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課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寓言》課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課文教案1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納悶、毫不示弱、威脅等詞語的意思。指導書寫寓、焦、勃、疲。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角色的心情和語氣。
3.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通過表演和講述,初步感知寓言形象的特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通過表演、講述,感知寓言形象。
預習單:
1.讀準生詞,理解生詞,完成課后描紅。
2.讀通課文,查找其他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讀過哪些寓言故事,交流一下。
說說你們對這些寓言故事的感受。
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流傳了有兩千多年了,分別出自《孟子 公孫丑上》《戰國策 燕二》這兩本書。
2.誰來讀讀兩則寓言的題目。(指名、齊讀。)
二、預習檢測
1.請小老師到前面來,把生詞帶領大家讀一遍。再指名讀,糾正字音。
2.你們理解了哪些詞義,交流。
結合課文內容,點撥理解詞義,相機滲透方法。
3.描紅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筆畫不容易寫好,提出來,交流。
相機指導:寓、焦、疲、勃的書寫,臨寫兩遍。寓的最后兩筆要寫規范,焦的四點底的寫法,疲的撇、捺要舒展,勃的左邊子的提筆要寫準確。
三、走進故事
1.同學們,故事我們已經讀了好多遍,請用簡短的話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點撥:說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宋國的農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點長高,于是就把禾苗一棵一課地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鷸要啄食蚌,卻被牢牢地夾住了嘴巴,它們相持不下,互不相讓,被漁夫輕易地捉住了。
交流、點撥、點評、提升。
2.指導朗讀。
(1)請同學們到前面來展示朗讀。
指名兩位同學分別讀兩則寓言,讀好重點語句。師生共評:讀出焦急的心情和興致勃勃的語氣,讀出鷸威脅的語氣和蚌得意洋洋的語氣。
(2)自由有感情地練讀。男生女生賽讀。
3.同學們,故事很有趣,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表演或者自己講述的方式來使故事留在我們的心里。
講故事和表演要注意什么?(可以補充語言,加入形象的動作和表情。)
教師點撥:農夫來到田邊,他會對禾苗自言自語地說些什么呢?想象一下,農夫和兒子有怎樣的對話呢?漁夫捉住鷸和蚌的.表情、語言會怎樣?
(學生自主準備表演、講述。)
4.指名展示,師生共評。
四、總結
同學們,我國古代寓言是充滿智慧的,寓言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交流。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和《一課一練》中的字詞部分。
2.閱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對寓言角色作出評價,明白農夫和鷸、蚌傻在哪兒。
2.揭示寓意,說出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成語意思。
3.自主探究,找到兩則寓言的相同之處。
4.拓展閱讀,對照古文、寓言,初步感受寓言文化的特質。
教學重點:
對寓言角色作出評價,揭示寓意。
教學難點:
把握古代寓言的相似之處,感受寓言文化的特點。
預習單:
1.查找成語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意思。
2.拓展閱讀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揭題
2.同學們,請用簡短的話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揭示寓意
1.寓言是我國古老的文學,它充滿了智慧。我們的先人想通過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怎樣的人生智慧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農夫和鷸、蚌的身上。請你評價一下他們,也可以說說自己讀了故事后的感受。
交流:預設,農夫的做法是錯誤的。應該按禾苗生長規律去做,不能操之過急。追問:身邊有沒有這樣不顧事物生長規律,操之過急的現象呢?
鷸蚌不應該這樣互不相讓,最后只會兩敗俱傷。追問: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相似的事情呢?
(配樂講述故事:戰國時候,中原大地并立著七個小國:秦、楚、韓、魏、趙、燕、齊。(出示戰國七雄圖)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為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愿以償。于是,他一直在等待著機會。
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里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當時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后,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個統一天下的好機會。
一個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場戰爭。)
2.這樣的故事流傳了二千多年,宋國農夫、鷸和蚌也早已成了我們民族文化中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銘刻在我們的心里。寓言故事的題目成了成語,流淌在我們的文字里,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廣泛運用,這就是經典的文化。
我們來交流成語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意思。
3.像這樣的故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讀讀資料中的故事。挑選一則來講一講。
指名展示、點評。
三、對比探究
1.我們已經學習了這么多寓言,讓我們擦亮發現的眼睛,去找一找這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可以用筆在文中語句旁圈圈畫畫,寫寫關鍵詞,想好以后可以小組交流。
預設:
(1)這些寓言故事簡短有趣有趣、寓意深刻、給人啟迪。
(2)古代寓言都已經成為成語被廣泛運用。
(3)寓言故事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而且這些形象具有反面的諷刺意味,即角色共有的傻。
(4)語言生動、有想象的空間,適合講故事和表演。
指名交流。
2.寓言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不僅我們國家,古希臘、印度都曾出現過優秀的寓言作品,我們來欣賞兩則。
(課件顯示伊索寓言和印度寓言)
學生自讀,總結特點。(伊索寓言以動物為主,結尾揭示道理。印度寓言就是民間的故事。)
四、作業
1.完成《一課一練》中的閱讀練習。
2.嘗試自由創作寓言故事。
《寓言》課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學習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學習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2、查閱資料,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初讀寓言、讀通讀順。
1、我們首先來學習《狐貍和葡萄》。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
2、匯報初讀情況。學生說說自己對寓言內容的理解。
3、你認為哪些字的讀音應提醒學生注意:
三、細讀課文,領會寓意。
1、自讀每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來讀一讀。師生交流。
2、小組合作討論:狐貍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
3、“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
4、自讀第二段。思考: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貍在“白費勁”、“無望”的情況下,仍然對葡萄戀戀不舍?
