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與水有關雜文
《與水有關》由水引申到鏡子上來,并且例舉了嫫母發現鏡子的傳說,告訴我們水不僅能夠滋養萬物,還是映照人生的一面鏡子。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公益廣告,大致的意思,是叫我們人類要節約用水,最后打出標語: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短短的一句,觸目驚心。誰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離開了水,地球上的生命將不復存在。
都知道,萬物生長靠陽光,但光有陽光是不行的,必須要有足夠的水作為支撐,生命才得以滋潤。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在水里和陸地,生活在水里的生物,一刻也離不開水。盡管生活在陸地的生物,雖不像水生物那樣離不開水,但它們也時時離不開水的攝入和補充。事實上,包括我們人在內的所有生物,都存在一個體內的水環境,它們維系著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是生命的重要保障。水是我們人體內含量最大的組成部分,經科學測定,一個成年人體內的含水量,約占人體重的65%左右。人在自己一生的生命活動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含水分量也逐漸的減少。在嬰兒時期,體內含水量可達72%,到了成年時期,水的含水量降到65%左右。由此而知,水在這個地球上是何等的重要。
水,以生命的形式,在我們的身體中涓涓流動。水是人,人也是水,水在人體中流淌,人在水周圍生存。人是水的心臟,水是人的脊梁。在冥冥之中,我們注定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生命才孕育時,是在母體的羊水中,是母性的水給予我們營養,我們才得以生成一個完整的個體。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社會就是一個大的水環境。我們是這水中的魚,我們要想生活如魚得水,必須要有駕馭水的能力。生活就是逆水行舟,一刻不得松懈,只有不懈的努力拼搏,彼岸才能春暖花開。
老子曾說過:“上善若水。”意思是叫我們,做人要有像水一樣的心態,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水是無私的,她是生命的源泉,她用自己養育了世間無數的生命。然而她不求回報,只是這樣默默地、無私的,為人類為生物奉獻著自己的一點一滴。我們人處在這個世上,也應該如水般生活。面對世事的繁華,要處事不驚,始終保持一顆處子之心,心如止水。要有水一樣的心態,才不會患得患失。
水有時是溫柔的。在自然界中,水用她的愛,溫潤著花草樹木,讓花草樹木散發著靈性。生活之中,女人就是水。設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之中如果沒了女人,會是什么樣的,結果肯定是不堪設想。女人如水,如水般的滋潤著我們的生活,用她們的溫潤,用她們的愛。但這樣的美好生活是有規則的,如果超越了規則,就會滋生事端。女人的愛應該是專一的,對女人的愛,也應該是專一的。如不然就會是紅顏禍水,那樣的生活,只會是暗無天日,不可能散發出靈性的光輝。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這樣的生活才會滋潤有余。
老子還說過:“天下至柔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如。”水可謂脆弱到了極點,一碰即碎,陽光可以輕易地讓水化得無影無蹤。可是,有時候,水又是強大無比,她是無堅不摧。“水滴石穿”這個成語,就見證了水的力量。再看看沖毀堤壩的洪水,那勢頭猶如雷霆萬鈞,排山倒海,轟隆隆之聲氣吞山河。那是何等的兇猛,瞬間房倒屋塌,翻天覆地。毀滅之力,誰可小覷!荀子說過:“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關鍵看我們怎樣去因勢利導。回頭再看看我們這些老百姓,何嘗不也是如一滴水,何其的脆弱。一口氣就可以要了我們的命。但老百姓的力量,又是何其的強大,他們主宰著大自然,可以讓大自然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也有力量令這世界重新改朝換代。
現實生活中,水是無處不在。水是溫柔的,又是兇猛的;水是脆弱的,又是剛強的;水可以滋潤萬物,也可以摧毀萬物。在這個大自然中,水是經脈,她維系著生命的生息。我們人類要想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去,就必須珍惜水。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水,我們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水!愛水吧!不要讓那廣告的一幕出現在地球上。
人類恒久遠,水是第一要!
