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探病友》文言文及注解
《荀巨伯探病友》揭示了一個道理:做人應該講情意,舍生取義的義舉不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個國家! 堅守信義、大義凜然、對友忠誠、舍生取義、重情義、把情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荀巨伯探病友》文言文及注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南北朝:劉義慶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譯文
荀巨伯到遠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來攻城。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趕快離開吧!”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看望你,你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求生,怎么是我的行為呢?” 等到賊兵來了,問荀巨伯說:“大軍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獨自停留在這里?”荀巨伯回答說:“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拋下他,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賊兵聽后相互說道:“我們這些無義的人,卻要攻入這個講究道義的地方!”于是調動整個軍隊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留。
注釋
語:對…說
子:尊稱,相當于“您”
去:離開
敗義:毀壞道義
豈:難道
既:已經
一:整個
止:停留
委:丟下;舍棄
遂:于是
班軍:調回軍隊,班:撤回
還:回去
并:都
全文賞析
荀巨伯冒著生命危險也要保護他的病友,是因為他們的友誼建立在道義基礎上,這樣的友誼,才是君子之交。義氣,不會因富貴貧賤或生死禍福而改變立場與做法,義氣是為了正當的事情,而主動愿意替別人承擔危險,甚至不惜舍棄自我,成全他人的氣度,這也是“真”、“誠”的一種體現。一樁舍生取義的義舉,不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讓敵軍自慚而退,可見“義”以及道德的強大感化力量。 這則故事除了讓我們見證到患難見真情的可貴外,荀巨伯在生死關頭還能不忘圣賢書所言,而表現出大義凜然的行為,更讓我們學習到讀書人篤行真理的`精神。
從中揭示了一個道理:做人應該講情意,舍生取義的義舉不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個國家! 堅守信義、大義凜然、對友忠誠、舍生取義、重情義、把情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樣的人是我們去尊敬的,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是文章的點睛之筆。
作者簡介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裕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贊其“此吾家豐城也”。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云,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仆射(相當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仆射一職。
【《荀巨伯探病友》文言文及注解】相關文章: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原文及賞析08-26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原文及賞析10-13
荀巨伯探病友文言文翻譯09-28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翻譯04-11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12-01
荀巨伯探友原文及翻譯09-28
荀巨伯探病文言文閱讀及參考答案12-01
《荀巨伯探病》文言文閱讀及參考答案12-01