6、同學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狐貍為什么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讀第三自然段。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你怎么理解這段話?
提示寓意對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讀懂的道理講給同學聽聽。
四、積累遷移,自學寫字。
貍、葡、萄、饞、酸
《伊索寓言》導學案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則寓言《牧童和狼》。
1、自讀寓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2、默讀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后來”發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現?抓住重點詞語,讀懂課文。
3、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經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二、學習第三則寓言《蟬和狐貍》
1、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自己講一講。
2、初讀寓言《蟬和狐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一想這篇寓言說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貍和烏鴉》和《蟬和狐貍》這兩個故事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4、讀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蟬為什么沒有上當?
5、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體會蟬不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從同伴的災難中吸取教訓。(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三、積累遷移。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四、當堂檢測
完成《練習冊》、《語文補充習題》作業。
《寓言》課文教案3
○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①理解寓言含義。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朗讀
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整體感知
①感知內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問題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把握結構。
②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辯證思維
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
①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落難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②與《白兔與月亮》L匕較閱讀。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朗讀、默讀課文
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的表現上發人深省,而且在情節的編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是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為好。
討論題:
①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②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③“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問題研究
對課文的內容整體把握之后,學生的認識可能還是粗淺的。教師應再引導學生對重要情節和關鍵詞句進行深入研討,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揭示中心。
[提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②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③“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④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⑤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比較閱讀
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體驗與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②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點 評
本教學案,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具體表現為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是當前貫徹語文課程標準,落實最新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設計上,本教學案依據教材特點,采用對比閱讀教學的方法,形式新穎別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突出了教學重點。既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也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供了新的啟示,促使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行為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思考題的設置,具有啟發性與可操作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發現問題的探究精神,培養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從教學流程上看,學生互動性強,參與面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訓練。在思維訓練方面,涉及到辯證思維、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的獨特體驗與獨特感受。另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文體知識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
《寓言》課文教案4
學習目標
①會認“寓”等10個生字,會寫“守”等9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課前準備
①多媒體教學軟件;《寓言二則》全篇演示、農夫拔禾苗的過程。
②生字、生詞卡片。
③從課外查找有關寓言的知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出示課題“寓言兩則”,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來解釋課題。(“寓言”是用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則”的意思就是“篇”)
教學《揠苗助長》
①播放課件理解課題、了解故事。
a.學生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b.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處理”的順序來進行學習。
c.播放課件,要求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學習生字。
a.范讀課文,聽準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注意指導讀錯的字。
同桌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c.鞏固生字。
讀生字卡片。(齊讀、指讀、開火車讀)
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在朗讀中鞏固生字。老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③感悟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四個問題:
a.種田人看到禾苗幾乎沒長高時,他的心情怎樣?將描寫他心情的詞句畫出來。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巴望、焦急。
出示重點句子,體會種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要讀出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b.種田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結果怎樣?
用軟件演示種田人拔苗的過程,朗讀第2段,要讀出那個人賣力拔苗的情景。
讀第3、4段,體會種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來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
d.我們已經知道種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種田人的鄰居或親屬,你怎樣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愿望?
④誦讀全文,復述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守株待兔》)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①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②創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學習興趣。
現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等兔是什么意思?
③揭示課題,釋題。
a.揭示課題,正音。
b.釋題:問:“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等兔是什么意思?
