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醉翁亭記原文醉翁亭記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記原文醉翁亭記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醉翁亭記》是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講讀課中的一篇。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本單元所選課文多為古代游記或名勝記,都是歷來傳誦的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等。《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滁州時的作品。作者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貶,但表現出了樂觀曠達的情懷。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又自得其樂,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儒家仁愛的社會理想,把對山水對民眾的愛傾注到這篇酒后的記游文字中,如詩如畫。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學會品味詩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結合親身體驗加深理解。
(二)本課設計思路及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課標“規定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重點要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在此基礎上基本理解課文的內容。基于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后,指導學生以四人小組和全班討論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背誦一定量的名篇,對學生是終生有益的,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內容和寫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讀的東西,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讀、背為本課教學的第一重點。同時,并不忽視引導學生對全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只不過處理上采用了較為簡潔的思路而已——抓住一個“樂”字,體會作者所樂的內涵。應該說,學生能夠理解了這個“樂”,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技能目標: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教課類型:
講讀課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討論探究法、讀寫結合法等教學方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此外我還采用了通過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的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利用圖片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注重在誦讀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風格;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討論探究法: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結合對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認識,本堂課主要采用討論式進行教學。討論是必須問題為中心,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師生和生生的對話、它旨在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因此又是結合了問題探究法。在討論探究中使學生互相啟發,糾正偏頗,彌補缺漏;
讀寫結合法:注重讀寫結合,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發揮想像想象寫作法對課文段落進行想象寫作訓練,不僅有助于加深對理解課文寫景抒情手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說學生
假設是常態教學下的普通班級。
初二的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即“也”“而”的使用,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翻譯、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另外,初二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樣至關重要,這也是課標中所說的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說學法:
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文篇幅較短又是淺顯的文言文的特點,課前預習和自學是必須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利用工具書和注釋疏通文意。在課堂上,通過誦讀和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內容,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此外,還有朗讀法、比較法、體驗反思法等。
五、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本課時重點突破了教學目標一)
復習《滁洲西澗》導入,媒體展示醉翁亭自然風景畫面,引出作者。
學生介紹“我所知道的歐陽修”,師補充文章背景。
(設計意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在設計導語時,盡可能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以此導入課堂學習,既復習了要求背誦的古詩又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對作者的介紹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示范背誦,正音
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請學生給老師挑刺(教師故意讀錯某個詞),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整體感知,學生朗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在學生朗讀時課件展示朗讀小提示,幫助學生更好把握21個“也”和25個“而”字。因為這正是初中階段應重點掌握的文言虛詞,也是考試的重點。
(四)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合作學習。
二人合作,參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沒有注解的語句,憑借學過的文言常識解決或查閱工具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注解和工具書獨立學習,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設立二人小組來討論全文大意,是為了互相啟發,并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集體解難。
各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問題,集體討論,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詞語小結。(用多媒體課件歸納總結,并要求學生落實記在課本上,聽寫結合,加深學生印象,避免了課上熱熱鬧鬧,課下迷迷糊糊的情況。)
(五)再讀課文、學生背誦
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短文的內容。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于短時記憶的發生與鞏固。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將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而樂亦無窮也”一段所寫的“朝暮”、“四時”的景物特點用現代漢語加以具體描寫,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一、背誦課文,檢測詞義
(設計意圖:鞏固舊知,既檢測了學生詞語的掌握情況又完成了“評價手冊”上的練習)
二、合作探究、研討課文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學習一定要落實到實處,本說課設計針對的是常態教學下的普通班級,這又是一篇極好的的散文,是學生模仿寫作的范文。因此采用逐段學習的方式具體落實,進而幫助學生水到渠成的理解文章的主題和寫法。當然四段并非平均著墨,重點放在第二節的講解,這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問題教學法,認為這種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有利于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因此,我在各段學習中向學生出示了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我想突出的是本環節有這樣幾個亮點設計:
1、每段均配有相應的精美圖片,較好的創設了情境,再現了文中的人、事、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感官,促進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加速背誦突破教學重點。
2、對文中成語的理解和歸納落實的較實,成語往往就是來源于古詩文,這樣的歸納整理更便于學生對成語的積累,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為寫作水平的提高達下了基礎。
3、讓學生分別說出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這既能加深對課文中景物描寫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4、當堂交流練筆培養了學生寫作和表達能力。在朗讀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生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學以致用嘗試片段寫作,再在課堂中大聲的朗讀,不僅較好的將讀寫說的能力的培養結合在了一起,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寫作和表達欲望,增強了自信心。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得到了突破。
三、把握主旨、小結全文
理解文章主題,緊扣一“樂”字。這是教學目標二也是教學重點之一,為了突破這一目標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作者到底在“樂”些什么?找出有關語句說說理解。
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處?
再通過板書加以歸納明確,體現了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的思想。
對聯是初二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也是近幾年中考出現的較多的語言運用題。因此我設計了“根據《醉翁亭記》的內容,完成下列對聯。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先天下而憂
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中歐陽修飲酒寓意“
這一環節不僅復習了對聯這一知識點,還將本課和《岳陽樓記》做了比較閱讀,使得本單元的學習成為了一個整體。
四、拓展延伸、體驗反思
封建社會,很多文人騷客面對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對社會現實,或憤世嫉俗,退隱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進退皆憂,以天下為己任。比如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范仲淹,憂時傷世,倡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對以上幾種人生態度你有何評價?你更欣賞哪種人生態度?歐陽修、范仲淹的生活態度對你有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并且強調聯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故設置這一環節,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甚至是辯論,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布置作業
1、默寫課文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三(區分詞和散文的不同寫法,有一點自己的體會)
3、比較《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兩篇古文在思想內容上的異同(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
資料鏈接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荻桿畫地教讀。24歲考取進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記原文醉翁亭記說課稿】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原文09-14
醉翁亭記的原文09-28
醉翁亭記說課稿06-24
醉翁亭記說課稿06-17
醉翁亭記原文及翻譯07-05
醉翁亭記原文及翻譯09-12
《醉翁亭記》原文及翻譯07-17
原文及翻譯醉翁亭記09-14
《醉翁亭記》的原文注釋10-01
《醉翁亭記》原文直譯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