。
(2)閱讀書籍法。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蛇、龍及圖騰崇拜方面的書籍。
(3)類比聯想法。由蛇類比似蛇的龍,聯想到古代的圖騰崇拜現象。
參讀書目:
《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學宛出版社,1993年出版;
《信仰的坐標》,海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
《圖騰文化》,藍天出版社,1998年出版。
2、竽·古代樂器及古典音樂欣賞。
研究方法:
(1)參觀調查法。到博物館參觀、了解竽、笙、琴、編鐘等古代樂器的形狀、特性和歷史演變等。
(2)搜集資料法。閱讀相關書籍,了解古代樂器、古典名曲的知識。
(3)鑒賞品味法。聆聽品味《廣陵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古典音樂。
參讀書目:
《音樂欣賞手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出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出版;
《音樂作品導析》,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3、我國古代音樂的歷史、質及作用。
研究方法:
(1)網絡搜索法。上網搜索,了解古代音樂的產生、演變等。
(2)問題討論法。分組討論,明確“樂”與“禮”的關系,理解“樂以教化”的作用。
(3)論文撰寫法。結合實例,就音樂的運用與鑒賞撰寫小論文。
參讀書目:
《龍文化》,青島海洋大學出版吐,1991年出版;
《中華文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出版;
《絲竹九章》,沈陽出版社,1997年出版。
4、我國古代成語、典故、寓言中的“馬”。
研究方法:
(1)相關鏈接法。圍繞“馬”進行相關鏈接,如九方皋相馬、千金市馬、驥遇伯樂、指鹿為馬、按圖索驥、老馬識途等。
(2)意義探究法。分析探討,洞悉這些成語、典故、寓言的意義。
(3)聯系實際法。結合實際,深化對這些成語、典故、寓言的理解。
參讀書目:
《百子全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詩詞典故詞典》,書海出版社,1990年出版;《戰國策》;《淮南子》;《郁離子》;《列子》;《新語》;《藝林伐山》。
《寓言》的教案8
[教學內容]
寓言四則
[活動目的]
1、知識與能力:領會寓言寄寓的深刻道理,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采用朗讀,討論,表演等到形式,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分析故事情節,學習改寫、編寫寓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實際,從寓言中受到啟迪。
[教材簡析]
四則寓言有兩則是選自《伊索寓言》,另外兩則選自《韓非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諷刺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人。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獅子》諷刺了那些取得成績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智子疑鄰》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對待。《塞翁失馬》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寓言的內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因此領會寓言寄寓的深刻道理,多角度概括寓意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課前準備]
教師多方面查閱寓言有關資料,閱讀《伊索寓言》和中國古代寓言,并制作課件。學生查閱有關《伊索寓言》的文學常識,并運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結合注釋試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小學時,我們就學過一些簡單的寓言故事,它們往往借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深刻的道理。你還記得哪些?(學生講寓言)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教師介紹寓言特點:寓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諷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到表現手法。今天,我們不僅要知寓言,還要懂寓言,寫寓言。
二、朗讀寓言,分析故事情節,探討寓意。
1、分角色朗讀《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讀出人物的語氣。
思考:
①“赫爾墨斯又笑著問道”的“笑”你認為是一種怎樣的笑?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態?
②“赫爾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現了什么?想像一下赫爾墨斯最后的表情。
③這則寓言蘊含著什么道理?
④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人嗎?
⑤你覺得這兩個故事還適用于哪些人?
2、朗讀《蚊子和獅子》,分小組解決下面問題。
①蚊子的話“你并不比我強”“我比你強得多”有道理嗎
②蚊子的嘆息,說明了什么?
③這則寓言有什么寓意?
④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人嗎?
⑤你覺得這兩個故事還適用于哪些人?