④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①學習1、2段。
a.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那個人為什么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b.默讀課文,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只野兔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大家聽。(板書:撿到兔子)
c.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竄—亂跑;撞—碰)
d.他撿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齊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名讀、齊讀第1、2段。
②學習第3段。
a.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后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b.齊讀第3段。
③理解寓意
a.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c.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d.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舉例說說。
e.老師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獲。
f.齊讀課文。
課堂練習
①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②出示要求寫的九個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么。
③指導寫字。
④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想想”。
拓展活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
《寓言》課文教案5
一、 導入新課
1、 (板書:寓言)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生齊讀)寓是個生字,大家都會讀了,真不錯,誰也能再來試試?(指名讀)
2、 哪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寓言?(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簡單地說,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3、 以前我們學的課文是一篇一篇,詩歌是一首一首,寓言我們叫——一則一則。(板書:)還有日記也是一則一則。
4、 課文里講了兩則寓言,分別是——出示卡片: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誰能讀讀?(指名讀,齊讀)
二、 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看到這個詞,你馬上想到了哪個詞?那么我們可以知道揠的意思就是——拔。聯系以前學的詞語,也是理解詞語的一個好方法。
2、 揠苗助長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己讀讀,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3、 檢查字詞:
有幾個詞語想考考我們小朋友,你會嗎?(出示詞語:巴望 焦急 筋疲力盡 喘氣 一大截)指名讀,同桌讀
4、 整體感知:
(1) 詞語會讀了,現在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默讀一遍,邊讀邊想想課文大概講了誰在干什么,結果怎樣。
(2) 讀了課文,你能完成這個填空嗎?先自己試試。
出示填空:古時候有個人,看到( ),就( )。第二天,禾苗都( )。
三、 研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這個種田人為什么要拔苗助長呢?請你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當時種田人的心情怎樣?
2、指名答,你從哪幾個詞看出來?
巴望:
(1)你知道巴望是什么意思嗎?(希望,盼望)它在希望什么,盼望什么呢?
(2)他希望第一天去看,就看到——
他盼望第二天去看,就看到——
他眼巴巴地盼望第三天就看到——
(3)像他這樣天天希望、眼巴巴地盼望就叫作——(巴望)
焦急:從這個詞語又能看出什么呢?(非常著急)
3、現在,你能把種田人焦急的心情讀出來嗎?
評價:好焦急啊,禾苗長得太慢了。瞧你皺著眉頭,已經開始想辦法了吧!
4、瞧你們讀得那么起勁,老師也想來讀讀,愿意聽嗎?(師朗讀,故意漏去“好像”)
(1)你覺得我讀得怎樣?為什么不能省去“好像”呢?
(2)師小結:這個人太著急了,天天去看。事實上,禾苗長高了嗎?長高了,只是我們長得比較慢,天天去看,不容易發覺。植物的生長都是有規律的,不可能一天兩天就能長得很高。就像我們人一樣,剛出生的時候,是嬰兒,只有這么大,要爸爸媽媽經過八年、九年的撫養才能長得像現在這么大,不可能剛出生,第二天,第三天就能長這么大。這事可不急不來。
(3)現在如果你就是田里的禾苗,你想對這個種田人說些什么呢?
5、你看老師多粗心,露了一個詞,意思就不同了。我們一起來讀讀,可別像老師一樣讀錯了。(齊讀)
四、研讀課文二、三自然段
1、種田人到底想出了什么辦法,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請你讀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2、指名回答: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呢?
中午,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時,他在——
下午兩點鐘,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他在—— 我們可以看著書上的這幅畫來說。
傍晚,太陽有點兒偏西了,他在——
一直到太陽落山了,他還在——
3、就這樣一直忙了半天,他會覺得全身怎樣呢?——像這樣我們就可以叫做——(筋疲力盡)你能通過朗讀來表達嗎?
4、他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回答家里卻怎么說呢?從他的話中,你聽出了什么?你也能像種田人一樣來說說嗎?
評價:瞧你,多高興,認為自己的'辛苦沒白費吧!你邊說還邊喘著粗氣呢,真辛苦!
五、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種田人的力氣真的沒有白費嗎?他這樣做的結果如何呢?
2、那個人聽兒子這么一說,趕緊跑到田里去看,發現禾苗真的已經都枯死了,
如果你是田里還幸存的一株禾苗,你想對種田人說些什么呢?
說的多好啊!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長規律。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律,就會做錯事。
六、總結全文,學習生字
1、這個有趣的故事學完了,現在請你連起來讀讀整個故事,想想揠苗助長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2、剛才我們說了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故事我們學了,那道理你知道了嗎?師小結:大家說得真好,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表示這樣意思的話,比如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3、在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揠苗助長”的事情嗎?你想對那些人說些什么呢?
