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邊將》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 、壯志難酬的情感,也是眾多將士的心情寫照。下面和小編一起欣賞一下這首古詩。
原文
《邊將》
太祖太宗能得人,長壘橫邊遮虜塵。
太傳李漢超,侍中何繼筠,
二子追接吳與孫,鎮齊撫棣功業均。
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斷如石。
一朝出節合二子,口付心隨斷纖惑。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積。
二子開庫啗戰士,以屋量金乘量帛。
洪濤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
歲費巨萬不計籍,戰士歡酣氣皆百。
二子按轡行邊隅,牙纛宛轉翻以舒。
汛掃沙磧無纖埃,塞門千里常夜開。
壯耕老餔安且愉,桑麻蔽野華芬敷。
濟南遠清書樂石,百井夜出摧穹廬。
神哉祖宗知大體,趙任李牧真如是。
漢文齷齪豈足稱,郎吏致激面污骍。
當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須決。
堂堂諸公把旄鉞,碩策神韜困羈紲。
祖宗憲度存諸書,{灶土換霍}若白日明天衢。
國容軍政不可亂,薦此以為陛下娛。
【詩人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后,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五年(1082年),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并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詩人生平】
年幼聰慧
曾鞏祖上世代為學者,祖父曾致堯作過尚書戶部郎中,父親曾易占為太常博士。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非常強,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 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名聲已傳播到四方。
結識良友
曾鞏18歲時(1037年),隨父赴京,以文相識王安石,結成摯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后,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并。20歲入太學,上書歐陽修并獻《時務策》 ,此后,他不但認識了歐陽修,結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經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為人處世的態度。自此名聞天下。但因其擅長策論,輕于應舉時文,故屢試不第。
慶歷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輟學回歸故里,侍奉繼母。曾鞏品性孝順父母,與兄弟友愛,父親去世后,他侍奉繼母無微不至,在家境衰敗,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
嘉祐二年(1058年),歐陽修主持會試,堅持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曾鞏才與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進士第一。
【曾鞏《邊將》】相關文章:
邊將曾鞏詩詞10-02
曾鞏《邊將》介紹及習題08-24
曾鞏《任將》原文及翻譯12-12
曾鞏《任將》閱讀答案11-16
任將曾鞏閱讀及答案06-21
《詠柳》曾鞏08-24
曾鞏《詠柳》11-23
曾鞏答案08-18
曾鞏《城南》09-07
曾鞏生平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