三、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蚊子和獅子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改動后的文章讓人無法知道一個銀元是多還是少,赫耳墨斯離去時是否高興?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改動后的《蚊子和獅子》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并且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造的,閱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像。
四、拓展想像,自編寓言
自編寓言故事,注意考慮情節是否合理、具體,情節與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
參考題目:①續編寓言情節練習。
教師投影出示兩個續編題目:
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些什么?
b、蚊子戰勝獅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②編寫寓言:嘴和眼的對話樹和斧子
《寓言》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通過過導讀,讓學生學會讀整本的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4、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喜愛閱讀課外書籍,對優秀讀物產生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交流閱讀感受
1、出示高爾基讀書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出示本班讀書口號:讀書的孩子最美麗
2、最近讀了什么好書?有什么收獲?
二、導讀引路,激發興趣。
1、教師簡介《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認真閱讀導讀,想想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師選擇一兩個講伊索寓言故事。
三、明確讀書要求,制訂讀書計劃。
1、伊索寓言版本較多,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要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借來的書: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自抽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言的語句。
采用各種方式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鼓勵學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據自己的情況大體的、規定一個時間表,一般可在一個月左右完成。
四、布置后繼活動,深化閱讀效果。
1、在全班同學都讀完《伊索寓言集》后,組織學生交流心得體會,聯系具體故事談談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獲得怎樣的思想啟迪,對“我讀書我快樂”有哪些體會。
2、出示本學期班級推薦閱讀書目
3、宣讀本班讀書計劃
4、小結。齊說口號.
《寓言》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在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準備:
1、本課課件。
2、布置學生搜集、閱讀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都愛看故事聽故事,誰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板書:寓言兩則(指導“寓”的書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3、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朗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同桌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讀課文,相機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4、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誰能用三言兩語概括?(先四人小組內練說,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體會,明了寓意
1、小組內分角色讀、演課文。
2、組內交流:我從這個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導聯系學習、生活實際去談感受)。
四、總結學法,自讀自悟
1、我們是怎么讀懂這則寓言的?(引導學生總結寓言的學習方法。)
根據回答,板書
寓言故事學習法:
(1)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2)了解故事內容
(3)體會故事寓意
2、根據學法,自學第二則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3、組內交流各自的自學所得,提出疑難組內探討。
4、匯報交流,釋疑解惑。
第二課時
一、復述故事
1、熟讀課文,同桌互練,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個寓言故事。
2、指名上臺復述故事,師生評議。
二、拓展延伸
1、小組成員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資料,商討匯報形式,做好匯報準備。
2、小組上臺匯報。
3、評出最佳匯報小組。
三、堂上寫字
1、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指導難寫字的'書寫)
2、抄寫生字詞。
3、聽寫生字詞。
四、布置作業
1、把這一課的兩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小練筆:我從某個寓言故事想到的
《寓言》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過程與方法
朗讀法、感悟法、討論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的含義;
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教學時間:二課時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七、鞏固練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七、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八、教學反思
《人生寓言(節選)》知識點梳理
第3課 人生寓言(節選)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嬉xī戲 風韻yùn 慷慨kǎi 金窖jiào 搶劫jié 泯mǐn滅 稟bǐng告 厄è運 擄lǔ 皎潔jiǎo 險象迭dié生
2.解釋下列詞語。
(1)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2) 閑適:清閑安適。
(3)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4) 泯滅:喪失。
(5) 厄運:不幸的命運。 (6) 落難:遭遇災難,陷入困境。
(7)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8) 險象迭生:危險的現象不斷地發生。
二、重點句子
1.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2.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 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三、文學(文體)常識
1.《人生寓言》選自《周國平文集》,作者是當代著名詩人、哲學家(稱謂) 周國平(人名)。2.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律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寓言》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確故事寓意:不勞動不會有收獲,運氣不會天天有,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2、培養幼兒樂意傾聽故事,并能用繪畫表達其內容。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VCD 圖片
活動過程:
一、我們學過哪些成語故事?誰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師再請小朋友學習一則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農夫正在田里鋤草,突然驚動了一只野兔,它跑得很快,這只野兔為什么跑得這么快?(幼兒討論)
2、你們剛才說的種種情況確實都有可能發生,野兔一不留神竟撞在了田邊的一個樹樁上,會怎么樣?