3、學習生字:費
板書設計:
寓言兩則
揠苗助長 守株待兔
教學反思:
教案的設想總是非常美好,但經過實踐后,才發現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揠苗助長這個故事學生已經很熟悉了,文章的內容也比較淺顯,像“巴望、筋疲力盡”等詞語,學生都可以理解,而我在詞語理解方面花了太多的時間,而對學生的幫助、提升不大。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讓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上,并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明白生活生活中也有揠苗助長這樣的事,再讓學生也來說說生活中還有沒有揠苗助長這樣的事情。這樣能使整節課顯得更加豐滿,更適合寓言這一體裁的教學。
《寓言》課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教學重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亡羊補牢。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
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 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② “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③ 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 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⑤ 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⑥ 指名背。(指導方法)
⑵ 街坊勸告,他不聽:
① “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② 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 引導評議,齊讀。
④ 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⑥ 指名讀,評議。
⑦ 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 指名讀第4節,評議。
⑵ 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⑶ 齊讀第4節。
⑷ 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⑴ 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⑵ 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⑶ 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⑻ “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⑼ 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⑴ 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⑵ 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誦這則寓言。
3、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南轅北轍。
〖教學設計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
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
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寓言》課文教案7
一、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恒》《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欲》《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二、文學常識: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根據故事與寓意之間聯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寓示分為明寓、暗寓與借寓三種。
所謂明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直接出現在作品中,一般位于故事之后。如我國古代寓言《刻舟求劍》在故事之后有一段文字議論道:“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一船在寓示明確說出后,寓意也就不點自明。
所謂暗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不直接出現在作品中,但寓意直接點出。如伊索寓言《龜兔賽跑》在故事后寫道:“奮發圖強往往勝過恃才自滿。”寓示性文字沒有獨立出現,不等于沒有寓示,如同修辭學中的暗喻一樣,雖然不出現比喻詞,但仍然是比喻。
所謂借寓,指獨立的寓示性文字連同寓意均不直接出現,整個作品只敘述一個單純的故事。因而寓意比較隱蔽,這就是通過間接寓示來獲得,而間接寓示包含在故事的情節和人物之中。
三、課文導讀:
《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曠神怡地賞月,那是因為她與月亮之間是有著一定距離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擁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時,也成了月亮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月亮的陰晴圓缺,時時刻刻牽扯著她的心,“擁有”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
《落難的王子》通過王子的遭遇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揭示了厄運使脆弱的人能變得堅強起來的人生哲理。王子本來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國破家亡,淪為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的厄運之后,感悟出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受得了”。這就告訴人們,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坦然地面對厄運。
四、語言積累:
1、生字注音:
嬉戲(xī)風韻(yun)慷慨(kāngkǎi)稟告(bǐng)厄運(e)落難(nan)撐(chēng)皎潔(jiǎo)心曠神怡(yi)險象迭生(die)擄(lǔ)諸神之王(zhū)
2、形近字辨析:
寶藏(zang)智慧(hui)折斷(zhe)慷慨(kāng)撤消(che)概念(gai)清澈(che)臧否(zāng)彗星(hui)拆分(chāi)灌溉(gai)車轍(zhe)
3、多音字辨析:
nan(困難)zang(寶藏)mo(折磨)du(高度)
難藏磨度
nan(苦難)cang(收藏)mo(電磨)duo(揣度)zhe(折斷)折she(折本)zhē(折騰)
4、詞語解釋:
慧心
佛教用語,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
慷慨
情緒激昂;文中指大方,不吝惜。
閑適
清閑安逸。
正色
神情嚴肅或嚴厲。
落難
遭遇災禍,處境困難。
心曠神怡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闊大。
舉世無雙
全世界僅有的。
險象迭生
危險的現象不斷出現。迭:屢次。
突如其來
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擄
搶取。
皎潔
月光明亮潔白。
5、詞義辨析:
嬉戲游戲
二者都強調逗趣、玩笑,但略有不同。“嬉戲”強調笑鬧、高興、無拘無束,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有書面語色彩。而“游戲”一般用于兒童的娛樂活動,可以比喻用法用于成年人的活動。
五、文章結構:
《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段):敘述白兔賞月,陰晴圓缺皆風韻。
第二部分(2、3段):敘述白兔擁月,患得患失在心頭。
第三部分(4段):敘述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
《落難的王子》
第一部分(1、2段):敘述多愁善感的王子遭受厄運。
第二部分(2~5段):敘述“我”與落難王子相遇,王子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第三部分(6、7段):敘述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
六、寓意:
《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曠神怡地賞月,那是因為她與月亮之間是有一定距離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擁有了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時,也成了月亮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月亮的陰晴圓缺,時時刻刻牽扯著她的心,“擁有”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
《落難的王子》這則寓言通過王子的遭遇,揭示了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的人生哲理。王子本來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國破家亡,淪為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的厄運之后,感悟到“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受得了”。這就告訴人們,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坦然地面對厄運。
七、相關資料:
1、《白兔和月亮》講解
這篇寓言旨在說明,對于事物的審美態度和功利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占有的態度。
開始的時候,白兔之所以會是“賞月的行家”,覺得“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就因為在她和月亮之間不存在一種功利關系。這個時候,她的心態是輕松自由的,“無憂無慮”的。可是,在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于她以后,她與月亮之間的關系完全改變了,變成了一種功利關系。在這種關系支配下,她的心態也由無憂無慮變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如何還能欣賞月亮的美呢?