鏡子及其他
眾所周知,水是大自然這個造物主,賦予我們人類的第一面鏡子。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遠古時期,我們的先人在勞動之余,到水邊喝水,在水中看見自己蓬頭垢面,于是,便照著水面整理自己的亂發,清洗臉面。水讓先人看到自己的本真面目,水讓先人知道什么是美麗。所以,我們可以說鏡子是因美而產生的,也是為美而服務的。在后來的勞作之中,我們的先人又發明了石鏡,青銅鏡,到近代又發明了玻璃鏡。鏡子的演變是從朦朧到清晰,從古樸到華麗的轉身。
都知道鏡子是因美而產生的,那么,第一面鏡子是怎么來的呢?有一本《物原》古書上說:“軒轅作鏡”。《軒轅內傳》這本書上也說:“帝會王母,鑄鏡十二,隨用而用。”《述異》這本書上也說:“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于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誰知第一面鏡子,卻是有一位丑女給發現的。相傳,先祖黃帝為了避免部落之間的搶婚事件的發生,娶了丑女嫫母為妻。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經常站在水邊映照自己的臉面,梳妝打扮。嫫母覺得自己長得丑,所以,不輕易去水邊梳妝打扮自己,每逢節日,也不隨便拋頭露面。整天只知道在黃帝身邊干活兒。有一次,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沒推辭,就去山上挖石板。嫫母力氣大,干活比別人肯出力,不一會,就挖了很多塊石板。到了中午,陽光普照大地,光線也照在石板上。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里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彎腰用手輕輕從地里刨出來,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嚇了一跳。這是什么怪物,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連她自己也覺得奇怪!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里,對任何人也沒有講這件事。在沒人的時候,嫫母就拿出石片,對著自己照,這石片凹凸不平,照出來的臉面,也是怪模怪樣的。于是,嫫母就找來磨石,將石片放在磨石上打磨。不一會兒,石片被磨平了。自己再一照,還是那么的丑陋。她再一次打磨,比剛才更光滑了,可是,照出來的還是那張丑臉。嫫母嘆了一口氣,“看來面丑不能怪石片”。打這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邊、水邊去梳妝打扮了。每天早上起來,照著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后又悄悄藏起來。
有一次,嫫母幫助彤魚氏在石板上燒肉,因火力過大,石板被燒炸了,飛起一塊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臉,血流不止。嫫母趕忙回去,拿出石片,照著自己臉上貼藥。誰知,黃帝不知什么時候回來,輕手輕腳走到嫫母身后,發現嫫母一手拿著什么東西照著自己,一手向臉上貼藥。黃帝走向嫫母身后,頭貼近嫫母的肩膀,剛要仔細觀看,不料,嫫母驚呼一聲!她發現石片上出現了黃帝面孔。扭頭一看,才知黃帝站在她的身后。黃帝問嫫母:“你手里拿著什么東西?”老實忠厚的嫫母,一聽黃帝問話,知道此事絕不能哄騙黃帝,噗嗵一聲跪在黃帝面前。嫫母把發現這塊能照人的石片,從頭至尾向黃帝訴說了一遍,懇求黃帝寬恕她。黃帝大笑說:“這是你的一大發現,怎么會有錯呢,應該有功啊!”于是,黃帝招來嫘祖,方雷氏,彤魚氏,把嫫母這塊能照見人面孔的石片拿出來,叫她三位妻室見識一番。嫘祖笑著說:“黃帝,怪不得很長時間不見嫫母去水邊梳妝打扮,原來她有這個照人寶物。”彤魚氏說,應該給嫫母記一功,黃帝應允。
打那以后,我們民族就使用上了鏡子。再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又發明了青銅鏡,玻璃鏡等。鏡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生活中離不開鏡子,生活中到處都有鏡子,生活本身就是一面鏡子,不同的鏡子,映照出的形象不同,不同的鏡子,引發出的感想也不同。
生活之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面鏡子。這面鏡子除了可以正衣冠之外,還可以照亮我們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善惡的兩面,往往我們自己處在其中,無法去分辨,這時候,就需要有一面鏡子來警示我們。正如唐太宗所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找到了魏征這面鏡子,善于納諫,吸取歷史的教訓,大唐才得以如此的興盛。一代明君尚如此,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就更應如此。
生活之中,我們要把他人當作一面鏡子,從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彌補不足。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完整,生活才會更精彩。以人為鏡,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以人為鏡,這是人生交給我們的使命。人是一面鏡子,讓你認識的不僅僅是他人,還有你自己,還可以觀照整個社會,整個歷史;這面鏡子照亮的,不僅是腳下的路,而是前面的未來,前面的人生。拿著這面鏡子,我們就有了信心與勇氣,拿著這面鏡子,在前面的路上,就不會犯錯誤,走彎路。以人為鏡,認識我們自己,前面就會有鼓勵你的掌聲,就會有獻給你的鮮花。成功路上,找一面鏡子與你同行。
其實,我們人的內心,就是一面鏡子。正如英國小說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這一切的力量,都來自我們的內心,內心是怎樣的,生活就會如實地顯現。作家托爾斯泰曾為鏡子里自己丑陋的面貌,而自慚形穢甚至絕望,后來把自己當作鏡子,才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傾向的。“豬八戒照鏡子——自找難堪。”這是一種心理暗示,心理的作用,決定著他無法走出陰影,尋找真正的自我。如果自己能摒棄這種心理,樣貌丑陋也會有清亮的人生。其實,人生就是一面懸掛在高處的無形鏡子。哲學家尼采說,人生是一面鏡子,在鏡子里認識自己,我要稱之為頭等大事。人最難認識的是自己,而只有認識自己,才能真正認識這個世界。
把人生當作一面鏡子,常三省吾身,人生方能有所成!
【與水有關雜文】相關文章:
何為雜文,雜文為何06-07
信箋的雜文07-17
對白雜文10-25
來生雜文05-30
讓的雜文隨筆08-12
與水有關的詩句10-12
眼淚雜文隨筆10-08
生命雜文隨筆06-19
書店雜文隨筆08-07
淺談韓寒的雜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