3、農夫喜出望外,趕忙拾起兔子,帶回家去,農夫得到這只野兔會怎么做呢?
4、農夫回到家,確實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頓,他邊吃邊想,你們猜猜看會想些什么?(討論)讓我們一起說說農夫的美夢吧!
5、從此,農夫再也不耕田鋤草,他天天守在那個樹根旁,等待野兔撞*在樹根上,從早上等到晚上,從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農夫等到的會是什么結果?(幼兒討論)
6、聽到這兒,你覺得農夫的做法怎么樣?為什么?(幼兒討論)
三、觀看動畫,加深理解
1、剛才小朋友聽了這個故事,現在想看看動畫嗎?
2、如果你是農夫的朋友,你想對農夫說些什么?
教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不勞動不會有收獲,運氣不會天天有,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四、自由講述,鞏固故事內容。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寓意:
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寓言》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葡萄”“慌”“謊”的讀音。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復習學過的寓言故事,進一步了解伊索寓言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難點:進一步了解伊索寓言的特點。
教學資源
1、充分利用文中插圖,幫助學生想象故事內容。
2、《我讀書我快樂》中的內容與課文聯系緊密,可以整合起來,重組教學。
3、有關伊索的資料。(見附錄)
4、學生經驗——《龜兔賽跑》、《誰的本領大》、《牧童和狼》這些來自《伊索寓言》的短小有趣的故事,學生都很熟悉,也很喜愛,課堂教學中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
預習設計
1、正確、流利地朗讀每一則故事(讀2遍)。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讀準劃到的詞語,并認真抄寫一遍。
3、通過查字典或查閱其他工具書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寫在書上):無能為力、驚慌失措、戒心、摻雜。
4、完成《補充習題》一、二部分。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走近課文(5分鐘)
1、學生交流自己讀過的寓言故事。
2、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
3、齊讀三個題目。
4、以主要人物為題。
5、根據自己的了解交流伊索其人以及和他有關的一些內容。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20分鐘)
●預習作業2:
1、學生自由朗讀詞語,指名讀。
2、理解詞語意思:
驚慌失措:驚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無能為力:力量夠不上。指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或解決某個問題。
戒心:戒備之心。
摻雜:混雜。
3、齊讀詞語。
4、學生展示,組內批閱。
●預習作業1:課文朗讀
1、小組選擇喜歡的方式合作朗讀課文。
2、小組朗讀展示。
3、在教師指導下練讀。
4、自由練讀。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15分鐘)
學程單:
1、自讀三篇寓言故事,完成下面表格。
課題
地點
人物
故事
2、小組內交流。
3、學習時間:5分鐘
(1)學生自主學習。
(2)學生展示。
1)《狐貍和葡萄》講的是狐貍吃不到葡萄,所以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講一個牧童屢次大喊“狼來了”欺騙村民,當“狼真的來了”,誰頁沒有去幫助他。
《蟬和狐貍》講狐貍想吃蟬,便假裝贊美蟬的歌聲美妙,但蟬看穿了狐貍的詭計,沒有上當。
2)每則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訓誡作結,具有畫龍點睛之效。
3)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1分鐘)
第一板塊:導入揭題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12課伊索寓言。同學們還記不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經學過兩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和《鷸蚌相爭》,除了這兩則寓言之外,同學們肯定也讀過不少寓言故事,能不能說說看,你都讀過哪些寓言故事?
2、回憶一下,寓言故事都有哪些特點?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三個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分別是:
《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蟬和狐貍》
4、你發現這三則故事題目共同的特點了嗎?