對于美的本質,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不過,有一個占上風的認識,便是認為美的欣賞和利益的計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學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無利害關系的快感。還有人用游戲說和距離說來解釋美感,強調審美狀態是一種游戲狀態,審美主體必須與對象保持一定距離,這些說法都蘊涵著無利害關系這一觀點。中國的審美傳統主要來自道家,也是強調一種“游于物之外”的超脫態度和閑適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總是計算利益,貪圖占有,生活在焦慮之中,有些人則比較超脫,心胸寬闊,能夠真正享受生命的樂趣。所以,審美和功利不僅是看事物的兩種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那么,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釋美感的性質了,它的更深的涵義是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2、《落難的王子》講解
這篇寓言是有感而寫的。在寫作時,我自己正遭受著一個災難。當時,我有了一個女兒,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癥,注定夭折。我確實聽到了旁人的嘆息,說如果這樣的災難落在他們頭上,他們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別人遭受災難時,我自己也會有類似的心理感受。于是,產生了這篇寓言的.構思。
在寓言中,別人對我的災難的嘆息是一個事實,完全是來自生活的。我虛構了一個王子,通過王子對別人的災難的嘆息,我對王子的災難的嘆息,銜接上別人對我的災難的嘆息,揭示了這樣的嘆息的普遍性及其沒有道理。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著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么辦。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說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為什么呢?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所以,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這道理有二:第一,苦難是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切不可懷僥幸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而應該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第二,一旦遭遇苦難,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以有尊嚴的態度來承受。
我曾寫過以下這段話,可做理解這篇寓言的參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3、“月亮”不僅只是財富
七年級上冊選了周國平的兩則人生寓言,其中一則為《白兔與月亮》,故事內容十分簡單,但寓意卻深遠豐厚,令人回昧無窮。然而,教參與多數老師皆把寓言主旨簡單定為:對財富的態度。看了課本之后,斷定可能是受課前導語的影響,課前導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擁有財富是好事,但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這樣的導向顯然把寓言主題狹隘化和膚淺化了。
文中小白兔的歡樂與痛苦源于他與月亮關系的改變,開始小白兔與月亮的關系是欣賞、審美的關系,此時的小白兔是自由而快樂的。后來,小白兔對月亮的關系變成了占有的功利關系,小白兔便開始患得患失,變得痛苦小白兔的痛苦正源于她對待世界態度的轉變,從一種審美的心態轉變為了一種功利心態。以實用的功利心來待人接物,心便會拘于物而不得自由,因患得患失而變得痛苦。
我認為,作者寫此寓言主要針對實Hj而功利的商品社會。小到個人對物質的貪婪,大到人類對自然之掠奪,一切美好的東西,人總是想占為己有,為己所用。人與世界的關系被完全物化了,世界萬物皆是為我所用的資源。世界的物化必然導致生命感的喪失、美的消亡,其結果是人的不自由和痛苦。此文揭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占有并不一定幸福、快樂。我們應該以審美而非功利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如此我們才會有一個快樂而自由的人生。這里提出的足一個人生觀、人生態度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對待財富的態度問題。
八、閱讀鏈接:
告別遺體的隊伍
那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緩慢地,肅穆地向前移動著。我站在隊伍里,胸前別著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著我的照片,別人和我一樣,也都佩戴著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鐘表奏著單調的哀樂。
這是永恒的儀式,我們排著隊走向自己的遺體,同它作最后的告別。
我聽見有人哭泣著祈禱:“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難受,哪怕是等待死亡,連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們開始結毛衣,拉家常。男人們互相遞煙,吹牛,評論隊伍里的漂亮女人。那個小伙子伸手觸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頭露齒一笑。一位畫家打開了畫夾。一位音樂家架起了提琴。現在這支隊伍沉浸在一片生氣勃勃的喧鬧聲里了。
可憐的人呵,你們在走向死亡!
