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月懷遠》優秀說課稿
《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此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分享了張九齡《望月懷遠》說課稿,歡迎閱讀!
我們學習了風神初振的初唐詩,初唐詩人對盛唐詩風的開創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學習盛唐詩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前一單元的詩歌,并小結一下詩歌的一些寫作和分析方法。
我們在看到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分析題目。看看題目蘊含了哪些信息。比如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題目告訴我們寫的是春天的夜晚,也告訴我們抒發的是離別之情。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題目告訴我們詩中寫了五種景物。
我們說詩人寫詩是為了表情達意。但是,他們不會提筆就直白地吐露心聲。詩人筆下的感情是含蓄的,詩歌絕大部分都是情景交融的。這就要求我們接觸詩歌的時候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我們要分析詩中寫了哪幾種景物,順序是什么,具有怎樣的特征,運用什么樣的語言(修辭)來表達,作用或目的是什么。要抓住最有特點的典型的景物,圍繞特定環境分析景中蘊涵的情感、思想、哲理。比如《春江花月夜》雖然寫了五種景物,但詩人寫時是有重點,有順序的,符合事物自身的特點以及詩人表情達意的需要。
詩人寫景和抒情有很多種方法:
有的詩以樂景寫哀情,比如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是以南方早春的樂景寫思鄉的哀情。
有的詩調動不同的感覺寫景。比如楊炯的《從軍行》就運用了視覺和聽覺來寫景。運用這兩種感覺寫景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有的詩寫景化靜為動,比如“梅柳渡江春”一句。當然少也不了一些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擬人、借代等。又如“淑氣催黃鳥”等。
下面是詩中常用手法: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傳情,以景襯情,即景抒情,見景生情,情景相生,情因景生,由景入情,景中含情。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寓情于景(或物),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情景相生的寫法的代表。
請大家翻開課本十一頁,先分析題目。(板書《望月懷遠》),我們分析一下題目,望月是寫景的,懷遠很明顯是抒情的,這首詩很明顯包含了兩部分。現在請大家把這首詩讀兩遍,找出哪幾句是寫景的,哪幾句是抒情的。(板書詩歌)。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情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景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情
張九齡,七歲能文,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諫,舉賢任能,為一代名相。他守正不阿,為奸臣李林甫陷害,被貶為荊州長史。曾預言安祿山狼子野心,應該早早誅滅,未被采納。他的詩歌對唐詩詩風的轉變,起了推動的作用。
我們先看這首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這聯寄景抒情,第一句寫景,第二句由景入情。詩中這一“生”字,極為生動,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生”字,賦予海水與明月以鮮活的生命,也象征著詩人的情愫隨海潮與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寫活了景物,又表達了情感產生的原因。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天涯共此時”,“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應了遠,而暗示了懷。詩人懷想遠在天涯的人也和自己一樣,同時在望月。 “我”在思念誰?可以是父母、妻子、親人、朋友等,張九齡把自己的懷遠之情與天下共通的懷遠之情融在一起,形成了詩歌內容的不確指性,這種不確指性使詩歌產生了含蓄蘊藉的美感。正因為它也表達了大多數人都有的這種普遍心理,所以能被廣泛傳誦。
此聯意境雄渾闊大,創造了一幅寧靜空靈、清新淡雅的畫面,烘托了一個有情人的形象,為后面的描寫抒情做好了鋪墊。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這樣寫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了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寫景,懷遠是抒情,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首聯扣題,以下各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情人是指①詩人自己,說自己是個有情之人。②普天下有情之人。為何“怨遙夜”? 對于遠隔天涯的離人,美好的月光更能惹起他們的思念之情而久不能寐,更覺得長夜漫漫。竟夕是“整晚、通宵”的意思。這聯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因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三四兩句,就以“怨” 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憐”是“憐愛”之意。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更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才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思念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人思念之情,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讓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很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不堪”是“不能”的意思。“盈”是“滿”的意思。“佳期”是指“與遠人相會之期”。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滿滿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給遠人,倒不如回去睡覺,在夢中與遠人相會。這聯寫因思念遠人不得相見,面對月華便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融中戛然收住,讀來韻味深長。
《望月懷遠》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么柔情,把情寫得那么深沉。這首詩表現的情意,纏綿悱惻而不致傷感,讓人感到“佳期”一定會到來!正所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我們來回憶一下這首詩,試著把它背誦下來。詩中人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相思無眠,竟埋怨長夜漫漫,夜不能寐,輾轉室外,不怕寒露沾衣;無法贈與月光,想在夢中與遠人相聚!
背誦這首詩。
作業布置:
有人說月亮是懸掛在天上的一首詩,在月亮上載滿了人類阻礙美好的情感。請寫出通過明月托相思的詩句。
參考答案: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謝莊《月賦》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君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有人說月亮是懸掛在天上的一首詩,在月亮上載滿了人類阻礙美好的情感。遠隔千里,音訊難通的有情人該怎樣溝通感情呢?惟有普天高照的月光是他們的媒介。自南朝宋人謝莊有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發現后,人們便開始通過明月寄托相思了。月亮好似一只巨大的折光鏡,把此方的感情折射給彼方。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而在張若虛的眼中,這面天然的折光鏡不僅可以折射相思者的情感,甚至可以折射相思者的容貌:“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此詩中主人公在望月,她想象中的情人此時也在望月,因此,望見月亮,就好像在月中望見了自己的情人。痛苦的離情化成美好的寄托,美好的寄托又化成動人的詩篇,生活與藝術的聯系竟是如此奇妙。
課后總結
這授課前,我就鼓勵自己要在兩方面做到示范性:一、課件設計的簡潔性、嚴謹性。二、課題容量的適度性和集中性。實施后,我覺得自己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錯。
我一直覺得,我們應該用拿來主義的精神對待來自各個渠道的、魚龍混雜的課件,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拿來”后,還得滲入“原創”的精神,要像斟酌論文一樣去設計我們的課件。要記得給每張幻燈片加個小標題或加個序號,這樣讓自己授課方便,也方便聽課者、看課者記錄。
我也一直試圖只給每一節課確定一個教學重點。這樣的考慮,主要基于我校學生知識基礎薄弱、接受能力不強的學情。而且我也覺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適度性和集中性會使課堂的生成更順暢更堅實。
自己為本節課預設的兩個目標順利達成了。但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授課前,我忍痛把“十、曬曬作品(教師)”這個環節放到最后而沒放到首位,是擔心自己會在“自我陶醉”中“迷失”,在“喧賓奪主”中浪費寶貴的授課時間。但在具體的操作中我發現,無論是學生,還是來看課的教師,都對這個環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是帶著意猶未盡的品咂離開課堂的??這就給了我這樣一個思考:引人入勝的“自詡”開篇好呢,還是意猶未盡的品咂結束好呢?
【《望月懷遠》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古詩《望月懷遠》賞析08-27
唐詩《望月懷遠》賞析09-17
《望月懷遠》古詩原文及注釋05-09
《望月懷遠》練習題10-19
思鄉詩《望月懷遠》賞析10-13
《望月懷遠》古詩詞賞析03-26
《望月懷遠》古詩詞鑒賞09-17
望月懷遠(張九齡)09-22
張九齡望月懷遠05-26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