5、題目中的這幾位,也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這三則故事都出自一人之手,他的名字叫伊索。
板書:伊索【交流、了解伊索其人】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2:
1、出示詞語:
狐貍牧童蟬
無能為力驚慌失措懷有戒心
饞酸一貫摻雜說謊葡萄
糞便喉嚨
2、導學
①指名朗讀詞語。
②理解詞語意思:驚慌失措無能為力
戒心摻雜
指名一名學生展示交流《補充習題》第一題。
●預習作業1:課文朗讀
1、把你喜歡的一則寓言讀給大家聽,注意讀正確、流暢。教師巡視、觀察學生合作學習。
2、學生展示朗讀。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
【出示學程單】
導學:
1、指名學生交流自己填寫的表格。
2、再讀故事,并想一想這三則故事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故事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
完成《習字冊》的生字部分。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2、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內容十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題材相當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里奴隸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動物擔任。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說話,從本質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課題,初讀寓言。
1、今天我們學習伊索的寓言,課文共有三個故事。我們首先來學習《狐貍和葡萄》。(板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
3、匯報初讀情況。
三、細讀課文,領會寓意。
1、自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來讀一讀,后交流。
2、小組合作討論:狐貍會想出哪些辦法夠葡萄?
3、 “白費勁”說明什么?狐貍絞盡腦汁想辦法,結果卻白費勁。此時此刻,狐貍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這就叫什么?——無望。
4、默讀故事第一、第三小節。想一想兩個成熟的不同含義。
5、狐貍本來是想盡辦法取夠葡萄,結果卻沒有夠到。心里很沮喪。為什么還說: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實是自欺欺人。)
6、帶著理解讀出狐貍的酸葡萄心情。
7、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思考在課文中的作用。(點明中心,畫龍點睛)
8、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呢?
9、同學們都說了自己曾經有過的“酸葡萄”的經歷。那么學過這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請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10、交流。
四、積累遷移,指導寫字。
作業設計
完成《補充習題》第六題。
1、選擇課文中一則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自己選擇幾則寓言故事讀讀。
《寓言》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須符合事物客觀規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事與愿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揠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
3、繼續訓練抓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言。
2、教學難點──如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寓意。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短小而生動的故事,一個故事寄托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呢,我們叫它──(出示詞卡:寓言)
1、學習“寓言”
(出示詞卡:寓言)
正音。
寫“寓”字時注意最后三筆。
(多媒體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學習“則”
有兩個寓言故事,我們就叫它──(出示詞卡:寓言兩則)
正音。
理解:“則”在這里作量詞,相當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我們先學習其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出示詞卡:揠苗助長)
正音。
2、范背。
邊聽邊想: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題,揭示本課目標。
1、解題。
2、質疑。
⑴你認為題目中哪個字是關鍵?
⑵圍繞“助”字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來研究?
⑶交流板書:原因做法結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課目標。
四、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
⑴輕讀,想想:那個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長高。
⑵交流板書: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讀,圈詞。
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那個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
⑷交流。
※動作:“天天……看”“轉來轉去”
※神態:“焦急”
(出示詞卡:焦急)正音、理解。
※語言:“自言自語地說……”
(出示詞卡:自言自語)理解、積累。
(出示詞卡:自()自()語)
※感覺:“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比較理解:兩句話意思相同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指導朗讀。
⑸小結,齊讀。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師生接讀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終于”這個詞兒說明什么?
⑵指名讀。
思考:他想出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
交流板書:拔高
弄得他──(出示詞卡:筋疲力盡)
⑶學習“筋疲力盡”
正音:“筋”讀準什么音?
理解:“筋”這里指身體。“疲”什么意思?“力”呢?
“盡”這兒有四種解釋,選哪一種?
(映示投影片:“盡”四種解釋)
⑷比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這樣寫可以嗎?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盡。)
與書上的相比,哪句更好?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導朗讀。
3、學習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學讀。
他有沒有為自己花費的力氣后悔呢?