生命的得失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一個中年人暴亡了。他們的靈魂在去天國的途中相遇,彼此訴說起了自己的不幸。
嬰兒對老人說:“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這么久,而我卻等于沒活過。我失去了整整一輩子。”
老人回答:“你幾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談不上失去。誰受生命的賜予最多,死時失去的也最多。長壽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來:“有誰比我慘!你們一個無所謂活不活,一個已經活夠數,我卻死在正當年,把生命曾經賜予的和將要賜予的都失去了。”
他們正談論著,不覺到達天國門前,一個聲音在頭頂響起:“眾生啊,那已經逝去的和未曾到來的都不屬于你們,你們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個靈魂齊聲喊道:“主啊,難道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最不幸的人嗎?”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個,你們全是,因為你們全都自以為所失最多。誰受這個念頭折磨,誰的確就是最不幸的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2、學會初步感受、揣磨、體味兩則寓言的語言,并能對文章作簡單的賞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復練習朗讀,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寓意,在讀中品味語言的精美,在讀中質疑探究、創造發現。
2、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懂得正確地對待人生的得與失。
2、做一個堅強面對生活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設計一)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bull;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寓言”如同“人”嗎?“靈魂”和“身體”是否缺一不可?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人生寓言》。
(設計二)英國作家肖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 今天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下面請大家隨著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他的《人生寓言》。
(設計三)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困難挫折甚至災難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故事《人生寓言》,相信你會從中得到啟示。
二、調動積累:
1、說說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狐假虎威、東施效顰、農夫與蛇、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黔驢技窮、亡羊補牢、守株待兔、塞翁失馬、鷸蚌相爭、濫竽充數、朝三暮四
2、作家嚴文井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你能說說寓言有哪些特點嗎?
3、學生思考、交流: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性的故事。
寓言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將深奧的道理寄托在簡單的故事中,具有鮮明的哲理性。
寓言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手法。
三、學習《白兔與月亮》
1、探究寓意:
①請你朗讀。
學生速讀《白兔與月亮》,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故事情節,并找出出描寫白兔心理活動的詞語。
明確:賞月(心曠神怡)——得月(驚喜萬分)——賞月(緊張不安)——還月(心曠神怡)
②請你探究。
(1)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2)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思考、交流,明確:
(1)白兔在擁有月亮以前,對月亮抱著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態度,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閑適的;
在擁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財產,她必須占有它,不讓它遭到侵犯和損害,否則就緊張不安心痛如割(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對月亮抱著功利的態度,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感。
(2)白兔慧心未泯,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2、語言欣賞:
①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②學生思考、發言。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
此句運用了遞進關系的句式,不僅具體表明白兔“獨具審美的智慧”,更表明白兔愛月亮。
②“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此句精美處有二。一是用對稱的句式,使語言顯現整齊勻稱之美,又有節奏和諧之美;二是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此時白兔輕松自由、不受功利驅使的心態美,蘊含著作者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③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運用對偶,句式很對稱,語言也很精練、用了很多成語,富有文采。還運用了對比,刻畫出了白兔面對月的陰晴圓缺患得患失的心態。
3、辯證思維:
①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②學生交流、明確:
如果天空擁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這則寓言也使我們明白,人們如果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擁有顯赫的權勢或財富,擁有者是緊張不安的。金鑾殿龍座上的皇帝威風是威風,但是,如果他是篡權得來的,他肯定也害怕什么風吹草動,也是緊張不安的。寓言并沒有鼓吹一無所有。
四、學習《落難的王子》
過渡:周國平曾說:“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1、背景點示:
此文是作者因親身遭受一個厄運而作。作者的女兒剛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癥,注定夭折。他們聽到別人的嘆息,說如果這樣的厄運落到他們身上,他們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別人遭受厄運時,也有同感。于是便虛構了這個寓言故事。
2、整體感知:
①學生速讀課文,復述故事。
(提示:王子是怎樣落難的?)
②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王子的身份變化:王子——奴隸——乞丐
王子的遭遇: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自己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時成了殘廢,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3、探究寓意:
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②“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③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分組交流,明確:
①由一個從未受過災難、厄運的懦弱王子,最后也能變得堅強、勇敢。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②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說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過災難,變得堅強,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③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4、語言欣賞:
請細細品讀課文,任選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幾句評語。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②天哪,太可怕了!
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五、對比閱讀:
1、比較閱讀《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比較兩則寓言的異同。
2、師生交流,填寫表格。
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
主題
都是寫人生的態度
獲得之后的態度
受難之后的態度
情節
都是大起大落
好事變成壞事
壞事變成好事
表達方式
都是記敘故事
重在心理描寫
重在記敘故事
結構
短小巧妙
設置了兩個轉折,前一個轉折構成對比,后一個轉折給人以啟迪
以“我”的見聞,展開情節,三處寫到“天啊!太可怕了……”結尾省略,耐人尋味
六、教師小結:
(設計一)兩則寓言平易之中寄寓著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現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脫和閑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愿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接受生活的挑戰。
(設計二)我們學習《人生寓言》,明白的也是人生的道理。其實我知道,“人生”這個詞對于現在的你們來說,還有幾分沉重。因為你們的人生之旅才剛剛開始,腳下還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不過老師希望,今天的點滴收獲能澆開你們芳草地中的一朵小花。然后是明天,后天……同學們,只要我們每天都有點滴收獲,那么屬于我們的人生芳草地一定會姹紫嫣紅開遍!
(設計三)寓言的確像個魔袋,我們今天從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還要大得多的東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還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迪智慧,讓思想活躍。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還有哪些神奇的東西,想感受這座橋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鑰匙是怎樣的巧妙,那么請大家課后去閱讀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七、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
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利益──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厄運──堅強起來
《寓言》課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閱讀語言的興趣,課后自己讀寓言故事。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學習寓言的興趣。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指導帶著理解,有感情讀課文。
4、正確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前準備】
文字投影、紀昌和扁鵲的資料。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2、學習生字,讀準重點詞語。
3、學習第一則寓言,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以前的語文課當中,學習過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給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點嗎?
二、教師隨機引向深入
對呀。寓言故事確實是我們少年兒童非常喜歡的文學形式。有人這樣評價寓言:寓言是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來;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這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寓言故事,看看這個魔袋能帶給我們什么。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讀準以下字詞
出示課件:
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蔡桓公、梭子、綁住、虱子、百發百中
四、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還想了解什么?(此處可結合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作簡單介紹)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2、自己流利地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⑴ 讀文后,概括:紀昌想拜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讓他下功夫練習眼力,飛衛照著他的話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 思考:
在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學生會問:飛衛為什么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紀昌為什么用梭子和虱子來練習眼力呢?
⑶ 結合學生的主要問題,先弄清飛衛為什么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第一:指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
飛衛讓紀昌練習怎樣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把一件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第二:想一想:
飛衛為什么要這樣要求紀昌呢?
(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觀實際,不做統一答案要求)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飛衛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好老師,不愧為名師)
第三:紀昌按老師的要求一一去做,這一練就是好幾年:
在這幾年的枯燥的眼力練習中,紀昌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2、3自然段,劃出紀昌是怎樣練習的?把自己讀后的感受寫在旁邊。
學生交流:教參書中139頁。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中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
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紀昌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決心、恒心、毅力,與他成為一名射箭高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五:重點指導朗讀2、3自然段:
讀出寓言夸張地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行為心理,進一步理解體會人物形象。
小結:
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結合生活實際,你能舉例說說嗎?
五、老師總結談話
要我說呀,寓言還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詩,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從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導學生談出這則寓言的收獲,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第二則寓言《扁鵲治病》,體會人物特點,理解寓意。
2、通過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3、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4、了解扁鵲的高超醫術及他對我國醫藥界的重要影響。
5、了解寓言特點,激發課下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2、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3、體會人物特點,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
扁鵲資料、圖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是做什么的呢?
(簡單介紹扁鵲的高超醫術及他對我國醫藥界的重要影響。)
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扁鵲與蔡桓公之間怎樣一個小故事?
(講述了:扁鵲幾次見蔡桓公,指出他有病,但蔡桓公就是不相信,以至于,小病變成大病,最后無藥可治,蔡桓公死去的故事。)
三、默讀課文內容
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樣?把相關內容畫在書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導朗讀,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
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有耐心。
如: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之前會怎么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的蔡又會怎么想呢?