⑵交流,學詞。
白費
(出示詞卡:白費)理解
一大截
(出示詞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體演示:“截”的筆面順)
⑶練習朗讀。
(出示詞卡:喘氣)
4、學習第4自然段。
幫助的結果呢?
交流板書: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個人原來巴望禾苗長得快些,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書:→→
他錯在中哪里呢?
板書:錯
交流板書:急于求成事與愿違
2、揭示寓意。
小朋友,從這個人的錯誤中你們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書:↓
交流板書:按事物規律辦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斷下列想法、做法是否違背事物的規律)
六、背誦。
1、讀讀課文,看看板書,輕聲背背。
2、引背。
七、鞏固字詞,布置作業。
1、認讀詞卡。
2、抄寫生字。
《寓言》的教案15
一、課文簡析。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的羊被狼叼走了,他沒有及時修補羊圈,等羊又被叼走后,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修好了羊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出了問題以后要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后繼續受損失。《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為了使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用拔苗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
二、生字及筆畫
(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
(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
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街坊:同街巷的鄰居。
后悔:為了過去的作為或為了沒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揠苗助長:意思是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
巴望:盼望;希望。
焦急:指非常著急。
自言自語:指自己對自己說話。
筋疲力盡:意思是指精神疲乏,氣力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五、近義詞。
后悔——懊悔、勸告——勸說、巴望——盼望、焦急——著急、街坊——鄰居、
筋疲力盡——精疲力竭、急忙——趕忙、終于——終究、自言自語——喃喃自語。
六、反義詞。
后悔——無悔、明白——糊涂、筋疲力盡——精神抖擻、急忙——悠閑
七、多音字。
1、圈
[ quān ]圓圈、花圈。
[ juàn ]豬圈、羊圈。
2、轉
[ zhuǎn ]轉達、轉彎。
[ zhuàn ]轉圈、轉動。
3、盡
[ jìn ]盡心、盡力。
[ jǐn ]盡量、盡管。
八、段落大意。
1、《亡羊補牢》
第1自然段,寫了養羊人的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第2自然段,寫了街坊勸養羊人修一修羊圈。
第3自然段,寫養羊人目光短淺,認為沒有必要修羊圈。
第4自然段,寫養羊人又丟了一只羊。
第5自然段,寫養羊人后悔沒聽街坊的勸告,趕緊修好了羊圈,羊再也沒丟過。
2、《揠苗助長》
第1自然段,講述了古時候有個人總是盼著自己田里的禾苗快快長大。
第2自然段,寫了有一天,他想出了幫助禾苗長高的辦法,并按照這個辦法去做了。
第3自然段,寫了他回家告訴家人,他讓禾苗長高了一大截。
第四自然段,寫了這個人“揠苗助長”的結果。
九、課文提問。
朗讀課文。說說“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個成語的`意思。
(1)亡羊補牢:羊逃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后可能連自我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2)揠苗助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讀一讀,說說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他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他在田邊轉來轉去。◆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分析:第一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趕緊”這個詞,說明養羊人知道了修羊圈的重要性,急忙去堵窟窿。第二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焦急地”這個詞語,寫出了那個人希望禾苗快點兒長大的急切心情。生活中有類似“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的事例嗎?和同學交流。亡羊補牢事例:期中考試沒考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趕快查缺補漏,爭取期末考取得好成績。
揠苗助長事例: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孩子小小年紀就被逼著學鋼琴、學英語,還不停地為自己的孩子找培訓班,找家教來補課,這樣對孩子不但沒有成效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厭學。
【《寓言》的教案】相關文章:
寓言的教案01-05
《寓言》的教案06-27
《寓言》教案07-24
《寓言》教案(薦)08-27
寓言優質教案01-20
寓言的教案【精】01-22
《寓言》教案【推薦】11-18
《寓言》教案【熱門】11-23
【薦】《寓言》的教案07-01
《人生寓言》的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