2、蔡桓公怎樣就不會死了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
(皮膚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腸胃里的病──骨髓里的病)
3、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討論:
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4、交流得到的啟示: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小問題時及時解,決,否則釀成大禍就無藥可救了。
5、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總結
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樂讀愛讀,并給讀者以深深的啟迪。讓我們課下多來讀讀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
《寓言》課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這種體裁的基本特點;正確領悟文章的寓意;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巧妙的構思。
2.口頭復述課文,感受優美的語言,理清作者的寫作脈絡,提高閱讀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領悟寓意。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學會用平常心態對待生活中的得與失。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領悟寓意。
2.難點:聯系實際,感悟人生。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白兔和月亮》
一、溫故知新
1.你喜歡哪則寓言?(喚起記憶)
2.為什么喜歡寓言?(探討寓言的特點)
特點:
(1)講述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題多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用嚴文井的話總結:“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二、名言激趣
英國科學家培根有句名言:“幸運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贊同?(學生討論)請大家隨著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先生一起來探討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板書《人生寓言》之《白兔與月亮》)
三、自由朗讀
由學生自由朗讀《白兔與月亮》,初步感受課文,準備復述課文。
四、故事重現
1.復述故事。
2.用一句話概括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討研究
1.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白兔在擁有月亮以前,對月亮抱著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態度,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閑適的;在擁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財產,她必須占有它,不讓它遭到侵犯和損害,否則就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對月亮抱著功利的態度,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感。
2.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擁有月亮不僅她失去了原有的賞月的閑適心情,同時帶來的更多的是不安與痛苦。
3. 試想一下,假如白兔擁有的是蘿卜、白菜、它還會患得患失嗎?(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寓意)
4.從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你能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作者是想告訴我們,擁有巨大財富,或其不配擁有的財富就會患得患失。
六、一顯身手
作家嚴文井是這樣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同學們一起歸納了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還能從《白兔與月亮》這則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東西呢?請用精辟的語言概括出來。
比如:
(1)遇事總是計算利益,貪圖占有,生活在焦慮之中。
(2)比較超脫,心胸寬闊,能夠享受生命的樂趣。
(3)要能夠發現和欣賞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態度。
(4)美好的事物應該大家共分享。
(5)擁有非分之財就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其中“終于”一詞可見白兔是進行了一番心理斗爭,才下定決心的,請發揮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復雜的心理活動,完成一篇練筆。
八、布置作業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請將你喜歡的優美詞句積累下來。
第二課時 《落難的王子》
一、溫習舊知導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證了培根的那句話“幸運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它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幸運,而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更恐懼的則是厄運的到來,那么當厄運真的降臨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呢?一起來閱讀周國平先生的《落難的王子》,看看它會給你怎樣的啟示?
二、探究靈感源泉
本文是作者因親身遭受一次厄運而作。作者的女兒妞妞剛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癥,注定夭折。他們聽到別人的嘆息,說如果這樣的厄運落到他們身上,他們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別人遭受厄運時,也有同感。于是便虛構了這個寓言故事。
三、朗讀哲人寓言
1.教師范讀。
2.學生帶著如下問題朗讀:
(1)王子是怎樣落難的?
(2)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
落難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難后變得堅強起來。變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遭受的厄運嚇倒,堅強地挺了過來。
(3)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
3.交流初讀收獲。
四、領會巧妙構思
1.“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幾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過三次。
都是一個旁觀者在傾聽別人的不幸時發出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
作者通過這樣的情節設計是想告訴讀者這樣一個道理:當災難降臨到別人頭上時,旁觀者都會虛妄地假設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這種現象的普遍性。
2.“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線索人物,旁觀了王子的厄運,同時又是一個遭遇厄運的主人公,這個人物也暗示了誰都有可能遭遇厄運。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這篇寓言給你的啟示。
比如:
(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
(2)當遭遇厄運的時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3)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
2.當厄運到來的時候誰都能夠承受,并且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你能舉出這樣的事例嗎?(貝多芬、奧斯特洛夫斯基、張海迪、霍金等等)
六、辯證思維訓練
落難之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要戰勝脆弱,關鍵是什么?(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深入體悟寓意)
七、拓展延伸訓練
1.總結二文寓意的相關之處。
兩則寓言,一則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幸運或不幸的事情,那么應該如何面對,這兩則寓言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也正像培根所說的那樣“幸運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
2.拓展閱讀《塞翁失馬》(本冊教材的第30課)。
(1)這篇短文給你怎樣的啟示?
(2)積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八、放飛思緒創作
有一天,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耳邊也響起了那熟悉的嘆息:“天哪,太可怕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請你發揮想象力,想象“我”會遭遇怎樣的厄運,又將如何面對。為文章補寫一個結尾。
九、結識睿智哲人
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恒》、《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欲》、《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1996年以懷念夭折女兒為主題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一書而聞名,但其大量的作品還是以哲理性思辨性為主,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是一個很優秀的學者。
十、課后積累作業
積累一下有關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幸運與不幸的名言警句。
【《寓言》課文教案】相關文章:
寓言課文教案07-14
課文《寓言》的優秀教案01-16
《寓言四則》課文的結構分析總結11-25
《李時珍》課文及教案03-08
課文鄉愁教案04-20
離騷課文的教案04-14
寓言的教案01-05
《寓言》的教案06-27
《寓言》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